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兒媽媽,一個時間相對自由的全職媽媽,喜歡分享,喜歡傾聽,希望把經歷過的、看到過的、聽到過的,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對觀者在育兒上、情感上有所啟發……
文|家有小甜椒兒(專注優質原創,抄襲必究,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到現在為止,深深體會到傅首爾那句話的意思「我戰鬥力這麼強,只因生了個孩子」。
以前不懈跟人理論,即便是遇到沒有素質的人在外吃虧了,也只是自己安慰自己:狗咬你一口,你不能去要狗。自從有了寶寶之後,我發現我變了。
千萬不要指望,別人像你一樣接受孩子的「無素質」行為
就在幾個小時以前,發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
趁著光線弱了,天還是亮的,趕緊帶著寶寶到小區裡玩一圈,避免一天都圈在空調室中。
小區花園中孩子很多,家長也很多,跟其他幾位熟悉的寶寶玩了一會,我家寶寶就想去玩小區的公共娛樂設施,只是都被其他孩子沾滿了。
她就一直乖乖站在旁邊等待著,這個空檔有個簡易跑步機空了下來,寶寶興奮地上前去玩,因為還比較小,只能在我的幫助下跑一跑才不至於摔跤。
才剛上去,一個4歲左右的小男孩過來做出滿目猙獰的表情說:下去,下去,這是我的!
寶寶正開始玩,興頭還沒有盡,我說:「我們玩一會,你剛玩完了,這是公共設施,大家輪流來,待會給你玩。」
沒想到這個男孩拿著小汽車就敲我家寶寶的頭,我用手擋住了,看了他一眼。
他沒能得逞就使勁敲擊跑步機,發出特別響的聲音,我說了幾遍:不要敲了,他完全不聽。
寶寶一邊害怕聲音,一邊還想跑一跑,我只能提高了聲音,試圖吸引到他的家長。
「你這個孩子能不能不要敲了,太吵了。」
結果他竟然開始說髒話,一邊說著這是他家的一邊罵著一些讓人難以想像一個小男孩能罵出的髒字。
我故意抬高了聲音說:「你這個小孩也懂事了吧,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是沒有素質的,沒有人教你嗎?」
他反而罵的更難聽了,其他兩三個小朋友圍過來說:你不可以罵人哦。
這個時候我的情緒真的被這個才僅有4歲的男孩給控制了,變得很糟糕,我帶著怒氣說:你這樣的孩子真沒素質!
這個時候一個女人走過來咕咕叨叨地說:「你有素質,你這樣對一個孩子講話,你多有素質,他才4歲,又能怎麼樣?大家都是鄰居,磕一下碰一下都正常。」
我單純地以為她不了解自己孩子的行為,真誠解釋說:你家孩子罵人……
沒想到她卻說:「就是罵一句,能怎麼樣,你這樣對一個孩子說話,小孩子不是正常?太過分了……」
當時我感覺整個人都懵了,這樣的家長原來是真實存在的。
「小區這麼多孩子,真沒有誰像你家孩子一樣罵人……」
「是的,我家孩子罵你了,對不起你了……」
大抵上了解了這個家長,想起了那句話:「狗咬你一口,你要做的就是打狂犬疫苗,而不是反過來咬狗。」
後來其他家長安慰我說:不要跟這樣的人一般見識。
孩子沒有素質,你沒有對不起任何其他人,對不起的只有你自己
目睹這件事經過的一位爸爸說:「別跟這樣的人一般見識,你要是到了農村,真的,這樣事情經常發生,家長護犢子可厲害了,不是黑農村人,我就是農村人,我很了解,這真的是素質問題,不要指望著沒有素質的家長來跟你將素質。」
真的,孩子沒有素質,不會實質性妨礙到任何其他人,頂多讓別人有一時刻的不愉快而已,真正妨礙的永遠只有自己和孩子。
現在犯罪低齡化越來越嚴重,不要說是孩子天生就是壞胚子,沒有哪個壞孩子天生就是壞的,孩子是壞的,該指責的一定是家長。
前不久大連「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的案件有了結果,引發網友的熱議和不滿,鑑於還只是個孩子,沒有能夠如網友所願判處他死刑,判處家長賠償140萬。
140萬對普通家庭來說絕對算是天文數字了,很有可能就傾家蕩產,不過這仍然抵不過別人喪女之痛,而這個男孩未來將會在人們的冷眼和提防中活著,換一句說,即便沒有死刑,活著也是受罪。
如果說有幸改過,一輩子抬不起頭,如果說依然如此,那麼等待他的遲早還是刑罰。
孩子成為現在的樣子,誰該負責?當然是父母負責,既然法律保護未成年,那就用成年人最在乎的金錢來承擔責任,這樣就可以抵消孩子的罪惡感了嗎?
不,這種罪惡感會伴隨終生。
孩子沒有教育好,家長早晚有一天要遭到報應,所以別再僥倖說佔了誰的便宜,說著是酸著嗓子說「對不起誰」,孩子沒有教育好,最對不起的一定有你自己。
日常帶娃,幾點最基本的說教,分享給大家
1、 正確理解公共設施
日常帶娃我們最常活動的地方無非就是小區或者是公園,一般會圍繞著公共設施。
什麼樣的孩子最招人厭?那些口口聲聲說這些都是自己家的,禁止其他小朋友玩的孩子。
這一定是家長沒有說教。
孩子都有一個「無他」期,什麼叫「無他」期?就是說這個階段,孩子一定是以我為中心的,而這個階段一般是發生在2歲左右。
孩子在這個階段不懂得分享很正常,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去分享,但是即便是這個階段,孩子也仍然可以分得清哪是自己的哪是別人的,如果家長不管教,孩子就會喜歡搶別人的玩具,霸佔公共設施。
其實只要我們日常不斷提醒孩子:這是公共設施大家都可以玩,或者是這是別人的玩具,如果你想玩你要徵求別人的意見,孩子一定會懂,也一定會照做。
2、 想要別人的東西要先打招呼
第一點中提到了孩子搶玩具這件事,這也跟家長的說教有關係。
小區裡有個女孩子很不受歡迎,因為她經常搶別人的玩具,還會趁著別人不注意拿別人家小車上的玩具。
而她的媽媽經常是在不遠處坐著刷手機或者是聊天,從來不會管教女兒,除非女兒因為搶玩具失敗,大哭起來,她才會怒吼幾聲,而下一次女兒還是如此。
如果我們經常提醒孩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想要玩別人的玩具,要先詢問,得到許可才能拿,或者是囑咐寶寶用自己的玩具去換。
說一次肯定不管用,但是多次之後,你會驚喜地發現,寶寶變得「懂事」了一些,除了會一如既往護著自己的玩具外,不會在去搶別人家的玩具了。
3、學會用禮貌用語
禮貌用語只是表面功夫嗎?
錯,禮貌用語真的會讓孩子們變得禮貌起來,就好像一種約定俗成的東西,經常掛在嘴邊,記在心裡,也就認可了。
教會孩子說「對不起」、「謝謝」這兩點就足以讓孩子朝著「素質」的方向發展下去。
因為當孩子說出對不起的時候,慢慢地ta們會真的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會有羞恥感,下一次就會避免重複同一個錯誤,而當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對方的氣惱當然也就洩了,這是利人利己的一句話。
當拿了別人的東西,或者是別人幫忙的時候,孩子有意識的說一句謝謝,慢慢的,會培養他們的感恩之心。
如何讓孩子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呢?
很簡單,就是家長不耐其煩地提醒,比如不小心抓到別人,引導孩子說對不起,再比如拿到了別人的玩具,誠心說一句謝謝,這些細微的舉動都是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