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際牛仔》理解渡邊信一郎的音樂哲學

2021-02-08 一碗爵士飯

今天的推送同樣來自上次寫菊地成孔與《高達Thunderbolt》的作者,寫的是我也很喜歡的《星際牛仔》,隨便說一句第11集中冰箱裡到底有什麼這個梗對我來說已經跟「穿山甲到底說了什麼」的地位差不多了。也推薦大家關注CostaG的公眾號天天白話。一碗爵士飯接受投稿,寫得好的都歡迎投過來,文章、惡搞圖片、視頻都歡迎。


 

1998年4月3日,《Cowboy Bebop》(星際牛仔)在東京電視臺播出,它讓渡邊信一郎這個離經叛道的天才一躍躋身日本一流導演的行列。對配樂的深刻理解是他最為人稱道特點,直到20年後的今天,「動畫界最懂音樂的導演」依然非渡邊信一郎莫屬。

熱愛音樂的電影動畫導演很多,其中也不乏品位優秀者,但渡邊信一郎是特殊的。沒有人會像他一樣,從音樂而不是故事、人物、思想等等去出發構思整部片子,他可以為了讓一段配樂完整的呈現出來而毫不猶豫地修改情節,甚至除了自己的作品,他還經常跑去其他人的動畫中擔任音響導演。他在音樂上的偏執和狂熱,賦予了其作品空前絕後、獨一無二的魅力。在他手中,音樂被提到了與畫面平行的高度,與色彩運用在一起,利用音樂展現出的情境在鏡頭語言的配合下產生了對衝,又進一步刺激了視覺效果,而他對音樂風格的獨特選擇使得音樂成為了其敘事抒情的另一個手段。他以音樂為主軸,通過人物的對白、場景的設計和色彩的把握,塑造了一個個渡邊信一郎專屬的世界。

今天,筆者就從《Cowboy Bebop》出發,與大家聊聊渡邊信一郎,和他的音樂哲學。

 

 

日本動漫導演中,渡邊信一郎是絕對的異類:他從不屑於去創作大眾向長篇漫改作品,因此標籤化的「日漫」愛好者很難聽說他的名字,但他又沒有足夠的耐心像押井守、大友克洋一般用鴻篇巨製去探討嚴肅深刻的命題,所以他也不算業界承先啟後的大佬。渡邊信一郎優秀的作品都是「玩票」氣質的,天才而隨性,充滿了極端個人主義色彩。

1985年,20歲的渡邊信一郎進入業界巨頭SUNRISE。一開始只是打雜,直到1991年擔任《高達0083》的單集監督,日升才注意到這個才華橫溢但恣意隨性的年輕人。1994年的《MARCROSS PLUS》是他的導演處女作(與河森正治共同執導),彼時,渡邊信一郎結識了日後對他整個事業起了相當重要作用的作曲家菅野洋子。菅野洋子在此之前一直在為廣告與遊戲配樂,《MP》是她第一次完整地參與動漫配樂,但是渡邊信一郎發現了她的音樂才華,並初步展示了他對配樂的超然理解,動漫和配樂都大獲成功。

有了這次合作的基礎,2年後的1997年,《MARCROSS PLUS》的原班人馬製作了載入史冊的神作《Cowboy Bebop》。渡邊信一郎從西部電影、黑色電影和香港動作電影等處汲取靈感,打造了一部充滿王家衛式浪漫的「太空公路片」。寬鬆的製片方、天才編劇信本敬子的故事、以及後藤雅巳等強大的作畫陣容,最大限度地成全了渡邊信一郎萬花筒般絢爛的腦洞、電影化的影像語言和看似散亂實則聚攏在「Bebop」精神下的敘事結構。而菅野洋子為《CB》貢獻的音樂則是這部「反傳統」之作中最引人注目的,音樂風格橫跨藍調、爵士、鄉村、金屬、朋克、民謠、桑巴甚至非洲音樂,如此龐雜的音樂出自同一人之手就足以讓人驚嘆,但菅野甚至還可以把握到各種音樂風格的精髓。為錄製配樂,匯集歐美日本一票神級演奏家的臨時大樂隊「The Seatbelts」保證了音樂的高質量。而渡邊信一郎將它們應用更是突破了「背景音樂」的定義,或在行雲流水的動作戲中讓人大呼過癮,或在激烈的對抗戲使用安靜抒情啟發觀眾發現畫面之下隱藏的情感氣氛。

◆ 為了《Cowboy Bebop》的錄製,菅野洋子領銜組織了「超級樂隊」The Seatbelts,樂隊成員都是今堀恆雄、本田雅人這樣響噹噹的大人物,他們的精彩發揮是《CB》高質量配樂不可或缺的一環。

 

此後的作品中,渡邊信一郎依舊貫徹著《Cowboy Bebop》中的音樂哲學,不過音樂題材的範圍更加廣泛,應用也更加出人意料:《Samurai Champloo》(混沌武士)中使用嘻哈音樂去呈現江戶時代武士的故事;《Baby Blue》中蕭邦「離別」成了全篇的精華;《東京殘響》中用凜冽清冷的冰島風映射恐襲少年的內心世界;《坂道上的阿波羅》中經典爵士樂穿插在少年情愫中;《Space Dandy》中狂歡節一般的宇宙大雜燴……

渡邊信一郎從未受過音樂專業訓練,他敏銳的音樂嗅覺與詭譎的音樂品味是在日常中培養的。從少年起他就幾乎每時每刻都在聽音樂,工作時也不例外。他經常以聽音樂時的想像為根據去搭場景畫分鏡,甚至就圍繞這一想像去構建整個故事。雖然他對音樂的理解不遜於絕大多數音樂人,但他從來不親自涉足創作,而是邀請他喜歡的音樂人讓其自由發揮,再從音樂出發去修改動畫的構思甚至成品。而他也總能慧眼發現獨特的音樂人,與他們碰撞出耀眼的火花:除了「菅野&渡邊」這對黃金組合,Nujabes等四位當時名不見經傳的DJ為《Samurai Champloo》貢獻的嘻哈音樂讓日式Jazz-Hiphop威名遠揚;《Space Dandy》中聚齊了向井秀德(from Number Girl)、Taku Takahashi(from m-flo)、Kenken(from RIZE)等業界大佬;最新短片《銀翼殺手2022》中甚至邀請了將爵士技巧融入迷幻電子的美國音樂人Flying Lotus。透過渡邊獨一無二的工作方式,我們就可以對他的音樂哲學略知一二。

 

下面,筆者將從幾個角度切入,簡單談談他對於音樂的獨特理解。


 

 「音樂電影」的名號自渡邊信一郎出名起就一直伴隨著他,但實際上他所有作品中以音樂為內容題材的只有一部《坂道上的阿波羅》。所以「音樂電影」這個詞放到渡邊身上,並不是說他喜好製作《歌舞青春》一般的音樂片,而是他的作品中,音樂的風格內容與作品內容表達有著全方位的、由表及裡的統一

 

從名字上看《Cowboy Bebop》似乎是一部以Bebop爵士樂為主的動畫,但全片的配樂中,Bebop爵士樂只佔其中的少部分。「Bebop」在這部劇中是一種精神,它統領著故事的敘述方式和主角的人生態度。關於這一點,渡邊信一郎在動畫衍生漫畫的卷首中作了說明:

 

「很久以前,在1941年的紐約哈林區,有一家叫做Minton’s酒吧。不設限的舞臺歡迎任何人上臺一展所長,因此吸引了眾多年輕的爵士樂手們齊集此處,以樂會友。這些年輕的靈魂厭倦了傳統爵士的陳詞濫調,最終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風格,以抒發自己不羈的本色……在2071年的茫茫星海之中,同樣有一群賞金獵人集聚在『Bebop』號飛船上,內心嚮往自由、不懼任何危險。他們將會推陳出新,為我們帶來前所未見的夢幻般的視覺體驗。而這部開創了全新風格的影片,也將因此得名……《Cowboy Bebop》。」

 

在Bebop音樂中,合奏過一段主旋律過後,演奏者會拋開固定的旋律,僅保留和聲框架,逐一進行即興演奏。這種自由的框架也揭示了《Cowboy Bebop》中的敘事結構:26集的動畫中只有少數幾集主線故事,其餘的都是看似毫不相關的內容,自由寫意,但萬變不離其宗,這些枝杈上的故事都在為最後的結局做氣氛和情緒上的鋪墊。

 

不僅是片頭,TV動畫每集的名稱都是在致敬某首經典歌曲或者某種音樂風格,比如第5集《Ballad of Fallen Angels》致敬了Aerosmith的歌曲《Fallen Angels》;第8集《Waltz for Venus》則致敬了爵士鋼琴大師Bill Evans的名曲《Waltz for Debby》;第14集《Bohemian Rhapsody》則直接引用了Queen的同名經典。如此命名的意義遠遠不止於音樂愛好者導演在形式上的玩梗,片名音樂的風格和內容,揭示了每集故事中蘊含的內核情感。

 

第15集《My Funny Valentine》中,女主角Faye Valentine陰差陽錯下重新面對了一段塵封往事。本集的片名直接引用了早逝的爵士浪子Chet Baker最經典的《My Funny Valentine》,歌曲中,Chet Baker在略帶陰鬱悲傷的曲調下,用低沉慵懶的聲音吟唱著溫暖熾熱的讚美與愛意,這與本篇的基調相一致:當Faye得知那個在她最迷茫無助時主動前來幫助她的男人,那個她所依賴仰仗並希望託付餘生的白馬王子、竟然是一個婚姻詐騙慣犯的以後,憤怒、無奈,但時隔多年,心中卻始終難以抹去自己曾付出過的愛意。這時《My Funny Valentine》除了曲名,也像Faye Valentine在嘲笑那個落得如此命運的自己。


◆ Faye的回憶中,無論男人的欺騙多麼可憎,當時心動的感覺始終是甜美的。

 

但她萬萬沒想到Bebop上的夥伴竟偶然抓到了當年卷錢跑路的男人。再次見面,千般情緒湧上Faye的心頭,除了憤怒,她還想向男人確認,這一切到底是不是徹頭徹尾的欺騙,他是不是真的對她毫無感情,而影片的最後,男人終於給出了真心的答案:

雖然一切都是有計劃的陰謀,但是他也確實在一瞬間愛上了熟睡中的她。


雖是作戲一場,但也曾經心動。這時候《My Funny Valentine》除了字面意思,曲中悲傷又柔情的曲調,像極了劇中所呈現的,讓人至愛至恨的雙面人生。

 

在《Cowboy Bebop》中,音樂既是裝飾,也是核心。這種用音樂風格及音樂內容來統領作品內核精神的做法,絕無他人能達到渡邊信一郎的高度。在渡邊的其他作品中這樣的做法也非常常見,甚至在2004年的《Samurai Champloo》(混沌武士)中,嘻哈音樂不僅僅是從暗處統領全局,甚至以諸如刮碟+轉場、黑膠+片頭等等方式,在作品表現形式上形成了統一。


行雲流水的打戲是渡邊信一郎的標誌之一。他的動作戲不同於一般日本動漫「鏡頭動人不動」並大量局部定格特寫的「省事」處理,而是不惜耗費巨大精力刻畫流暢的人物動作,並且設計出切合人物性格背景的動作特徵,讓打戲看上去就像真人拍攝的動作電影,但又有真人電影沒有的誇張和瀟灑。而渡邊為動作戲選配的音樂多為快速激烈的音樂,並且根據音樂節奏和樂句變化切換鏡頭,讓動作與音樂高度融為一體

這種高超的動作戲配樂技巧在《Cowboy Bebop》第一集,男主角Spike與逃犯Asimov打鬥的場景戲中就有所體現:隨著一聲槍響,大樂隊爵士曲「N.Y Rush」 登場,一串飛速流轉的鼓點之後貝司進入,四小節的前奏中,鏡頭以小節為分界點在Spike和Asimov間切換以揭示二人招式的不同風格——spike靈巧迅捷的截拳道和Asimov「嗑藥」後的野獸猛攻,由管樂齊奏的飄逸張揚的主旋律象徵著Spike在輕鬆瀟灑中形成絕對壓制。整場動作戲的節奏和樂曲一致,快速,流暢,攻防轉換和出招拆招毫不拖泥帶水。

 

而在2001年《Cowboy Bebop》的劇場版《Knockin』 on the heaven’s door》(天國之扉)中,120分鐘的劇場版可以允許渡邊擺脫20分鐘劇集的時長限制,放開手腳設計了一段二維動畫史上最偉大的空戰(勉強之一)——動畫中Spike駕駛著他的老式飛機Swordfish與三架軍機遭遇,面對多人追擊,武器裝備處於完全下風的他利用高超的駕駛技術上演了一出驚天反殺:

 ◆ 原畫師後藤雅巳等人完全通過手繪製作了這段強大的「板野馬戲」(由板野一郎發明的一種描繪大量飛彈空中無差別攻擊的作畫手法),誇張,刺激,令人嘆服。

它的背景音樂「What planet is this ?!」依舊是一段大樂隊爵士曲,但比起上文提到的「Rush」更加快速激情,電貝司、電吉他以及人聲「號子」的加入更是增添了恣意張揚,與Spike的炫技式駕駛相得益彰。日本「Fusion Jazz之神」本田雅人的薩克斯即興solo,配合Spike躲避高速跟蹤飛彈,閃轉騰挪都帶風一般。後半部分管樂的高聲齊奏和底部跳躍的貝司solo把這場空戰推向了高潮。

 

總之,在渡邊信一郎的動作戲中,音樂是作為「指揮」出現的,它用音樂節奏來帶動場景節奏,用樂句的變化引領鏡頭和動作的轉換。將這獨一無二手法應用在二維動畫中,除了高於一般動畫導演的理解之外,還要有足夠的偏執和耐心才行——畢竟不用做到這個程度也可以產出優秀作品。但是誰讓渡邊信一郎就是這般極端的人呢?

 

 

一般電影中,音樂都是從正向去烘託場景氣氛和人物情感的,悲傷時就用舒緩的小調,振奮時則是慷慨激昂進行曲,然而,有時候將看上去完全不搭調的音樂和場景結合在一起,反而能夠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電影史上,庫布裡克大師是這一哲學的開創者之一,《2001太空漫遊》中那段《藍色多瑙河》令無數影迷印象深刻,其中就有我們今天的主角渡邊信一郎。

 

渡邊信一郎不止在一個場合談起過《2001太空漫遊》對他的影響,內核上,場景上,還有音樂上。他甚至在《Cowboy Bebop》第11集的結尾直接致敬了那段《藍色多瑙河》託起的太空史詩,只不過音樂換成了柴可夫斯基的《花之圓舞曲》(值得一提的是,《CB》第11集整集都是對《異形》的致敬)庫布裡克的音樂哲學——用反向思維搭配音樂和場景,從而揭示畫面之下的情緒和思想——被渡邊信一郎在他的動畫中廣泛應用,並加以引申。

 

◆ 《CB》11集末尾,在太空中旋轉起舞的冰箱和失重炫富的主角

 

《Cowboy Bebop》第10集中渡邊信一郎就做了一段非常「反向」的音樂安排。陰差陽錯中,主角一行人來到木衛三,男二號Jet 前去拜訪了曾不辭而別的前女友Alisa,試圖了解那段被封存的記憶裡,女友不辭而別的原因。而命運給似乎給他們開了個玩笑,Alisa的現男友Rhint殺人在逃且被通緝懸賞,送走Jet後,為了安撫恐慌的男友,Alisa在決定與他一起亡命天涯,而Jet出門後才從別處了解情況。或許是希望親手了結這段塵封的心結,前警察、現賞金獵人Jet毅然駕駛飛機追逐Alisa逃亡的快艇。



於是我們看到這樣的場景:飛馳的快艇與窮追不捨的飛船劃破平靜的海面,鏡頭給到Rhint恐慌的表情,Jet深情而感慨的眼神,以及Alisa在是否舉槍向舊情人間猶豫不決的手。而與這段快速追逐的絕望場景相配的,是一段平靜優美的吉他獨奏與人聲吟唱。

 

如果只是在這裡看我形容,我相信大家很難將這段平靜如水,甚至幽靜甜美的演唱與一段追船戲聯繫起來。但正是這段音樂與場景的巨大反差,讓我們的關注點從那個殘酷絕望的場景,投進Jet的內心世界。

 

Jet溫柔、重情、細膩,但這也成了他與Alisa裂痕的原點。並不是所有女人都享受洋娃娃一樣的生活,她也會尋找自己的價值,想要決定自己的人生,對Alisa來說,與其和無比正確的Jet在一起,反倒不如和一個經常犯錯的人相伴,至少自己有了活著的感覺。

◆ 我很想替我自己決定生活方式,就算做錯了。

 

於是這段溫柔細膩的《ELM》似乎成了對Jet的一種嘲諷:他在感情中盡心盡力,但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就是他的溫柔把二人的關係逼到如此不堪的境地,我相信在Alisa出走後,Jet一定無數次反思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但是唯有真實存在的那個,不是靠他改進就能解決的,何其荒誕,但又無比合理。在天上看著倉皇脫逃的Alisa和Rhint二人,雖然Jet表情始終如一,但這段音樂告訴了我們他心中的溫情、不解和無力。

 

渡邊信一郎非常善於採用這種手法,去展現難以從畫面中直接透出,甚至難以言說的複雜情感,也引導觀眾去關注畫面表現中難以強調的細節。當然渡邊無數音畫結合的典範之作中,最經典的還屬《Samurai Champloo》第14集中長達5分鐘的奄美島唄託起的墜海蒙太奇,已有無數專業人士給出專業分析,再次不做贅述。

 

 

渡邊的異域情結對一些老粉絲來說並不新鮮,畢竟在創作《Cowboy Bebop》時,他就有了去西部牛仔的發源地德克薩斯實地考察的想法。雖然由於日升社不給報銷,最終只能拿著旅遊雜誌上的照片瘋狂腦補,但是他確實在作品中採用了很多異域元素來製造耳目一新的感覺,在音樂上也是如此——在《Cowboy Bebop》中,印度、非洲、南美音樂的元素頻繁出現並與爵士、搖滾樂相融合,也虧是菅野洋子可以把那麼多世界音樂模仿的有模有樣。

提到西方音樂中的異域元素,嬉皮士運動是繞不開的話題。「垮掉的一代」經常將東方音樂元素用到搖滾、金屬和爵士樂中,對他們來說,東方音樂代表著神秘,代表著他們服用LSD後看到的撲朔迷離的世界。而《Cowboy Bebop》第14集中,Spike和Faye前去抓捕Chess master hex時,那個廢棄的飛船就好像是60年代嬉皮士們的溫柔鄉:

這裡的配樂「かぶとがに 古代の魚」,渡邊依舊讓樂聲高過了對話音效,突出這段印度風格的曲目。塔布拉鼓、西塔琴配合標誌性的印度音階奏出悠揚而神秘的旋律,詭異的一幕幕場景快速閃過:空中漫步的喵汪,頭頂豔紅的蘋果、眼睛閃光的蝙蝠、四處散落的垃圾、盆中種植的大麻還有煙霧繚繞中神志不清的宇宙嬉皮士……隨著Spike與Faye在迷宮般的飛船中不斷穿梭,曲目漸漸加快,觀眾的心跳也在加快,直到二人破門進入Hex的房間前,大鑼響起——「咣」!這才將觀眾猛地從「起飛」中驚醒。

◆ 震驚!史上最早薛之謙粉絲出現!中國人都看哭了!

 

而到了2000年製作劇場版《Knockin』 on the heaven’s door》時,出國考察這個願望終於成真了:由於一個「阿拉伯式氛圍」的想法,他選擇了摩洛哥。回來後他打造了古樸而帶有一絲迷幻氣息的「阿路巴市」街景,為了和這段場景搭配,他選定了一種同樣帶有迷幻色彩的當地音樂——Gnawa。

作為一種由北非原始部族通靈音樂進化來的Gnawa,自上世紀60年代起被歐美嬉皮士們稱作「Trance Music」(迷幻音樂)而受到追捧,Jimi Hendrix、Led Zeppelin等音樂家都曾邀請過Gnawa藝人合作。這種音樂以囈語般的唱腔和不斷重複的樂句,持續給聽者以夢幻般的音樂暗示,從而達到讓人神志恍惚的境地。

 

《Knockin』 on the heaven’s door》中,菅野洋子等人請到了Gnawa藝人Hassan Bohmide,與他們一起貢獻了三首Gnawa風味的爵士曲目:

 

「MUSAWE」中,Hassan Bohmide彈起Gnawa標誌性樂器gimbri,重複「催眠」的吟唱與薩克斯水乳交融,加入了鋼琴的「Hamduche」則更加撲朔迷離,而「no money」 中Hassan Bohmide蹩腳的英語讓這曲子又慘又好笑。

 

前文我們提到過渡邊信一郎經常先聽到音樂,再根據聽音樂的想像構建整個故事。考慮到《Knockin』 on the heaven’s door》故事的核心線索就和「迷幻」有關,會不會整個劇本,就是渡邊聽Gnawa聽high了的產物呢?

◆ 提到Gnawa與爵士樂的結合就不能不提Pharoah Sanders,他與「Gnawa之王」Mahmoud Guinia的合作絕對經典,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搜下。

 

 

今年是《Cowboy Bebop》播出的20周年。20年過去了,從未有人成功地效仿渡邊信一郎,也從未有人肯像他一樣在背景音樂這種「裝飾品」上耗費如此大的精力,而渡邊信一郎自己也從不住在功勞簿上,他永遠在不斷創新,不斷進步,但無論題材變化、受眾變化,他的音樂哲學一直是貫穿在作品中的。在他的作品中,音樂與劇情永遠是雙主角,無間配合,互相升華。


不久前,渡邊信一郎的新動畫企劃《CAROL & TUESDAY》公布了,這將是一部以New Age音樂為主基調,展現少女間友誼的「小清新」故事。讓我們祝願渡邊導演工作順利,期待明年4月作品播出吧~


-The End-


操師傅私人微信:NoDanceNoSalt,請註明一碗爵士飯,我就不會對你耍流氓了。

相關焦點

  • 渡邊信一郎,將音樂玩出花的動畫導演,一部星際牛仔足以封神
    渡邊信一郎,稍微熟悉日本動漫作品的愛好者都會知道這位赫赫有名的日本動畫導演。渡邊信一郎執導過《星際牛仔》、《混沌武士》、《超時空要塞PLUS》以及《太空丹迪》等名作,尤其是《星際牛仔》這部經典的科幻動畫,直接讓渡邊信一郎在全球範圍的動漫愛好者中成為大師級動畫導演。
  • 「星際牛仔」:一場音樂引發的太空流浪
    1994年的《超時空要塞Plus》則是她首次獨立擔當動畫配樂,而本作的監督之一正是渡邊信一郎。這成了兩人合作的起點。當《星際牛仔》的框架出現在渡邊信一郎的腦海中,菅野洋子立刻成為他心目中的配樂首選。對菅野來說,這也是她生涯中難得的放開手腳、創作自己一直熱愛的音樂類型的機會,於是兩人一拍即合。
  • c渡邊信一郎——牛仔,武士以及布魯斯
    渡邊信一郎至今還活躍在業內,他所監督的作品給我的最大印象就是在其中穿插著豐富且驚豔的配樂(他也是一位音樂製作人),事實上,他監督的《卡羅爾與星期二》乾脆就是一部音樂番,兩位女主在火星追逐音樂夢想的故事勵志且溫馨,我卻總是串臺回想起《星際牛仔》的賞金獵人們。
  • 四月最好聽的動畫,離不開最會玩音樂的渡邊信一郎!
    渡邊信一郎與菅野洋子從此開展了長達二十多年的合作之路,在1998年《星際牛仔》這對黃金組合再度聚集了起來,甚至連河森正治也一同加入擔任了設定一職。 這對黃金組合的想像並沒有因《Marcoss plus》成功而止步。雖然《星際牛仔》的舞臺背景依舊是外太空,但其故事風格以及音樂風格都與《Macross Plus》截然不同。
  • 《星際牛仔》音樂賞 - 牛仔比波普
    而這部開創了全新風格的影片,也將因此得名……《星際牛仔》。』」好在影視動漫作品以音樂命名從來都不是一件新鮮事,《夢之安魂曲》、《交響詩篇》……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作品的內容與音樂之間往往沒有太大的關係,選用一個音樂名詞更多的只是取其在傳遞的情感上的類比效果。不過這一點並不適用與《星際牛仔》。以「比波普爵士樂」為這部講述一群遊曳在太陽系中的賞金獵人喜怒哀樂的系列影片命名,絕不是製作公司日升(Sunrise)或是導演渡邊信一郎中任何一人拍腦袋得來的無憑之舉。
  • 天才們的作品——星際牛仔
    雖說現在算得上名利雙收,但《星際牛仔》通往成功的道路卻並不順利。在誕生之初,就遭到了贊助商的嫌棄。從音樂發行商的角度來看,爵士樂在日本的市場比較小,又不是一般動畫觀眾所偏愛的音樂類型。就連本作的音樂製作菅野洋子都說過「以爵士為主的動畫肯定賣不出去」。而從玩具製造商的角度來看,《星際牛仔》並不是要求中那種能帶動宇宙飛船模型銷量增長的動畫。
  • 為什麼多年前的《星際牛仔》原聲大碟,再版後引發了收藏和搶購熱潮?
    「Bebop」號的出現,仿佛在告訴我們「《Cowboy Bebop》(星際牛仔)正式播出,地球人請做好準備,來自2071年的賞金獵人。」時隔22年,這部由渡邊信一郎導演的《Cowboy Bebop》(星際牛仔)動畫,仍在向身處地球的各位同仁,發出來自「Bebop」號飛船的訊號。這到底是怎樣的一部作品?
  • 關於《星際牛仔》,你可能不知道的 8 件事
    導演渡邊信一郎在製作《星際牛仔》之時,在沒有劇本的前提下找到了菅野洋子(Yoko Kanno)。渡邊告訴菅野洋子說音樂想要爵士風格的東西,但實際上,當時的菅野洋子並不是特別喜歡爵士,覺得爵士樂單調又晦澀難懂。於是她在爵士樂的基礎上增加了鄉村、布魯斯、重金屬、民謠等元素,正是因為這樣的「改良」,讓大眾接受了這部作品的音樂。
  • 前EVA時代名聲大噪的渡邊信一郎,爵士和黑人音樂是他致勝的關鍵
    前EVA時代名聲大噪的渡邊信一郎,爵士和黑人音樂是他致勝的關鍵!就動漫的直接構成關係來看,其實動畫製作公司和動漫的成型的關係更大,而觀眾和讀者們一般直接關注和了解到的也是這一部分。優秀的監督確切地來說對於一部日本動漫作品起到的是錦上添花的作品,固然也是存在那種雪中送炭的存在的,比如說當年骨頭社的實驗性作品《太空丹迪》這部作品基本上就屬於是這個類型。
  • 《星際牛仔》不適合推薦給別人的神作——星際牛仔
    星際牛仔絕對是神作中的神作,我心中動漫史上的no.1。當然對於星際牛仔的評價也是見仁見智的,喜歡的人會特別喜歡,無感的人也不會覺得這個動漫有多厲害。星際牛仔從片頭開始就牢牢抓住了我的耳朵:作為一個爵士樂愛好者,我的心從按下播放鍵那一刻起就被星際牛仔俘獲了。
  • 豆瓣9.6,無可超越的《星際牛仔》,被譽為日本最偉大的科幻動畫
    《星際牛仔》,是一部由執導過《混沌武士》、《Space Dandy》、《坂道上的阿波羅》以及《Macross Plus》等優秀動畫作品的導演渡邊信一郎在上世紀90年代末精心打造的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日本科幻動畫。《星際牛仔》最初在東京電視臺從1998年4月到6月首播,但是因為東京電視臺單方面認為動畫存在較大的尺度問題而並沒有讓這部動畫如期播完。
  • 1998星際牛仔:相見恨晚TV封神之作
    曾經製作過《混沌武士》、《黑客帝國動畫版》以及《星際牛仔》的渡邊信一郎,在預告中說道,《銀翼殺手》對他的一系列作品都有很深的影響。所以在這部動畫短片中,渡邊信一郎希望做到兩點:忠於原作,盡最大努力還原《銀翼殺手》的本身風格,但也絕不會簡簡單單做成一個仿製品。如果對渡邊信一郎有所了解的話,會知道他的作品個人風格非常濃重,音樂素養也相當之高。
  • 如果可以,來當個「星際牛仔」吧
    【前言】接下來要說的是我最近看完的一部98年老番,星際牛仔,渡邊信一郎的作品,豆瓣評分9.6,參評人數2W+                                   星際牛仔每一話的故事都有著電影的質感,情節和音樂的搭配堪稱典範,幾乎每一集都值得去細細評味,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下面兩集中的情節。
  • 二十年過去,我們仍然在懷戀《星際牛仔》的浪漫與自由
    《星際牛仔》採取單元劇為主再穿插主線劇情的模式,正因為這樣的做法導致了本片的多元化,以至於很多單集內容都可以獨立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星際牛仔》內容、題材之多元化在TV動畫裡實屬罕見。而這些單元劇當中產生許多經典單集,如今依然歷歷在目。
  • 《桃與末世之書》:在2020年代尋找渡邊信一郎
    經典爆炸頭設計來源於《星際牛仔》角色設計師川元利浩靈光一現,某天他決定賦予史派克一個雞窩頭的形象,無意中成就了一代經典。之後,這種爆炸頭的設計頻繁出現在渡邊信一郎之後的作品中,成為其慣用表達之一。有趣的是,《桃與末世之書》的黑曜石同樣頂著一個爆炸頭。而其殺手組織「黑崎八侍」的背景,以及同樣背叛組織的經歷,則拉近了其與史派克的人設。
  • 期待《卡羅爾&星期二》之後,渡邊信一郎帶來下一個驚喜
    但是對於這部音樂神番,更多觀眾是抱寬容態度的。紮實而簡約的畫風、星際科幻的世界觀以及讓人驚嘆的音樂製作,這些因素的疊加為《卡羅爾&星期二》贏得了極好的口碑。當然更重要的,這部番劇的背後是那個被稱作「神作製造機」的男人——渡邊信一郎。
  • 記憶裡有《星際牛仔》那樣傳奇,這一次又怎麼會不失望
    相信不少「老粉」同我們一樣失望,但是沒關係,創作了《星際牛仔》與《混沌武士》等傑作的渡邊信一郎依然值得期待與等待,就讓我們跟隨今天的作者圈圈丸,一起回顧渡邊信一郎的經典之作吧!但不管如何大肆宣洩不滿,停播的事實無法改變——這就是渡邊信一郎與《星際牛仔》略微曲折的故事開端。少有人知道的《星際牛仔》Session XX不過《星際牛仔》並沒有掩埋在時代的流溪中,相反它在第二年放出26話完整版後因為出色的完成度迅速火遍全球。
  • 【劇場版】男人極致的浪漫《星際牛仔:天國之扉》
    他製作過一部堪稱90年代以來最偉大動畫——《星際牛仔》。沒錯,就是這部讓老男人看了也會眼淚的,每個資深漫迷硬碟裡必存的神作。小編這次就想跟你聊聊這部精良作品它的劇場版。(真的該吐槽這蜜汁審片制度)這部劇場版叫做《天國之扉》,作為《星際牛仔》的首部劇場版,負責導演的依然是渡邊信一郎,質量當然有保證。小編不去討論劇情,這對於沒看過同學是不友好的。我們單論這部劇場版的創作,它整體畫風硬朗粗格又很細膩,動作戲緊奏明快,剪輯簡潔了當,大量運用的暗色系色彩給予這個未來世界設定一層末日的頹廢感。當中的許多鏡頭更是富含電影的美感。
  • 史上最佳電影片頭之一——星際牛仔:天國之門OP
    《星際牛仔》是一部公認的動畫神作,是日本SUNRISE動畫公司製作並於1998年播出的電視動畫,同時也出了一些劇場版。它的導演是渡邊信一郎,音樂是著名的菅野洋子。故事背景設定在2071 年。主角斯派克·斯皮格爾在這裡動畫熱知識要向大家介紹2001年上映的劇場版《星際牛仔:天國之門》的片頭,該片頭製作精良,被評為時尚最佳電影片頭之一。這段OP的音樂也十分迷人。
  • 《星際牛仔》再見,牛仔
    若番劇能有個世界排名,星際牛仔能做當之無愧的第一。我看到了西部片、香港電影和冷硬派偵探小說中所能夠看到的所有陰翳、惆悵、困頓、疲倦和酒氣,它們鋪天蓋地的朝我壓來;命運把無可逆轉的絕望壓在每一個人身上,像瓢潑大雨落在女人失色的金髮上;Spike和Jet、Faye的大段對談,值得作為hard-boiled卻又"with bleak romance"的教科書來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