家長對腿的關注,從寶寶還沒出生就開始了。
如今正趕上「大長腿時代」,娃的腿型問題越來越被重視。
試問哪個當父母的,不想讓孩子擁有完美溜直的大長腿呢?
但是在娃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總會有些「攔路虎」阻擋著寶寶的成長。
科大大之前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3歲孩子腿部畸形,竟然是因為媽媽過早扶站、給娃使用學步車導致的!
來源:新浪網
及時雨科大大可不想再看到這樣的新聞,這就帶著滿滿的乾貨走來了!
腿型發育有什麼規律?怎麼判斷腿型是否正常?哪些小事會損害娃的腿型?
今天科大大(kexueyuer2012)就帶領大家一起走進「腿」的世界。
(文末附「大長腿秘笈」。)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3種異常腿型,自查!
有家長反映:寶寶一歲半還是O型腿,是不是有問題呀?
其實寶寶2歲前都會有一點O型腿,這跟寶寶在媽媽肚子裡長期蜷縮的體位有關係,是正常的。
大多數寶寶的腿型都會經歷一個從O型腿到X型腿,最後再逐漸變成正常腿型的過程。
寶爸媽可以對照下圖中的發育規律,來判斷自家娃的腿型情況。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6歲前孩子腿彎大多數都是生理性的,家長不用太擔心。
那麼哪些情況是需要我們注意的呢?
接下來,讓科大大手把手教你排查3種腿型異常!
1.O型腿/X型腿
寶爸媽可以在寶寶睡著或者完全放鬆躺在床上時,脫掉他的紙尿褲,輕輕將他的雙腿拉直併攏。
如果下圖中「紅色虛線」位置距離大於8cm,家長就要帶寶寶諮詢醫生,確認是否存在病理性O/X型腿。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2.髖關節異常
除了O型腿、X型腿之外,家長還要警惕孩子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問題。
它的症狀並不明顯,寶寶一般沒有疼痛感、也能自如活動,往往很難引起家長的注意,直到寶寶走路後才發現就已經很嚴重了,治療起來麻煩,還遭罪。
所以早發現早治療很重要。寶爸媽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來觀察:
觀察腿紋數量、位置
讓寶寶翻過身趴在床上,將兩條腿併攏,觀察腿紋情況。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需要注意的是,腿紋不對稱不一定是髖關節發育不良,但髖關節發育不良一定伴隨著腿紋不對稱,所以寶爸媽一定要引起重視。
觀察雙腿的長度、高度、打開的角度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如果寶寶不能擴展到正常角度,就要去醫院請求醫生的幫助了。
觀察寶寶的走路姿勢
娃小的時候,寶爸媽可能忽略了腿紋,等孩子大了沒有腿紋可看,也可以注意觀察以下幾點: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如果娃出現以上這些異常,寶爸媽一定要帶孩子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以免耽誤孩子的成長。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確診寶寶的腿型確實存在問題,該怎麼及時矯正呢?繼續往下看!
2
O/X型腿會遺傳?如何矯正?
除了後天形成的腿型問題,家長還要警惕遺傳因素。
一般來說,如果爸媽存在先天性軟骨發育不良引起的O/X型腿,是很有可能遺傳給寶寶的。
所以要多觀察,越早發現問題,越容易治療。
一旦娃的腿型需要矯正,醫生會根據輕重情況,採取不同的矯正方法。
1. O型腿、X型腿
如果娃的O/X型腿不是那麼嚴重,一般會採取鞋墊和肢具來矯正。
使用鞋墊:將孩子的鞋底改造成斜坡,使膝關節著力產生變化,幫助娃恢復。
O型腿:使鞋子外側偏高、裡側偏低。
X型腿:使鞋子外側偏低,裡側偏高。
上肢具:家長可以在孩子睡覺時,把腿放在肢具裡。
如果特別嚴重,前兩種方法都不行,就要交給醫生做手術了。
2. 髖關節發育不良
針對娃髖關節發育不良,要堅持一個原則:早發現、早治療。
這樣既能讓娃少遭罪,也容易恢復。
具體怎麼矯正呢?
1歲內:尤其是6個月內,可以將尿布墊厚,讓雙腿呈高度外展蛙式位,一般3~4個月可治癒。
1-2歲:因為脫位時間長,復位之前需要牽引,再用石膏固定幾個月。
2歲以上:需通過手術矯正。
當然了,科大大還是希望寶爸媽早點發現娃的腿型問題,早點治療少遭罪。
接下來科大大就要放大招了!要想娃有「大長腿」,寶爸媽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3
養成大長腿,這5件事千萬別做!
接下來,科大大就要放送大家期待已久的「大長腿秘籍」了!記得「在看」收藏哦!
要想娃腿型好看,有一條溜直的「大長腿」,下面這些事千萬別做:
① 給娃綁腿。
②讓娃長時間趴著睡。
③過早託著寶寶蹦跳。
④過早扶站、使用學步車。
⑤讓寶寶跪坐/W坐。
最後,科大大還要給大家吃個定心丸,下面這3件事,並不會傷害娃的腿型,別再信啦!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娃的腿型問題,寶爸媽千萬不能忽視,要多觀察,早發現早治療,千萬不要影響娃的正常成長哦。
今天的知識點,科大大就講到這裡啦!有什麼想問的,來留言區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