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星君,又稱太陽公、太陽神、日神,主掌太陽,居鬱儀扶桑宮紫微太陽宮。道教尊稱「日宮鬱儀帝君」、「慈輝朱日天尊」、「真光普照天尊」、「大明之神」等。與計都星君、羅睺星君、太陰星君、火德星君、木德星君、土德星君、金德星君、水德星君合稱九曜星君,主宰人間的吉兇禍福。太陽是眾陽之宗主,是人類紀念陽歲的準則,古人對太陽還有金烏、大明、朱明、金輪、陽烏的別稱。道教以日為陽精,其為日宮太丹炎光鬱明陽帝君,或稱日宮太陽帝君孝道仙王。農曆三月十九是太陽星君聖誕
太陽是眾陽之宗主,古人對太陽還有金烏、大明、朱明、金輪、陽烏的別稱。道教以日為陽精,其為日宮太丹炎光鬱明陽帝君,或稱日宮太陽帝君孝道仙王、太陽星君為天之君,為諸吉之首,其體至健,眾星皆借其光而輝映星空。太陽星君是代表陽剛的神仙,掌管太陽的運行,太陽星君的祥瑞之光普照於大地之上,恩惠人世間的眾生、帝堯時期,又有春風朝日,秋風餞日的說法。到了周時期,當時的皇帝還親自率領諸侯在宮外進行太陽星君的祭祀活動,此習俗一直沿傳到後來的各朝各代。
古時候的炎帝神農曾派人建築圓丘以朝奉太陽星君。《拾遺記》雲,炎帝神農築圓丘,以祀朝日」。表示遠在神農時,已有了祭祀太陽星君的宗教儀式、到據《太上洞神五星諸宿日月混常經》記載,日者,太陽之精。常以四孟丁巳日,遊於大澤中,衣黃赤衣,乘騘馬,獨行,歌唱自娛樂,馬上有文書囊,如識者以此日澤中訪之,道禮義書不死之術,行大郡好女之家,有遇者,必得仙術耳。在炎帝神農時代即有拜祭太陽星君典禮,到帝堯時代,以春分朝日,秋分餞日,周制且帥諸侯朝日於郊,嗣後之朝代,均有拜日朝日之禮,以感謝四季陽光普照之恩惠。
明代除於京師南郊設天壇,北郊設地壇外,另於東郊設日壇,西郊設月壇,及清一仍其制,全為天子所專屬的祭祀。朝日之禮,應面向東方震位,亦即日出之方,民間依照朝廷的禮節,衍為民俗,應屬非常自然之事,道教承襲上古祭祀故制,歸納成國人自有的宗教,對太陽星君的崇拜和祭祀,當然也是必然的事情,且和道教崇尚自然,禮祭星宿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道教尊之為「日宮炎光太陽星君」人們朝拜太陽星君,使得太陽星君普照吉光,從而令四季陽光明媚,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所以,世人代代祭祀太陽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