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電影美學:Afropunk與非洲未來主義

2021-01-09 杜紹斐

漫威最新上映的首部黑人英雄電影「黑豹」,讓老爺們領略了一對兒大金鍊子小髒辮的黑人homie的battle大戰。

我身邊的姑娘看過之後大呼過癮,還想再看一遍——大肌肉。

但在這部有關未來主義的電影中,我更感興趣的是關於非洲傳統服飾和背後的Afropunk文化運動。

本文轉自志ID:MILK_CHINA

據網上資料,「黑豹」票房高起,外媒普遍評價向好,指「黑豹」不單將多彩非洲服飾融入戲服之中,更為「黑豹」挑選以及製作充滿非洲風情的音樂,甚至想透過電影探討種族衝突等社會問題。

我不知道電影對於種族衝突,對於政治博弈有沒有去 「探討」 到這個程度,我不在乎,我在乎的只是裡面的衣服。

為「黑豹」設計服飾的是電影服飾設計老手 Ruth E. Carter,在國外不少的網站與雜誌早已訪問過這位已有 30 年年資的熟練電影服飾設計老手。

而「黑豹」請她設計服裝,絕對合適,因為她對非裔美國人歷史與非洲文化研究甚深,「New York Times」對 Ruth E. Carter 的訪問最為精到,本文節錄了當中一些重點。

Ruth E. Carter

Ruth E. Carter 說他了解過「黑豹」的故事之後,決定要找尋最地道的非洲面料,因為「黑豹」漫畫中的瓦幹達,是沒有被荷蘭人,英國人和其他殖民者的影響洗禮。

Ruth E. Carter 說現在很多所有 「非洲面料」 是在荷蘭印刷的,她不想用這些,她向非洲土著借來傳統服飾,例如你們印象中那些南非傳統疊式頸圈,她參考著這些,然後自己製作面料。

馬賽人婦女

圖阿雷格人

然後她參考著非洲不同地區人們的特性設計出不同人的服飾,包括撒哈拉沙漠的柏柏爾人、圖阿雷格人、馬賽人、還有納米比亞的辛巴族人。Ruth E. Carter 說,辛巴族人的皮頭飾與身上的紅土彩繪是她參考的對象。

辛巴族人

顏色在非洲的文化之中猶為重要,它們有著自己獨特的意義。

Ruth E. Carter 用上黑色作為皇族成員的日常服色,戰士們全部用上紅色以表現其活力,而來自河流的部落則用上綠色,黑紅綠是整部電影中的主人公們身上的顏色,而黑紅綠也正是泛非洲國旗的顏色,而黑豹的敵人,則用上藍色以表現 「警察和權威」 的感覺。

Ruth E. Carter 也舉出了很多她設計中的參考例子,包括皇后的頭冠是來自魯族婦女的傳統頭飾,為了確定形狀,團隊用了 6 個月以 3D 印表機製作而成;

魯族婦女的傳統頭飾

反派奸角的毛毯靈感來自賴索托皇室婚禮的服飾,特地加上了充滿歷史背景引發神秘主義聯想的 Adinkra 符號;

賴索托皇室婚禮的服飾

她也更改了一下漫威的「黑豹」戰衣,為戰衣加入了凸起的三角形圖案,Ruth E. Carter 說這是非洲的神聖幾何圖案,藉此表現「黑豹」不單是超級英雄,也是國王的特別身份。

神聖幾何三角圖案

在「New York Times」文中,Ruth E. Carter 舉出了更多例子及解釋的原因,在此不盡錄了,有興趣請自行搜文章觀看。

「黑豹」服飾細節

看過文章,對照著電影中的造型,發現 Ruth E. Carter 從整個非洲的東南西北擷取靈感,再佐以現代服飾以及對未來的構想設計服飾,確實有如 Afropunk 音樂節的活動一樣。

Afropunk 是一個近十年出現的次文化,它從音樂開始發展,到現在成了一個包括電影、時裝、政冶的次文化活動。

簡單說一下 Afropunk 音樂節。

它是一個一年一度於美國舉行的音樂節,2005 年於紐約布魯克林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出現,靈感來自 2003 的電影紀錄片「Afro-Punk」,音樂與電影要表達的思想其實相同,只要表現黑色人種在朋克文化中的邊緣地位。

Afropunk 整個活動就是為了提升黑人在朋克以至其他實驗性音樂類型的地位,也間接擴大黑人在文化方面的話語權。

Afropunk 音樂節現在已經愈來愈大,群眾那種多彩,不具一格的打扮,也成了很多人的靈感來源。

Afropunk 音樂節

需知道「黑豹」於當年從漫畫中出現,其文化上就是代表著黑人身份的提升以及認同,「黑豹」是史上第一個不帶諷刺成分的超級英雄角色。

「黑豹」某個只有幾場戲的跑龍套

在黑人的界別與層面上,「黑豹」似乎真的有著其文化地位,至少,我讀 Afropunk 官網也有著很多從「黑豹」出發的文化意識文章,我無意分析這些東西,只想說一下「黑豹」與 Afropunk。

這種次文化什麼時候火,什麼時候回來,你真的猜不了,現在先談談 Afropunk,為過幾年的日子作個準備。

陳凱歌|東野圭吾|青島姑娘|百子灣

五道口|高鐵|姨媽護理|清華校花|UFC

傻老外|髮型|假鞋|新垣結衣|旗袍

圖片均轉自網絡

歡迎關注「杜紹斐」ID:shaofeidu

相關焦點

  • 不了解「非洲未來主義」,你就看不懂《黑豹》
    如果你不曾了解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黑人的抗爭歷史,以及「非洲未來主義」(Afrofuturism)的美學風格和政治訴求,就不會對《黑豹》產生那種「戳中痛點」的爽感,甚至無法理解電影的貌似不太合理劇情背後的意義。
  • 視聽 | 黑豹黨與非洲未來主義:電影《黑豹》的背後原來有這麼多隱喻
    2018年3月9日,電影《黑豹》上映。從商業角度上說,這部漫威電影在美國連續三周位列票房榜首,儘管影迷向來對「漫威電影宇宙」(MCU)買帳,但此前能夠做到連續三周票房冠軍的,也僅有《復仇者聯盟》和《美國隊長3》。此外,該片也已經打破了漫威電影在IMAX院廳的開畫紀錄。
  • 非裔未來主義視域下的《黑豹》解讀
    非裔未來主義視域下的《黑豹》解讀武玉蓮 呂 莉(天津大學 外國語言與文學學院,天津 300350)[摘要] 科幻電影《黑豹》(Black Panther)利用非裔未來主義的創作視角,在非裔未來主義人才觀、科技觀和歷史觀思想的指導下,塑造了一個由「超級黑人」主導、科學技術高度發達並且處於人類歷史發展中心的另類非洲形象。
  • 「黑豹」國內外口碑差距巨大,難道是水土不服?
    《黑豹》作為獨立角色的首部電影,必定面臨《美國隊長:英雄內戰》給的難題——在這部電影裡的特查拉太成熟了,但漫威的個別英雄首部電影,好像不得不交代一下來個英雄成長崛起的路線,可偏偏在已經露面過的電影裡,英雄其實已經長成,莫非又要他縮回去?
  • 湖工之聲|非洲未來主義,你想像過嗎
    (圖為《黑豹》在爛番茄上的評分)打著黑人超級英雄的招牌,很多人認為《黑豹》有助推動種族平等。但,黑豹則通過不間斷的血緣傳遞下去,這是西式超級英雄融合部落文明的結果,令他們聯想到自己的根源,是非裔美國讀者很少得到的奢侈品。在討論黑豹時,就不得不提及一個叫非洲未來主義的概念,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這個概念聚焦於非洲,也就是主體為黑人文化來設想其可能發展的藝術,人文以及科技。
  • 「黑豹」不好看,但仍值得一看
    獨特的美學風格,是《黑豹》裡一道靚麗的風景。被提及次數最多的,就是非洲未來主義(Afrofuturism)。就電影的內容來看,非洲未來主義在《黑豹》中的具體表現,正是一些觀眾的詬病所在——在非洲文化的基礎上,用科幻元素構建了非洲化的未來城市。
  • 舊文重發 | 《黑豹》中的瓦坎達到底在哪?
    起因是「黑豹」的扮演者查德威克·博斯曼在與癌症抗爭了4年之後,於昨天去世。雖然之前已經看到瘦骨如柴的他前去就醫的圖片,但早上刷到這個新聞,心情依然是這樣的::鋼鐵之軀》裡的氪星科技)和令人著迷的非洲未來主義美學,雖然劇情傳統,但依然有其魅力。
  • 「我們在等待一部像《黑豹》的電影,但《黑豹》並不是我們等待的那部電影.」
    直到1982年,牛頓徹底解散了黑豹黨。七年後,他在一次毒品交易中被擊斃,橫屍奧克蘭街頭,這一年,這位曾經的革命偶像只有47歲。「非洲未來主義」:全新的未來想像還是對異域文化的消費?理解《黑豹》的第二個關鍵詞是「非洲未來主義」。
  • 未來主義美學的穿越之旅
    許多年之前,當你在《紅色警戒》中將邪典笑容塗裝的基洛夫空艇和天啟坦克成群開進敵人老家的時候,你完全不會發覺,未來主義美學已經間接通過電子遊戲影響了包括你在內的千千萬萬青少年。實際上早在二戰時期,蘇聯就已經製造出科幻感十足的武器了。
  • 「Cyberpunk」
    畫布輸出與油彩190 x 160 cm20202021 年 3 月 10 日至 4 月 10 日 開幕晚會:2021 年 3 月 10 日晚上 6 時 周二至周六,中午 12 時至晚上 7 時 臺北市 106 大安區信義路四段 156 號Each Modern 亞紀畫廊很高興宣布國際藝術家群展「Cyberpunk
  • 侃爺和Virgil用「奇怪的新品」,詳解什麼是Riri也熱愛的「非洲未來主義」
    如此先鋒的輪廓,也代表他們對著 Afrofuturism(非洲未來主義)的嚮往和實現,直至如今,也成為 Rihanna、Bloody 等人的時尚選擇。無獨有偶,日前 LV SS2021 中,Virgil 以黑人爵士音樂家、Sun Ra 所推崇的非洲未來主義(Afrofuturism),作為設計精神之一:帶來了一款外形簡潔、側面帶有 LV Monogram 標誌的「 雷射 」先鋒墨鏡,
  • 科幻電影史視角:美國影評人論《黑豹》
    黑人超級英雄十分罕有,但並非絕跡:特查拉在電影中登場之前,刀鋒戰士和貓女早已成為他們各自電影的焦點;獵鷹一直是復仇者聯盟中的(雖說不大重要的)老牌角色;盧克·凱奇也始終是漫威電視宇宙中的重要人物。但是,比起這些只是穿著服裝的英雄,黑豹要更為接近非洲未來主義的偶像桑·日阿。在它的先驅——1974年的電影《太空即地點》中,桑·日阿想像了一個外星球上的、伊甸園式的黑人殖民地。
  • 那麼多MCU電影,一定要評《黑豹》
    (四)電影意涵1.非洲文化元素與「非洲未來主義」(Afrofuturism)除了演員和製作團隊多為黑人外,片中的黑人成為了真正的主人。於是,「非洲未來主義」就被創造出來,他們認為想像不應該是白人專屬的權利,「非洲未來主義」代表非洲或非裔美國文化在不受或少受白人文化影響的可能性中,它的發展方向和形象。《黑豹》充分表現出了「非洲未來主義」,而且是近些年來最好的,這一點引發了諸多討論,也成為了電影最大的優點之一。
  • 《黑豹》完全、徹底、絕對、根本都配不上漫威最佳
    你放心,電影本身的情節,大概就是這麼幾句話。正因為此,我才對《黑豹》如此失望。實在是太模式化、太簡單,也太無趣了。導演自己說,從經典電影中汲取了不少靈感。不是說不可以借鑑《007》、《星球大戰》、《獅子王》這些經典,但無論怎麼借鑑,還是應該有自己原創的東西,而不是捏合了一堆碎片。最後變成了一部超級英雄+非洲未來主義科幻片。
  • 漫威《黑豹》男主角「查德維克·博斯曼」因癌症逝世 享年43歲
    玩懂手機網消息,今日,美聯社發布消息,漫威系列電影《黑豹》的男主角「查德維克·博斯曼」罹患結腸癌去世,終年 43 歲。2018 年,查德維克·博斯曼因在漫威的《黑豹》中飾演非洲神秘國家瓦坎達的國王特查拉,同時也是黑豹的繼承者而走紅。《黑豹》這部超級英雄電影斬獲了 13 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被認為是黑人電影的裡程碑之一,獲得 7 項奧斯卡提名。
  • 《黑豹》中瓦坎達的美景原來都在這!看完電影,我想去趟非洲……
    電影在美國火的一塌糊塗,爛番茄網站獲得97%的新鮮度,高達8.2的評分,這與美國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黑人的抗爭歷史密不可分,但神秘多彩的非洲元素和美景也起了關鍵性的攬粉作用。電影取景於非洲大陸,原始草原,巍峨山崖,壯美落日,迷幻植物,古老圖騰……看完電影,分分鐘被非洲圈粉,想來一次狂野之旅。
  • 電影《黑豹》豆瓣6.4
    《黑豹》是一部有些爆炸口碑,爛番茄新鮮度更是高達97%,iMBd也有7.6。看過之後,有幾點不得不稱道:第一,劇本結構的精心改編。原本反派 艾瑞克吉爾蒙德 是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跳梁小丑似的人物,電影將他加戲包裝成了反派版「哈姆雷特」,要這個反派人物形象豐滿起來,基本上從頭到尾他的行為都有因可尋。使得整個黑豹的故事有種雙雄的感覺。第二,破天荒的把非洲的部落文明高科技包裝後的樣子展現了出來,時時刻刻要人感受到傳統非洲文化下的高科技國家瓦坎達,即近又即遠。
  • 《黑豹》電影12個一定要知的知識點!
    女親衛團的制式軍服亦是十分亮麗威武《神奇四俠》第52期漫畫首度登場4、對打有如「玩音樂」?劇組為求在連串動作場面中,呈現非洲音樂特質,多位演員和特技組特別在開拍前苦練非洲鼓,以音樂入景,在武打動作中活現非洲精粹。
  • 看《黑豹》如何預定明年奧斯卡的美術獎
    外媒給予的口碑更高,《紐約時報》影評人稱該片「與以往英雄電影不同,故事讓人印象深刻又不沉悶」。《黑豹》以虛構的非洲「瓦坎達」小國為核心,講述主角特查拉在稱王之時,如何面對內憂外患,守護這個繁盛富裕、與世隔絕的國度。導演Ryan Coogler集結三位女性——美術設計Hannah Beachler、服裝設計Ruth E.
  • Cyberpunk 賽博龐克風格話題!
    《攻殼機動隊》的真人版電影預告出爐,雖然對於好萊塢又一將白人飾演亞洲人角色感到眉頭緊蹙,但是對於電影還原的科幻場景感到目眩神迷,因此 Dap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