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XF 18-55鏡頭試用 高畫質很好用

2021-02-08 泡泡網
富士XF 18-55鏡頭試用 高畫質很好用
2012年12月14日 02:11作者:Ray編輯:趙雷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泡泡網鏡頭頻道12月14日 富士的X-pro1和X-E1兩款微單發布上市以來,憑藉出色的畫質、復古的造型和幾隻高素質的定焦鏡頭受到很多攝影愛好者的喜愛。不過定焦頭畢竟是定焦頭,雖然畫質出色但在使用便利性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弊端,變焦基本靠走,這件事對於很多不是那麼發燒的用戶來說,是一個不方便的因素。因此富士推出了這顆XF 18-55mm/f2.8-4 R LM OIS鏡頭。

    一提起XF 18-55mm的鏡頭,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狗頭、套機頭,但富士的這顆卻並非如此。首先從光圈範圍上看,同樣的APS-C幅面,索尼、佳能、尼康的XF 18-55mm鏡頭都是f3.5-5.6的規格,而富士的XF 18-55mm鏡頭則達到了f2.8-4的水平,更大的光圈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更大的進光量保證快門速度,更淺的景深實現更好的虛化效果。

富士XF 18-55mm鏡頭和X-E1搭配十分協調

58mm口徑

    不論是富士X-pro1還是X-E1,都是定位高端的微單產品,幾顆定焦鏡頭的做工也是非常出色,這顆XF 18-55mm變焦頭自然也不落下風。手握這顆鏡頭,給人的感覺十分紮實,沒有那種其它品牌XF 18-55mm狗頭的鬆散感。用料上,富士XF 18-55mm的整個外殼和卡口都是金屬材質的,鏡筒則是工程塑料,質感很到位,沒什麼可挑剔的。

  

體積不大,65.0mm x 70.4mm(廣角)/ 97.9mm(望遠)的尺寸正合適

金屬卡口,金屬外殼質感很出色

    富士XF 18-55mm鏡頭有三個手動控制環,從前到後依次是對焦環、變焦環和光圈環。將光圈環獨立設計在其它品牌的XF 18-55mm這類鏡頭中都是沒有的,當然這也算是延續了富士的風格吧,畢竟那幾顆定焦鏡頭的光圈環也都是獨立設計的。從控制環的手感上說,富士XF 18-55mm鏡頭也不錯,雖然沒有蔡司、徠卡那種極致細膩的感覺,但也絲毫不見廉價感,順滑流暢是必須的,轉動光圈環時的段落感明顯卻不費力(共19個光圈檔位,1/3EV步進),咔噠咔噠的聲音很清脆,質感一流。

鏡身上三個控制環,從前到後依次是對焦環、變焦環和光圈環

在光圈環的後方,設計有兩個撥杆,分別是光圈自動手動切換、以及OIS光學防抖開關

    由於XF 18-55mm鏡頭並非恆定光圈,因此富士並沒有在它的鏡身上刻上光圈值,具體的光圈只能在機身上查看了。在光圈環的後方,設計有兩個撥杆,分別是光圈自動手動切換、以及OIS光學防抖開關。由於富士微單沒有拍攝模式的直接調整功能,因此如果要使用光圈優先拍攝,則需要把鏡頭上的光圈撥杆推到手動位置。反之推到自動位置,配合機身上的快門速度選擇轉盤,則可以實現程序曝光或者快門優先功能。

    富士XF 18-55mm鏡頭採用10組14片的鏡頭結構,包括3片非球面鏡片和1片ED超低色散鏡片,在同焦段鏡頭中算是用料實在的,雖然光圈葉片為7片而不是9片,但考慮到它的定位也沒什麼可抱怨的,畢竟在其他的做工方便富士XF 18-55mm鏡頭都是比較出色的。

富士XF 18-55mm鏡頭的MTF曲線圖

    富士XF 18-55mm鏡頭的等效焦距為27-84mm,屬於日常最經常用的焦段。從樣片來看,其畫質表現還是很不錯的,中心結像紮實銳利,邊角成像隨有下降,但幅度輕微,整體畫面的銳利度保證的都不錯。

樣片點擊查看原圖:

  

  

  

  

  

  

  

  

    富士XF 18-55mm鏡頭在光圈全開的情況下的畫質表現令我很意外,幾乎和縮小2-3檔的理論最佳光圈看不出什麼區別,可用程度很高。此外,其OIS光學防抖也表現出了很好的效率,在黃昏傍晚的情況下能夠保證提升3檔的快門是沒有問題的,加上f2.8的廣角端大光圈,富士XF 18-55mm鏡頭可以說在99%的拍攝情況下都不會讓你失望。

總結:

    富士XF 18-55mm鏡頭目前的價格在4600-5000元之間,如果你以它的焦段來衡量,那顯然比其他品牌的一眾狗頭要貴得多,但我要和大家重申,它絕對不是一顆狗頭或普通套機頭,富士XF 18-55mm是對其定焦鏡頭群的補充和完善,整體做工和素質都達到了相當不錯的水準。如果您是富士微單的用戶,那麼這顆XF 18-55mm鏡頭非常值得入手,它提供的拍攝便利性應該是您所需要的。■

相關焦點

  • 富士XF 16-55/2.8 R LM WR鏡頭
    XF 16-55mm f/2.8 R LM WR是富士最新發布的恆定大光圈高素質變焦鏡頭,等效焦距24-82.5mm,涵蓋廣角風光、標準紀實以及人像三個焦段,而且還具備WR耐天候特性,最快對焦速度僅0.06s,畫質實用性俱佳
  • E卡口,省心:首試富士MK18-55電影鏡頭,重量級攝影師好評
    在發布前一天我拿到了富士18-55鏡頭試用,它是支專門為Sony E卡口設計的鏡頭,這也可以看出Sony FS7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我之前用過FUJI/ARRI 18-80和19-90電影鏡頭,對這些鏡頭的體積和重量印象很深。儘管19-90已經是為手持作了輕量化設計,但即使不含伺服的2.2kg重量也比FS7的2kg機身要重了。
  • 試用有毒!拿到富士MK 18-55樣頭的第一天,就不想還回去了
    從試用到決定購買,不超過24小時。 新疆雅辭跟這款鏡頭會碰出什麼樣的火花。 本文末尾,會公布一個重大消息。 那就是,MK長焦端的50-135mm鏡頭的價格終於公布了。為什麼購買富士MK系列鏡頭18-55?
  • 想知道富士鏡頭xf100-400拍出來的照片是什麼體驗嗎?
    我一直很想寫一下富士的xf100-400的這個鏡頭,以紀念他陪我走過這三年微單攝影的時光。       富士xf100-400這個鏡頭,大小本來就跟原來佳能的70-200差不多大,重量也差不多,所以,時時刻刻把這個鏡頭掛著脖子上,不是很難的事情,並且,擁有等效全畫幅600mm的焦段,真是無敵。富士xf100-400,讓看見,隨手可得。
  • 外媒| 富士XF鏡頭,哪款最適合你?
    最佳選擇:XF 18-55/2.8-4 R OIS LM 如果你現在手頭上還只是單機身,那我們建議你入手這款鏡頭。相對於富士XC 16-50mm和15-45mm來說18-55mm有著大幅進步,儘管沒有它們那麼廣。
  • 富士史上最大光圈XF系列夜神鏡頭評測
    隨後2008年微單的出現,一改單反一統江湖的局面,並且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無反大有取代單反的趨勢,但是這十幾年中,雖然各個品牌無反性能和鏡頭群都在逐漸的完善,但是想要看到佳能EOS系統大躍進的EF 50mm f/1.0L Ultasonic之類的鏡頭,似乎一直沒有出現,直到富士發布了富士XF50mm F1.0 R WR,這種堪稱業內標杆的產品格局才正式被打開,針對這支鏡頭,我覺得同樣可以用富士大躍進的產物來形容
  • 富士四款掛機鏡頭怎麼選
    3,16-55的微距測試16-55的微距對焦情況與18-55非常接近,都是近的對不了,遠的可以對,但是畫質明顯要比18-55要好很多>一,18-55和18-135 這兩個鏡頭怎麼選?16-55這個鏡頭655g,口徑77mm,不管是體積還是重量,都是四款鏡頭裡最重最大的。富士機身是非常輕巧的,接下來給你一個非常大,非常重的掛機鏡頭,讓輕便的感覺一下子沒了,那我何必還用富士?在我所承受的重量裡,輕便的掛機鏡頭,我更願意選擇16-80。三,18-135和16-80怎麼選?
  • 配備電子取景器 富士復古卡片機X30試用
    如今富士X系列的小底卡片機定位不如以前那麼明確了,一方面由于越來越多大尺寸CMOS微單的價格變得越來越便宜,二是隨著機型的增多,消費者越來越理智,雖然富士在工業設計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以高逼格高格調著稱,但是這款X30的售價在3500元左右,雖然這個價格還會繼續跌,但是比起自家的X-A1套機,依然會顯得信心不足,等到價格降入3000以內將會是不錯的選擇。
  • 56mm、23mm鏡頭什麼鬼?其實富士鏡頭你要這麼選
    富士x-t1➤XF 18-135 F3.5-5.6 R LM OIS WR該鏡頭等效焦距為27mm-206mm,是一款性價比非常高的變焦鏡頭➤XF 55-200 F3.5-4.8 R LM OIS富士的長焦變焦鏡頭,小編更推薦這款XF 55-200,等效84-304mm鏡頭,其焦段可以與XF16-55完美銜接,最關鍵的是,它的體積更小巧
  • 不只是情懷,富士X-Pro2上手試用
    十分幸運,我在富士新一代旗艦機X-Pro2發布僅數天的時候,就拿到並體驗了這臺耗費了富士數年心血的相機。與旗艦級定位相匹配的優異畫質一臺相機,無論主打操控、情懷還是其它,其畫質水準一定是要優先考慮的。X-Pro2採用全新的2430萬像素的X-Trans CMOS III APS-C傳感器,最高感光度也提升至ISO 12800(可拓展至 ISO 51,200),均已達到富士X系列相機的最高水準,在實際試用中我也體會到了它的精細畫質。
  • 單評 | 富士 XF 16-80mm F4 R OIS WR
    GFX100發布會時,狗哥帶著X-T3一路拍攝,雖然順利完成任務,但XF18-135mmF3.5-5.6廣角端還是略吃虧,而且光圈也較小。XF16-80mmF4 R OIS WR的發布,終於補齊了富士24-120大變焦專業鏡頭的缺,也讓我們看到了富士最佳工作套頭的影子!將該鏡頭裝到X-T3上,整體依然很小巧、均衡。哪怕是放到日常使用的通勤包裡,也不會顯得突兀。
  • 旅行攝影富士XF鏡頭之選
    這次旅行共帶了兩臺富士相機和五個富士鏡頭,器材清單如下:相機1:X-T3,重量539克相機2:X-H1,重量673克鏡頭1:XF 8-16mm f/2.8 R LM WR,重量805克(無法安裝螺紋前置濾鏡)鏡頭2:XF 50-140mm f/2.8 R LM OIS WR ,重量995克(濾鏡尺寸72mm)
  • 全天候拍攝 富士18-135mm WR鏡頭評測
    X鏡頭鍍膜以青綠色為主鏡頭鍍膜依舊保持了富士鏡頭的一貫色彩風格,藕荷色和青綠色的鍍膜在光照下頗為漂亮,而也正是富士的這種鍍膜確保了鏡頭良好的色散控制。作為富士的最新一代鏡頭產品,這枚18-135mm鏡頭也搭載了新型的步進式馬達,鏡頭一改早期富士鏡頭對焦緩慢的表現,對焦相當迅速,而優異的靜音效果也是頗為值得一提,鏡頭在對焦時幾乎沒有任何聲音,因而可以很好地保證拍攝時的靜音性。在一些需要安靜拍攝的環境,這枚18-135mm鏡頭無疑是個好選擇。
  • 富士X-T30——高顏值亦有高畫質
    從這三點看,富士X-T30是一臺「很富士」的相機。這臺相機繼承了X-T3的2610萬像素傳感器,各方面表現優秀,但是體積重量更加小巧,是一臺高顏值的中端APS-C微單相機。這一次我們拿到的富士X-T30是銀色熊貓色配色,外觀造型和X-T20基本相同富士相機的操控一直與其他品牌有所不同,富士相機操作類似於膠片相機的操作,快門、光圈等更多依靠鏡頭光圈環和機身撥輪進行操作。
  • 被遺忘的鏡頭 FUJINON XF18mmF2 R
    這支可以說是FUJINON X Lines中最早的鏡頭之一了,記得第一次接觸是在X-Pro1上市後不久,現在想來因為當時是同同期發布的另兩支鏡頭一起入手的
  • 盤點手頭的富士鏡頭
    過手的鏡頭:XF35mm f1.4R,XF18-55mm f2.8-4R LM OIS,XF18mm f2R,XF23mm f1.4R, XC50-230mm f4.5-6.7 OIS,XF90mm f2R LM WR,XF55-200mm f3.5-4.8R LM OIS,XF50mm f2R WR,XF27mm f2.8,XF14mmf2.8R,XF60mmf2.4R。
  • 富士3支標準變焦鏡頭該選誰
    考慮到之前富士推出的兩枚標準變焦鏡頭XF16-55mm F2.8 R LM WR與XF18-55mm F2.8-4 R LMOIS也一直頗受好評,那麼我們在這三支標準鏡頭裡該怎麼選擇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測試一下這三支鏡頭的畫質表現,希望能給大家在選擇時提供一些幫助。
  • 大塊頭高畫質 富士16-55mm F2.8鏡評測
    ,作為富士的第二款大三元鏡頭,鏡頭的專業範兒十足。鏡身依舊是富士經典的亞光黑。大面積的變焦環可以說是鏡頭的一個特色。除此以外,鏡頭的XF ZOOM標識也很好的展現了鏡頭的特質,紅色的襯底也頗為好看,給黑色的鏡身增加了一分色彩。
  • 高畫質高速度 背著富士微單X-T3去掃街
    不僅需要畫質好而且還要反應速度快,能夠捕捉稍縱即逝的精彩瞬間,同時電力也要滿足長時間的拍攝需要。輕巧便攜的微單相機無疑是掃街器材的最佳選擇。比如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的富士X-T3。2600萬像素的APS-C畫幅傳感器,為X-T3帶來了出色的畫質表現。
  • 富士XF 55-200mm F3.5-4.8 R LM OIS鏡頭實拍樣張欣賞
    富士XF 55-200mm F3.5-4.8 R LM OIS鏡頭採用10組14片鏡頭結構設計,其中包括1枚非球面鏡片和2枚超低色散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