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與81個國家締結引渡條約、司法協助條約等共169項

2020-11-30 新華網客戶端

  10月12日,外逃27年的金融領域職務犯罪嫌疑人鄒文海回國投案,並主動退繳贓款;5月31日,「紅通人員」強濤、李建東在緬甸落網並被遣返回中國;4月28日,「紅通人員」胡亦品在越南被緝捕並遣返……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國際司法執法合作,綜合運用引渡、遣返、境外緝捕、異地追訴等法律手段,一大批外逃人員和贓款被依法依規追回。

  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是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的鮮明特色。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我國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完善追逃追贓法律法規,推動與更多國家籤署引渡條約和司法協助條約,織密國際執法合作網絡,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法律制度體系逐步健全完善,規範化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

  2018年3月,監察法公布施行,明確國家監委統籌協調反腐敗國際合作。繼監察法後,2018年10月公布施行的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確立刑事缺席審判制度,對外逃人員形成法律威懾。2018年10月施行的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規範和完善了我國刑事司法協助體制,明確將國家監委列為開展國際刑事司法協助的主管機關之一,促進對外司法協助更加有效開展。最高法、最高檢出臺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司法解釋,推動各地充分運用該程序依法追繳外逃人員贓款。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制定《紀檢監察機關辦理反腐敗追逃追贓等涉外案件規定(試行)》,要求依法開展調查取證、採取有關措施,明確規定需要派人赴境外開展勸返、調查取證等工作的,應當嚴格履行審批程序,由中央有關部門與外方有關機構進行溝通協調,以雙方認可的方式實施。

  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制定出臺,使我國基本建立起與《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相銜接、較為完備的反腐敗法律法規體系,為紀檢監察機關加強國際追逃追贓提供了更完善的法律依據和更可靠的程序保障。

  「監察法的制定出臺,為紀檢監察機關開展反腐敗國際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據。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的出臺和缺席審判制度、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建立,充分釋放出有逃必追、一追到底的強烈信號,有力推動了國際追逃追贓工作向縱深發展。」北京科技大學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偉表示。

  依據監察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國家監委積極與外方開展反腐敗執法合作。2019年,國家監委與菲律賓總統反腐敗委員會開展執法合作,將江蘇省紙聯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原總經理謝浩傑緝捕並遣返。國家監委會同公安部,首次開展外逃職務犯罪嫌疑人集中緝捕行動,與柬埔寨警方開展執法合作,將4名逃犯緝捕歸案。運用違法所得沒收程序,依法沒收「百名紅通人員」、廣西桂林地區物資局原副局長黃豔蘭在上海的23套房產及相關收益,總價值約2.5億元;依法沒收湖南基礎建設投資集團原董事長彭旭峰在境內及轉移到4個國家的違法所得,總價值約1.5億元。

  涉外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的同時,我國積極參與全球反腐敗治理,建立信息共享、聯合調查、能力建設等合作機制,雙邊司法執法合作不斷深化,反腐敗執法合作條約體系進一步完善。

  截至目前,在國家監委與外交部等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已與81個國家締結引渡條約、司法協助條約、資產返還與分享協定等共169項,與56個國家和地區籤署金融情報交換合作協議,初步構建起覆蓋各大洲和重點國家的反腐敗執法合作網絡。

  國家監委成為《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刑事司法協助中方中央機關,依託該公約有效開展刑事司法協助等對外執法合作。

  國家監委深化與聯合國反腐敗務實合作,首次與聯合國籤署反腐敗合作諒解備忘錄,先後與白俄羅斯、寮國、越南、阿根廷、澳大利亞、丹麥、泰國、菲律賓、哈薩克斯坦等9個國家反腐敗司法執法機構籤署了反腐敗執法合作諒解備忘錄,有力展示了中國全面依法治國良好形象,增進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法治建設的認知認同和信任信心。

  反腐敗國際合作涉及不同國家的法律制度。在開展國際司法執法合作實踐中,國家監委和地方各級監委嚴格按照規定權限、規則、程序辦事,依法調查外逃人員職務違法犯罪問題,依法提請有關機關採取調查措施,依法收集和固定證據材料,確保證據要件和標準符合我國和逃犯所在地的法律要求。

  2018年,國家監委從保加利亞成功引渡「紅通人員」、浙江省新昌縣原常務副縣長姚錦旗。

  「對姚錦旗的引渡適用了簡易引渡程序,正是因為被引渡方保加利亞認可我國的司法公正,以被引渡人的同意為前提,簡化了正式引渡中司法審查的程序。」G20反腐敗追逃追贓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楊超分析,這體現了我國在引渡合作中堅持以相關法律和雙邊引渡條約為準繩,充分保障被引渡人的權利。

  在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過程中,中國始終嚴格遵守對象國國內法、國際法和國際司法執法慣例,充分尊重其他國家法律制度和司法主權,嚴格按照多邊公約或雙邊協定提出請求、開展合作,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支持和充分肯定。「無論是楊秀珠還是許超凡、閆永明等外逃腐敗分子,中國都充分保障了被追回人員的合法權益,體現了中國嚴格按照《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和雙邊條約開展反腐敗國際合作的堅定態度。」宋偉表示。(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陸麗環)

相關焦點

  • 記錄中國國際法治建設歷史進程
    論壇舉行期間,38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6000餘名外賓參會,達成6大類283項建設性成果。這充分顯示,共建「一帶一路」正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共識,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認可。斯裡蘭卡是首批宣布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合作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 國家監察委員會關於開展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情況的報告
    我國積極參與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框架下的反腐敗合作,與28個國家新締結引渡條約、司法協助條約、資產返還與分享協定等43項,國家監委與10個國家反腐敗執法機構和國際組織籤訂合作協議11項,初步構建起覆蓋各大洲和重點國家的反腐敗執法合作網絡。
  • 關注 中國"紅色通緝令"一號嫌犯楊秀珠外逃12年紐約受審 有何深意?
    然而,面臨的問題是,中新兩國並沒有締結引渡條約,李華波也擁有新加坡的合法居民身份。  專家介紹,一個國家不會把有本國國籍的公民,移交給外國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大部分的國家都把移民欺詐行為規定為犯罪行為,一旦能夠證明在當初移民時有欺詐行為,其移民資格最後就可能被撤銷。  2011年2月至11月,中國向新加坡遞交了李華波跨境轉移贓款和偽造移民申請材料的有關證據。
  • 「天網」正越織越密:6年間中國追回外逃7242人
    一份份亮眼的成績單,展現出新時代追逃追贓工作理念和實踐創新所取得的新成果新進展——2014年至2019年,全國共從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追回外逃人員7242人,其中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1923人、「百名紅通人員」60人,追回贓款185.76億元。
  • 英國宣布「暫停與香港之間的引渡條約」,中方:必回擊!
    英國政府正式宣布暫停與香港引渡條約,BBC報導截圖此前,英國媒體曾預告稱,英國將暫停與香港間的引渡條約,作為對中國實施香港國安法的回應。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20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英方近來有關涉港的錯誤言論和舉措,罔顧香港國安法有助於「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基本事實,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粗暴幹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譴責。
  • 日本東京地區中國留學生學友會主辦首期「紀念中日友好條約締結40...
    6月2日,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教育處的支持下,由全日本東京地區中國留學生學友會主辦的首期「紀念中日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系列論壇」——「媒幕傳情」活動在上智大學13號館拉開帷幕。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日本僑報出版社社長段躍中、日中好友會館留學生事業部夏瑛、NPO中國留學生支援機構立志會理事長五十嵐貞一及上智大學理事長助理木村增夫等嘉賓應邀出席活動,與其他來自40餘所高校的百餘名學生代表共同探討媒體行業在中日交流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進一步參與推進中日友好關係的發展。
  • 跟風宣稱中止與香港引渡條約後,法國發現該國頭號通緝犯藏身香港
    但報導指出,法國已經中止批准與香港間引渡條約的程序,因此處理這名通緝犯時將產生一些不確定性。克羅利指出,瓦利從2016年起下落不明,但法國曾在2018年接報指他仍身處香港,由於他已向港方交出護照,所以現在沒有旅遊證件,至今沒有他已離開香港的消息。克羅利強調,法方已與港方緊密合作,但瓦利仍逍遙法外,因此他決定公開呼籲。克羅利稱,瓦利患有抑鬱、偏執及精神分裂症,形容「任何遇到他的人都有危險」,有必要讓香港市民充分意識到瓦利的危險性。
  • 「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2018櫻花二胡音樂會」在名古屋市德川園舉行!
    中國駐名古屋總領事鄧偉親自觀看演出並致辭        4月1日,「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 2018櫻花二胡音樂會」在日本名古屋市德川園舉行,吸引近3000名當地市民參加。演出照片系列一        鄧偉總領事致辭表示,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中日關係改善發展迎來重要機遇。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深化兩國地方民間友好有利於中日關係的改善發展。
  • 李克強總理同日首相安倍晉三致賀電 慶祝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
    資料圖:1978年發行的關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的紀念郵票。新華社北京8月12日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8月12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互致賀電,慶祝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李克強在賀電中表示,40年前,兩國老一輩領導人和政治家作出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決斷,以法律形式確認了中日聯合聲明的各項原則,為中日關係樹立了重要裡程碑。40年來,中日關係取得令人矚目的發展,為兩國人民帶來福祉,也為地區和世界的繁榮穩定作出貢獻。
  • 《視聽表演北京條約》4月28日生效(附:全文)
    原標題:《視聽表演北京條約》昨日生效(附原文)IPRdaily導讀: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在我國締結、以我國城市命名的國際智慧財產權條約——《視聽表演北京條約》(簡稱《北京條約》)4月28日生效。2012年6月20日-26日,由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主辦,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承辦的保護音像表演外交會議在北京舉行, 會議成功締結了《視聽表演北京條約》。
  • 技術湃︱誰怕新中導條約?
    因此,歐洲國家普遍對《中導條約》持有好感,當然一些原來華約後來加入北約的歐洲國家可能除外。冷戰結束之後,美國推動北約東擴,一些原來的華約國家加入了北約,俄羅斯不爽;美國開始部署反導系統,一些反導基地就部署在原來華約後來北約的國家,俄羅斯就更不爽。俄羅斯如果有中程飛彈,就可以給這些接待美國反導基地的東歐國家施加壓力。因此,俄羅斯有理由喜歡中程飛彈,有理由不喜歡《中導條約》。
  • 開票通知|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穀村新司「38年的星...
    原標題:開票通知|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穀村新司「38年的星」2018北京演唱會 今日選座開票! 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 谷村新司「38年的星」2018北京演唱會 演出時間:2018年9月28日19:30 演出地點:北京展覽館劇場 演出票價:VIP1280元/1080元/880元/580元/380元/180元 溫馨提示:此演出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 本場演出已於
  • 《視聽表演北京條約》即將正式生效,2020春交會今日線上開幕
    1、《視聽表演北京條約》即將生效4月23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2019年中國智慧財產權發展狀況新聞發布會,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宣布,首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智慧財產權國際條約——《視聽表演北京條約》將於4月28日正式生效。
  • 圖說《色佛爾條約》,奧斯曼帝國是怎麼被英國解體的
    鴉片戰爭後的百餘年是中國最屈辱的一段歷史,然而落後就要挨打的法則不僅適用於中國,對大陸西岸的奧斯曼土耳其同樣奏效。進入19世紀,曾經傲視群雄的奧斯曼帝國逐漸沒落。1821年,希臘獨立戰爭爆發,在英法俄的幹涉下,希臘獨立;
  • 尼布楚條約規定的待議區域範圍,為何有三種說法?
    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俄歷7197年8月28日,中國大聖皇帝欽差分界大臣、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與俄羅斯國統治大俄、小俄、白俄諸地及東、西、北各方疆土封地世襲天佑君主欽差全權大臣、內大臣、勃良斯克總督戈洛文,在尼布楚城籤訂條約,同意中國和俄羅斯以額爾古納河
  • 《辛丑條約》中國到底賠了多少錢?為啥有些國家會主動退還賠款?
    《辛丑條約》中國到底賠了多少錢?為啥有些國家會主動退還賠款?眾所周知,在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中,清末是一段比較昏暗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中,泱泱中華就像案板上的魚肉一樣,被列強隨意蹂躪踐踏。一個個不平等條約,更像是一座座大山一樣,壓在了人民的頭上,喘不過氣來。在晚清政府和列強籤訂多個不平等條約中,《辛丑條約》是賠款最多,涉及面最廣的一個條約。因為一起侵華的8個國家,每個國家都享有對清朝的索賠權利。
  • 《辛丑條約》的賠款何去何從
    這句話的背景在於清政府籤訂了一項極其屈辱的《辛丑條約》。那麼《辛丑條約》最後的賠款究竟何去何從呢?我們今天來分析一下。 《辛丑條約》 如果說《南京條約》《馬關條約》是清政府打不贏英國、日本,是他人主動挑起戰爭,清政府腐敗無能的後果。那《辛丑條約》的籤訂就是清政府自己作死!
  • 英媒:臺灣電信詐騙罪犯被西班牙引渡給中國大陸審判 臺官方酸被送中
    中國小康網1月4日訊 老馬 據報導,由於被西班牙引渡到中國的臺灣籍嫌犯高達200多人,此次判決只是開始。中國大陸並於2017年1月,依據2005年與西班籤署的引渡條約,向西班牙外交部遞交引渡請求書,經過2年多庭審程序,西班牙國家法院同意將全部嫌犯,包含臺籍嫌犯陸續引渡到中國,引起臺灣政府抗議。2018年5月,當西班牙開始將臺籍嫌犯引渡到中國時,臺灣外事部門曾表達嚴正關切與強烈遺憾。
  • 法德籤署《亞琛條約》;2018年我國政府債務負債率為37%;資金加速...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4日回應稱,中方此前已多次強調,孟晚舟一案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普通的司法問題,而是嚴重的政治問題。加拿大從一開始就犯了嚴重錯誤。「任何一個有正常判斷力的人都能看清此事本質。希望加方能看清楚,做出正確的選擇,不要做火中取慄的事情」。4、【委內瑞拉宣布與美國斷交 要求美使館人員72小時內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