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歡迎收聽本周的湖工之聲。
今年三月,漫威迎來了他的第十八部作品——《黑豹》, Marvel 近年橫掃商業電影市場已是不爭的事實。
在白人主導的意識形態下,超級英雄一般都由西方白人擔任,其他有色人種只能是奸角或sidekick。
Marvel 的商業計算之高,已到算無遺策的境界,當今世上能成功拍攝以黑人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之製作公司,非Marvel 莫屬。
因此,可以預期《黑豹》也將會如其他Marvel電影般大獲成功。
(圖為《黑豹》在爛番茄上的評分)
打著黑人超級英雄的招牌,很多人認為《黑豹》有助推動種族平等。似乎當世界各地的觀眾都以黑人英雄為偶像時,種族隔膜便能打破,對黑人的刻版印象亦隨之消失。
當非洲後裔被無形地奴役在美國或自己的領土上,同時也被剝奪了非洲的語言和身份。而瓦坎達不受任何一種特定非洲文化的影響,在漫威宇宙裡,它是全球非洲移民的聚居地,在設計中優先考慮「非白色」「非西方意識形態」,以及美國黑人的亞文化。
dvdf
白人和黑人的身份發生了對調,當CIA的羅斯探員來到瓦坎達,變成少數族群,要入鄉隨俗穿上非洲服飾,還要遭受異樣的目光和調侃。黑豹既是一個歸來的國王,也是一個超級英雄。這個角色和他的真實身份並不像「西方個人主義範式中 的超級英雄」一樣割裂。
(圖為劇照)
蝙蝠俠雖然是城市英雄,但也是一個繼承了豐厚家產的上層名流,無法令白人讀者引起共鳴。但,黑豹則通過不間斷的血緣傳遞下去,這是西式超級英雄融合部落文明的結果,令他們聯想到自己的根源,是非裔美國讀者很少得到的奢侈品。
在討論黑豹時,就不得不提及一個叫非洲未來主義的概念,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這個概念聚焦於非洲,也就是主體為黑人文化來設想其可能發展的藝術,人文以及科技。
傳統的歷史觀念認為,非洲本土的黑人文化是一種被「洗劫」了的文化,西方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掠奪和殖民不僅僅給當地的人民和經濟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也徹底摧毀了當地孕育新文化的可能。
而非洲未來主義就是一種試圖填補這一空洞的嘗試,它嘗試在傳統非洲民族文化特點的基礎上,輔以現代/未來科技技術,製造一個沒有受到殖民主義侵略的非洲文化。
《黑豹》用「非洲未來主義」讓西方觀眾看清了一件事:想像未來,不僅僅是某些人的權利。在非洲地圖上,沿剛果盆地向東,找到衣索比亞高原南部的茂密叢林,那裡就是瓦坎達。
現在,想像一個西方殖民者從未涉足過的仙境——沒有掠奪,沒有種族仇恨,飛艇川流不息,醫療奇蹟頻發,稀有物質「振金」的開採,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度。
這幅場景就好像在說,如果你未曾破壞它,非洲就會變成這樣。
在《黑豹》裡,
非洲的後裔正在想像他們10年,20年,
甚至1000年後的樣子。
這塊藍色星球上最古老的人類文明發源地,
假如沒有戰火、殖民、飢餓和貧困的摧殘,
會誕生什麼樣的奇蹟?
答案是:
我們從未想像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