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arvan
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多,消費也在升級,很多人的手裡幾乎存不下錢來,甚至還走上貸款之路。尤其是隨著房價的上漲,銀行貸款幾乎已經成為常見事兒。一般來說,銀行貸款的申請條件較為嚴格,會對借貸人進行徵信審核,放款速度相對較慢。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著急用錢的人都會選擇民間借貸。
許多人對民間借貸有一定的了解,即使他們沒有借過,他們也肯定會不時地聽說過,關於民間借貸的電視劇或是新聞並不少見,因為高利率而無法還款的情況也常聽說。然而,由於民間借貸的高利率,很多人也對其敬而遠之。不過,對於那些無法從銀行貸款或急需資金的人來說,民間借貸已經成為他們的選擇之一。
實際上很長一段時間,這種形式的民間借貸是被禁止的,民間借貸並不能得到相應的保護,但隨著社會對於民間借貸的需要,民間借貸的相應規則也開始出現,在進行民間借貸時,貸款的利率也是進行紅線設定的,一旦利率超過規定範圍,則超過的部分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為了加強對民間借貸市場的管理。在2015年,國家放棄了已經使用了25年的民間借貸利率不得超過現有利率4倍的紅線,更改為「二線三區」。也就是說,民間借貸劃出了兩條紅線,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即通常所說的「24%和36%」。
首先,只要年利率低於24%,就會受到國家的保護,這通常被稱為「司法保護地區」。如果年利率在24%到36%之間,該債務將被視為「自然債務」。這種「自然債務」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說,在這個範圍內發生的費用可還可不還,如果已經還了,那就不被退回,如果還沒有還上,就不需要再還了。
如果年利率超過36%,就被認為是「無效債務」,即使已經償還也必須要退還。確實,36%的年利率真的不低,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壓力劇增,尤其是借款較高的人來說,他們甚至都難以還得起。理想的民間貸款利率標準應由市場自發形成,畢竟,利率太高對於借款人來說壓力劇增,但利率過低又沒有人願意往外借錢。
與此同時,隨著行業的發展,近年來有關民間借貸的負面新聞也屢見不鮮。諸如「常規貸款」、「高利貸」、「假貸款」等等這種混亂的現象很多。
今年中國有關部門發布了關於民間借貸的新《意見》,根據最新的規定,中國民間借貸的保護利率在同年被調整為一年期LPR利率的四倍。24%和36%不再受到保護,這一規定的發出其實也是在加大金融資本和民間借貸對實體經濟的存進作用,尤其是疫情的發生,很多企業都遇到了打擊,很多企業進行借貸獲得融資推動企業發展,而貸款利率的降低使很多人的借貸需求得到了滿足,減少了自己的借款壓力。
據專業人士分析,此次保護上限偏低的主要原因,還是為了緩解部分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
因為對於很多中小企業來說,無論是從銀行貸款還是其他融資方式,難度都比較大。因此,許多企業會利用民間借貸來籌集資金。而企業融資成本的降低,無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也成為一個恢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因此,對於民間借貸這件事,我們也要辯證地看待。儘管很多人都稱民間借貸為「高利貸」,人們對於這一借貸方式也表示質疑,「套路貸」、「校園貸」等相關的負面新聞也很是常見,但隨著對該領域控制的加強和管理的規範化,促進民間借貸規範健康平穩發展,民間借貸在社會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只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合理地開展民間借貸,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也可以幫助中小企業發展。對於這一問題,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