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上海人民大舞臺演出的兩臺大戲《紅樓夢》和《血手印》深受矚目,好評如潮。今天小編把越迷朋友微笑的慢生活的劇評美文分享給大家,其真知灼見,敢說真話,而不是一昧地唱讚歌,這種務實的精神很值得點讚。
在2018年的年末,連著兩晚再次欣賞了兩齣大戲《紅樓夢》與《血手印》。
劇本本身勿需多提,都是老戲,看這樣的戲,就是看演員的表演和聽她們的唱腔。
像我這樣打小聽宗師磁帶版《紅樓夢》長大的,已經對唱腔念白瞭然於心,但凡演員有一點兒與原版不符,我就特別敏感,現場版我就看過三次,一次上越明星版,其餘兩次就是杭越的鄭國鳳和李敏組合,雖然都無法與我記憶中的完全契合,好在鄭國鳳的行腔流暢,表演灑脫俊逸,在她的演繹下,寶玉萌萌噠!我最喜歡的是《金玉良緣》和《哭靈》兩場戲。
李敏的嗓子很有自己的特點,擅長飈高音,這是我個人特別鍾意她的原因。當然她在飾演溫室花朵林黛玉的時候,明顯能感覺她在控制她本身的優點,去靠往角色本身。
謝群英飾演的王熙鳳,從一出場的咋咋呼呼,到逢迎賈母斡旋賈府,再到獻策的狠勁,讓我想到「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一人物評價。對,女曹操!這是毛主席對原著人物的評論。
《血手印》我第一次沒寫評論,實在是因為當日班底太差,驚豔的只有金靜和林母的扮演者凌慧琴,而且凌慧琴的表演剛毅有餘,婉轉不足。我內心是:這該是演老生而不是老旦!
這次杭越班底,確實刷新了我對該劇的體驗。金靜,我一直都稱她是金嗓子,過往的演出中嗓音偏尖亮,戚派我固執地認為該沙啞些,今天晚上她嗓音中帶了這一特點,還有《讀祭文》這段真是一絕。(此處,我又跳躍了……沒有看過方亞芬的念祭文,立壁角……)
說到讀祭文,度娘給不了解釋,幸好有強大的後援,借用網友:<姑蘇♬ 老王>的這一段解釋:讀祭文,很多專業的琴師和演員都不知道這一段,怎麼會有腔有調沒有曲沒有譜,又沒有板沒有眼;究竟是借鑑的什麼形式?
其實他就是借鑑了道教在做法事中的「疏文」形式,俗稱「通疏頭」。這種「通疏頭」演唱形式在越劇中已經較少見了(以前越劇路頭戲常有,其中趙瑞花有「疏文」王的美稱),不過現在在紹興地區流行的「紹興宣卷」和在蘇州地區流行的「同裡宣卷」中還是會經常見到的。
阮建絨今晚的表現確實不錯,相比較第一次聽她唱腔畢範亂竄,這次進步不止好了一點點啊!我放一段小視頻。
最後說說杭越,我一直覺得在幾個劇團中,她屬於整體水平比較穩的,大花,中花,小花各層接得上,排演的劇目以傳統老戲為主,有觀眾基礎,口碑一直不錯,(希望保持,不要放飛自我……)老生老旦各配角也是非常給力,大大拉高了整部劇的觀賞性,比如說老旦吳玲珠,我查了一下,原來師從周寶奎,難怪咯,她對於人物唱腔神態都區分得非常明顯,《清風亭》裡的那個慈愛又無助讓人淚目的媽媽;《紅樓夢》中雍容華貴讓人尊重的老祖宗;《血手印》裡堅韌不折讓人敬佩的林母,都演繹得淋漓盡致。
又比如老生石惠蘭爆發力強,在《紅樓夢》裡飾演賈政,只出現一折,但蒼勁持重,獲得滿場叫好!
當然其他演員朱健健,黃榮娟,王璐璐等都很好地為演出增色!
《血手印》謝幕視頻
(本文視頻與照片均由作者本人提供)
鳴謝:拍攝視頻和美照的越迷朋友們
觀錦繡山河,賞文化之美。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jinxiu-wenhua5000
長按此碼「識別圖中二維碼」可訂閱
歡迎投稿,微信合作,請聯繫後臺。
以上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錦繡文化網】整理推送,歡迎轉發分享。
謝絕轉載,違者必究!
關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可在後臺留言加入微群「錦繡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