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研國際音樂造夢者Live Power2.0校園巡迴演唱會杭州站圓滿結束。
華研旗下華語人氣樂團F.I.R.飛兒樂團,唱作新人文慧如,城市歌謠漫遊者鄭興做客動聽968。
過去的網絡並不發達,判斷一首歌的火爆程度,看的不是粉絲爆肝刷榜做出來的數據,而是取決於一條街有幾家店面在播放。
當年,大街小巷你都會聽到這個樂團的歌。甚至是歌曲的MV都深深印刻在腦海中。他們的第一張專輯嚇尿了整個華語樂壇,有人說,那張專輯拆成9張賣,可以火十年。還有人說,他們的歌,給人一種悲傷卻永遠充滿希望的力量!
重新出發的飛兒樂團做客動聽968《奇特2019》,和朗特奇妙一起回望我們的青春軌跡,補完年少歲月裡的遺憾!
奇特:這一次時隔了6年,終於發行了專輯,《末日青春 補完計劃》很多朋友看到專輯名的第一反應可能都有個疑問,為什麼是補完計劃?
陳建寧:用音樂提醒歌迷「我在青春的末日補完,我們未完成的堅強」,青春,這一首未完成的詩,隨時等待我們寫上新的故事。
奇特:聽說Lydia韓睿為了今年的這張新專輯有特別的減肥,三個月的時間,瘦了20斤?
韓睿:對,當時建寧老師,有問我,說「你覺得你可不可以,在三個月內,瘦到4開頭?」我當時就狠了狠心,說:可以。
奇特:那個時候是已經正式的加入了飛兒樂團?
阿沁:也沒有正式,那時候韓睿參加上海校園歌唱比賽,當時我是評委,就覺得這個女孩子很不錯,高音也很出色,一年後一個契機,就推薦她去北京試音,韓睿到了北京才知道原來找她試音的是建寧老師,內心真的很竊喜。
陳建寧:當時我是在索尼當音樂總監,我跟韓睿第一次見面是在索尼的辦公室,國際公司啊,當時就覺得這個女孩蠻有種的,竟然敢選惠特妮·休斯頓的歌,高音很漂亮。
奇特:建寧老師有提到說,現在韓睿的年紀,就是最一開始,飛兒樂團剛剛出發的時候,阿沁老師包括前主唱的那個年紀。
陳建寧:對,因為我記得那時候阿沁差不多也是大四嘛,所以感覺很神奇,就好像又重生了一次,重新去感受那種年輕的爆發力跟熱血。
奇特:所以現在再重新回到校園,會發現臺下的同學們和當年臺下是一樣的年紀,但是其實他們之間是有年紀差的,這個感覺會有什麼不一樣嗎?
阿沁:我覺得其實蠻有趣的,我記得我們剛出道的時候也是跑很多校園嘛,但是當時很緊張,因為是新人,十幾年前,所以我能夠感受到韓睿的心情。老實說,當年那時候我們各方面的經驗都不太夠,也不太知道怎麼互動。上節目講話還吃螺絲,錄ID錄半小時,比如「動聽968,大家好,我們是F.I.R.」可以講半小時。講到電臺的臺長出來問,「請問你們還好嗎?」後面小齊哥(任賢齊)等了半小時,真的太誇張了!
奇特:建寧老師常常坐鎮選秀節目的評委導師,在聽韓睿唱歌的時候會不會總是帶著一種苛刻嚴厲的眼光?
陳建寧:其實是會啦,但是她的聲音我常說就像「水晶」一樣,很清澈。高音也很完美,現場的表現力是很強的,而且韓睿加入F.I.R.之後,除了過去的歌迷慢慢回來了,也多了很多年輕的新鮮的歌迷。
來自新加坡的唱作新人文慧如攜首張創作新專輯《親愛的你_怎樣的我》做客動聽968《Joy In City》,接受968主持人陶陶和歪倫的專訪。
文慧如因為翻唱眾多歌曲在網絡迅速躥紅,歌聲渾厚磁性、自成風格,每次翻唱都能帶來別出心裁的改編,好聽又驚豔。
慧如坦言,走上音樂人之路,過程很奇妙。
從小熱愛唱歌,大學時期開始在餐廳代班駐唱,會計專業畢業後,跨界成為正式駐唱歌手,後來偶然的機會,開始嘗試在網絡上發聲,也很幸運能被全世界網友聽到。
翻唱了這麼多作品,慧如說自己最愛《漂向北方》,因為這是「一個很酷的嘗試」,此前從未嘗試過說唱的歌曲。更巧的是,當時翻唱這首歌的時候,慧如因為工作關係,也剛從新加坡「北漂」到臺北,因此翻唱這首歌曲時也有更真實的內心感觸。
外形乖巧、聲音甜美、鄰家氣質的慧如,唱歌時完全是另一種狀態,被稱為「魔性女聲」。而且,愛好的美食也很有反差——麻辣火鍋,節目中,慧如在《我是歌神》遊戲環節中,聽友在線出題猜歌曲,同時為聽眾送出了火鍋店美食福利。
她翻唱的《連名帶姓》也在網絡上大獲好評。區別原版張惠妹抒情溫柔的演繹,慧如的改編則融入了Rock的元素,整體風格更澎湃、偏抒情搖滾的味道。
慧如說,走過很多城市,對杭州情有獨鍾,西湖風光尤其令她流連。
說到創作靈感,慧如說,自己的靈感更多來源於生活中的觀察與體悟,歌曲中唱的多是自己的真情實感。比如這次的新專輯中,《親愛的你》是其中意義比較重大的歌曲,是慧如寫給在天國的外婆的。
如歌詞最後一句:親愛的你,請放心將我交給我自己…這首歌創作與外婆病重時期,慧如說,寫這首歌是想提醒自己,趁外婆還在的時候,及時告訴她:我愛你!
雖然外婆現在不在了,但慧如想通過這首歌呼籲大家,人生要避免太多愛沒有及時說出口的遺憾,要及時擁抱親愛的他們!
鄭興,90後城市歌謠漫遊者,近日做客動聽968《音樂愛未眠》,接受DJ勝楠和哲宇的專訪。
2017年,鄭興發行了首張創作專輯《忽然有一天,我離開了臺北》,他以一個城市漫遊者的經歷記錄創作出一個豐富,完整,有溫度的音樂作品。憑藉這張專輯,鄭興入圍了2018年金曲獎「年度專輯」、「最佳國語專輯」、「最佳新人」三項大獎。
在揚州出生長大,大學時北上求學於中國傳媒大學,隨後南下又於中國臺灣政治大學讀研。輾轉於揚州、北京、臺北三座城市之間,鄭興的創作也大多和城市有關。
他說,「揚州」對於自己是青澀的,那裡承載了他的青春,而對於青春的回憶很很單純的;對於「北京」,他是遺憾的,畢業之後沒有能夠留在北京工作,就像談了一場四年都沒有表白的戀愛;而「臺北」則是甜美的,遇到了志趣相投音樂上的好友,擁有很多美好的回憶。
鄭興用溫暖的嗓音和細膩的詞曲創作出的城市民謠,把不同城市不同的生活面貌及心理活動狀態都記錄下來,融進歌裡。
「我希望我的歌有溫度,讓旅途中的人聽到有歸家的感覺,讓守候在家裡的人聽到想到曾經路上的點點滴滴。」
初聽鄭興的歌,就像經歷一場個人緩慢且悠長的旅行,各種市井裡的開門聲、火車聲、電子提示音、淡淡的吉他聲,竄進記憶的海裡;再一遍,這場島嶼山水的旅行,在慌張而慢行中纏綿前行,時快,追趕著孩童般頑皮的時間,時慢,停下來聞一聞路邊花草香。如此反覆,不覺便逐漸迷失在霧氣氤氳的溫柔故鄉裡。
鄭興說,喜歡臺北的雨天,偶爾雨下得太急,從城市人群,到港口風景,讓人近乎昏迷。而忽然有一天離開了,才發現所有潮溼的記憶,都被困在臺北下的雨裡面。
《臺北下的雨》這首歌卻是他在揚州的時候寫的,暑假的某天揚州下過很大的雨,鄭興在自己的房間裡,開著窗,晚風讓他想起潮溼的臺北,過去一年的日子「放電影一般浮現了」。
談起遺憾的事情,鄭興說,在臺北求學的時候遇到了一位講中文歌詞寫作的老師,在音樂道路的啟蒙上給過他很多的支持和鼓勵。但在鄭興畢業的那年冬天突發疾病離開了人世,當時他在北京巡演,沒能趕回臺北。
「後來我在音樂上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可惜這一些他都沒能親眼見證。」
前不久,鄭興發行了最新單曲《過於喧囂的孤獨》,唱出了每一個現代人的孤獨常態。人生就是這樣的,每一站就像列車,每一站也都會有陪伴你的人,但他們終究會下車。
我們很容易在鄭興的音樂裡找到某種共鳴,那些經歷的故事和城市回憶,那些人生中閃爍的光影,那些懷疑人生的時刻,或許會在他的音樂裡重新被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