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腿就是臨床上的膝內翻,很多小朋友在開始學走路的時候,都會出現O型腿或X型腿,這時是否要幹預治療呢?要看具體情況。
膝內外翻的成因有哪些?
生理性膝內外翻是小兒發育階段的正常生理過程。在剛學會走路的階段,一部分小朋友會伴有輕微內翻的情況,大概在0-15度左右,可以判定為輕微。因為內翻更利於站穩,所以小朋友會不自覺形成這個狀態。再長大到1歲,內翻會變為外翻。臨床上,2歲前,小朋友的雙腿如果不是過分歪曲,大多是生理性膝外翻,隨著年紀長大,肌肉發育強健,可以自行恢復,不必幹預。
病理性膝內外翻原因有很多,如佝僂病、先天性骨骼生長障礙性疾病、骨骼軟化症、外傷、炎症、骨骼發育不良、軟骨外胚層發育不良、腫瘤、腦癱等,比較常見的就是佝僂病引起的。
佝僂病即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由於嬰幼兒、兒童、青少年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鈣、磷代謝紊亂,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徵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
主要的特徵是長骨幹骺端軟骨板和骨組織鈣化不全,維生素D補充不足,使骨組織鈣化不全。現在這種病的比例一直有所下降,2歲以內(尤其是3~18個月的)嬰幼兒是常發病人群,在這個階段攝入充分的維生素D可以預防佝僂病。
什麼樣的膝內外翻需要幹預?
針對3歲以上的兒童,無論內翻還是外翻,成角超過20度,站立位兩腳內踝相距超過3釐米,或兩腿膝關節距離過大,都需要考慮病理性關節畸形的可能,需要醫療幹預。
如果不幹預,不僅影響長大後的著裝美觀,由於不正常的膝關節力線,還容易加速膝關節軟骨的退變,提前誘發膝關節痛及膝骨關節炎等病症。所以還是需要引起重視,能治則治。
怎麼矯正?
1.矯形器
詢問專業的骨科醫生,會有專業的矯形師根據小朋友的腿部長度維度,量身定製腿部矯形器。一般全天佩戴1-3個月,會有所改善。其後複診,根據醫生建議,調整矯正方案。
2.康復訓練
針對內外翻病情,每天做一下矯正動作,如夾球抬腿(外翻)等,糾正腿部肌肉。
3.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無法糾正時,考慮手術處理,行肢體矯形。
捆綁雙腿有效嗎
有些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出現膝關節內翻,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用繩子困住雙腿,認為這樣腿就會綁直,不會變「羅圈腿」。那麼這種古老的偏方真的有效嗎?
顯然,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一則會造成寶寶的血液循環不佳,二則是對於腿部肌肉,軟骨,關節等部位的發育不利。爸爸媽媽們還是要相信現代科學,不要過於相信老一輩的經驗。
怎樣避免膝內外翻
1.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吃鈣片只是增加了鈣的攝入,但吸收還需要維生素D的幫助,負責也是白補鈣。據文獻顯示,母乳餵養,有助於維生素D的補充。是否缺鈣可以查血,還可以根據囟門的閉合時間初略判斷。
2.小朋友要保持合理坐姿,不要長期跪坐和彎腿。過早地使用學步車,滑滑車,或者學習旱冰,都有可能造成姿勢不正確,引發O型腿。
3.加強體育鍛鍊,提高肌肉協調能力。
4.補充鈣質和奶製品,能添加輔食的階段,注意鈣質的補充。
5.小朋友3歲前,可嘗試每日赤腳行走一段時間,增加肌肉的感知平衡。而且光腳走路有助於孩子進行感受訓練,對生長發育也有好處。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