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圈只是虛化要素之一,景深控制要靈活運用4要素

2021-02-25 蟈蟈攝影

不少人以為前後景虛化非要大光圈不可,其實不然。景深不止與光圈有關,還與鏡頭焦距、與拍攝對象的距離、相機感光器的面積(畫幅)有關,光圈、焦距、物距、畫幅共同組成景深4要素。

圖1 f6.3拍攝

相機的畫幅越大,景深控制越容易,或者說全畫幅比APS-C畫幅相機更容易獲得虛化效果。但是一旦相機已經選好,這個因素在拍攝時就可以忽略了,只是在選購相機時應該考慮的因素。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前後景虛化效果越好;光圈越小,景深越大,需要大景深時用小光圈。這是絕大多數攝影愛好者知道的。

鏡頭的焦距很大程度上影響景深,焦距越大,景深越小。所以如果你有一支長焦或者超長焦鏡頭,甚至光圈f8也能獲得淺景深,或者說獲得很好的虛化效果。

圖2

例如圖1,是在密密麻麻的格桑花叢中拍攝的,鏡頭為150-600mm超長焦鏡頭,光圈為f6.3。這根本算不上什麼大光圈,但是虛化效果依然很好,前後景中的其它花卉都被虛化中色塊了,有種夢幻般的感覺。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景深控制因素與硬體無關,是可以在拍攝時人為控制的,那就是鏡頭與拍攝對象之間的距離(物距),這個距離越小,景深也就越小,鏡頭的最近拍攝距離獲得最小的景深,隨著距離的加大,景深逐漸增大。

圖3

如圖3,左右兩圖均用f2.2光圈拍攝,左圖用鏡頭的最近距離拍攝,右圖將拍攝距離加大,很明顯右圖的清晰範圍變大,也就是景深變大。

我們用大光圈和近距離拍攝可以將景深控制在很小的範圍內,如圖4,景深非常小。

圖4

但當我們用長焦或者超長焦鏡頭(再加大光圈更佳)以較近拍攝時,就可以將背景虛化成色塊,畫面非常簡潔(如圖5)。圖5是用超長焦鏡頭拍攝的,將背景中綠色的格桑花葉虛化成了綠色的色塊。

圖5

雖說大光圈淺景深、小光圈大景深,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數鏡頭在最大光圈處拍攝的照片銳度不是很好,需要作適當的收縮才能達到最佳銳度;需要大景深時,也不是光圈越小越好,因為過小的光圈拍攝時會產生光散等效應,降低照片的銳度和畫質,一般不建議用到f16以後更小的光圈。

圖6

綜上所述,我們在景深控制時,弄明白景深控制的4要素,當相機的畫幅確定以後,還有3要素是可以調節的。綜合併靈活的運用景深控制4要素中的其它3個要素,將使拍攝中的景深控制變得更加簡單,而且得到高銳度、高畫質的照片。



圖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不適,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掌握景深三要素,輕鬆玩轉大光圈
    攝影也有景深三要素「光圈、焦距、拍攝距離」,這三個都可以影響到景深。什麼是景深景深就是對焦位置的前後呈現清晰畫面的範圍,景深越大(深),焦點的前後清晰範圍就越大,大景深能使畫面遠近都清晰。景深越小(淺),焦點的前後清晰範圍就越小,小景深能使畫面遠近都呈現模糊虛化的效果,只有焦點畫面是清晰的。
  • 景深是什麼鬼?一條微信徹底搞定它!
    QQ群:457661598拍人像一定要用大光圈?P檔可以拍出淺景深嗎?來看這裡,讓你3分鐘學懂景深的應用技巧當你的光圈小,景深便會變深,當我們想讓相片全部內容都清楚的時候,我們便會利用深景深,常用於風景攝影或掃街。最後,不是大光圈就是好的,不是拍人像就一定要用大光圈(比如有些環境人像)。隨著拍攝的不斷增多,相信你對景深的運用一定會非常自如。
  • 新手必學光圈與景深的關係
    A、控制景深(光圈越大,則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大)使影像更加銳利而明晰,還有若是處在昏暗的光源下,沒有三腳架的幫助下,想捕捉當時的環境和氣氛,或是無法用更慢的快門時,都是大光圈運用的地方,因此大光圈的鏡頭向來是影友愛用的裝備之一。
  • 新手必學:光圈與景深的關係
    3、大光圈作用A、控制景深(光圈越大,則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就是說光圈由f/16→f/11→f/8→f/5.6→f/4……時,則景深越來越短,景深外的景物其也更加模糊不清,而正確對焦到的主體,主體生動而清晰,而吸引人們的注意,前後的雜亂景物,而美化朦朧,這種朦朧富有優雅而柔和的光彩,就像被渲染的彩墨,使得色調更加淺薄,能營造出相當程度的氣氛
  • 手機如何拍出中背景模糊虛化的拍攝技巧
    (拍攝人像時對景深的控制)  在攝影拍攝中以及人像攝影創作中,我們需要根據拍攝的主題及意圖來決定景深,比如,拍攝旅遊紀念照不僅需要人物是清晰的,人物前面的花叢以及後面的背景也要清晰的記錄下來,告訴觀眾到此一遊的感覺
  • 【講座+外拍】攝影三要素
    拍攝場地我們通常會把光圈、快門、ISO(感光度)成為攝影三要素,這三個攝影名詞在拍攝中的重要性,決定你拍攝照片明亮程度即曝光程度的最基本的三個要素。什麼是光圈呢?1、光圈光圈有大光圈和小光圈的區分。光圈的大小會影響了照片的景深,大家看圖片自己注意能發現,同樣速度和光場裡,大光圈進光量多,小光圈進光量少。加大光圈時,照片會更亮:減小光圈時,照片變暗。
  • 5 招夜間淺景深人像技巧,學會就變人像大師
    還是大光圈,大光圈不僅控制散景,還會控制進光量,大光圈可以讓更多的光線進來,你可以降低 ISO 設置依然達到安全快門,減少噪點的幹擾。我們知道控制散景的三個要素:光圈、焦段、主體與背景的位置。那麼在可以選擇的前提下,儘量使用長焦定焦頭拍攝人像。
  • 如何用大光圈淺景深拍出好的人像照片
    光圈與背景又該如何運用搭配?小編覺得這應該是不少玩家在接觸大光圈人像寫真時,最常面臨到的難題。這次我們將以這些問題為範本,配合實際的拍攝範例,讓大家深入了解大光圈與應用於人像攝影所產生的變化。  散景與景物的搭配  使用大光圈鏡頭時,玩家必須熟悉散景在於畫面中所存在的意義,而不是單純將光圈開大就好。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 景深運用知多少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可以選擇光圈優先模式,通過開大光圈來獲得較小的景深,從而達到失焦的效果,也就是背景和近景虛化效果較好。光圈大 =數字小 =背景模糊/景深淺 =拍人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使用小光圈拍攝,保證了足夠的景深 ,獲得泛焦效果。
  • 背景虛化遇到瓶頸了?最全面的背景虛化攻略!!
    插入一個知識點,景深。如果不想知道景深概念的可以直接跳到下面看如何拍背景虛化。景深,也就是景物能清晰成像的深度(範圍),景深越大,也就是清晰的範圍越大,如果景深非常大,那麼清晰地範圍就很大了,就可以說沒有什麼虛化效果了如果景深很小(也可以說景深很淺),那麼就是清晰的範圍很小,那麼在清晰範圍以外的東西就自然虛化掉了。
  • 誤區 大光圈 淺景深 不是絕對!
    大部份初學者在一開始,會追求大光圈的散景表現,而陷入大光圈、淺景深就是王道的影像迷思。但是光圈真的是大就好嗎?其實不然,下面要告訴各位,在不同的拍攝情況下,或許用大光圈的淺景深,可以去除背景不必要的雜物,突顯被攝主體,但過了這關卡之後,了解不同鏡頭焦段的最佳光圈以及何時該使用中等光圈及小光圈,才能讓自己的攝影術更上層樓哦!
  • 什麼時候用大光圈?什麼時候用小光圈?
    光圈指的是鏡頭孔徑的大小,可以控制鏡頭的進光量,也會影響照片的景深效果表現,通常用FX來表示,數字越小F6.3、F2.8、F1.8,數字越小代表光圈越大,景深越淺,有背景虛化虛化效果,光圈大了,進光量就多,拍攝出的畫面就越亮,反之,數字越大F11、F16、F22,光圈越小,景深越深,畫面越清晰,小光圈的進光量少。
  • 手機的大光圈背景虛化怎麼樣?
    大光圈背景虛化,這可是創造攝影唯美氛圍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突出主體的重要手段。
  • 攝影技巧 光圈篇 如何設定光圈大小控制景深 實戰中典型的光圈運用技巧
    設定光圈大小數值,可說是攝影基礎技法中,相當重要的一環。要按下快門之前,必先觀察光線條件與拍攝環境,視情形合理設定光圈大小,才能夠拍到清晰的畫面,而且有效控制景深,能表現攝影師的拍攝意圖。▲光圈優先,F7.1,1/500秒,ISO 400,焦距400mm。  雖然只使用了F7.1的中等光圈,不過,採用400mm的焦距在大約8米的距離拍攝,同時,小鳥距離背景很遠,因而獲得了理想的背景虛化效果。
  • 正確處理好曝光三要素!
    如果要拍攝一個淺景深效果,控制景深效果的是光圈,所以優先設定光圈數值。光圈數值確定好後,就能拍出想要的效果了,接下來再通過快門速度和ISO來確定畫面亮度就可以了。如果拍攝一個運動物體,需要拍攝出運動瞬間的狀態,而控制運動物體畫面效果的是快門,所以優先設定快門數值。快門數值確定好後,就可以拍出想要的效果了,接下來再通過光圈和ISO確定畫面亮度就可以了。
  • 攝影技巧口訣:記住這37個要素的理解與掌握,小白也能拍出好照片
    所以在整個拍攝過程中,相機控制照片曝光的要素是快門、光圈、ISO這三個。控制照片成像效果三要素快門速度越快,抓拍的瞬間凝固效果越好,快門速度越慢,照片凝固效果越差;光圈係數越大,照片的景深越大,光圈係數越小,照片景深越小;感光度越高,照片噪點越高,感光度越低,照片噪點越低
  • 使用大光圈有講究,這些方面我們才要用大光圈來拍攝
    光圈是攝影中調整最頻繁的參數之一,光圈的大小主要對進光量的多少,對景深的深淺有影響,一般我們使用光圈的目的大都為了它的景深效果,進光量的多少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快門速度或者調整
  • 攝影:光圈全面解析,一文搞懂相機光圈的設置和運用
    光圈,是曝光三要素之一,在拍攝過程中會頻繁對其進行調整。對於攝影初學者而言,該如何學習光圈知識?該如何使用光圈來控制曝光?
  • 手機拍淺景深你不是很想嗎? 3分鐘
    ▼景深 指相機對焦點前後相對清晰的成像範圍。拍照點擊屏幕對焦到主體後,實際上只有唯一一個清晰的平面,在這個平面前後的肉眼無法差距到的景物的模糊,稱之為景深範圍。影響景深的因素有?▼影響景深的三大要素:物距、鏡頭焦距、鏡頭光圈。 物距:物體到鏡頭的距離。物距越大,景深越大。(拍攝離你近的物體,比離你遠的物體,虛化效果更好) 鏡頭焦距:拍攝時鏡頭的焦距。
  • 如何背景虛化
    (2)相機距離被拍攝物體的距離儘可能要小於被拍攝物體後面存在的空間距離。在符合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的條件下,儘量靠近拍攝。  (3)使用鏡頭的長焦距,把要照的人物從遠處「拉過來」。變焦倍率越大,虛化效果也就越明顯。長焦相機很容易拍出虛化效果。  (4)使用微距鏡頭、定焦鏡頭。物體離鏡頭越近背景虛化效果越好。但要保證在「最小拍攝距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