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讓我們的春節變成了超長假期。親朋好友的聚會取消了,延續了無數年的拜年串門取消了,喜慶的見面紅包改成了微信紅包,甚至大年三十的央視春晚今年沒有收到什麼評論。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一場始料未及的發源於武漢的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
疫情發展時間記錄
2019年12月,湖北武漢,第一例病例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出現。
2019年12月29日,武漢金銀潭醫院收治第一位患者。隨著病情進展,病毒兇險度逐漸顯露。
公眾獲得的信息是沒有人際間傳染。疾病可防可控。
2020年1月9日,武漢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疫情病原體初步判定為新型冠狀病毒。
2020年1月10日,春運啟動,武漢作為華中地區換乘樞紐,迎來春運小高峰。
2020年1月12日,國家衛健委與世界衛生組織分享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序列信息,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造成武漢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開始對疫情實施日通報制度。
2020年1月20日,鍾南山院士達到武漢。次日宣布,此病毒「人傳染人」。建議「武漢人能不動就不動,外地人能不到武漢就不到武漢」,這是某種意義上的「封城」建議。
2020年1月23日上午10時起,武漢實施管制交通,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一個千萬級人口的城市開始「封城」。當天10時前,武漢人口流出39.9萬人;後來官方數據,截止到1月23日武漢封城為止,人員流出近400萬。
2020年1月24日除夕,各地馳援武漢的醫療隊緊急集結,馳援武漢。
2020年1月24日除夕,開建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1月25日宣布半月內再建武漢雷神山醫院。
截至2020年1月29日,全國共有31個省市自治區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全國諸多地區再現2003年村村封路的情景。
2020年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確認中國1月30日晚間,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宣布,正在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已經構成了「PHEIC」(「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截止2020年2月3日23時,全國感染人員已經達到17345人(當天確診2965人),治癒累計524人,死亡累計361人。
這次疫情的價值和意義遠非17年前能比,對中國下一步發展將產生深刻而重大的影響。反思是推進社會進步的。我們應該從項目管理的角度反思一下,在這場疫情防疫的過程中,究竟缺什麼?
從項目管理的角度說,缺少一個系統的治理體系
如果是一個管理良好的項目,必須系統性地進行組織,有章法,有戰術。實施有效率的項目治理,目的是:
增加實現所需結果的可能性;確保有效與高效地利用資源;滿足不同利益相關方的需求。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的系統性項目,除了強調諸多基本要素,即範圍、時間、資源、成本、風險、變更。更重要的是強調在以上要素間發揮作用的整合功能。
(1)範圍管理
範圍管理是針對管理目標,制定解決方案,做好配置管理,預估和控制好可能出現的任何變更。
很多人不理解範圍管理的重要性。假設我們把「範圍」縮小到在地域範圍的管理上,可能更容易理解。從目前的信息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發源地是武漢。由於忽視了問題的嚴重性,導致管理範圍溢出到了中國各地和部分海外國家。
一個地域性的事件,溢出到全國,不僅地域範圍超出了預料,在管轄範圍上更是上升到了國家最高領導層。在這樣的情景下,全國性的防控工作都被動員了起來,史上最長的春節假期,導致復工率大幅下降,一季度的經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2)時間管理
一旦範圍和工作得以識別,就要建立反映工作先後順序和完成每個要素所需時間的模型。這個「邏輯性模型」必須由外部限制條件加以補充。建立一個模型比如決策體系模型(例如獲得批准的時間)。一旦這個模型反映了工作的內部邏輯和外部的限制條件,時間進度就計算出來了。而且,必須對模型進行調整、對外部限制條件進行評審、反覆進行計算,以便達到最優的時間進度安排。
而本次疫情中,最重要的決策體系沒有建立良好的模型,沒有識別出 「春運」期間的人流可能造成的傳播風險。導致範圍溢出的關鍵問題,是擴展關鍵的時間環節:春運。
2019年春運期間,全中國的人口遷徙總人口數據達到了29.9億。
如果,這次冠狀病毒肺炎在1月初即得到嚴格的控制和管理,在120萬武漢大學生、200多萬打工人員流動回鄉之前進行防疫、檢測和防治的話,那麼,這傳播的情況都不會發生到這麼難以想像的程度。
(3)資源管理
資源管理涵蓋交付項目、項目群與項目組合的資源配置的所有方面,它的管理要能夠決定為工作配置資源的最佳方式;獲得並調集所需要的資源;在整個管理過程中有效地控制資源。
本次情況發生,由於範圍管理和時間管理的不妥當,又正值發生在春運期間,醫護防護用品生產力不足,導致疫情嚴重的武漢市醫藥防護用品出現了短缺。而出現短缺的同時,捐贈物品又被積壓,引發輿論一邊倒地譴責武漢紅十字會。這就是資源管理的一個紕漏。
(4)風險與應急管理
風險管理要能積極地理解和管理單個的風險事件與整體風險,通過將威脅最小化與機會最大化來提高成功的概率。它的目標是:確保整體風險水平與目標和諧相容;確保單個風險與應對得以識別;將威脅對目標的影響程度降到最低;在工作範圍內優化機會。
風險識別後,必須有應對風險的方案。我們國家有嚴格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方案體系,這是值得我們安慰的,尤其是非典事件以後,應對方案比較細化,而廣大農村地區出現的封村封路現象,則是隔離的又一種有效方法。
風險一旦發生,則又變成了管理問題。自上而下的管理體系能不能有效運作,取決於每一個在體系內執行事務的人員。這方面,有許多經驗教訓可以總結。
(5)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收集、儲存、傳播、封存信息的過程。信息管理要確保能夠精確一致地捕捉數據;從原始數據中開發有用的信息;在安全地維護、發送有關信息;信息可公開、透明度方面的考量;支持有效決策與溝通。
本次特殊情況的發生,最大的信息誤導發生在「人和人之間不傳染」,導致沒有在春運前控制好防疫安排。其次的信息失誤,出現在確診病例的不完整,使得很多病例沒有被具體地識別和確認,使得公眾存有最初的「傳染性不強」的僥倖心理。
直至鍾南山2029年1月20日公開確認此次疫情「存在人傳染人」現象,真相得以被公開、被重視,但是,約400萬人員已經離開了疫區武漢,傳播已經不易控制。湖北省的「萬人宴」和「團拜會」更引起公眾議論紛紛和極大困惑。
期間,還發生一些數字謎團。
6天可以造一座1000人的醫院。
6天,一個武漢市分發不掉10所醫院的急需物資。武漢協和醫院的醫護人員靠自媒體向社會呼籲,社會才知道白衣天使們竟然以塑料垃圾袋做護身,還在堅守一線。輿論瞬間指向了武漢紅十字會。
108億隻,18億隻, 108萬隻。一個發布會三個稀裡糊塗的口罩的生產數字。湖北省長王曉東2019年1月26日晚,在提及湖北口罩產量時,先說年產量為108億隻,後改為18億隻,最後又改為108萬隻。據中國青年網,此前報導,湖北仙桃某工廠,24小時趕工可日產24萬隻平面口罩。
輿論能夠公開查到的信息,基本上是普通群眾就能看懂的。那些需要高深的病理學專業、醫學專業才能看懂的資料,目前仍在以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傳播,對於病毒來源、傳播方式、上報機制、決策機制等等有許多討論,甚至討論到了基因序列,HIV片段。這些需要時日,待到時機成熟,會得到答案的。
(6)整合管理
整合管理必須有清晰、準確的目標:
需要計劃工作的所有方面監督與控制績效確保信息的正確性和準確傳遞建立並維護管理團隊確保所有的工作管理的相關性與有效性與到受影響的民眾進行有效的溝通,既要消除恐慌,又要把防疫知識宣講到每個人、每個角落。傳統的春節除夕之夜,誰也沒有心思去欣賞央視春晚。因為中央已經開始親自組織這一場「疫情阻擊戰」,除夕之夜,各地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隊開始飛馳救援武漢。
系統性管理也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視。2020年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再次對對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做出重要指示,要求:疫情防控要全國一盤棋。
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必勝後一定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