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娃腿部畸形,只因過早扶站、用學步車!5個習慣最毀腿型

2020-12-19 科學家庭育兒

家長對腿的關注,從寶寶還沒出生就開始了。

如今正趕上「大長腿時代」,娃的腿型問題越來越被重視。

試問哪個當父母的,不想讓孩子擁有完美溜直的大長腿呢?

但是在娃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總會有些「攔路虎」阻擋著寶寶的成長。

科大大之前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3歲孩子腿部畸形,竟然是因為媽媽過早扶站、給娃使用學步車導致的!

來源:新浪網

及時雨科大大可不想再看到這樣的新聞,這就帶著滿滿的乾貨走來了!

腿型發育有什麼規律?怎麼判斷腿型是否正常?哪些小事會損害娃的腿型?

今天科大大(kexueyuer2012)就帶領大家一起走進「腿」的世界。

(文末附「大長腿秘笈」。)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3種異常腿型,自查!

有家長反映:寶寶一歲半還是O型腿,是不是有問題呀?

其實寶寶2歲前都會有一點O型腿,這跟寶寶在媽媽肚子裡長期蜷縮的體位有關係,是正常的。

大多數寶寶的腿型都會經歷一個從O型腿到X型腿,最後再逐漸變成正常腿型的過程。

寶爸媽可以對照下圖中的發育規律,來判斷自家娃的腿型情況。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6歲前孩子腿彎大多數都是生理性的,家長不用太擔心。

那麼哪些情況是需要我們注意的呢?

接下來,讓科大大手把手教你排查3種腿型異常!

1.O型腿/X型腿

寶爸媽可以在寶寶睡著或者完全放鬆躺在床上時,脫掉他的紙尿褲,輕輕將他的雙腿拉直併攏。

如果下圖中「紅色虛線」位置距離大於8cm,家長就要帶寶寶諮詢醫生,確認是否存在病理性O/X型腿。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2.髖關節異常

除了O型腿、X型腿之外,家長還要警惕孩子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問題。

它的症狀並不明顯,寶寶一般沒有疼痛感、也能自如活動,往往很難引起家長的注意,直到寶寶走路後才發現就已經很嚴重了,治療起來麻煩,還遭罪。

所以早發現早治療很重要。寶爸媽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來觀察:

觀察腿紋數量、位置

讓寶寶翻過身趴在床上,將兩條腿併攏,觀察腿紋情況。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需要注意的是,腿紋不對稱不一定是髖關節發育不良,但髖關節發育不良一定伴隨著腿紋不對稱,所以寶爸媽一定要引起重視。

觀察雙腿的長度、高度、打開的角度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如果寶寶不能擴展到正常角度,就要去醫院請求醫生的幫助了。

觀察寶寶的走路姿勢

娃小的時候,寶爸媽可能忽略了腿紋,等孩子大了沒有腿紋可看,也可以注意觀察以下幾點: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如果娃出現以上這些異常,寶爸媽一定要帶孩子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以免耽誤孩子的成長。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確診寶寶的腿型確實存在問題,該怎麼及時矯正呢?繼續往下看!

2

O/X型腿會遺傳?如何矯正?

除了後天形成的腿型問題,家長還要警惕遺傳因素。

一般來說,如果爸媽存在先天性軟骨發育不良引起的O/X型腿,是很有可能遺傳給寶寶的。

所以要多觀察,越早發現問題,越容易治療。

一旦娃的腿型需要矯正,醫生會根據輕重情況,採取不同的矯正方法。

1. O型腿、X型腿

如果娃的O/X型腿不是那麼嚴重,一般會採取鞋墊和肢具來矯正。

使用鞋墊:將孩子的鞋底改造成斜坡,使膝關節著力產生變化,幫助娃恢復。

O型腿:使鞋子外側偏高、裡側偏低。

X型腿:使鞋子外側偏低,裡側偏高。

上肢具:家長可以在孩子睡覺時,把腿放在肢具裡。

如果特別嚴重,前兩種方法都不行,就要交給醫生做手術了。

2. 髖關節發育不良

針對娃髖關節發育不良,要堅持一個原則:早發現、早治療。

這樣既能讓娃少遭罪,也容易恢復。

具體怎麼矯正呢?

1歲內:尤其是6個月內,可以將尿布墊厚,讓雙腿呈高度外展蛙式位,一般3~4個月可治癒。

1-2歲:因為脫位時間長,復位之前需要牽引,再用石膏固定幾個月。

2歲以上:需通過手術矯正。

當然了,科大大還是希望寶爸媽早點發現娃的腿型問題,早點治療少遭罪。

接下來科大大就要放大招了!要想娃有「大長腿」,寶爸媽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3

養成大長腿,這5件事千萬別做!

接下來,科大大就要放送大家期待已久的「大長腿秘籍」了!記得「在看」收藏哦!

要想娃腿型好看,有一條溜直的「大長腿」,下面這些事千萬別做:

給娃綁腿。

讓娃長時間趴著睡。

過早託著寶寶蹦跳。

過早扶站、使用學步車。

讓寶寶跪坐/W坐。

最後,科大大還要給大家吃個定心丸,下面這3件事,並不會傷害娃的腿型,別再信啦!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娃的腿型問題,寶爸媽千萬不能忽視,要多觀察,早發現早治療,千萬不要影響娃的正常成長哦。

今天的知識點,科大大就講到這裡啦!有什麼想問的,來留言區評論吧!

相關焦點

  • 娃腿部畸形,只因一個習慣動作,大多數父母都沒在意!
    尤其是6個月內,可以將尿布墊厚,讓雙下肢呈高度外展蛙式位,一般3~4個月可治癒。② 1-2歲:因脫位時間長,復位之前需要牽引,再用石膏固定數月。③ 2歲以上:需通過手術矯正。2認準1個數字,自查不良腿型!
  • 「超有創意」爸爸用奶粉罐給娃做了個學步車,網友:娃怎麼停下來
    現如今很多的父母在帶孩子的時候存在著很大的誤區,可能是父母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東西,比如:有的父母覺得愛孩子就要給孩子最優質的生活條件;教育孩子不懂得拒絕孩子那些不合理的要求;把孩子當成大人去對待,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層面,而轉到現實,作為父母你還在給孩子用學步車嗎?
  • 1歲前這4個行為要避免!
    1歲前這4個行為要避免! 在這個拼顏值的時代,高顏值大長腿是標配,特別是一雙又直又美的大長腿,更能襯託出人的氣質。因此父母們都希望孩子能有一雙筆直的大長腿!那麼想要孩子有一雙大長腿,先要了解孩子腿型發育的規律。 孩子腿型發育規律
  • 要想寶寶腿型好,超前挑戰別太早!導致O型腿的姿勢別讓寶寶做
    如果爸爸媽媽讓寶寶「超前挑戰」,則會不利於寶寶骨骼發育,可能會造成寶寶將來O型腿或X型腿。Tips:由於寶寶在子宮裡處於蜷縮的狀態,寶寶的小腿都會有一定的彎度。寶寶的腿型在2歲前呈O型腿,2歲後呈X型腿,7~10歲左右腿自然長直,但並不是完全直的。
  • 家玥月嫂提醒:關於寶寶O型腿這個謠言,寶媽千萬別信!
    所以,剛出生的寶寶,都是O型腿。02、約2-3歲當寶寶開始學習走路時,通常在6-9個月後,O型腿開始改善,最晚至3歲,大多數孩子的O型腿消失。03、約3-6歲在這個階段,寶寶的雙腿又會變成X型腿。這也是孩子生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03、約7歲等到7-8歲時,大部分孩子的腿型會變得正常。
  • 寶寶腿不直怎麼辦?家長這樣做,長大後寶寶的腿又直又美!
    現代媽媽帶娃,不僅要把娃養健康、聰明,娃的顏值也不能落下。從剛出生琢磨著給孩子睡個好頭型,到出門給孩子防曬保護好孩子嬌嫩的肌膚,到現在媽媽已經把注意力轉移到孩子的腿上了,畢竟,一雙又直又長的腿能為孩子未來的顏值加分不少呢。比例和腿長只能靠老天賞飯了,但腿直不直還是能努努力的。
  • 想要寶寶腿型好看,這4個方法媽媽們都要學!
    胎兒時期,胎兒越來越大,子宮內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小,胎兒就會採取四肢彎曲緊縮交叉於胸腹前的動作來適應狹小的空間,因為這種特殊的姿勢,所以寶寶出生後到2歲前都會稍微有點O型腿,這是生理性彎曲,屬於正常現象。
  • 矯正腿型方法 矯正腿型方法導致膝蓋內測痛
    每隔2~3小時變換寶寶的睡覺姿勢,讓其側臥、平躺或者仰臥、俯臥姿勢交替進行,這樣更有利於寶寶骨骼的生長發育。4、NG習慣:過早乘坐學步車雖然醫學人員在進行衛教經常宣導應避免讓寶寶乘坐學步車,但仍有部分較傳統的家長或長輩還是保持這項習慣。
  • 楊穎告訴鄭凱學步車二百多,後者反應太真實,網友:學步車沒用!
    「學步車還是不要用那麼早的好吧。」「學步車沒有用!」學步車真的有用嗎?不少網友留言時都提到了學步車,表示學步車不要用那麼早,但晚有就有用了嗎?還真未必。事實上,學步車真的不推薦給孩子使用。曾經有電視臺對學步車進行過曝光,相比之下,學步車不僅用處不大,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還可能給娃帶來危險。因學步車而受傷的例子也有很多。
  • 桃子水、學步車、腰凳、哄娃神器,這些很火的母嬰用品千萬別買!
    害人不淺的學步車學步車由來已久,家長常常在孩子學走路時給孩子買來訓練用。看似方便的學步車,不僅不能讓孩子儘快的學會走路,還會導致下肢畸形、足外翻等問題。美國兒科學會同樣認為:「學步車不能幫助孩子學習走路,相反,會耽誤孩子正常的動作發育。」
  • 寶寶1歲前常用這種坐姿,往往易長成O型腿,日本女生就是典型案例
    寶寶一歲前做這些動作,挺傷腿。之前還在網上看過一組數據,裡面提到八成日本女性都是「羅圈腿」(O型腿)。當然這組數據的真實性還有待商榷,不過確實據我們日常的觀察,日本O型腿的妹子還真挺多。例如它會致使持續性的大腿彎曲,由於幼兒腿部骨骼尚且完全塑形(約在7歲或者12歲才會完全發育好),久而久之則容易形成O型腿,而且還容易對膝關節造成損傷。
  • 學步車失控滑向馬路,千鈞一髮哥哥奮力攔截
    有網友提醒「這種學步車不要再用了,存在安全隱患」,實際上,早在2011年我國原衛生部就發布了《兒童跌倒幹預技術指南》,該文件明確規定:「不要使用嬰兒學步車!」容易造成跌倒損傷這是使用學步車可能造成最直接的損害。在2011年我國原衛生部發布的《兒童跌倒幹預技術指南》當中也將學步車導致嬰幼兒跌倒損傷列為了主要因素。
  • 寶寶什麼時候學會站立最合適?過早真的會影響腿型嗎?告訴你真相
    「為什麼隔壁家孩子都能走了,我家孩子還站都站不穩?」「5個月了,孩子還不會爬,是不是得到醫院看看了?」「......」1、3個月大的寶寶,可以抬頭;2、4~6個月的寶寶可以翻身;3、7~8個月可以爬行;4、9~10個月可以慢慢扶著欄杆站起來;5、12個月,1歲之後,可以扶著欄杆、手推車走動,或者脫離輔助,自己走動。
  • 孩子什麼時候學走路最合適?早於這個時間,容易形成O型腿!
    帶娃圈少不了的就是各家孩子「攀比」,比身高、體重甚至會不走路都要拿出來比一比,最近就有寶媽在說,隔壁家的孩子6個月就會開始學習站立了,我們家還大一個月呢,是不是也可以讓寶寶學站立了呀?藍老師看到這也是有點震驚了,趕忙勸寶媽不要操之過急,過早的要孩子學習站立,對孩子可沒有什麼好處。
  • 寶寶O型腿?奶奶:快綁直了,不然就晚了!
    很多寶媽在生了寶寶之後,都發現自家寶寶是個小「羅圈腿」,生怕寶寶長大之後腿不直,成為O型腿,所以總是想各種辦法「預防」寶寶O型腿。最常見的一個方法就是「綁直」。這個方法在老一輩人中流傳甚廣,老人家會在包裹寶寶的時候用「蠟燭包」的手法,把寶寶包裹得緊緊的,尤其是腿部更是要綁得筆直,仿佛只有這樣才能讓寶寶遠離O型腿。但實際上,寶寶在嬰幼兒時期出現O型腿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綁腿的陋習一定要早早摒棄,因為它的危害真不少。
  • 小朋友出現O型腿,需要矯正嗎?醫生告訴你
    O型腿就是臨床上的膝內翻,很多小朋友在開始學走路的時候,都會出現O型腿或X型腿,這時是否要幹預治療呢?要看具體情況。膝內外翻的成因有哪些?現在這種病的比例一直有所下降,2歲以內(尤其是3~18個月的)嬰幼兒是常發病人群,在這個階段攝入充分的維生素D可以預防佝僂病。
  • 寶寶齙牙、蛀牙、大小臉、八字腿、含胸駝背竟是這原因,毀顏值!
    例如寶寶長著長著,原先漂亮的下巴不見了,牙齒越長越擁擠,甚至嘴巴越來越凸,成了地包天......家長們往往認為這是遺傳的問題,忽視了外在因素,然而事實卻是,這些往往和孩子的不良習慣有很大關係!0~3 歲是寶寶發育的關鍵期,寶寶的一些壞習慣,可能會影響寶寶的五官、臉型、頭型、腿型、體型發育等等方面。
  • 兒童X型腿怎麼矯正更讓孩子喜歡?兒童O型腿矯正時間是幾歲?
    「千萬不要錯過孩子X型腿和兒童O型腿矯正的時間」,這是兒科醫生最常說的話,可許多家長不懂這些,甚至不知道有些孩子的O型腿和X型腿需要治療,並且是可以治好的。那麼孩子X型腿、O型腿什麼時候需要幹預?O型腿和兒童X型腿怎麼矯正會更好,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呢?
  • 張晉曬與兒子合照,9個月的張樂兒已能獨自站立,寶寶走路裡程表
    小編提醒:寶寶出生後家長不要刻意把寶寶的腿伸直,尤其不能用「捆綁」的方式來幫寶寶糾正,這樣會影響四肢的正常發育。所以,腰部的生理彎曲也已經開始形成,雙腿的承受性能也比較好,寶寶的腿部逐漸變得筆直。2-3歲的寶寶: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已經學會了走路,且開始經常跑跑跳跳了。由於剛開始完全學會走路,所以,走路的腿型給人感覺總是外翻,只要不是過分嚴重就不必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