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越劇《甄嬛》(上本)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上演,拉開由上海戲曲藝術中心主辦、上海越劇院承辦的「越從海上來——2016年新劇目北京展演」序幕。儘管遭遇空調故障,上海越劇院110人團隊還是獻上了一臺精彩演出。展演《甄嬛》(上、下本)、《風雪漁樵記》、《雙飛翼》四臺大戲,均為首次與首都觀眾見面,舞臺布景、裝備、道具裝滿5輛9.6米長大卡車。
「市場、創新、傳承」三位一體
展演集結上海越劇院近年主要新創作品,「市場、創新、傳承」三位一體,齊頭並進,全面展現上越創作、表演實力。連臺本戲是海派戲曲的特色,新中國成立後,連臺本戲逐漸淡出戲曲舞臺。越劇《甄嬛》通過巧妙設置劇情、人物之間的「戲鉤子」,成功再現越劇連臺本戲。上本以群戲為主,由靚麗的年輕演員擔綱;下本注重人物心理的深層刻畫,由中生代演員「示範創作」。《風雪漁樵記》改編自十多年前的越劇《風雪漁樵》,老戲新排,但做到「小改大提高」,回歸最純粹、傳統的舞臺美感,藉助寫意舞美手法,重在探究人性的深度。《雙飛翼》以晚唐「牛李黨爭」為背景,聚焦李商隱金榜高中後的幾天內所發生的巨變,開拓「新才子佳人」創作之路,也是上海越劇院入選全國地方戲創作演出重點院團後打造的第一部重頭戲。全劇主要演員5人,包含小生、花旦、老生、丑角4種行當,所涉六個流派的唱腔,幾乎運用了越劇所有的板式、調性,音樂手段豐富在近年新編戲中少見。
《甄嬛》劇照。
《風雪漁樵記》劇照。
《雙飛翼》劇照。
上海越劇院黨總支書記楊碧雲表示,上海戲曲藝術中心主辦新劇目北京展演,6家戲曲院團各選一部戲,今年改為各院團申報演出方案,經專家評審後,越劇院打響北京展演第一炮,四部大戲10日、11日、13日、15日在梅蘭芳大劇院演出。「連續演出可以體現劇院綜合實力,不過對演職人員來說是巨大挑戰,連著演,一個星期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劇目多,時間緊,舞美人員需要不斷裝臺、拆臺,工作量大。」連演對票務銷售也提出了挑戰。楊碧雲表示,「演一場好戲,票房出色很簡單,連演四場,意味著我們不能把售票僅僅寄予傳統越劇愛好者,要面向更廣大觀眾。」
讓北大清華學生嘗嘗水袖高靴滋味
為推廣「越從海上來」展演,上海越劇院提前兩個月策劃,組織錢惠麗、王志萍、黃慧、章瑞虹等名家走進北大、清華做講座,爭取青年觀眾。「即便臺上坐著明星藝術家,我們還是有壓力的,如何讓大學生接納我們、喜歡越劇,劇院和演員策劃了很多次。」
錢惠麗為學生講解。
章瑞虹在清華大學。
王志萍這次在北大講越劇,介紹《甄嬛》《雙飛翼》,她特意與錢惠麗、黃慧設計舞水袖、穿高靴、走臺步等互動環節。王志萍現場表演甄氏哭法創作過程,並以林黛玉(《紅樓夢》)、小寡婦(《蝴蝶夢》)、嚴蘭貞(《盤夫索夫》)、甄嬛(《甄嬛》)四個人物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哭」的演繹手法,「讓學生們體會到越劇細膩之處。同為無聲的哭,林黛玉哭起來是怯弱的,而甄嬛的哭是內心壓抑的撕吼。」中國人民大學古典學專業四年級學生李牧謠聽完講座,當場買票。
在北大,王志萍示範不同哭法。
錢惠麗、黃慧示範動作。
梅蘭芳大劇院多以京劇、崑劇演出為主,四臺越劇連續演出、票房不衰讓劇院工作人員「沒想到」。楊碧雲表示,四臺大戲銷售數字交替上升,前期《風雪漁樵記》《雙飛翼》佔優,臨近開演,《甄嬛》銷量突飛猛進。王志萍感慨,「這次來北京展演的幾部戲,都是我們這代演員的代表作,比如《甄嬛》以越劇為載體植入審美新體驗,抓住傳統觀眾,吸引年輕觀眾 ,演了數十場,創造演出牛市。」從表演到情節鋪陳,《甄嬛》都讓李牧謠印象深刻,「甄嬛和清河王的感情鋪陳、醞釀和抒發恰到好處,眉莊和溫實初的表現拿捏得也不錯。上半段結束在滴血認親,挺意外的,懸念也留得不錯。」
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
好戲帶動年輕演員打開知名度
「越從海上來」展演集聚上越紅樓團主要演員力量,不僅有「實力+偶像」的中生代表演藝術家,還有「顏值+青春」的優秀青年演員。《甄嬛》上本由目前上越最年輕的演員群體擔綱:李旭丹飾甄嬛、楊婷娜飾皇帝、王清飾清河王,下本則由中生代明星領銜:王志萍飾甄嬛、錢惠麗飾皇帝、黃慧飾清河王、陳穎飾華貴妃。《風雪漁樵記》由中生代明星章瑞虹、華怡青分別飾演朱買臣、劉玉仙。《雙飛翼》由錢惠麗、王志萍、黃慧分別飾演李商隱、王雲雁、令狐綯。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甄嬛》下本還是《雙飛翼》,都啟用中生代明星「傳、幫、帶」青年演員的創排模式,將戲「嚼」碎了「餵」給學生們。
年輕演員在《甄嬛》(上)。
好戲帶動年輕演員打開知名度,有了自己的觀眾群,用楊碧雲的話說,「她們要學著與同齡觀眾做朋友。」陸玉從事金融業,在國外留學時通過電視劇《紅樓夢》選秀認識李旭丹,「以前只知道『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看了旭丹在『越女爭鋒』中的表演,喜歡上越劇。陪伴演員成長是很有意思的事。她這幾年在舞臺上越來越成熟了。」利用工作調休,陸玉追過很多場《甄嬛》,看到甄嬛回宮,她還是會哭,「比起電視劇,越劇《甄嬛》更接近小說設定的人物性格。」
《甄嬛》(上)。
外企員工童曉珊的微信頭像是楊婷娜卡通版劇照。童曉珊喜歡看央視主持人白燕升訪談,由此認識楊婷娜,「楊婷娜笑起來特別吸引人。」2011年童曉珊第一次看楊婷娜演《紅樓夢》,對比昨晚《甄嬛》(上本),童曉珊表示,「婷娜還是帥小生,只不過這次腹黑又有心計,很成功。」
《甄嬛》北京首演後臺,化妝開始前,兩個配角演員練習《賣油郎》,聲音在寂靜空間格外悠揚。作為老戲復排劇目,該劇6月15日、16日將在天蟾逸夫舞臺首演。楊碧雲表示,下半年《雙珠鳳》、音樂劇場版《紅樓夢》有望提上上越排演計劃,給觀眾新的驚喜。
年輕演員在《甄嬛》(上)。
本文圖片均主辦方提供 圖片編輯:李文萍 (編輯郵箱:sclj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