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韓國的《釜山行》作為喪屍類影片橫空出世,因其關於人性的探討和片中的一系列溫情場景,將之前以恐怖獵奇為主的喪屍類電影,帶到了另外一條喪屍+其他元素的創作道路上,引領了東亞地區喪屍類電影的創作方向,並因此出現了一系列《攝像機不要停》、《王國》之類的作品問世。
如今在4年之後,作為《釜山行》的續作,《釜山行2:半島》的上映,相信很多觀眾也十分期待,這部號稱比《釜山行》投入更大的電影,到底是個什麼成色。
但相信大多數的影迷,在看了這個狗尾續貂一般的續作之後,恐怕都會有一種被騙了的感覺,電影中瘋狂飆車的場景似乎糅合了《瘋狂的麥克斯》和《速度與激情》,在鐵籠中做困獸之鬥的場景,又和《角鬥士》有那麼幾分相似,然而,它偏偏就沒有了第一部《釜山行》凝聚出來的關於人性的探討。
可以說,《釜山行2:半島》像極了很多大片中的場景,但卻唯獨丟失了第一部《釜山行》的電影內核。
當初的《釜山行》有多驚豔,如今的《釜山行2:半島》在對比之下就有多灰暗。甚至哪怕是換個名字,另起爐灶叫做《喪屍半島》,也要比硬掛上《釜山行》的名字,導致觀眾預期升高最終打出低分要好得多。
在《釜山行》橫空出世的2016年,相信很多觀眾都曾經為電影中的諸多經典鏡頭落淚,孔劉自己感染喪屍病毒害怕傳染給女兒而跳車,馬東錫在被咬之後,為保妻女安全而和喪屍搏鬥,最終對著妻子說出給孩子起名叫瑞妍的鏡頭,以及最後馬東錫的妻子和孔劉女兒出現在涵洞洞口,面對著荷槍實彈無法辨明兩人是否被感染的士兵,小女孩唱出的那首原本要唱給爸爸的歌。
從自私到犧牲,從絕望到希望,喪屍只是《釜山行》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和外殼,內裡最為打動人心的還是關於人性的探討。在這部電影中,有無法割捨甚至願意為之付出一切的親情,也有對於自私自利而導致危機不斷加大的冷絕,有人性的卑劣和光輝,也有關於保護和犧牲。
這才是這部電影當初驚豔的原因所在,而《釜山行2:半島》上映之後,相信很多觀眾看完這部電影,第一個感覺就是,真是可惜了釜山行這個IP。
第一部中關於太多人性挖掘方面的名場面,在第二部中就已經僅僅只剩下了飆車戲和煽情戲,活生生將電影變成了一部飆車打喪屍的爽片。
而這部爽片在敘事方面的表現甚至並不是那麼流暢,旁逸斜出的太多枝節,讓這部電影中出現了太多散亂的人物和情節,不論是臨時組成小隊返回半島的四人組,還是在喪屍災難中生存下來的一家四口人,乃至於食物短缺還有心情看鬥獸表演的留守部隊,整部電影中,幾乎每一個人都處於一種漫無目的的狀態之中。
而人物的面目模糊和刻畫失敗,是這部電影中的另一大問題。臨時組成小隊的四人組,其中兩人只是簡單送人頭,並未有任何背景交代,姐夫的出現也只是為了擴展故事情節,能夠讓男主和留守部隊的交火,留守部隊的頭目更是絲毫沒有位於這個位置應有的手段和能力,所有的這些,讓這部電影中的人物,並不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存在,而是為了推進劇情而存在的工具人而已。
而關於喪屍的處理,也從第一部中步步緊逼的危機,變成了第二部中一個符號化一般的存在,在釜山行2中,因為害怕感染而帶來的那種讓人窒息一般的恐懼感已經消失不見。喪屍變成了一個可以移動的人形立牌,成為了演員們的靶子而已。
而因為前期的情感鋪墊並不到位,導致最後結尾處突如其來的煽情更是尷尬無比,而天降奇兵一邊從空中降落的聯合國直升機,更是犯了編劇中的大忌,讓這部影片最終的煽情也變得尷尬和乏善可陳起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電影熊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