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看到一段話「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時光在流逝,我們在長大。偶爾也會聽到鄰居家的阿姨教育小孩「你已經成年了,不要整天像個小孩子一樣。」
我們也學著時刻提醒自己,要像一個大人了。事實的確如此,我們長大了,成年了,要學會管理好自己,對自己負責了。
但別忘記了還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身邊的人都想著讓我們快快長大,卻沒有人教我們該如何長大。」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變得更喜歡獨立思考,更傾向於 一個人的旅行。但這種正常的行為卻得常常不到理解。「不合群,性格孤僻,高冷,甚至心理有問題都有可能成為這類人群的標籤。」
前段時間有去鄉村的小學進行支教活動,剛開始心裡還是有些顧慮。擔心小朋友們不聽話,不配合,或者像電視裡見的,只有一雙雙木訥的眼睛盯著你看。但事實證明,以上都是我自己的猜想與腦補。
「老師,你們是來教我們的嗎?」「老師,你教我們什麼呀?」「老師,你們下次什麼時候再來啊?」……
身邊被熱情與渴望知識的眼睛包圍。一個一個提不完的問題,一聲一聲叫不完的老師。我的擔憂隨即消失了。
我們花了十七年的時間學會像大人那樣說話,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學會像孩子那樣寫詩。
對於小朋友那種天真的眼神與純潔的話語沒有抵抗力。都是他們發自內心最真實的表達。
之後,由於條件有限,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去學校支教,於是我們組織了同學給小朋友們寫信。當我背著滿滿一書包的信去見小朋友的路上時,我並沒有想到我還能背著滿滿一書包的信回來。並不是信沒有送出去,而是小朋友們又回信了。
「雲姐姐,你好,我是某某學校的四年級的學生,我好開心能夠收到你給我的信,你是在讀大學嗎?……」「大姐姐,我是一年級的……」
看到一張張的回信,大家也都很意外,同時,也十分驚喜。零零散散的信封裡還夾雜著一些小禮物。雖然有些低年級小朋友的字跡潦草,語句不通順,但是他們的心情我們都可想而知。
成長,本來就是一個孤立無援,將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
而在這個過程裡,我們也需要慢慢成長,學會慢慢整理好自己的情緒,繼續出發。因為你要知道,即使生來再平凡,你也是限量版。
我希望你讀很多書,走很遠的路,我希望你愛很多的人,也被很多人愛,我希望你走過人山人海,也遍覽山河湖海,我希望你看紙質書,送手寫的祝福。
我要你獨立堅強溫暖明亮,我要你在這寡淡的世上,活出自己應有的模樣,做一個高攀不起的簡單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