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小字,立即關注十分媽媽
兒童節前夕,我在朋友圈發了一張圖,是一份粉色包裝的禮物,準備兒童節送給女兒的。
發出去不久後,底下收到了不少點讚和評論。
「好漂亮的禮物盒,裡面買的是什麼?打開給我看看,參考下啊」
「這樣的節日已經沒什麼感覺了,孩子對禮物不怎麼感興趣了」
「我的兒童節禮物已經送出去,貌似人家不驚喜啊,一臉正常」
……
從他們的評論裡,我總結了下,大意是:不知道買什麼禮物能讓孩子很驚喜了。
這兩年我也有過類似感觸,發現給女兒送的東西,高興不了一會,興致就蔫了。
去年聖誕節,娃爸興致衝衝地買回來一大盒畫筆,藏著等聖誕節當天送給她。我倆還自行腦補,說她早上醒來看到床頭邊上有這麼一大盒畫筆,一定高興壞了。
第二天早上,她醒過來看到聖誕節禮物,一開始是興奮的,可吃完早飯後,她就把禮物忘到九霄雲外了。
我們在想,是不是選的禮物不是她期望的?可仔細一想似乎這並不是主要原因,而是我們平日裡買了太多禮物了。
拿我們小時候來說,一年到頭很少收到禮物,偶爾爸爸媽媽或者親戚帶回來一個小禮物,就高興,寶貝的不得了。
現在呢,幾乎每個月我們都會給孩子買不同的東西,儘管這不算是禮物。就像我朋友家的兒童房,已經被玩具塞的滿滿的,前不久還斷舍離了一次,現在又被填滿了。
所以呢,或許我們在絞盡腦汁為孩子想禮物的同時,似乎應該先想想,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對禮物越來越提不起興趣。
任何禮物都蘊含深意,孩子的禮物也不例外。
想給孩子一份有意義的禮物,不是隨大流,不是流行什麼買什麼,更不是為了送而送。
很多家長送孩子的禮物,是藏了很多私心的,沒有從孩子的真實渴望去考慮,而是自己覺得這樣東西好,有用,就買下了。
殊不知這並不是孩子想要的。
得非所想,孩子自然不會珍惜。唯有從孩子真實渴望,發自內心的期待去挑選,應該才是合乎孩子心意的,也是他們想要的。
拿我女兒來說,三歲時在廣場看小朋友輪滑後,就一直心心念想要報名。我因為擔心她年齡不夠,所以遲遲沒有讓她去。今年四歲半,差不多可以去了,於是帶她去報了名。
她穿上輪滑裝備時,小臉蛋笑開了花,第一次上課1小時,她仍然覺得不過癮,和我說:「可惜,這麼快下課了」。而且她對待輪滑的裝備也格外上心,自己一件件收拾好,放背包裡。
這件禮物不用多說,從她的表情裡都能看出,是無比滿意和歡喜。
無論禮物是大是小,是貴是重,用心準備,送孩子真正期望的東西,才是他們想要的禮物。
送禮物,也需要儀式感,給孩子禮物時不能太隨意。
我見過有的家長,在網上給孩子買了一件禮物,快遞到家後,當著孩子的面就拆了,從包裹,掏出來,遞給孩子說:「寶貝,這是媽媽送你的禮物」。
什麼是儀式感呢?
所謂的儀式感,需要一個動作。
譬如,你可以悄悄地把快遞拆了,用精美的包裝紙修飾一下,再送給孩子,節日裡收禮物的儀式感就有了。
再譬如,你送給孩子禮物時,表達出你的祝福和期許,或者告訴他,你送這件禮物的緣由,孩子感受到了你的真誠,也是儀式感。
總而言之,禮物是一種有特定含義的東西,它代表了祝福、期許、慶祝、美好...
禮物應該是少而珍貴的,如果它頻繁地出現在孩子的日常生活裡,它就失去了禮物的特殊。
禮物還需要用心,正式對待,否則它不會在孩子心裡留下驚喜和珍惜。
- 作者介紹 -
窈小窈,十分媽媽主筆,心理諮詢師,4歲女孩的媽媽。養育孩子,更是修行自己,希望能在我的文字裡,找到你,找到我自己。
- 推薦閱讀 -
關於管教
3-4歲孩子招父母嫌,怎麼破?
不是矯情,孩子的自尊心就有這麼脆弱
和孩子講道理是浪費時間,未必吧
什麼話,等孩子哭完再說
沒有成就感的孩子,才最愛無理取鬧
這樣批評孩子,孩子才會變得更好
我為什麼建議你多鼓勵孩子,而不是表揚孩子
孩子不是故意磨蹭,他只是有點慢
關於親子閱讀
你這樣讀繪本,孩子會不喜歡聽的
父母把陪讀當成任務,是阻礙孩子愛上閱讀最大的原因
要不要提前教孩子識字讀書,弄清楚這點很重要
再窄的家,也要給孩子騰出一個書架
讓孩子愛上閱讀,他只做了這一件事
親子閱讀三年,收穫最大的就是這個
編故事遊戲,是走進孩子內心世界最好的方式
關於正確愛孩子
「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感情」,這句話太扎孩子的心了
父母有「同理心」,是給孩子最好的滋養
當孩子說「我的夢想是明星」,你的回答很重要
給孩子金山銀山,都不如一句我懂你
孩子不得不學會的一項本領,是自救力
隨意扔掉孩子的作品,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真正的「為你好」,是放手讓孩子做自己!
關於父母
李開復母親送給他的這3樣禮物,為人父母都需要!
孩子對父母的期望,不比我們少
在孩子面前遵守規則,有多重要?
優秀的母親,都擁有這3個品質
全職媽媽最應該為自己做的一件事
孩子這些行為,是在呼喚爸爸的愛
父母有多強勢,孩子就有多悲慘
關於更多好文
看更多有態度的育兒好文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十分媽媽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個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