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期籤發的身份證以硬質紙張製造,有黃、粉紅和淺藍三種顏色
最早期 紙質身份證
香港開埠初期的身份證原來只是一張硬卡紙,有相片、姓名、住址,但並非每個人都有。入境處發言人表示,當時政府將紙皮身份證首先籤發給公務員,之後推展至其它不同行業的人,然後由市區至居住在邊界的居民都使用身份證。在1949年之前,香港並沒有任何人口登記。隨著人口不斷增加,以及大量內地居民移居香港,政府在1949年以籤發身份證的方式,開始登記人口。人口登記最初的對象是公務員,然後擴展至各主要服務的僱員及與內地接壤地區的居民。
60年代 首次出膠面身份證
首次區分男女不同顏色
遍及全部人口的登記在1950年10月展開,需時約7個月完成。硬質的紙張製造過膠面的身份證自1960年6月起籤發。身份證的正面載有持證人的相片及其左拇指指模。而持證人的姓名及其他個人資料,則載於背面,首次區分男女不同顏色,分成人版及兒童版。
分成人版及兒童版。
1973年政府推出新的膠面第3代身份證,成年人和兒童身份證皆採用同一式樣。
80年代 第一代電腦身份證
香港身份證之後經過多次演變,1960年首次分男女不同顏色;1975年以蓋印分辨有否居留期限;1983年前,市民拍攝身份證相片的時候都會顯示身高,原因是方便執法人員辨認身份。至上世紀80年代,非法入境情況非常嚴重並出現很多偽證,入境處改發計算機身份證,證件上加上水印;1987年,為配合回歸再次換證,身份證上再沒有皇家徽號。
1983年3月,入境處首次推出電腦身份證,分階段為全港市民更換。
1987年7月,全港市民開始分批換領新一款可以跨越1997年7月1日的電腦身份證。第二代電腦身份證有兩類: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和香港身份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上註明持證人享有香港居留權。
為配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入境處引入尖端科技,於2003年6月23日開始籤發智能身份證。智能身份證的微型晶片儲存持證人指紋模板,具高度防偽功能。
為配合新一代智能身份證系統推出,新智能身份證於2018年11月26日推出,並逐漸取代舊有智能身份證。新智能身份證不但更耐用和具備更強的防偽特徵,其晶片和保障個人資料的技術還有所提升。
香港市民新身份證分批換領時間
九大指定換證中心
來源:綜合香港政府官網、一步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