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奏音型中的和弦應用,用的比較多的是以四部和聲為主,在把位相對固定的情況下,通常上三聲部以三個和弦音的形式出現來進行歌曲即興伴奏。
上三聲部的和聲效果得到延續,根音靈活運用一般情況下省略。把位得到了固定,即興伴奏起來就更加方便。
由於根音的省略,把位的固定,這種演奏方式對於初學者來說降低了演奏難度,但是和聲功能表達的非常鮮明,同時,和弦進行也在上三聲部中得到充分詮釋。
一、大、小調式中的和弦
由於上三聲部中的和弦音省略了和弦低音,因此,和弦在進行過程中產生的音響效果必然會受到影響,相比較四部和聲來說音響效果不夠飽滿。
在歌曲的即興伴奏中,大小調式中常用的和弦除正三和弦外,還包括副三和弦以及屬七和弦,重屬和弦等。由於三個音的和弦是省略低音聲部的,因此,聲部進行也不可避免地帶有明顯的先天不足,必然會出現平行進行等和聲上被禁止的進行方式。
1.大調和弦與和弦進行
在和弦進行中如果條件應許的情況下行儘量合理地使用和弦進行。
為什麼將這句話放在最開始位置,因為在以後的實踐過程中會因為一些理論讓和弦進行受到限制,但是沒有關係我們要做的就是去實踐,在實踐中讓演奏更加完美準確。
從譜例中不難發現,和弦進行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同向進行、平行進行、平行五度進行,但由於音區的關係及即興伴奏的靈活特點和伴奏音型音區的局限(過高會出現聲部交叉,過低會使聲音渾濁),使這種努力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放寬對和聲聲部進行的嚴格限制是十分必要的。再次強調,在條件允許時還應儘量正確地進行,這樣會使聲部進行更平穩,更能體現即興伴奏的效果和水平。
2.小調和弦與和弦應用
在小調式中,由於和聲小調的特點以及與自然小調的區別,在聲部進行上更要加以注意,特別是s
(下屬)和弦與D(屬)和弦的進行。
在以上兩例中,和弦的數量較多,但並沒有限制在正三和弦上,這說明和聲語言的豐富變化並不會給彈奏技術帶來更多的影響,反而會使聲部進行更加順暢。
在固定把位的伴奏音型中,半音變化的彈奏更是信手拈來。因此,只要更新觀念,在旋律具有相應和聲內含的基礎上大膽應用,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和聲功能及應用
1.和聲的功能
和聲功能是用來組織音樂的功能體系,和聲功能體系的邏輯關係是十分清晰和嚴謹的,它所表現出來的組織音樂的能力在沒有找到相應的體系替代之前是無法突破的,這也是傳統和聲最重要的基石。
因此,在即興伴奏中是應該首先遵循的,如果能夠使用的和弦比較多,選擇餘地也比較大,和聲的組織關係就顯得更為重要,否則就容易出現雜亂無章的現象。
和聲功能關係的核心是:由穩定功能出發,進行到不穩定功能,再回到穩定功能。
在不斷循環的進行中推動音樂向前發展,因為只有主和弦是穩定的,而其他和弦都是不穩定的,這就需要將不穩定和弦按其不穩定性的程度進行排序,不穩定性偏弱的和弦向不穩定性強的和弦進行,然後再解決到穩定和弦的總的原則。
其中的重屬與附屬和弦的功能屬性服從於其解決和弦,如例大、小調和弦及和弦進行中的和聲功能關係,就是按照上述原則進行排序的。
當然,在具體作品中,這一序列多數情況不可能完全用得上,而要根據具體歌曲的旋律條件與和聲內涵有選擇地應用,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對和聲的學習。
2.和聲的應用
在上三聲部進行過程中,聲部進行很難做到完全協和,歸其原因有很多種,但是正式這種不協和完成了音樂局部的音樂張力,讓音樂以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現。
由於沒有低聲部的進行與上三聲部的配合,再加上三個聲部之間又無法跳進,因此,這種情況下不必考慮聲部進行缺失音樂元素等原因,這對於初學者來說比較困難,在即興伴奏中需要反覆去嘗試演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