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 關於愛情的理想化表達

2020-09-05 終南影話

要是他沒有觸犯我的驕傲,我也很容易原諒他的驕傲。

改編自簡·奧斯汀同名文學作品的影片《傲慢與偏見》在影視化的創作過程中對內容進行浪漫化處理,主要通過打破固化的階級壁壘、塑造完美的戀愛對象以及提供和諧的圓滿結局,實現對愛情的理想化表達。

正因如此,時隔多年,影片關於真誠愛情的表達仍然能引起大眾的共鳴。在影片中,全景畫面展示19世紀英國鄉村清新唯美的自然風光,長鏡頭的敘事段落娓娓道來一段消解階級對立的愛情故事。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在1813年創作的文學作品,2005年喬·懷特根據這部作品改編了同名電影《傲慢與偏見》,改編後的影視作品將敘事線索集中在伊莉莎白和達西的情感歷程變化。

而對於原著中的一些輔線情節進行刪減,以此突出影片討論的重點,關於兩個不同階級的青年男女,越過階級層次在無形中鑄就的高牆,最終收穫浪漫的愛情。

「改編後的影片在對原著簡化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成功的創新之處,使影片更加符合21世紀觀眾的審美需求。」

在愛情電影這一類型中,階級矛盾作為該類型的電影的「恐懼對象」,以此作為戲劇衝突點,出現了很多社會地位不對等以及人物性格迥異的男女雙方收穫感人愛情的影視作品。

尤其是在西方的創作語境下,階級問題或作為顯性因素阻隔相愛的對方不能擁有完美的愛情,如影片《戀戀筆記本》,或作為隱性因素導致情投意合的男女面對分離的困境,如影片《羅馬假日》。

而在這部電影中,階級觀念同樣根深蒂固,影片開頭伊莉莎白一家參加舞會,熱鬧嘈雜的舞會在賓利和賓利姐姐以及達西一行人出場後瞬間冷卻下來,一片寂靜。

影片中拍攝賓利姐姐出場的鏡頭角度是微仰,賓利姐姐靜靜的掃視著在場的村民,高傲又不屑一顧的禮貌性點頭微笑,這個頗具表意性的表意段落把賓利姐姐傲慢的姿態展示的淋漓盡致。

在社會資源分配不均、階級分化嚴重的社會背景下,伊莉莎白和班納特的結合「全面解構了人類愛情與婚姻中的主客、客觀、世俗、社會等抽象化的要素影響。」

影片中伊莉莎白的形象定位類似於童話故事中的「灰姑娘」,擁有善良、美好、勇敢的人物性格,但是受到壓迫和嘲諷,最終憑藉自己高尚的精神品質獲得更高社會等級的男性的關注。

影片中伊莉莎白不卑不亢、坦率真誠,對伊莉莎白施加不公正待遇的對象也是所謂的社會精英,在伊莉莎白家中,凱薩琳夫人質問伊莉莎白的選擇並侮辱她的家人,同時逼迫伊莉莎白不答應達西的求婚。

凱薩琳夫人作為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自私、虛偽的面目在和伊莉莎白的對峙中一覽無遺,近景鏡頭和特寫鏡頭表現凱薩琳夫人咄咄逼人的態勢。

在一定程度上,影片的內核其實和「灰姑娘遇到完美王子」的「套路」是一致的,達西是一位資產豐厚、相貌端莊、真誠善良的男性,這樣的人物特徵完全可以被稱為童話中的「王子」,達西的男性身份符合女性對於完美伴侶的期待。

不同於「灰姑娘」一再隱忍不發的人物性格,伊莉莎白則會主動自覺的反抗,「她在智性和精神上表現出高等的自信和獨立。」 以現代化的視角考察二人的結合,其實伊莉莎白和達西皆是完美的戀愛對象。

新版《傲慢與偏見》充分發揮影像視聽語言的敘事能力,「利用畫面營造的敘事氛圍和情緒體驗將小說中描繪的場景進行高度的還原。」

在達西第一次向伊莉莎白表白時,伊莉莎白在古老的建築門前躲雨,突然達西出現在伊莉莎白對面,向她表達愛慕之心,但是伊莉莎白對達西的偏見影響了她的判斷。

她拒絕達西,甚至認為是一種侮辱,而隨著達西慢慢靠近伊莉莎白,直至兩人之間幾乎可以親密的擁抱在一起的距離,她的目光變得柔和,自然環境營造出含蓄朦朧的意境預示著二人的感情發生微妙的變化。

在影片中,達西第二次向她表白,伊莉莎白站在莊園的土地上,遠方的達西先生迎著晨曦的微光向她走來傾訴愛意。

此時電影畫面的光線柔和明亮,拘謹嚴肅的達西先生身著不同於以往的穿著風格的衣衫,上衣沒有佩戴領結而是自然的敞開領口,服裝的細節變化暗示著達西決心追逐伊莉莎白的步伐,願意拋棄世俗的成見,選擇忠誠的愛情。

「伊莉莎白和達西之間的愛情,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物質和感情俱全的。」

改編後的影片還原了19世紀初期英國鄉村的自然風貌以及那一時期女性對於愛情的各種想像,影片堪稱經典,所傳達的愛情觀時隔多年仍然可以引發不同國籍的人們的共鳴。

戀愛中的青年男女在現實社會中面臨的愛情、婚姻等問題在影片中都給出了解決方式,因而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範本。

人們對於愛情的追逐也是對於自我的深切認同、對戀愛對象的充分尊重,這種平等的戀愛關係弱化了長久以來被強行定義的兩性之間的差異。

對於愛情這一抽象概念的想像性闡釋符合大眾對於浪漫愛情的期待。

相關焦點

  • 《傲慢與偏見》:現實與理想的愛情碰撞!
    《傲慢與偏見》2005年電影版的改編無疑是大膽且成功的,一舉斬獲了女主、藝術指導等四個奧斯卡大獎,是迄今為止廣受觀眾歡迎的版本。就故事情節來說,《傲慢與偏見》尊重原著劇情,保留了主要的故事線。以19世紀為故事背景,圍繞伊莉莎白·班內特五姐妹愛情故事而展開,鼓勵新時代女性勇於追求自己的愛情。但在《傲慢與偏見》眾多改編影視作品,伊莉莎白的熒幕影響通常被曲解。
  •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電影結尾,男主角達西在清晨的霧靄中,踏著優美的樂曲向女主角伊莉莎白走來,則體現了達西對伊莉莎白深沉的愛情表達,意蘊深遠的音樂為這段美好的愛情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當然,在這種語境下,伊莉莎白用「迷人」來形容達西,很明顯她想表達的並不是對達西的稱讚,而是在反諷這位貴族公子哥的傲慢無禮。這是達西的傲慢,是伊莉莎白的高傲,也是伊莉莎白對達西產生偏見的開端。
  • 《傲慢與偏見》豆瓣8.6: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
    其中,影片重點講述了老二伊莉莎白和富家子弟達西的愛情故事。達西的高傲與冷漠讓伊莉莎白對他產生偏見,這種偏見在各種誤會中不斷加深。直到最終,達西的傲慢被磨平,伊莉莎白的偏見被消解,這對有情人才在生活中慢慢讀懂彼此。
  • 書籍:《傲慢與偏見》
    簡·奧斯汀(Jane Austen)英國女小說家,父親是學問淵博的牧師,母親出身於富裕的家庭,優良的家庭條件和讀書環境培養了她的寫作興趣和在語言表達方面的才能,使得她在十三四歲時就開始了寫作。主要作品有《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和《勸導》等。
  • 《傲慢與偏見》所表達的婚姻觀
    ——《傲慢與偏見》從古至今,愛情都是永恆的主題。它猶如黑暗中划過的一道閃電,劈刻在人的心間,引人遐想,令人沉迷。自然而然地,誕生了許許多多有關愛情題材的文學作品。而在這些作品中,《傲慢與偏見》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經歷過200多年的風雨檢驗後,她以其諧趣幽默的諷刺藝術,如同技工般精湛的語言處理,贏得了廣大讀者的交口稱讚。作為世界文庫中的一顆明珠。閃耀著熠熠的光輝。
  • 話劇《傲慢與偏見》上海站:所有的愛情種類都在這
    話劇《傲慢與偏見》上海站詳情介紹來臨,女作家簡奧斯汀帶給我們關於愛情的思考。2020話劇《傲慢與偏見》上海站時間:2020-03-24至292020話劇《傲慢與偏見》上海站地點:上海大劇院-別克中劇場2020話劇《傲慢與偏見》上海站門票價格:60,80,120,180,280,380劇情簡介:
  • 愛情電影《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愛情電影,於2005年9月16日在英國上映。 該片主要講述了19世紀初期英國的鄉紳之女伊莉莎白·班內特五姐妹的愛情與她們的擇偶的故事。該片主要反映了家庭對金錢的追求和社會階級的批判,批判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社會的落後。
  • 《傲慢與偏見》不要讓愛情失去最本真的色彩
    "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紅萍果,一個專注於文學推薦的原創作者「《傲慢與偏見》不要讓愛情失去最本真的色彩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叫做《傲慢與偏見》。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講述了在英國十九世紀初伊莉莎白·班內特五姐妹的愛情與擇偶的故事。
  • 從簡·奧斯汀的文本,到喬·賴特的影像,淺析電影《傲慢與偏見》
    她的作品中,有著關於理想與現實、理智與情感、婚姻與愛情、家庭與事業等多重思考。將對傳統陳規陋習的針砭時弊、反思批判,用一種輕柔的戲謔與反諷口吻,不會過於尖銳;她筆下的人物,既有對理想化的情與愛的追逐,又有世俗生活上的考量與顧慮。因此,這種保有現實生活的生存哲學、人情世故又心懷理想的態度,無疑是當代人普遍樂於接受的。
  • 《傲慢與偏見》經典語錄,那些關於愛情與婚姻的深層剖析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寫愛情與婚姻的經典小說。作品以男女主人公達西和伊莉莎白由於傲慢和偏見而產生的愛情糾葛為線索,寫了伊莉莎白與達西、簡與賓利、莉迪亞與威克姆、夏洛蒂與柯林斯這四起姻緣。
  • 一部關於愛情的電影,上升到人格層面,品讀《傲慢與偏見》的內涵
    《傲慢與偏見》是我最喜歡的一部愛情片,真正的愛情是超乎愛情之外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意義深刻的,看一部的好電影,就像發現一件美好的事物,它能帶給我們愉悅的感受,而那種感受是發自心靈最深處的,在我看完整部影片的時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文藝氣息,整部影片的節奏是比較緩慢的,這也正如英國文藝電影的一大特色
  • 放下你的傲慢,捨棄我的偏見,成就最好的愛情,悟《傲慢與偏見》
    今天,好久沒看電影的我,心血來潮又重新觀看了一遍《傲慢與偏見》。原著小說很早以前就看過好幾遍,想著說有時間再去重溫一遍,但是不得不感慨自己的行動力,到現在還是沒能抽出時間來。電影《傲慢與偏見》,最喜歡的就是 凱拉·奈特莉和馬修·麥克費登主演的版本。
  • 《傲慢與偏見》,愛是摒棄了傲慢與偏見之後的曙光
    今天把這部電影強烈的推薦給大家,並且我將從劇情、電影畫面和小說作者簡·奧斯汀本人三個方面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部05版的《傲慢與偏見》。傲慢的單身青年達西先生和偏見的伊莉莎白小姐的愛情故事,還有富有的賓利先生和賢淑的簡的感情糾葛。不論是達西還是賓利,兩人都是十分富有的黃金單身漢;而伊莉莎白與簡這一對姐妹,則出身於鄉下的小地主家庭。身份的巨大差異為這兩對情侶的感情之路帶來了阻礙,但最終他們依舊衝破了各種困難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 傲慢易改,偏見難改︱電影《傲慢與偏見》
    在看翻拍的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之前,我曾經看過BBC經典版的《傲慢與偏見》。所以說在觀賞到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之後,我很難不把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與經典版的《傲慢與偏見》之間進行一定的對比,但是對比之後就讓我感受到了一種,對於經典文化表現的一種薄弱感。
  • 《傲慢與偏見》寫的不是愛情,而是人性的本質
    為什麼《傲慢與偏見》會成為經典?《傲慢與偏見》寫的不是愛情,而是人性的本質,達西和伊莉莎白的愛情,其實更多是理想的選擇,達西的收入讓他擁有選擇婚姻的自由,而正是伊莉莎白的舅舅讓達西明白,伊莉莎白其實懂得如何經營婚姻,這才讓他下定決心去追求。
  • 電影《傲慢與偏見》:愛能打破的,不止是傲慢和偏見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愛情片,根據簡·奧斯汀同名小說改編,講述的是19世紀初期英國的鄉紳之女伊莉莎白·班納特五姐妹的愛情與擇偶的故事。這部影片我看了很多遍,其中男女主的愛情經歷格外打動我。顯而易見,女主伊莉莎白是位善良活潑、愛恨分明且極其愛笑的姑娘,她出生在英國鄉鎮中資產階級家庭,但她對愛情以及婚姻有自己的觀點,她沒有受母親的影響,她反對因為金錢而結婚。
  • 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一場悲劇
    《傲慢與偏見》——每個愛情故事的藍本傲慢與偏見是我早期接觸到的英國鄉紳貴族文學作品。當時還在學校灰頭土臉讀書的我深深地被情節吸引了:一次次的舞會,一場場的晚宴,花園和鄉間叢林漫步,優雅的服飾和華麗的信……是我想像中的田園牧歌式生活。
  • 英國版的《傲慢與偏見》,最終放下偏見帶來的傲慢,是真誠的愛情
    就比方說05年英國上映的《傲慢與偏見》,時至今日,又一遍重溫之後,帶來的感動與內心的體會都是不同的。所以,接下來小編就來帶大家再去走進這部劇中,去了解十九世紀初英國鄉村生活和社會面貌,去感同身受班納特小姐與達西先生在那樣環境之下愛情的萌芽與結果。
  • 傲慢與偏見的關係,《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這是一本寫於十八世紀末的作品,終生未婚的作者簡奧斯丁用她睿智的觀察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她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幾段愛情故事。故事雖然距離我們有二百多年之久,但書中對人性和人類潛意識的剖析卻是放置於上下五千年皆準的,因為人類從來沒有進步過,進步的只是技術,科學和制度。
  • 國產的霸道總裁愛情,請好好學習《傲慢與偏見》
    讓一些出身平平無奇,智商也不在線的小姑娘,獲得霸道總裁的愛情,是國產影視圈收割韭菜的財富密碼。最有意思的是,總有人喜歡這種所謂的純(yu)潔(chun)愛情。同樣是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戲碼,《傲慢與偏見》用伊莉莎白和達西的愛情故事告訴我們——如果出身平平無奇,那麼智商請拿第一。伊莉莎白就是個智商第一的聰明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