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石小梅收徒·李曉旭拜師儀式」在老門東金陵戲坊舉行。拜師儀式結束後,南京市越劇團轉戰南京理工大學劇場,舉行了新編越劇《血手印》首演。
該劇脫胎於宋元時期的一出「老劇」,卻囊括了時下最賣座的戲劇元素:愛情、懸疑、推理與謀殺。寫的是書生林招得與富紳之女王千金自幼訂婚,因奸人所害致林被誣判斬,後歷經艱難冤案得以平反,終夫妻團圓的故事。
《血手印》演出劇照。
劇迷們比較熟悉的是上個世紀50年代的版本,男主角林招得由李曉旭的越劇老師畢春芳扮演,女主角王千金由越劇裡著名的「戚派」創始人戚雅仙扮演。香港的邵氏兄弟曾將其拍成黃梅戲電影,成為邵氏經典之一,一時風靡東南亞華人圈。這部電影還留下了一首至今仍膾炙人口的插曲——《郊道》,其中以鄧麗君演唱的版本尤為著名。
此次李曉旭擔綱主演的新編越劇《血手印》,南京市越劇團針對她自身的表演風格,進行了大膽的全方位量體裁衣,不僅劇本瀝血打磨、幾易其稿、脫胎換骨,更在舞美、服裝、音樂、燈光等諸多方面進行大刀闊斧地創新,既有傳統戲曲骨子裡的風雅情頌,又兼具現代時尚的魅力元素。尤其服裝方面,特別邀請了戲劇界新銳戲服設計師、中國戲劇節舞美設計服裝獎獲得者王笠君擔綱設計。
《血手印》演出劇照。
南京市文投集團副總經理瞿峰接受採訪時多次表示,要以「明星、名角、名戲」闖市場,迎合觀眾的觀看需求,大膽探索嘗試傳統戲劇市場化,「像打造流行音樂演唱會一樣做傳統戲劇演出,讓傳統流行起來。」 此次《血手印》特地選在拜師儀式後進行首演,據楊慶錦介紹,一方面是向畢春芳致敬,拜新師不忘舊師;另一方面也想藉此契機探探市場反應,為後續的市場化運作做鋪墊。
「貓式」越劇與「虎樣」粉絲
拜投名師,在於培養新人;打造名戲,在於培養明星名角,瞄準的都是當下最熱門的粉絲經濟,而這並不是南京演藝集團的第一次商業籌謀。作為江浙滬地區三足鼎立的越劇團之一,南京市越劇團近年來動作頻頻,引起了國內越劇界的高度關注。團長楊慶錦感慨,越劇是外來劇種,南越能在南京紮根並成為全國越劇一大新票倉,背後就在於包裝明星名角、市場化運作、服務戲迷群體的「粉絲經濟」。
得到粉絲的認可,來自於近年來的幾次大膽市場化試水。2013年10月,由「最美越劇小生」王君安與南京首位「梅花獎」獲得者陶琪聯袂主演的《柳毅傳書》及隨後的《柳永》在南京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君陶聯袂,獨秀金陵,一時間風頭無兩。期間來自全國的粉絲雲集南京,演出一票難求,成就了近幾年來南京傳統戲劇商演的奇蹟。無獨有偶,去年南越傾力打造的古裝越劇《百花公主》《江浙滬越劇名家演唱會》匯集了眾多國家一、二級演員,可謂名角領銜,百花爭豔,場場爆滿,座無虛席。
《血手印》演出劇照。
這幾次嘗試下來,讓南越在國內越劇界闖出了名頭,也得到了本土戲迷群體的高度認可。一位戲迷告訴記者:「目前南京有二十幾個越劇迷協會,多是集體購票,而且凡是南京市越劇團的首演,戲迷一定買票支持。以前經常跑上海、浙江去看越劇,如今不出南京就能看到精彩的越劇表演,還能邀請全國其他地方戲劇協會來到南京一起觀看精彩演出,是我們的一種榮耀。」
如果未親眼見識,誰曾想如同「貓」一般婉約柔美的越劇,卻有著如此彪悍的「虎」一樣粉絲。在《血手印》首演現場,記者也體驗到了傳說中越迷的「彪悍」,離開演還有兩個多小時,就有不少戲迷們早早來到了劇場等候,現場氣氛之熱烈與普通粉絲追流行明星並無二致。楊慶錦還表示,明年就是南京市越劇團成立60周年,屆時將推出一系列重磅活動來獻給這些彪悍而可愛的粉絲。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可謂戲曲發展的政策利好年,5月國家文化部發布關於開展「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傳承發展計劃」戲曲專項扶持工作的通知;7月中旬國務院出臺「關於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隨後省、市級又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方針,戲曲發展的春天即將到來,而南京演藝集團,又在籌劃新一輪的市場化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