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生活需要儀式感,《小王子》說:儀式感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孩子也需要儀式感,禮物不需要挑貴的,走心就好。
文/37度暖爸
2020註定是個不平凡的一年,世界各地都經歷了一場人性的考驗。我想,在2021來臨之際,送給孩子點什麼禮物吧,以此紀念過去的一年。
法國兒童文學短篇童話《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我深以為然!用禮物來作為儀式感的紀念物,承載的就是此時此刻的記憶,每當我們看到禮物,心裡湧起的是在那一刻所有的瞬間。
給孩子的禮物,選擇是多樣的,例如:孩子愛吃的一頓大餐、電影、玩具、遊樂場、書籍……我想說,這些東西都太容易得到了,孩子都喜歡禮物,不僅僅是獲得禮物時的好奇和驚喜,更多的是獲取禮物時,感受著父母對於自己愛的流動。
有人說,教育就是一場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旅程!我完全贊同這個說法!在家庭教育中,親子連接的強度、父母的情感支持是孩子面對世界紛擾的最強鎧甲。阿德勒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禮物,是情感具體表達的一種形式,給孩子選禮物,不必太貴,只要用心就好。
接下來,看看我給你的建議吧!建議收藏,或許以後你會用得到!送給孩子走心禮物大盤點:
第一,成長相冊
每年可以帶孩子去拍兒童照,以我本地三線城市為例,拍一組大約100-300左右。電子版必須要過來,留存做電子相冊,可以在孩子成人禮,結婚等重要時刻作為禮物。
如果你嫌拍兒童藝術照太貴,也有辦法,每年在孩子生日的時候選擇一個戶外場景拍攝,留存,也是一樣的。在把相冊送給孩子的時候,記得錄下來自己對於孩子成長的回憶,或者用文字表達,或者對照片語音解說。
我家兒子,基本是兩年拍一次,每年會去旅遊,拍一些照片,都存在了我的雲盤,將來有機會製作成電子相冊送給他。
第二,一個特別的遊戲
對於小年齡孩子來說,最高興的事情,莫過於父母陪著自己一起玩了。父母可以將自己兒時的遊戲,拿出來和孩子一起玩。例如:跳房子、滾鐵圈、捉迷藏、木頭人、查子(用五個小石頭玩的遊戲,不知道你們那裡叫什麼?)……
孩子可以在遊戲中,體會到父母對於自己的關愛,此刻孩子的感受是幸福的,被圍繞、被關注的。
第三,成長日記
是父母對於孩子成長的記錄,不一定每天,但一周至少應該有4-5天的記錄。可以寫下開心的事情,孩子搞笑的事情,難忘的事情,或是孩子惹你生氣的事情。生活本就該是多彩的,這本成長記錄,將會是孩子在未來最美麗的回憶。幻想一下,在成人禮或婚禮現場公布出這本日記,孩子會是怎樣的感受?O(∩_∩)O哈哈~一定會感念父母恩!賺眼淚的好東西,也是告訴孩子要感恩的好工具。
這個日記,我現在有在做,只是有時候太忙,就忘記了,但是起碼開始在記錄了。一方面是記錄下孩子的成長,另一方面也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第四,生日信
在孩子每一個生日,寫下一封信,可以選擇讀給他聽,也可以全部保留,收藏起來。等到你認為在某一個合適的時刻,一下子拿出來所有的信件,一起送給他。
第五,父母的自我成長
說到底,送給孩子什麼樣的禮物,都無所謂,孩子在意的絕不是貴的、新奇的、好玩的。即使再新奇、好玩的東西,孩子也是玩一陣子,孩子需要的是父母關心,是我感受到爸爸媽媽是愛我的。
物質的滿足,無法替代精神的空虛,過度的物質滿足反而容易陷入一個無止境的黑洞,發展出孩子更高層面的精神需求,才是孩子幸福的保障。父母的好情緒,不把孩子當做情緒垃圾桶,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情緒,為何會傷人?是因為,當我們自己有情緒的時候,會陷入到"自我中心"的狀態,這種狀態下,會佔用我們的認知資源,無法有效感知外部環境。這麼說,太抽象,我舉個例子。
案例:男主人是一家企業的負責人,40出頭,女主是全職太太,夫妻育有兩個孩子,家境殷實。但近期,有一件事令女主很煩惱:廠裡新來了一位實習生,女主總感覺好像對自家老公眉來眼去。所以,對男主的"盯梢"就加緊了,隨時處於戰備狀態。
分析:其實,男主是個很規矩的人,但女主因為自己的投射,猜測男主有出軌可能。此時,女主就陷入了自我中心狀態,完全考慮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他人感受。那麼,在這種狀態下,她還能照顧到孩子麼?還能理智面對老公麼?肯定是做不到的!
想想自己在難過、憤怒、悲傷、沮喪的時候有沒有陷入過這種狀態?也肯定會有的,你我皆凡人,生活在人世間,哪兒能沒有點兒煩心事呢?我們能做的,不是屏蔽掉這些煩心事,而是最大限度不把自己的壞情緒帶給家人,尤其是孩子。
有人說:孩子是上天賜給父母的禮物,但父母又何嘗不是孩子最美好的禮物呢?我的新專欄,你可以看看,做一個平和,情緒穩定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
現在有活動,價格非常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