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推送的第 410篇文章。新朋友加關注吧,每天都能看到這樣的文章推送
預展時間:2015年12月24日——12月25日
預展地點:杭州·浙江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廳(杭州市曙光路122號)
拍賣時間:2015年12月26日——12月28日
拍賣地點:
A廳: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展廳五樓國際廳(杭州市曙光路122號)
B廳:浙江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廳三樓(杭州市曙光路122號)
1289
清乾隆·乾隆年制款紫泥印包壺
款識:乾隆年制(底款)
說明:印包壺,亦稱「寶誥壺」。壺體似存印之包袱,故得名。此壺泥質堅結,式度樸雅,以袱結為鈕,嵌入式蓋,二彎方流,戟形方把皆顯剛直。壺底鈐印篆文「乾隆年制」四字方印,此類印款為典型宮廷紫砂落款樣式,為公認的紫砂四字官款。
11.5×18.6cm
RMB: 38,000-50,000
成交價RMB: 48,300(含佣金)
1290
清道光·楊彭年制廉普監造款紫泥秦權壺
款識:彭年(底款);彭年、廉普監造(刻款)
鐫刻:何以品泉,稱之秦權。己亥夏五月彭年。廉普監造。
說明:秦權,本為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度量衡時所鑄造的一種衡具,取其形作壺,因而得名。壺以上等精煉紫泥為胎,製作工整,各部間銜接縝密,身線流暢,顯沉穩大度之氣。壺身一面刻蘭草、枯枝若干,題「廉普監造」款;另一面刻詩句並作銘,由銘文中「己亥」可知制壺年份為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
道光是歷史上文人參與紫砂製作極為活躍的一個年代,期間湧現出一大批如陳曼生、瞿子冶、鄧符生、朱石梅等為後世所熟知的愛壺文人。亦有楊彭年、邵大亨、申錫等眾多極具巧思的紫砂藝人。兩者相結合便使得紫砂文人器達到了一個創作高峰。楊彭年因與陳曼生合作創曼生十八式為世人所熟知,然據歷史所載,曼生卒於道光二年(1822),而此壺的製作年代為1839年,故而可推斷此壺為楊氏晚年技藝純熟之時所作。而另一處落款「廉普」,與西泠拍賣2013年秋季中國歷代紫砂器物專場中4172號拍品「仿古四足盤」屬同一落款人。廉普本名王成璐,乃清道光三年進士,仕途光明,為官多有善政,聲望較高。想必其為官之餘亦酷愛紫砂,或參與設計,或提供畫樣,或題詞作銘,才得以製得如此佳作傳世。
11.7×14.8cm
RMB: 400,000-600,000
成交價RMB: 460,000(含佣金)
款識簡介:1. 楊彭年,清嘉慶、道光間宜興制壺名手。荊溪人,生卒不詳。彭年弟寶年、妹鳳年,都是當時制壺高手。一門眷屬皆工此技,名聞一時。彭年善於配泥,所制茗壺,渾樸工致。傳大彬手捏法,雖隨意製成,仍具天然之致。嘉慶間陳曼生做宰溧陽,與彭年合作制壺,世稱「曼生壺」,為世所珍。彭年後又常與瞿應紹、朱石梅、鄧奎等人合作制壺,所做之器皆為佳品。
2.廉普,為清道光三年進士王成璐,其人仕途光明,先後做過知縣、點簾官、知府、雲南鹽法道、按察使等職位,屢有善政,著有《佩湘詩草》四卷,分別被中國國家圖書館和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收藏。其遊蹤遍及大江南北,詩作多記荊楚名勝,官縣令後所作,多涉及民間疾苦。
1291
清中期·紫泥藍彩內上釉水盂
說明:此件水盂,紫泥為胎,形制小巧,通身以深淺兩種藍釉彩繪裝飾,設色豔麗,極富層次感。此器仿瓷器中太白尊造型,身形飽滿,線條婉轉柔美,裝飾內容豐富,可實用亦可把玩。
4.5×7.9cm
RMB: 8,000-12,000
成交價RMB: --(含佣金)
1292
清晚期·張熊定製款紫泥內上釉調色盒
款識:張熊(刻款)
鐫刻:鴛湖老人子祥張熊於申江。
說明:此類紫砂調色盒在清代晚期較為流行,盒分上下兩部,上為蓋,下為格,作圓形,中間似一花蕊,周圍做四片花瓣圍繞,共計五隻分格。內壁皆施白色裂紋釉,方便使用後清洗。蓋面由鴛湖老人張熊鐫刻花卉清供,並落款於蓋沿,畫意清雅,書刻雋永,可見作者書畫功底之深厚。張熊字子祥,號鴛湖老人,一直寓居滬上,故而銘中有「申江」二字。張熊的繪畫用色豔而不俗,作品雅俗共賞,帶動了一批畫家活躍於畫壇,時稱鴛湖派。張熊與任熊、朱熊合稱「滬上三熊」。
9×19.4cm
RMB: 18,000-25,000
成交價RMB: 20,700(含佣金)
款識簡介:張熊(1803-1886),清代畫家,字子祥,號鴛湖外史、壽甫、西廂客、祥翁、鴛湖老人,浙江秀水(今嘉興)人。寓上海,所居曰「銀藤花館」,收藏金石書畫甚富。擅長花鳥,偶寫人物、山水,兼能詩文、篆刻。
1293
清乾隆·陳覲侯制紫泥團龍百壽碗
款識:陳覲侯制(底款)
說明:清代紫砂制器中碗盤的數量相對偏少,善制者亦不多。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其本身的設計製作並不是將實用作為目地,而是以一種陳設器的形式存在。從傳器中也可以發現,無論是筋囊式還是貼花式,皆制工複雜,形制考究,賞心悅目。此件紫泥大碗,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與「壽」為題材,碗口周圈塑數十種不同字體的「壽」字為飾,稱之為「百壽」,寓福澤長壽之意。碗身以模印法分別貼塑五團騰龍,龍張牙舞爪,將身軀舞成一團,周邊滿飾祥雲,此稱之為「團龍」,有攘除災難,帶來吉祥之意。團龍在我國古代是權勢、高貴、尊榮的象徵,非一般百姓可用。北京故宮博物院有陳覲侯制同類型作品可做參考。
8.1×20cm
RMB: 80,000-150,000
成交價RMB: 92,000(含佣金)
款識簡介:陳覲侯,清乾隆時宜興紫砂名工,生卒不詳。工治壺,亦擅作碗、盤等器皿。所制精細工整,造型優美。《陽羨砂器精品圖譜》著錄其二器,分別為仿古大碗和仿古碟;《茶具文物館 羅桂祥藏品》(下冊)亦著錄其貼花大碗一具。
1294
清早期·紫泥本色泥繪蒜頭式壁瓶
說明:蒜頭瓶最早出現在我國漢代青銅器之中,因瓶口似蒜頭而得名,明代景德鎮窯常燒制瓷質蒜頭瓶。到了清代早期,紫砂的器形中亦出現了蒜頭瓶的樣式,而此時一種直掛於牆面被稱之為「轎瓶」(亦稱「掛瓶」,即壁瓶)的裝飾器在文人間興起,在此背景下,蒜頭形壁瓶應運而生,成為了廳堂、書房裝飾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此件壁瓶,紫泥為胎,取蒜頭瓶一半為形,背面鑲接平板,設有掛孔。瓶身圓鼓,頸部修長,蒜頭分多瓣,每瓣皆圓潤飽滿,囊塊分明。瓶腹以同色泥淺繪山林溝壑之景,畫面豐富,遠近虛實之感強烈,類雍幹筆意畫風。此壁瓶器身碩大,為傳世同類器物中所罕有。
37.2×19.4cm
RMB: 180,000-300,000
成交價RMB: 437,000(含佣金)
1295
清中期·孟臣制款朱泥掇球壺及青瓷茶託一件
款識:孟臣(刻款)
鐫刻:心和政自平,孟臣制。
說明:壺朱泥為胎,形制小巧,玲瓏可愛,顏色可人。其足底以竹刀刻「心和政自平」五言詩句,並刻孟臣制款。壺配一青瓷碟式茶託,施影青裂紋釉,器表釉水肥厚,開片大小分錯,極具特色。
出版:《盛世紫砂》P113,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年3月。
7×9.4cm
2.5×10.7cm
RMB: 30,000-50,000
成交價RMB: 36,800(含佣金)
款識簡介:惠孟臣,傳為明天啟、崇禎間宜興制壺名手(一說孟臣為清康熙、雍正間人)。江蘇宜興人,生卒不詳,孟臣名號有君德、思亭等,孟臣是晚年自號,為時大彬後一名手。孟臣制壺,大壺渾樸,小壺精妙。以竹刀刻款,蓋內有「永林」篆字小印者最精。筆法類褚河南。清 吳騫《陽羨名陶錄 家溯》、日 奧蘭田《茗壺圖錄》、民國 李景康、張虹《陽羨砂壺圖考 別傳》等著錄中皆對孟臣開篇詳加敘述。
1296
清·孟臣制款朱泥龍蛋壺
款識:孟臣制(底款)
說明:清康熙 吳梅鼎《陽羨茗壺賦》中述:「圓者如丸,體稍縱,為龍蛋……」相傳龍蛋壺由明正德、嘉靖年間供春所創,為較早的古式壺型之一。由於其形體敦厚,討巧可愛,廣為後人所喜,歷代制壺大家皆有製作。此件龍蛋壺稍作變體,以朱泥製成,器表包漿渾厚瑩潤極為討喜。壺底以鋼刀淺刻「孟臣制」三字。
8.5×11.3cm
RMB: 90,000-120,000
成交價RMB: 103,500(含佣金)
款識簡介:孟臣,惠孟臣,傳為明天啟、崇禎間宜興制壺名手(一說孟臣為清康熙、雍正間人)。江蘇宜興人,生卒不詳,孟臣名號有君德、思亭等,孟臣是晚年自號,為時大彬後一名手。孟臣制壺,大壺渾樸,小壺精妙。以竹刀刻款,蓋內有「永林」篆字小印者最精。筆法類褚河南。清 吳騫《陽羨名陶錄 家溯》、日 奧蘭田《茗壺圖錄》、民國 李景康、張虹《陽羨砂壺圖考 別傳》等著錄中皆對孟臣開篇詳加敘述。
1299
當代·高海庚制紫泥牛蓋蓮子壺
款識:海庚(蓋款);中國宜興(底款)
說明:高海庚師從近代紫砂泰鬥顧景舟,承顧老嚴謹,細膩之風格,制壺一絲不苟,量少且精,成器形神兼備,為世人所喜。
7.7×18.6cm
RMB: 28,000-40,000
成交價RMB: --(含佣金)
款識簡介:高海庚(1939-1985年),生於宜興丁山小橋南制陶世家1955年跟隨顧景舟學藝,初露才華,深得其師器重,是顧老的得意門生。他設計了許多成功之作:集玉壺、扁竹提梁壺、雙龍提梁壺、水浪壺等。
1300
當代·自怡軒款、痩萍制款本立氏刻款紫泥竹鼓壺
款識:痩萍(蓋款);自怡軒(底款);本立氏(刻款)
鐫刻:松風水月上清華,仙露明珠之朗潤。古陽羨本立氏橅古並刻題。
掃除禪榻養茗君。丁未秋月之吉。漢瓦銘,仿小松拓本。
說明:此壺取竹為形,作竹鼓式,選上等紫泥製作而成,器表細膩,包漿渾厚。壺身各部間協調融合,稜線分明,骨肉均亭,韻味自成。壺體裝飾頗豐,本立氏以小松拓本為樣,橅古飾金石紋於壺身,並配詩詞銘刻。壺蓋內鈐印痩萍二字,為紫砂大師顧景舟早年所用章款。顧景舟因感於當時社會動蕩,飄忽不定,人若浮萍,日漸消瘦,故而為自己取號「痩萍」。而底款「自怡軒」同為顧景舟早年用款。
8.4×18.6cm
RMB: 500,000-600,000
成交價RMB: --(含佣金)
款識簡介:1.痩萍,為顧景舟早期用款。顧景舟,原名顧景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當代紫砂陶藝名家,被譽為「壺藝泰鬥」、「一代宗師」。20歲時便躋身於紫砂名工之列。他常以紫砂史上傑出的代表邵大亨為楷模,博覽前任名作,心揣手摹,得者珍於拱璧,其佳作力追古人,有過之無不及。1939年,應古董商朗玉書邀請,至上海仿製歷代名作,得有機會觀摩傳世明清精品。後不斷與滬上名畫家吳湖帆、江寒汀、唐雲等相交,與藝術院校著名教授高莊、孫文林、劉汝醴結為摯友,向著名陶瓷科學家劉秉誠、李國禎求教。廣泛的交往,使得其在藝術修養、鑑賞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為其以後向壺藝高峰攀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所創作的數十種壺型,堪稱件件精品,均顯露出精、氣、神、韻之美,洋溢著濃鬱的民族特色和時代氣息。其中不少作品榮獲國家金獎、銀獎,作為國家禮品,贈送給外國首腦。當代眾多紫砂名師如周桂珍、徐漢棠、李昌鴻等均為其門下高足。
2.自怡軒,據顧景舟之侄顧幼之回憶,顧氏一族祖籍山西,後人因故遷至宜興,與嘉道制壺名手邵友蘭之孫女聯姻,從此與紫砂結緣,其祖父炳榮,伯父景舟,父親陸舟皆經顧邵氏傳授,而「自怡軒」這個堂號便由炳榮起一直傳承下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政府成立生紫砂陶業合作社,顧景舟從上袁祖居搬遷至蜀山毛家大院後,逐將「自怡軒」堂號傳給陸舟。
1301
清嘉慶·方、谷制款半軒刻款紫泥彩泥繪方盆
款識:半軒(刻款)方,谷(印款)
鐫刻:南極老人乘彩霞,赤松仙子上清家。海陽舊種扶桑樹,春到齊開五色花。庚申初夏書於溪南客舍,半軒。方,谷。
太湖石畔小堂前,昨夜初開紫牡丹。露重曉寒扶不起,一枝枝倚赤欄杆。庚申初夏書於溪南客舍,半軒。方,谷。
說明:盆,本為庭院草木之盛器,經文人之手加以修飾,成為了一件集制砂、書法、繪畫、篆刻於一身的綜合藝術表現體。細觀此盆,盆口呈正方形,上闊下斂,配四隻折角足。盆壁厚實,轉折處又作圓弧設計。盆腹四壁,兩面題七言詩句並落款,另兩面分別以彩泥繪白梅報春圖和揚帆渡江圖。盆身所刻詩詞刀筆瀟灑,一氣呵成;所繪畫面,細膩生動,極具美感。此盆為清中期少見之既有彩泥繪又輔以刻飾的盆器,銘中「庚申」年為清嘉慶五年,即1800年。
13.5×31.5×31.5cm
RMB: 280,000-350,000
成交價RMB: 322,000(含佣金)
1302
明末·紫泥梨皮圓壺
說明:紫砂興起於明代,此階段砂壺以大氣、素樸、不務妍媚著稱。至明末崇禎年間,砂壺制式逐漸由大壺向小壺轉變,風格亦偏向於精工細作。以此壺為例,壺體大小適中,適合單人或邀二三好友品飲。壺身圓扁,各部曲線溫婉而秀美。壺身加入金砂裝飾,黃紫相間,砂礫遍布全身,大如黃豆,小如芝麻,又因材質的區別燒制過程中膨脹係數不一造成凹凸起伏的梨皮質感,裝飾效果極佳。此壺早年流落日本,日本藏家對其寶愛有加,專門為其配置藤編壺墊,並配木盒以儲之。木盒正上貼有籤條,雖已殘破但隱約可以分辨「古渡紫泥水瓶」六字。木蓋內側以墨筆書寫「舊箱破損於明治三十年三月修復之」,明治三十年為1897年,據此推斷此壺在1897年前已至日本。
7.7×18cm
RMB: 320,000-500,000
成交價RMB: 828,000(含佣金)
1303
清中晚期·紫泥上釉彩繪九子盤
說明:此套合盤,以九為數,稱九子盤,其以一圓盤為中心,周圈分八塊扇形小盤。盤以紫砂為內胎,底、面皆施釉彩繪飾人物花卉圖案。
尺寸不一
RMB: 10,000-30,000
成交價RMB: 11,500(含佣金)
1304
清中期·詩歌款紫泥印包壺
款識:凡事當留餘志,得意不可再往(底款)
說明:壺紫泥作印包式,三彎壺流,耳形圈把。壺底木印詩句「凡事當留餘志,得意不可再往。」此句出自明末清初大儒朱伯廬的《朱子家訓》,字面理解為「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走極端,做事切忌做過頭,否則會使自己處於被動地位,無路可退。有了得意的事也要留餘地,見好就收,不能得寸進尺。」古時文人將其視作立身警言,印刻於砂壺之上也有時刻提醒自己之意。
8.8×17.2cm
RMB: 8,000-12,000
成交價RMB: 25,300(含佣金)
1305
當代·蔣蓉制紫泥佛手壺
款識:蔣蓉(蓋款);蔣蓉(底款)
說明:附作者本人親筆證書。
佛手是一種既具觀賞價值又有藥用價值的芸香科植物枸櫞的變種,形同神話傳說中佛祖之手,細長而又多指,故而得名。佛手有多子多福、吉祥宜子的寓意,為百姓所喜。佛手壺是紫砂藝人取佛手瓜為原型仿生製作而成的一種花式砂壺,傳器可溯至清代。在當代以花貨大師、中國紫砂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工藝美術大師蔣蓉所制佛手壺最為形象。此壺由蔣蓉製作於1995年,是其晚年技藝純熟之時所作,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8.8×20.5cm
RMB: 170,000-200,000
成交價RMB: 195,500(含佣金)
款識簡介:蔣蓉(1919—2008),中國紫砂工藝史上第一位女性工藝美術大師,曾任中國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工藝設計學會會員,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名譽理事。1919年出生於江蘇宜興,1930年高小畢業,師從紫砂世家的父親及伯父學藝,開始從事陶藝製作。1955年進入蜀山紫砂陶業合作社(宜興紫砂廠前身),1957年聘任為紫砂七大藝人之一,並任該廠陶藝技術輔導員,1978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為江蘇工藝美術師。1983年結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造型設計班。1988年參加國務院輕工部召開的全國工藝美術者、藝術人民代表大會,被授予「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稱號。1993年由國務院輕工業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1306
清·段泥賞瓶
款識:雲氏(刻款)
鐫刻:樹老鴉為葉,詩狂石作箋。雲氏刻。
說明:瓶段泥為胎,作三足式,瓶身分三瓣,上接高頸擴口,下接三隻象首瓶足,肩部貼塑一圈如意裝飾,著墨色,既美觀又富吉祥寓意;瓶腹一面題詩一面刻竹,清新淡雅。
21×14cm
RMB: 4,000-8,000
成交價RMB: 4,600(含佣金)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的《2016紫砂日曆》
▼
如果你支持他,喜歡他的作品
請轉發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