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使命》是一部由娜塔莉亞·梅爾庫洛娃執導,娜塔莉亞·梅爾庫洛娃 / 馬克西姆·維託爾甘主演的一部劇情 / 喜劇 / 家庭類型的電影,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觀眾的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媽媽的使命》觀後感(一):非常大男子主義的一部電影
又熊又賤的小孩,一點都沒有家教,非常沒禮貌,完全不覺得哪裡可愛,大男子主義屌癌得不行的電影簡直不敢相信出自於女導演+女主演本身,小男孩無時無刻不在強調自己是個真男人,什麼沒有孩子的女人不叫女人,女人就得穿裙子,女人就應該伺候孩子,小男孩因為覺得保姆長得醜就討厭保姆還惡意捉弄,對於漂亮身材好的年輕女下屬就裝乖孩子,十歲大的小孩直勾勾的盯著女下屬短褲露出來的半個屁股,純屬性騷擾了,再一次不敢相信現在的俄羅斯還有觀念 這麼陳舊的電影
《媽媽的使命》觀後感(二):融化
1.孩子的世界最能道出事實,也最能回歸純粹。2.有靈魂的創意或作品來源於生活~嬉笑怒罵,酸甜苦辣,生活的種種,該哭則哭,該鬧則鬧,該強則強……平衡好生活和內心世界,才是真的人生。3.所謂的女強人,其內心世界,都會有個柔軟處,遇到對的人,才會化開。所謂的成熟所謂的堅強,只不過是沒遇到合適的靈魂和可以依靠的肩膀罷了。4.小男孩好可愛,哈哈哈。5.有一句經典名詞忘了,回頭有空再補。6.挺新時代女性的喜劇電影。7.主題~其實就是愛,愛融化了人的盔甲。
《媽媽的使命》觀後感(三):看的心裡有點不舒服的說
女主是個冷漠疏離的事業型女強人,年齡大概在四十左右。我不知道這個電影算是哪個分類,是該給孩子看還是成年人看,評分居然意外還的高,當然電影我只看了不到一半沒看下去或許後面有高潮或者更溫情的東西。母子情很可愛,職場爭鬥一般,和國產電影一個水平,算是輕喜劇吧,但是看到大女主和有妻子孩子的公司合作夥伴有肉體關係我真的佛了...這不是我想像的溫情向的家庭電影,是不能和孩子分享的,我不排斥家庭電影有性,但是那個男人的孩子和女主亞娜的養子同齡,也與觀影的小孩同齡,他們的父母在做什麼、怎樣對待家庭都是會反映到孩子身上的,我不希望看到或者說知道孩子的父母是個「雙面人」。
俄國的電影應該也是差不多的好萊塢分級制度,我很感興趣這部電影被分到哪一級
《媽媽的使命》觀後感(四):有時候我們需要這樣的片子
片子已經看完好幾天了,一直想寫點什麼,卻一直懶得寫,想白天上班時間在公司寫,沒有合適的時間和心情一直耽擱到了現在。
看完這個片子在朋友圈發了一條狀態,有時候我們需要腦殘糖水影片。
這個片子讓我覺得跟之前看過的《爸爸的早餐》很相似,有親情有萌娃,輕鬆愉快,看著都會跟著心情好那種。
看看自己寫的好幾篇影評,說是影評,不過是借著電影抒發心情而已。下班的時間百無聊賴,無精打採,幹什麼也提不起精神,看電影也是找來找去不知道想看什麼,不想看太深邃的片子耗費精力,只想看點輕鬆喜劇。更能理解了為什麼一些輕鬆的爛片有人喜歡。
這個片子也是不能深究的,真要深入分析,很多邏輯是說不通的,我也不想深究,只想著這個片子讓我覺得很開心就足夠了於是一向挑剔的自己給這個片子打了五星評價,也是因為心情吧。
這兩天迷戀俄語片子,聽著熟悉的俄語,很親切,英語也能當背景音,就是不想看國語電影。
《媽媽的使命》觀後感(五):媽媽的使命
1.一個職場女強人和熊孩子的生活,原本雞飛狗跳不得安寧,後來溫馨和睦,相互成長。其實女主也好,小男孩也好都是缺愛的,而且也不知道怎麼樣才能真正去適應愛。女主把自己偽裝成鋼鐵俠,覺得自己不需要關心這種矯情並且影響效率的事情。小男孩也是各種惡作劇,就是希望能得到關注,讓女主多實質性地看自己一下。
2.那個變魔術的時候小男孩真的開始擔心媽媽,他衝上去的時候真的莫名感動。
媽媽看到警衛提溜走自己孩子也大喊別碰我孩子,帥氣地不顧形象地給了警衛一拳。
他們開始改變了,為了彼此改變。
3.小男孩說過一句讓我印象非常深的話:他們都裝著很愛你,但是我不想裝。
其實自己的生日宴中途離場,也沒有人會注意到她的離開,女主也看清了這點,認識到誰才是真正關心她的人,她也終於結束了和有家室的男人的感情曖昧,選擇了真正愛她的人。
原本還拳擊發洩不滿,後來戀愛後小仙女化身直接在健身房裡面跳起來了。還有個樓底下的小迷弟,終於不再是背景一部分了好可愛。
4.好像這片有點小眾,題材也不太新穎,也不知道面向的是什麼年齡段的人,不過還是很治癒的片,有藝術的感覺也有生活現實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