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隧道》,當代社會的荒誕、殘酷與真實

2021-01-08 High電影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

韓國電影向來以大膽、露骨著稱。

尤其是災難題材電影和一些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導演總是將人性的陰暗面和某些社會問題展露無遺,毫不避諱。

甚至是諷刺政府部門和國家官員,不留任何餘地。

《隧道》

正因如此,韓國電影也受到了不少影迷的青睞。

我們總能從中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也總能在觀看完之後陷入頗為深刻的思考。

而今天小麥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部電影,也算是韓國災難題材電影當中的代表作品了。

那就是由金成勳執導的《隧道》。

《隧道》

2016年,正當人們還沉浸在《釜山行》所表現出來的人性中無法自拔的時候,《隧道》上映了。

該片根據蘇在元的同名小說改編,上映首周便拿下了周冠軍。

隨後更是榮獲了第36屆影評獎最佳作品獎十佳電影,並且入圍了第49屆西班牙錫切斯奇幻電影節競賽單元。

國內豆瓣也給出了7.8分的評分,位列2016年度評分最高韓國電影排行榜第五名。

與其他災難電影天崩地裂式的宏大場景不同,這部《隧道》顯得十分質樸,主要場景和人物都很少。

然而,影片就像是一把鋒利的匕首,狠狠刺中了現實世界的心臟。

《隧道》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李正洙的汽車店銷售經理。

某天,李正洙結束工作以後開車趕赴女兒的生日派對,沒想到在進入隧道的時候不幸遭遇坍塌。

被困的他唯一能做的只有撥打119求救,一場盛況空前的救援行動就此展開。

隧道坍塌的消息引發韓國各界關注,除了搜救隊,還吸引了大批媒體和官員。

《隧道》

搜救隊隊長金大慶不僅要擬定救援方案,還要控制現場的媒體、向官員匯報情況。

惡劣的天氣更是讓救援行動雪上加霜。

而當救援隊好不容易開始著手挖掘之時,竟發現這條隧道是個豆腐渣工程。

搜救隊組長意外身亡、國庫的大量花費、輿論的壓力最終迫使李正洙的妻子世賢籤下放棄救援同意書。

這一連串重擊和阻礙,使得李正洙獲救的希望逐個破滅。

《隧道》

如果說以往我們看到的韓國電影都是諷刺政府、諷刺所謂的上層人士的話,那麼這部《隧道》諷刺的便是整個韓國社會。

上到官員、媒體,下到平民百姓,無一倖免。

我們先來看看官員和媒體的所作所為。

這條坍塌的隧道就像是一個臨時搭建起來的大舞臺,專供他們作秀和表現自己。

官員在電視採訪中表示一定竭盡全力救人,記者則如同泛濫的蝗蟲一般蜂擁而至,爭相報導。

《隧道》

這些人表面上對李正洙的處境關懷備至、心急如焚,實則各有所圖、心懷鬼胎。

那些逢場作戲的官員只顧自己的政績,而那些無良媒體只顧爭搶新聞,提高自己的業績。

又有多少人是真真正正關心李正洙的安危呢?

事件剛剛發生的時候,有的記者未經允許擅自給李正洙打電話,想方設法誘導他說出救援不利之類的話。

這直接導致李正洙的情緒一度陷入不穩定的狀態當中。

似乎在業績面前,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都被置之腦後,毫不顧忌。

《隧道》

其實仔細想來,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遇到什麼突發事件,媒體爭先恐後,生怕自己拿到的不是第一手資料,不是獨家報導。

他們不管自己掌握的信息究竟是對是錯,是不是真相,都要先報導出來博人眼球。

作為引導大眾的重要媒介,媒體本應是權威的,現在卻利用他人的災難來滿足自己的欲望,讓人心寒。

《隧道》

再來看看民眾的態度。

最開始得知李正洙被困的消息,絕大多數人都十分同情,並密切關注救援行動。

然而當救援隊組長在救援行動中意外身亡之後,民眾的態度便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甚至這位犧牲的救援人員的母親還向李正洙的妻子世賢扔雞蛋,將兒子的死歸咎在李正洙身上。

我們尚且認為這位痛失兒子的母親是悲傷過頭,失去了理智。

可是她沒有責怪豆腐渣工程,也沒有責怪不負責任的政府部門,卻去痛恨李正洙和他的家人。

這樣無知、愚昧、不分黑白的行為著實讓人感到悲哀。

《隧道》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也不可避免。

當媒體報導出來一件事,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也不管自己看到的究竟是不是真相,同情和咒罵便鋪天蓋地而來。

可當劇情出現反轉,人們的態度又會迅速轉變,仿佛之前自己什麼看法也沒有發表過一般。

《隧道》

很少有人去譴責那些無良媒體,為什麼不弄清楚真相就博人眼球、誤導大眾?

如果說媒體是引導大眾的重要媒介,那麼民眾的態度就是決定事態發展的重要因素。

耳聽不一定為虛,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弄清楚真相以後再去發表自己的看法也不遲,不要讓好心變成了掩埋真相的幫兇。

《隧道》

說回這部《隧道》。

在這場營救當中,我們也看到了人性光輝的一面。

對外面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的李正洙,為了一個同為遇難者的小女孩的死愧疚不已。

他後悔自己當初捨不得給她喝更多的水,說不定那樣她還能堅持下來。

當得知自己被放棄之後,求生的欲望使得李正洙為自己爭取到了更多生還的機會。

《隧道》

而救援隊的隊長金大慶,由於放不下自己身上的責任感,終究還是沒有放棄營救。

也多虧了他沒有放棄,才使得被困35天之久的李正洙逃出生天。

面對官員和媒體,李正洙的感言是:「都給我滾,你們這些混蛋!」

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受害者,險些被拋棄,還要在好不容易得救之後面對媒體的圍追堵截。

《隧道》

最諷刺的是,李正洙為了耿直傳達自己原話的金大慶豎起的大拇指,在新聞報導中卻變成了「再一次感謝了政府和國民的救援努力」。

官員深情演講,侃侃而談,記者振奮報導,稱這次救援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

是啊,在皆大歡喜面前,誰又會記得曾經放棄救援、遺棄李正洙的事情呢?

《隧道》

這就是美好社會的另一面,荒誕,殘酷,真實。

(本文由小麥撩電影原創,如需借鑑,請務必標識!)

相關焦點

  • 這就是現在韓國社會的真面目|高分熱評電影《隧道》原著小說
    在有韓國年度票房翹楚《釜山行》大軍壓境的前提下,電影《隧道》卻能連續四周位居票房冠軍。其中自然與主演何正宇精湛絕倫的演技密不可分,但最本質的原因,恐怕在於電影對於韓國現實社會頑症,尤其是腐敗和輿論暴力觸目驚心的諷刺和揭露,直擊民眾心中最敏感的痛楚。
  • 「樓上樓下」荒誕悲喜劇:如何評價韓國電影寄生蟲?
    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落下帷幕,《寄生蟲》不光書寫了韓國電影的歷史,同時也為奧斯卡電影寫下了新的歷史篇章。有不少媒體評價韓國電影《寄生蟲》是以「黑馬」姿態成為了此次最大的贏家。"《寄生蟲》由韓國著名導演奉俊昊執導,借用「樓上樓下」這一西方人熟悉的階層隱喻,以黑色幽默演繹了社會底層一家人「寄居」上流家庭的荒誕悲喜劇,揭露了韓國社會貧富階層懸殊的殘酷現實。
  • 韓國電影《隧道》深刻揭露人性之惡!
    《隧道》是由金成勳執導,河正宇、吳達洙、裴鬥娜等共同主演的一部韓國劇情災難電影,影片於2016年8月10日在韓國上映。
  • 懷疑,是對悲劇的自然反應——韓國電影《隧道》
    在網絡被《釜山行》強行刷爆之後,我向大家安利這部會讓你奔跑中駐足,歡樂中凝固,希望中絕望,無奈中感悟的社會現實題材災難電影《隧道》。一場突如其來的隧道坍塌,一個不知是死是活的人,一個救與不救的選擇,一場人性與道德的拷問。韓國電影總會給人價值觀和視覺上的震撼,2014年的《辯護人》和《素媛》;2016年的《釜山行》和《隧道》。
  • 韓國電影又一巨作《隧道》直面韓國社會黑暗面的口碑力作,還直播喝尿……
    今年的韓國電影,上半年有《小姐》,下半年有《釜山行》。
  • 電影作為社會的良心 | 韓國樣本
    自1998年,韓國取消「違憲」的電影審查制度,建立電影分級制以來,韓國影人創作了大批優秀的作品。 這些電影不僅在韓國國內引起熱烈反響,在鄰國、甚至全世界的影迷中都贏得了尊重。 這些電影為什麼值得尊重?
  • 被困塌陷隧道,35天奇蹟生還,7.7分韓國災難片揭露韓國社會醜聞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隧道——《隧道》你遇到最狗血的事是什麼,如果你開車進入隧道然後隧道塌陷了?你該怎麼辦?被困將近35天才被解救出來,你可以忍受嗎?同時外面救援的人員想要放棄你?你內心感受如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隧道,人性在韓國電影中顯露非常明顯。
  • 韓國電影《隧道》在《釜山行》下的救援.
    如大家所見,《隧道》從頭到尾,都在換著花樣吐槽。因為中韓社會環境的細微不同,有些槽點我們可能意會不到。那麼問題來了:當它在吐槽的時候,它到底在吐槽什麼? 【槽點01】河正宇要加3萬元的油,加油站的耳背老爺子給加了9萬7千元的滿箱。
  • 韓國電影《隧道》,比坍塌的隧道更黑暗的是人心!
    災難片風格從一家獨斷到百花齊放,題材從單一走向多元,由韓國著名導演金成勳執導、河正宇主演的電影《隧道》不負眾望,從小視角挖掘人性和黑暗,引爆社會形象醜聞。《隧道》的主人公李正洙(河正宇飾)是一名普通的汽車銷售經理,正值女兒生日,買了生日蛋糕趕往回家的路上,但是途徑河圖隧道時,不幸遇上塌方,被困在隧道下,從驚嚇中緩過來之後,李正洙第一時間撥打了119求救電話。
  • 韓國電影可真敢拍!《隧道》直擊社會黑暗面,堪稱人性解剖大片
    《隧道》:廢墟下的艱難求生,人性的善與惡交織鬥爭,值得一看正如我們所見,現如今大多數電影都在歌頌真善美,卻少有電影敢於解剖社會的陰暗面與人性的弱點。正所謂敢於直面現實才能有所突破,影視作品來源於生活也終將反饋於生活,只有做到立意深刻且入木三分,才能真正給予人警醒,而《隧道》就是一部不太典型卻又令人回味無窮的災難片。
  • 《救救我》、《信號》、《隧道》都是韓國真實社會案件改編!
    韓國三大懸案之一的「華城連環殺人案件」被多部電影電視劇改編,2019年靠著DNA技術,於9月宣告破案,埋藏了33年的真相水落石出,也讓三大懸案之一的「青蛙少年事件」以及「李亨浩誘拐殺害事件」,再度掀起關注。
  • 現實遠比電影殘酷:7大韓國真實事件改編電影
    雖然這部電影創作成分比較多,但在一些細節處理上,導演和編劇還在力圖讓觀眾想到這位總統。在這部電影裡,導演把重心放在了父子間關係的構建上,國王英祖有心提拔世子代理國政,無奈兒子醉心玩樂,使這對站在權力頂峰的父子漸行漸遠。
  • 《隧道》:如此直面黑暗,韓國電影人也是沒誰了!
    不得不說,韓國電影確實很敢說。這部由男神河正宇主演的經典韓國災難片又一次披露了黑暗。汽車銷售員李正洙(河正宇飾)結束工作趕赴女兒生日派對時,行經剛開通的河圖隧道,突然一陣天搖地動,讓他經歷此生最孤立無援的三十五天,而此刻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撥打119求救。
  • 影片推薦:現實本身遠比電影還要殘酷,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
    影迷的集中地電影吧一吧,每天都在推薦最好最新最酷的電影,美好的電影沒有國界,人生的美好與失落,快樂與悲傷,電影總能精準地詮釋。 —— 電影吧一吧電影對話社會現實,社會到底有多很黑暗,有多殘酷,通過下面的電影告訴你。
  • 電影《熔爐》真實事件更加殘酷 迫使韓國出臺《熔爐法》
    電影《熔爐》真實事件更加殘酷 迫使韓國出臺《熔爐法》電影《熔爐》根據孔枝泳同名小說改編,於2011年上映。由孔鬱,鄭有美,金智英,金賢秀等領銜主演,該片上映之後在韓國社會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迫使韓國政府出臺了《熔爐法》。
  • 薦片 | 從《隧道》看韓國電影人性之光的套路
    《隧道》是2016年8月上映的一部韓國劇情電影,改編自韓國同名小說。該片由曾憑藉《走到底》入圍坎城國際電影節的韓國導演金成勳執導,河正宇、吳達洙、裴鬥娜等共同主演。票君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然而看完電影後發現,無論什麼類型的電影到了韓國,還是不抵韓國電影的套路深啊!具體來說是韓國現代社會電影的套路——人性之光!
  • 電影《隧道》極具諷刺的黑暗影片
    每天一部電影,感悟不同人生~~~大家好,我是影影子!有的時候很佩服韓國電影的一點「啥都敢拍呀!」...
  • 【隧道】電影懷疑,是對悲劇的自然反應
    】花絮 →元墨文化提示您 看電影點擊閱讀原文隧道 터널 (2016)導演: 金成勳編劇: 金成勳主演: 河正宇 / 吳達洙 / 裴鬥娜 / 南志鉉類型: 劇情 / 災難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語言: 韓語上映日期: 2016-08-10(韓國)片長: 126分鐘又名: The Tunnel
  • 社會上流與底層生活無法逾越的鴻溝——電影《寄生蟲》的社會隱喻
    韓國影史百年中第一部拿下坎城金棕櫚的電影奧斯卡歷史上第一部不說英語的最佳影片前半段荒誕離奇,後半段引人深思。《寄生蟲》韓國正式版海報在這部電影中,導演將一個現代寓言故事,包裝在看似荒誕的黑色幽默之後。《寄生蟲》仿佛是一個透明的玻璃罩,導演把一個微縮的韓國社會環境高度象徵化地放到了這個玻璃罩中,讓觀眾看著處在不同生活環境裡的人在這個看似光鮮的別墅裡面盡情的表演,而這裡發生的一出出看似荒誕的情形,正真實的上演在當今的韓國社會中。
  • 小萌為大家解說韓國電影《隧道》
    《隧道》是由金成勳執導,河正宇、吳達洙、裴鬥娜等共同主演的一部韓國劇情災難電影,影片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