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帶著武士刀爆炸頭開始在廢土世界旅行,在之後的故事中,他與一男一女共同踏上了新的旅程。三個人背負著不同的過去,也沒有人知道他們會面對怎樣的未來。
這不是2004年渡邊信一郎監製的動畫《混沌武士》,而是一部誕生於2019年9月的中國漫畫《桃與末世之書》。
在跨越了14年之後,中國與日本,動畫與漫畫,名家與新手,通過創作牽起了一條奇妙的橋梁,也有了接下去的故事。
《桃與末世之書》中的渡邊元素
《桃與末世之書》中的渡邊元素遠不止情節,更多的元素似乎可以理解為一種致敬與追尋。
(1)爆炸頭
上世紀八十年代,爆炸頭作為時尚潮流風靡一時,渡邊信一郎自己曾經有段時間也留了類似髮型。
經典爆炸頭設計來源於《星際牛仔》角色設計師川元利浩靈光一現,某天他決定賦予史派克一個雞窩頭的形象,無意中成就了一代經典。之後,這種爆炸頭的設計頻繁出現在渡邊信一郎之後的作品中,成為其慣用表達之一。
有趣的是,《桃與末世之書》的黑曜石同樣頂著一個爆炸頭。而其殺手組織「黑崎八侍」的背景,以及同樣背叛組織的經歷,則拉近了其與史派克的人設。
人物性格方面,在《混沌武士》中,頂著爆炸頭的無幻代表著陽剛、熱烈和單純。這種爆炸頭氣質也被《桃與末世之書》的黑瞳石繼承。
(2)三人行
三人行是渡邊信一郎慣用的人物組合,常常以兩男一女的形式出現。
這是一種典型的公路片設定,三人往往因為某種脆弱的聯繫而短暫同行,最後又因為各種原因選擇分別。在《混沌武士》中,風、無幻和仁的三人行是為了共同找尋帶有向日葵味道的武士。在《坂道上的阿波羅》中,將燻、千太郎和律子連接起來的元素是音樂。
在這段旅途中,男女主角之間可能會擦出微妙的情愫,比如《太空牛仔》中的史派克與菲,燻對律子的情愫,但這從來只是旅途的點綴,最後往往消散在雲煙之中。
在《桃與末世之書》中,隨著保衛戰的結束,劇情也開始正式步入黑曜石、清水由、桃桃枝月組成的三人行中。在接下來,他們會遇到怎樣的人,展開怎樣的故事,決定著相似程度。
(3)過去
每個人都背負著過去,過去發生的事塑造了現在的我們。
過去,是渡邊經常玩的內容梗,也是其被粉絲親切稱之為「動畫圈的王家衛」的重要原因。在《星際牛仔》中,史派克最後選擇回到紅龍總部,以死直面自己的過去。在《混沌武士》中,他變得更為成熟,風、無幻和仁都在分別中平靜接受了自己的過去。
不論生死,抑或是內心的平靜,這些表達都太過含蓄,無法直觀地被十幾歲的青年讀者感知。因此在《桃與末世之書》中,作者用了7話章節去完整地講述了黑曜石是如何失去摯友,又是如何背叛逃出黑崎八侍這樣的頂級殺手組織的。
這個劇情跟史派克的回憶所起到的作用一樣,但在少年漫畫的敘事邏輯中,一切被熨平,更為簡單地表達出來。
經典性,是渡邊元素能夠通過不同作品載體傳遞下去的重要原因。
渡邊信一郎是活躍於21世紀初的著名動畫監督,因為《星際牛仔》和《混沌武士》兩部動畫而馳名國際,也影響了兩代人。
1998年,在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前,人們最後一次仰望太空。這一年,一個名叫史派克的男人開始在熒幕上遨遊太空,熒幕的那端是太空航行技術成熟的2071 年,人類得以在宇宙範圍內方便的自由移動,但是由於設計上的失誤引發了月球的爆炸,造成了地球空前絕後的大災難。存活下來的人類逃離地球,並開始在太陽系各地建立家園。由於這次災難,國家、政府等權力機構都極為不穩定,治安問題也成為了大難題。為了在人力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抓捕罪犯,由此催生了「賞金獵人」的職業。主角史派克離開黑道組織「紅龍」之後找到前ISSP警察傑特,二人組成了賞金獵人團隊。之後,飛船上又住進了菲、黑客少女艾德和一隻名為愛因的柯基犬,也有了《星際牛仔》的故事。
2004年,另一個叫無幻的琉球武士來到江戶末期的日本列島,他只想好好吃頓飯,卻無意中救下了一個叫風的糰子店店員,還與一名叫做仁的武士不打不相識。這並非英雄救美的愛情劇的開場,由於無幻和仁得罪的是當地官員的兒子,二人因此被官兵抓獲,被判處死刑。在行刑前,風來到刑場,救下了二人。於是,三人聚在一起,以尋找有向日葵味道的武士為由,展開了這一連串的旅程。這個故事被渡邊命名為《混沌武士》。
一直以來,渡邊信一郎的作品以個人風格強烈著稱。這種風格烙印既是電影級別的畫面,比如在《星際牛仔》11話結尾時太空華爾茲那段直接來源於科幻大師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而絲毫不遜的鏡頭轉接配合對音樂的準確把握,他僅僅用各個單獨的人和冰冷電器的組合造就了令人驚豔的浪漫主義效果。也是不經意間讓人詼諧一笑的幽默,在《混沌武士》中,主角與雜魚們開戰前莫名出現地嘻哈說唱,一時之間也讓人分不清是在江戶還是現代。
如果僅僅是畫面黨,並不足以使其躋身「90年代最後一代大師」的身位,渡邊信一郎的優勢還在於,其在世紀之交的日本動畫業界,確立了一種藝術與商業結合的方法論,並讓作品在歷史長河中存留下來。渡邊信一郎的故事是重複的,他喜歡一遍一遍地講述旅途、遇見和成長的故事,而故事的結局一直都是團體的分離,從《星際牛仔》到《坂道上的阿波羅》均是如此;他和菅野洋子合作了20餘載,成就了一大批金曲,直到動畫播出了十四年後,《星際牛仔》的動畫原聲碟再版依舊熱銷。
1998年,渡邊信一郎的動畫曾被短暫引入過中國電視播出。
文化傳承下的經典與流行
文化傳承是一件奇妙的產物,在80年代—21世紀初的20年時間裡,「賽博朋克」文化就在日美兩國文化界進行著有趣的螺旋上升:《銀翼殺手》深刻影響了押井守和渡邊信一郎;押井守在1995年製作了動畫版《攻殼機動隊》,渡邊信一郎在1998年完成了《太空牛仔》系列;《攻殼機動隊》深刻影響了沃卓斯基兄弟等一眾西方導演,後者從2000年開始了《黑客帝國》三步曲。
如今,一些有趣的故事同樣發生在中日創作者之間。《桃與末世之書》的案例為我們展現了這種現象的冰山一角。目前,這部新銳作品的人氣值為3.68億,從故事架構來看,依舊是屬於熱血王道的範疇——「未來世界,由於科學實驗事故導致文明崩塌,大部分的地區退回部落水平,事故也影響人發生了不可逆的畸變,由此分成兩個種族:一種是身體與機械結合的「械人」,一種是人體與動物基因或者成為「獸靈」,黑瞳石作為械人,遊走在械人和獸靈之間,為了探索世界之謎,為了各自的信仰而戰!」
而隨著主角團三人踏上旅程,以及科學實驗背後真相的逐步剝離,故事內核是否又會偏向《進擊的巨人》那種宏大世界觀呢?這顯然是一個更符合中國當下讀者需求的設定。對於創作者來說,經典和流行,從來不是截然對立的兩面,而是不斷動態發展、互相取捨的元素。
《桃與末世之書》會成為中國漫畫的經典嗎?我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國漫畫產業的發展,假以時日,新的中國式經典會誕生在這片土地上,也將影響世界其他地區的同行。對於這個嶄新的故事,我們持續抱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