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相機、尤其是單反的鏡頭群可謂非常豐富,總體上可劃分為定焦和變焦兩大類。從焦距範圍上來劃分大體可分為超廣角、廣角、中焦、長焦和超長焦5個類別。其實有的變焦鏡頭是很難歸到這5個類別中的,例如18-200mm鏡頭囊括廣角到長焦,劃到哪類都不合適。鏡頭除了焦距的複雜些,還有性能上也非常複雜,攝影界經常用牛頭和狗頭大體上來界定鏡頭的檔次。另外相同或者相近焦距的鏡頭除了有原廠產品,不少還有騰龍、適馬、麗圖、中一、老蛙、嘉蕊等廠商的產品。所以總的來說鏡頭的選擇非常複雜,但我們選擇鏡頭時最主要的因素大致有5個,我們從這5個因素中抓住關鍵點,那麼鏡頭的選擇就簡單多了。
選擇鏡頭應該從以下這5個方面予以考慮:拍攝的需求性、適應性、光學性能、價格和便攜性,這也可以說是鏡頭選擇的5個要素吧。在這5個要素中不少人會把光學性能放在第一位,作者覺得不一定這是最佳的選擇方式,究竟應該把哪個放在第一位?這個問題因人而異,下面作者根據實拍經驗來說說這個問題。
作者用來拍鳥等遠攝的鏡頭是一支150-600mm鏡頭,當時購買這支鏡頭之前也做了不少功課。這類鏡頭單從光學性能上來說無疑600mm類定焦鏡頭是最佳選擇,但是價格高達7-8萬,這對於攝影愛好者玩玩是比較難以接受的。故退而求其次選擇150-600mm的副廠鏡頭。決定購買這支鏡頭主要是基於了解到用戶的反映說銳度還不錯、價格比較低這兩個因素。
通過近兩年時間的使用感覺對作者本人來說這個選擇是非常合適的。說非常合適是光學性能(主要指銳度)是可以接受的,但最主要的還不是這個,而是重量在這兩鏡頭是比較輕便的,這支鏡頭的總重量是1951g(含腳架環,腳架環重約250g)。
作者在剛使用這支鏡頭的時候是使用三腳架的,但經過幾次拍攝發現使用三腳架在野外拍鳥非常不方便。在野外拍鳥,你不可能老是呆在一個地方,你必須不停在鳥類活動的區域走動,而且走動區域範圍有時還挺大。這樣用三腳架拍攝時,連同三腳架一起移動不方便,拆卸之後移動更不方便,因為你在走動過程會不時遇到好的拍攝機會,等你將三腳架裝好、將相機固定到三腳架上鳥早已飛得無影無蹤了。
後來索性不帶三腳架出門,手持拍攝,這樣減少了三腳架的重量和腳架環的重量,感覺負擔輕了很多。在使用三腳架拍攝時也試過手持拍攝,但沒取掉腳架環,感覺手持負擔還是很重的,但取下腳架環之後感覺好多了,雖然腳架環只有250g,但對於手持負荷來說,這250g非常重要。從此以後作者拍鳥都是手持拍攝。
通過這個事例,假如有人問作者這樣一個問題:現在有一支重量5060g的原廠600mm定焦鏡頭和上面這支變焦鏡頭擺在那,讓作者隨便選擇一支野外拍鳥,會怎麼選?作者的答案是:假如只有一次機會,作者會毫不猶豫的選擇600mm定焦鏡頭,因為作者非常想去試試這鏡頭的表現力;假如機會是長期,絕大部分時候我會選擇150-600mm鏡頭,因為即使畫質差點,但負擔輕很多,靈活性也好很多,從而能夠抓住的拍攝機會會多很多。由此看來對作者本人而言選擇超長焦鏡頭最重要的因素是重量。
再說一個事例。作者寒冬去東北旅遊,帶去的是大三元鏡頭之一24-70mm鏡頭和24-120套頭。儘管24-70mm鏡頭平常用起來挺方便、畫質也不錯,但在東北拍攝過程卻從沒用過,一直是用套頭。因為在東北寒冬室外零下20多度的氣溫,你要換鏡頭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反而24-120mm這種大變焦鏡頭能幾乎適應各種拍攝。在這種情況下大變焦的套頭反而是更適合的。
通過這兩個事例,作者想要表達的是:在鏡頭的選擇上,拍攝的需求性、適應性、光學性能、價格和便攜性的5個因素中,不一定光學性能(畫質)應該排在第一,具體情況不同,任何因素都可能排在第一,每支鏡頭的都有每支的特點和適應性,最能夠符合自己的具體情況來滿足拍攝需求的鏡頭就是最好的鏡頭。
下面再來解答2個鏡頭選擇上的常見疑問。
1、大三元之類的變焦牛頭是最好的選擇嗎?
大三元之類鏡頭是各廠商綜合畫質、光圈、拍攝方便性等多種因素綜合平衡重力打造的鏡頭,受到普遍的歡迎。但不一定是最好的鏡頭。例如光圈不如一些定焦鏡頭大、畫質也沒有定焦牛頭好、方便性不如大變焦的套頭好等。單就銳度而言甚至比不過幾百元的50mm定焦鏡頭。大三元好就好在既有變焦鏡頭的拍攝的方便性、又有有與定焦鏡頭相差不大的畫質和大光圈。大三元的價格高、重量大也是不可忽視的缺點。
2、牛頭和狗頭最大區別在哪?
牛頭和狗頭最大的區別在用料和製作的精細程度。高端牛頭會採用精良的製作工藝、選用價格較高的低色散玻璃鏡片等達到較高光學性能、一般來說為達到更好的光學性能鏡片的組數也會更多。但不是說狗頭的製作就很馬虎,實際上不少套機頭的性能還是不錯,甚至像幾百塊的50mm定焦鏡頭性能相當好。牛頭與狗頭比較其差距是有的,但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大。雖然人們都相信」一分錢一分貨「,但1.1分貨就可能一毛錢甚至更高。因為性能到一定程度之後小的提升意味著成本的大幅增加,當然高端牛頭價高不排除有廠商營銷策略的因素。
現在來總結一下關於購買鏡頭要怎麼抓住關鍵點。對大多數人來說第一考慮的是可能是性能,然後是可以接受的價格,所以有人說不差錢買最貴的準沒錯。其實拋開價格因素最貴的也未必是最合適的。每支鏡頭都有不同的特點,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和拍攝題材、拍攝環境等因素來選擇才是最佳選擇。拍攝的需求性、適應性、光學性能、價格和便攜性這5個要素都有可能成為第一的選擇要素,只要滿足了你的拍攝需求,任何鏡頭都不會阻礙你創作出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