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情節之輕——評BBC迷你劇《戰爭與和平》

2021-01-08 中國日報網

《戰爭與和平》劇照,莉莉•詹姆斯(中)。(圖片來源:勞裡•斯帕漢/BBC與Lifetime)

老闆:「說實話,你年紀比不少應聘者大。那就先說說,為什麼認為自己能當一名現代電視編劇?」

應聘者:「這個嘛,首先我很擅長寫故事,尤其是歷史故事。另外,我也擅長塑造各式人物,還能讓他們的命運在故事裡漸漸產生交集。」

老闆:「我們的確需要你這樣的人才。你叫什麼來著的?」

應聘者:「託爾斯泰,列夫•託爾斯泰。」

託爾斯泰小說《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講述了19世紀初俄國衛國戰爭期間,幾大貴族家庭的悲歡離合。放眼當下的小螢屏,《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廣告狂人》(Mad Men)等口碑大作紛紛湧現,改編《戰爭與和平》自然也是水到渠成。BBC出品的新版《戰爭與和平》分四集,每集兩小時,已於1月18日與廣大觀眾見面。不過,這部新作卻沒有抓住託爾斯泰原著小說的精髓,淪落成了一部平庸的古裝戲。

新版《戰爭與和平》在美國Lifetime、歷史頻道、A&E三臺聯播(該劇已於早些時候在英國播出,出品方還包括了BBC威爾斯頻道)。該劇雖由資深編劇安德魯•戴維斯(Andrew Davies)擔綱主筆,但全無託翁巨著中的磅礴氣勢與宏大主旨。戴維斯甚至一再誇大書中的亂倫情節,將故事改編得無比爛俗。

《戰爭與和平》劇照,保羅•達諾(左)與詹姆斯•諾頓。(圖片來源:勞裡•斯帕漢/BBC與Lifetime)

劇中最討巧的角色,大概是由保羅•達諾(Paul Dano)飾演的皮埃爾•別祖霍夫(Pierre Bezukhov)。此人繼承了一大筆遺產,卻也漸漸認識到,人生不該只是渾渾噩噩,縱情享樂。別祖霍夫心直口快,在劇集開場便可見一斑。

「看看你們這群腦滿腸肥的貴族,終日渾噩無知,大概連話都不會說了吧。」別祖霍夫對著一屋子貴族振振有詞,「老天啊,是時候來一場革命了。」在他看來,法國對俄國宣戰,不算一件壞事。

成天飲酒作樂,沒有讓別祖霍夫丟掉良心。相反,他成了劇中追求啟蒙的代表人物。保羅•達諾巧妙地演繹了該人物的性格轉變,也讓別祖霍夫成了新版《戰爭與和平》中最令人難忘的角色。

飾演安德烈•保爾康斯基(Andrei Bolkonsky)的詹姆斯•諾頓(James Norton)則稍顯遜色。安德烈一出場,便是個急性子的角色,甚至不管懷了孕的妻子,執意要上戰場。「我可受不了坐以待斃,皮埃爾。」他對別祖霍夫說,「我寧願戰死沙場。」

劇中,安德烈情場、戰場雙雙失意。劇外,他也沒像皮埃爾一樣,為觀眾所牢記。安德烈的終幕戲,與其說是全劇的高潮,不如說是個大寫的失望。

國民意識的覺醒,貴族階層的瓦解,這些主題雖在前兩集中有所展現,但不免有隔靴搔癢之嫌。第三集起,圍繞娜塔莎•羅斯託娃(Natasha Rostova)展開的一系列情節,更是將該劇推向了爛俗的深淵。羅斯託娃(莉莉•詹姆斯 Lily James飾)生性自由不羈,起初與安德烈訂婚,後來卻與另一位公爵(卡勒姆•特納 Callum Turner飾)有了曖昧,讓安德烈心碎不已。新版《戰爭與和平》中,包括娜塔莎在內的一眾女性角色並不出眾,整劇看來頗似真人秀《單身漢》(The Bachelor)。

欲在八小時內展現託爾斯泰筆下的世界,無怪乎小說情節被砍得七零八落,恐怕託翁本人也要氣得跳出墳墓,大呼該劇缺了關鍵情節。當然,被埋沒的不只是故事,連原著中諸多宏大主題也無跡可尋,比如如何追尋生命的意義,以及那個經典問題——歷史是由偉大的個人寫成,還是由眾人的力量造就?BBC翻拍《戰爭與和平》,原本呼聲極高,無奈最終的成品卻淪為一則平庸無奇的歷史劇,白白糟蹋了一幫演技精湛的演員,以及華美絢麗的戲服。

本文作者:尼爾•根茲林傑(Neil Genzlinger)

原文選自:《紐約時報》

相關焦點

  • BBC聯手韋恩斯坦打造迷你劇"戰爭與和平" "新灰姑娘"莉莉詹姆斯將...
    保羅·達諾和莉莉·詹姆斯時光網訊  曾擔任95年版《傲慢與偏見》、《紙牌屋》第二季等作品編劇的安德魯·韋恩弗德·戴維斯將改編列夫·託爾斯泰的著名小說《戰爭與和平》。這部改編作品將以迷你劇的形式與觀眾見面,由BBC和韋恩斯坦聯合製作。本周日,該劇集公布了演員陣容:莉莉·詹姆斯(《灰姑娘》《唐頓莊園》)、保羅·達諾(《為奴十二年》《血色將至》)和詹姆斯·諾頓(《透納先生》《極速風流》)將擔任主演。這部迷你劇將由湯姆·哈伯(《浴血黑幫》《黑衣女人2:死亡天使》)執導,計劃一共有六集,每集長一個小時。
  • 迷你劇《戰爭與和平》英國開播 反響收視良好
    搜狐娛樂訊 (文/Dakota_TF) 根據列夫-託爾斯泰(Leo Tolstoy)所著的經典小說《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改編而成的同名迷你劇集將在Lifetime、A&E於1月18日首播。
  • 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有感
    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有感楊春再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米蘭昆德拉那深邃、犀利的眼神浮現眼前,仿佛上帝之眼,俯瞰著這個蒼茫大地,仿佛看穿看破了世界,而他就在我們身邊,冷眼旁觀著這個人世間,卻又熱烈地投入其中愛著,思索著,探究著,拷問著……第一次認識米蘭昆德拉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講了什麼?
    點擊上面藍字 ▲ 訂閱▼往期推薦,點擊可閱讀  我們曾經擁有的一切又全完了投稿、薦稿可留言或發郵件:2479791180@QQ.COM何處尋找人生的意義——我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書中剖示隱密的無情,探討愛的真諦,涵蓋了男女之愛、朋友之愛、祖國之愛。其內在意義是在任何欲望之下,每個人對於各類型的愛皆有自由抉擇的權利,自應負起誠懇執著的義務。人生責任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卻也是最真切實在的,解脫了負擔,人會變得比羽毛還要輕,似真而非,一切將變得毫無意義。人生是要有一種信念的,不能被交給機遇和偶然,這樣看來,人生也是一種媚俗。
  • 《何以為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電影《何以為家》帶有著強烈的紀實性色彩,導演選中了難民中的一個小男孩做主人公,用小男孩經歷的故事作為了影片中基本的情節框架。影片敘述平實而深刻,對於生活的表現,對苦難的描述,做到了直指人心。電影中贊恩承受的生活之苦令每一個人感到同情和憐憫,身份是電影中每一個難民最敏感的話題,作為從黎巴嫩逃到敘利亞的難民,他們在這裡沒有自己的身份,作為黑戶的難民只能選擇最底層的工作,拿著最微薄的工資,每日戰戰兢兢,警察隨時都有可能找到他們將他們拘捕甚至驅逐出境。沒有身份的他們,也沒有了生活的空間,無論是拉希爾還是贊恩一家,都只是擠在狹小的房間裡,且隨時都有可能被人驅逐出去。
  • 《何以為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電影《何以為家》帶有著強烈的紀實性色彩,導演選中了難民中的一個小男孩做主人公,用小男孩經歷的故事作為了影片中基本的情節框架。影片敘述平實而深刻,對於生活的表現,對苦難的描述,做到了直指人心。電影主人公贊恩出生在一個難民家庭,家裡有著很多個弟弟妹妹,作為家中的老大,贊恩早早擔負起了家庭的重任,帶著弟弟妹妹們買水果汁掙錢。
  •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有這樣一段話:「當負擔完全消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那麼,到底選擇什麼?是重還是輕?」華為總裁任正非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回答——「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自古英雄多磨難。」當女兒被無故羈押,當品牌遭國外封殺,任正非的態度是:「千古興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東流,流過太平洋,流過印度洋……不回頭。」
  • 論「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這種平淡它應該讓我們懂得用一顆平常心去面對生活的一切成敗得失,懂得我們追求的理想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實現,懂得我們渴望的幸福和羨慕之種種其實就在身邊。福貴的妻子家珍倒是實在,對人活著的意義把握得明白,看得也清楚。她是這樣告訴福貴的:「我也不想要什麼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給你做一雙新鞋。」人之渺小,生命之偉大!人生如若不平庸,總要遭逢磨難,有苦難、有超越的人生才是一個真正的人生。
  • 《名利場》浮華是一樁無法承受的現實之輕
    儘管製作水準一如既往,而就選角和節奏來說,bbc這一版並不出彩。卡司方面讓人印象深刻的實在寥寥,natasha little的becky倒還神行兼具,可雞賊可煽情,算是收放自如。當然bbc的優勢依舊明顯,古典樸實而儘可能接近原著,並且真確地把握基調,這一點單從海報上就能輕易辨出,而電影版那位克制力微弱的印度導演顯然並不在意。為了讓場面好看她見縫插針地捅進濃豔的印度歌舞,甚至篡改情節以宣告人間的溫情脈脈,完全忘了這本是一出浮世的鬧劇,無奈與嘲諷才該是最漂亮的收尾。不過在節奏的表現上她做的確出彩,場面也煞是好看,尤其片頭代表浮華意象的孔雀,美得驚心動魄。
  • 9部必看的BBC迷你劇,不要錯過!
    太長的劇,總會不小心失去持續關注的精力。而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BBC迷你劇,正是短小精悍型的,讓你每打卡一部都能有滿滿的成就感。BBC迷你劇在英劇中有著一定的歷史,皆曾在電視收視史上不斷創下新高製作精良,觀眾口碑幾乎無差評,且劇情一貫緊湊不拖沓,高度貼近原著的表達。
  • 迷你劇推薦!BBC、HBO出品佳作不容錯過
    以下推薦多部迷你劇,多數是由BBC、HBO出品的佳作,現在就快趁著「居家抗疫」假期挑其中一部來一次追完吧!/戰爭類/《兄弟連》(Band of Brothers)2001年播出,共十集。《兄弟連》2001年播出後贏得了該年度艾美獎與金球獎的最佳迷你劇,至今若說到戰爭類的劇集,相信多數人心中的第一名都會是該劇。
  • 英劇戰爭與和平:唐頓莊園?
    [摘要]俄媒體評英劇《戰爭與和平》:少了託爾斯泰的「氣氛」:那些大氣磅礴的歷史全景式描繪,以及人物在命運裹挾之下的複雜心理,濃鬱的宗教、哲學思辨,在鏡頭下讓位給《唐頓莊園》式的宮闈愛情。翻版「唐頓」,「精準定位於沒讀過原著的人」「鏡頭美如油畫」「每一幀都想截屏」……這些視頻網站上的彈幕足以說明新版《戰爭與和平》製作之精良。據統計,在英國本土收看《戰爭與和平》的電視觀眾多達平均每集700多萬人次。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不能逃離的「刻奇」世界
    上學時讀米蘭昆德拉,一則是因為被他那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富含哲理味道的書名吸引,二則是昆德拉大名鼎鼎,在同學中口碑流傳,仿佛你要是不讀下他的大作,大概就是頭腦單調愚鈍,無法理解深刻大道理的呆子。但是當時還是太年輕了,翻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後,並沒有感受到書中據說蘊含的哲學,反而被幾位主人公混亂的獵豔,愛情,出軌,背叛這類故事給吸引了。囫圇看完,如同豬悟能吃人參果,只聽說果子好吃,一口吃下去也沒品出個什麼味。這書還是需要反覆讀的,每次讀都會有新的發現。
  • 《布拉格之戀》愛情這份不能承受之「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影片改編自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在一座靜謐的小鎮上,英俊的託馬斯與靦腆的特蕾莎相遇,一見鍾情,不久後結為伉儷。但由於託馬斯偷情成癮,二人在糾纏與欺騙中度過了艱難的七年。
  • 《布拉格之戀》愛情這份不能承受之「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影片改編自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在一座靜謐的小鎮上,英俊的託馬斯與靦腆的特蕾莎相遇,一見鍾情,不久後結為伉儷。但由於託馬斯偷情成癮,二人在糾纏與欺騙中度過了艱難的七年。特蕾莎想要擺脫這種羈絆,可彼此的相濡以沫又是如此難能可貴。對於她來說,布拉格就是她靈與肉的歸屬。
  • 待到疫情結束,你能讀完《戰爭與和平》嗎?
    如《戰爭與和平》:「每個人都很悲傷,老下雪。 人生太短,名著太長,伍迪·艾倫曾經說:「我上了一個速讀班,用20分鐘讀完了《戰爭與和平》。(我的印象是)它跟俄國有關。」多謝BBC改編的迷你劇集《戰爭與和平》,讓我們刷完史詩巨著,提升人生境界。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經典語錄
    3.人們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未來加以修正。4.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驗哪種抉擇是好的,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一切都是馬上經歷,僅此一次,不能準備。5.誰要想離開他生活的地方,那她準是不快樂。6.此時此刻,他置身於巴門尼德的神奇空間,他品嘗著溫馨的生命之輕。
  • 《戰爭與和平》就也還好
    幾年前到俄羅斯旅遊,印象最深的是那裡的小情侶好愛kiss,簡直是everywhere.雖叫戰爭與和平,可實際上一半以上在講年輕貴族們談戀愛,真正的戰爭劇情到第5集才展開。其實會看這劇是因為聊到最近看的好書時同事說到還是以前的一些書好看,比如戰爭與和平。我雖然把書放進了購物車裡,卻深知即便買來也是當做收藏品。看到有年代不久遠的6集英劇就往下看了。
  • 新月孤星 牧歌與微笑 ——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愛情迷思
    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寫的當然不止是愛情。但是書中託馬斯和特蕾莎的愛情,令人炫目而又困惑,如同李商隱的詩句: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 歷史 戰爭,迷你劇《漫長歸途》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首播: 2017-11-07(美國) 集數: 8 單集片長: 60分鐘 又名: 歸鄉路漫漫 / 漫漫歸鄉路 漫長歸途的劇情簡介 · · · · · · 國家地理迷你劇《The Long Road Home》是根據Martha Raddatz所著的暢銷書改篇,背景在伊拉克戰爭,講述在2004年4月4日一支由德州胡德堡而來的美國陸軍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