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非洲幹得過歐美嗎?

2021-01-15 海外經理人學習吧

今天再去探訪非洲的歐洲探險者大多會覺得有些失望。倒不是因為非洲國家的資源被此前的歐洲先人搶奪一空,而是因為非洲人正在競相成為歐洲人設定模板的樣子。非洲不是變得越來越非洲,而是越來越歐洲。


誰最先西方化,就能在競爭中佔據優勢。這是一場贏家通吃的遊戲,所以誰也不甘落後。唯一得不到好處的,卻是這些文化的發源地的人們——他們再也無法在神秘的非洲大陸體會到充滿異國情調的原始文化了。


但局面也在中國加入之後醞釀著變化。單方面的文化西方化正在受到嚴峻的挑戰。


今天的文章就打算通過非洲這個切口,看看在文化影響力的戰場上,誰能壓制對手。



世界地圖上的玩家

都在爭奪非洲這塊處女地的

文化制高點

對於非洲的社會精英來說,文化上的西方化顯得來勢洶洶。


每年,來自西方發達國家的公益組織都會提供免費的歐美留學機會給非洲的學生。根據公益組織CampusFrance的估算,2013年全非洲就有超過37萬個這樣的名額。


在歐美獲得學歷的非洲留學生

回國後往往比他人有更多機會


這個數量級當然不能跟龐大的中國留學生隊伍相提並論,但是考慮到非洲的生產力水平和能獲得教育的人口基數,這個數字已經相當可觀。更令人驚異的是,根據英國《衛報》的報導,這其中有很多學生是無法升學至本國大學的高中畢業生。


其中大量的學生流向了法國,佔到了總數量的四分之一。南非、英國、美國、德國緊隨其後。


這些學生在歐美國家接受了西方式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歸國之後的就業優勢明顯強於本國大學生。這種思維習慣的改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看在其他人眼裡就會被綁定。西方文化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在非洲的中產階級家庭,讓孩子從小就歐洲化或者美國化成為了增強孩子競爭力的一種重要措施。


無論是出於好心還是有意增強文化感召力的目的,歐洲國家和美國都斥重金進一步強化這種印象。隨著西方文化在教育方面的進一步輸出,非洲的年輕精英階層已經出現了很強的民主化和向歐洲化傾向。這些年輕的精英通過個人關係的連結,形成了很密切的社會活動網絡。


相同的情況還出現在了中東的敘利亞、葉門、利比亞等國家。這些當地的活動家加上迅猛發展的社交網絡,在非洲究竟起到了民主化的作用還是增加了當地政局的不可預測性,其實並不好說。


當然這只能影響精英階層,底層民眾的西方化還有別的因素在推動。


非洲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是從宗教精神生活開始的。西方傳教士跟隨著地理大發現時代的探險家,從非洲的海岸線逐漸深入了這個原始而神秘的大洲。


宗教生活在非洲的西方化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至今仍然在見效。


非洲國家對宗教系統的信任根深蒂固,但比之南美洲天主教的壓倒性優勢,非洲的宗教樣式更加豐富一些。大英帝國鼎盛時期帶來的國教和德國荷蘭等國帶來的新教,都在非洲擁有相當的信徒。除了北部非洲是伊斯蘭教佔據主導以外,基督教在撒哈拉以南有統治性。


在歐洲人都開始拿教皇或者坎特伯雷主教開玩笑的年代裡,非洲人仍然對他們抱有強烈的尊重。由此,對這些歐洲宗教權威生活方式的模仿,成為了非洲文化中的重要時尚因素。越接近這些大人物的生活方式,就越接近神,也就越遠離非洲固有的生活模式。


對於年輕世代而言,宗教生活的感召畢竟隔了一層,娛樂業和體育明星的影響則更加快速和深遠。


非洲的文化產業並不強勢,對於當地的藝人和創作者來說,西方娛樂業尤其是美國娛樂業就是最佳的模仿對象。非洲本土的藝術家都以加入歐美的娛樂造星工廠為榮,隨之他們會因為文化的反向輸出在當地擁有巨量的擁躉。


即使是留在本土的藝人,也會在受眾群體的壓力中選擇妥協,無限制地靠近歐美藝術潮流。舉例來說,每年葛萊美獎一頒布,在非洲當地就會引發一股模仿的浪潮。正如中國傳遍大街小巷的神曲一樣,模仿美國非裔歌手說唱和演唱的作品也會在非洲瘋傳。


藝術的傳播本身沒有問題,但是藝術傳播同時帶來的意見傳播就影響巨大了。在上一次美國總統選舉中,反對川普的聲音在非洲尤其高漲,背後的原因正是美國娛樂業非常討厭這個民族主義者。美國娛樂明星中有大量少數族裔和女權主義者,他們對川普的惡感刺激著非洲的民意。


好萊塢明星們:

吃飯睡覺懟川普

圖為鮑德溫在《周六夜現場》模仿川普


當然非洲人的民意表達很難撼動美國的大選結果,但他們會在這樣的政治行動中積累經驗,從而對今後的本土政治產生影響。犧牲文化特殊性的代價,換來的是在西方明星的影響下表達意見、認知自我的機會。這對於非洲民眾國民意識的覺醒是一件好事。


體育產業在這個變局中的影響也不遑多讓。


以足球為例,非洲國家的足球水平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很多球員具有國際聲譽。這些足球選手在自己國家都是民族英雄級別的人物。比如象牙海岸球星德羅巴,在自己的祖國一言九鼎,甚至能以個人身份要求內戰雙方暫時停火。


但非洲本土的足球產業飽受官僚主義和腐敗的影響,比南美洲更糟糕,幾乎沒有什麼前途。剛才提到的這位德羅巴能夠成為巨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們家早年就因內戰在法國避難,他並不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非洲孩子。


像他這樣的成功例子一多,就導致不管是街頭踢球的孩子還是專業的青年足球運動員,都非常期待能在歐洲踢球。這種體育產業的去本土化也進一步加劇了西方世界在非洲影響的比重。


精神方面的影響終究只是影響的一個高層方面。訴諸日常生活的物質生活影響才是持續產生變革的動力。


在身邊隨手能看見的貨物往往能給人留下對生產國的第一印象。在中國,宜家經典杯子簡約大方的設計會讓人意識到瑞典的風格、和果子晶瑩剔透的外形會讓人感受到來自日本的工匠精神。這一點在非洲沒有太大的區別。


但是兩者又因為經濟條件的差距而有些許的區別。對於非洲的消費者來說,貨物的可靠性、質量是一方面,但是價位始終是更重要的因素。這就是為什麼二手的豐田和本田汽車在非洲的交通市場上佔據著重要的位置。日本也因此在它的巔峰時代成功進軍影響非洲的文化陣營行列。


不過,近年來中國商品的大量出現無疑正在增強中國對非洲人觀念的影響。原本已經快要完成非洲文明歸一化的西方文明,突然就多出來了一個強勁的對手。


有當地的產業者指責中國製造的服裝、玩具、電子產品擠壓了當地的產業發展空間,甚至還有以次充好的情況出現。但這並不是問題的關鍵,在非洲這樣一個人均GDP 2000美元,且收入分布在空間和階級上都極為不均勻的大洲,物品的價格是最優先因素。


從較富裕的南部和北部白人居住範圍

到較貧窮的中東部

此人均GDP圖出自2002年世界銀行

美元單位


對於非洲的社會學家和文化學者來說,中國文化伴隨著產品進入非洲是好事。至少,中國產品在非洲的泛濫能在物質層面制約歐洲對非洲的文化統一速度過快。儘管非洲大陸的經濟實力有限,世界話語權也不高,但有不少人仍然希望非洲能以一個統一的面貌成為世界多極化中的一員。如果過早地全盤吸納西方的玩法,對於這個長期目標是非常不利的。


在中國,對非洲的產品廉價輸出和援助,往往被一些人誤讀為單方面的援助,對己方好處有限。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產品的輸出和基建的援助,並不旨在簡單地提供全套的經濟解決方案,而是附帶著中國的文化影響。


東南部的白色各區域

現在已經受到了中國的很大影響

黃色區域仍然是歐洲地盤

紅色區域自有文化比較發達


這種文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紅或者中國龍,而是當代中國人的精神構成。中國人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利益的執著和渴望、對艱苦工作的忍耐力,都在逐漸滲透為非洲人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這當然是好事一樁。文化滲透早在冷戰時期就已經成為了大國擴展影響力的主要工具,誰的生活方式得到更多人的模仿,誰就在文化戰場上佔據了先機。


每一個非洲的分隔帶

都有來自殖民時代的外來文化

卻也脫不開來自東亞的影響

非洲的文化戰爭還將繼續持續下去。從歐洲人帶來了先進的科技和組織樣式,非洲就一直在亦步亦趨地跟隨學習,在現當代達到了高峰。但是這種模仿還能持續多久?隨著日本和中國這兩個依靠廉價產品入局的遠方玩家相繼進入,非洲人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一定會發生思想模式上的轉變。


這種轉變對非洲人自己而言,是一種吸納新文化元素,改善現有處境的嘗試;對於中國而言,則是擴展文化影響力、增加世界話語權的好機會。這兩個顯性的益處,能夠在非洲雜交出什麼我們難以預料的潛在益處,值得我們長久的關注。



本文源自公眾號「地區知識局」,ID:diquzhishiju

往期精彩回顧

我在非洲當老闆的那些事兒

逃得了北上廣,逃不出的非洲

在亞非拉賺了大錢的你,還會送小孩去美國嗎?



相關焦點

  • 探訪非洲的菜市場,小魚乾論桶賣,這幾種動物你敢吃嗎?
    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視「吃」的國家,有著非常多的菜系,哪怕是簡單的豆腐、雞蛋也有無數種的烹飪方法,很多人出國以後,都會感慨很多外國人似乎根本不懂吃,餐飲類型非常單調。其實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比如日本更講究還原食物的原汁原味,韓國、印度則是有著自己鍾愛的泡菜和香料,那麼生活在非洲的人都喜歡吃什麼呢?非洲在整體上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區域,這裡經濟發展滯後,很多人都仍然處於貧困狀態,但是每個人都離不開吃,前段時間就有遊客實地探訪了非洲的菜市場,看到了這裡非常有趣的一面,在非洲,小魚乾都是論桶賣,而且還有一些比較獨特的動物,不知道你敢吃嗎?
  • 16萬中國人在非洲,為何大部分男人都不願回來,選擇當非洲女婿
    雖說中國的經濟早就在2010年的時候超越日本,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由於中國人口數量位於世界第一,國內就業崗位存在巨大的壓力,很多人都面臨著找不到工作的困境。於是為了謀求發展,很多中國人都選擇背井離鄉,去國外創造財富。目前全球各國基本上都能夠看見中國人的身影,除了發達的歐美國家之外,在非洲地區,中國人的面孔也不難看見。
  • 首屆中國非洲研究年會和中國非洲研究院第五屆大使講壇舉行
    人民網北京12月7日電 首屆中國非洲研究年會和中國非洲研究院第五屆大使講壇於12月5日在北京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國亞非學會、中國非洲研究院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非洲研究中心聯合舉辦。活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首屆中國非洲研究年會開幕式及中國非洲研究院第五屆大使講壇,第二個階段為研討會,第三階段為閉幕式。外交部非洲司司長、中非合作論壇後續行動委員會秘書長吳鵬在中國非洲研究院第五屆大使講壇上發表「非洲形勢和中非關係」主旨演講。中國亞非學會副會長、中國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所長李新烽主持了開幕式及大使講壇。
  • 邱吉爾:我去過非洲,但弗萊明並沒救過我,連小時候都沒有
    某日,一位農夫在幹農活的時候,發現有一孩子掉進沼澤裡。於是他連忙上前幫忙,救出了這個孩子。這位小孩就是後來的邱吉爾,而救人的正是弗萊明的父親。邱吉爾家族為了感謝,於是捐助一筆錢,供養弗萊明在聖瑪麗醫學院讀書,而最終發現了青黴素。此後多少年過後,在1945年邱吉爾訪問非洲的時候,突然得了重病。原來是病毒感染,結果又是當年的弗萊明,親自帶著青黴素趕到非洲治癒了邱吉爾。
  • 非洲電影:重塑非洲文化形象
    在當今中國對非洲電影的研究和討論中,往往指涉《黑鷹墜落》(2001)、《盧安達飯店》(2004)、《血鑽》(2006)、《索馬利亞海盜》(2017)等好萊塢式非洲大片。但是,這些電影並非由來自非洲的創作主體完成,也未塑造出符合非洲現實的多元形象,相反往往把非洲描繪成原始、落後、血腥、暴力的人間地獄。
  • 虎王戴爾加上虎王查吉爾打得過非洲雄獅壞男孩聯盟嗎?
    紀錄片中羅恩一隻虎在非洲遇見了兩頭雄獅,結果是獅子當場死了一隻,傷了一隻跑了。而羅恩雖然負傷,但並沒有致命傷。羅恩並不是東北虎,而且也是一半人工一半自然的。如果是純粹的野生東北虎,而且是兩個兄弟報團的話,戰鬥力真的不敢想像的。
  • 感動:為了詆毀中國,挑撥離間,國務卿累倒在非洲
    俄塞俄比亞記者(中國國際電視臺僱員)還在記者會上提醒美國人為「茅坑國家」一說向非洲國家道歉了沒有?除了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國務卿心裡仿佛有一萬頭草泥馬奔過。美國CBS新聞網還提醒國務卿,「你是在中國人建的非洲聯盟總部內,討論中國的投資」。
  • 西方的陷阱,中國跳得過嗎?
    西方還經常將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局部短暫現象無限誇大,搞絕對化、普遍化,比如「中國破壞環境」;或是拿到一紙歐美國家的涉華民調,就大肆鼓譟「中國在世界上沒有朋友」;抑或直接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炮製出「戰狼外交」「脅迫外交」等歪論。
  • 非洲人不願意吃東西,但在中國火了,你吃過它嗎?
    近年來全球化為許多國家提供了有利的經濟發展機會,崛起的中國也讓很多國家看到了中國的速度和實力,工業製造和居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人們正逐漸走向小康,但是,有一個大陸總是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它在人們眼中的印象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窮」。
  • 得非洲者得天下?若日本統治非洲能締造新的超級大國嗎?
    從1868年明治維新以來,褪去閉關鎖國外衣的日本迅速脫胎換骨,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接連打敗大清帝國和沙俄帝國,一躍成為和歐美帝國平起平坐的列強。而即便二戰期間被反法西斯同盟徹底打回原形,日本也能夠在戰後20年時間裡迅速復興,並在1968年一躍成為資本主義陣營內僅次於美國的二號經濟強國。
  • 吳京在非洲的「乾兒子」,憑藉《戰狼》走紅還開賓利,現狀怎麼樣
    《戰狼》裡面有一個吳京的「乾兒子」,是一個非常可愛的非洲小男孩,當時這個電影走紅之後,這個小男孩也過上了好日子,甚至還開上了賓利,那麼他現狀如何呢?正文這個非洲小男孩,名字叫做甘迺迪,當年吳京在選擇角色的時候,挑選了很多的非洲小男孩,但是都沒有相中。知道吳京看見了甘迺迪,覺得這個孩子在非洲男孩當中還比較上鏡,畢竟當地長得胖乎乎的小男孩不多。
  • 嫁到非洲就是嫁給幸福
    2000年的時候,根據小說《嫁到黑非洲》改編的電視劇《嫁到非洲》上映,講述的同樣是一個中國女子為愛嫁到非洲,過上幸福浪漫生活的愛情故事,據說這劇在當時的收視率很不錯,還得了不少獎。雖然遠不如兩年前的《還珠格格》風靡,但是依舊給無數年輕人以憧憬和嚮往。瞧,我們女主的深情、男主的俊俏,他們在眾多圍觀者的祝福下,即將要完成最為甜美的一吻。
  • 「基建狂魔」海外施工真面目:非洲圓了「中國夢」
    姜濤就曾經打過兩次擺子。我問他用的是什麼藥,他說用的是青蒿素,後來用的是奎寧。我說等等,青蒿素,有點耳熟。對,就是屠呦呦發現的那個藥,一位中國女科學家的科學發現正造福人類。  要說環境惡劣,當地的沙蟲也非常歹毒。進到鞋裡,就往人的肉裡鑽,然後變硬,生成一個小圓球。
  • 還記得吳京非洲「乾兒子」嗎?爆紅後開賓利炫富,他現狀成這樣
    演員吳京大家想必都是非常熟悉的,吳京的演藝生涯中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角色,年輕時的吳京拍過很多影視作品,他也是武術明星中的小鮮肉,到了後來吳京的硬漢形象也已經深入人心。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讓人熱血沸騰的愛國故事,一個中國軍人保護中國公民的故事,這樣的故事也大家在那個暑假的愛國熱情沸騰起來。故事的發生地點並不是中國,而且還有很多外國人的參與,因此吳京在挑選演員時也下了一番工夫,也找了很多外國面孔來參與拍攝。
  • 18歲中國女孩被總統追求,遠嫁非洲成第九位王妃,如今過得怎樣?
    每個女孩,或許都會有一個浪漫的公主夢或者是王妃夢,然而現實並非是童話世界,一名叫做林碧春的18歲中國女孩,或許就能用自己的現實,很好的說明這一點。成為總統夫人這個誘惑,讓林碧春心動無比,在她看來,嫁給博卡薩,也就意味著富足的生活,不再需要擔憂任何的事情,她完全不在意周圍朋友或者是當地官員的勸說,毅然決然的帶著自己的家人,來到了非洲,試圖過上她想像中的生活。
  • 24年前那個執意要遠嫁非洲,北京清華才女王麗紅,現在過得怎麼樣
    24年了,那個執意要遠嫁到非洲部落的北京「清華才女」王麗紅,現在過得怎麼樣了,當年的選擇後悔了嗎?1996年,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城市女孩,清華大才女的王麗紅。為了跨越種族跨越國籍的愛情,放棄了一切執意要遠嫁到非洲。
  • 在非洲被嫌棄的烤豬蹄,簡直是黑暗料理,出口中國無人問津!
    各國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傳承,也正是由於各國之間的文化各不相同才促成了各國間文化的交流,當然世界之大,各國的特色美食也是各不相同,身為中國人大家自然對本國的美食十分的了解,但是其實我們仍然有許多的東西不曾吃過,這一生最好的事情就是行遍天下,順便吃遍天下的美食。
  • 還記得吳京非洲「乾兒子」嗎?爆紅後炫富惹反感,如今怎樣了?
    在關押期間親密愛人龍小雲壯烈犧牲,於是冷鋒在出獄以後馬上就來到非洲尋找殺害小雲的兇手。之所以《戰狼》這麼成功,正是因為這種中國軍人保護中國公民的故事,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愛國情懷。這個小男孩叫做甘迺迪,雖然是非洲人但卻是在中國山西出生,從小在中國長大的他有一口熟練地中國話,除了膚色不同以外你很難分辨出他是非洲人
  • 非洲人是如何定義非洲時間的呢?
    但是在非洲的華人聽到後,淡淡一笑。African time 這個詞是我們在非洲的華人或者是來過非洲的華人最熟悉的句子了。有句笑話稱,非洲人除了自己的婚禮和葬禮守時外,其他時候都有可能遲到。不過我用我參加過3次非洲人婚禮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婚禮也往往是遲到的。為什麼說自己的葬禮不會遲到,相信大家都明白。為什麼非洲人經常不守時?
  • 聽音樂 非洲老鐵為什麼愛用「中國造」的Boomplay?
    「如果把非洲比喻為中國,這4個國家相當於非洲的北上廣深。」賀曉秋稱,「尚比亞、烏幹達,還有法語區的象牙海岸、塞內加爾、喀麥隆則屬於二線市場。」8月,志象網對Boomplay CEO賀曉秋進行了專訪,他對我們講述了Boomplay在非洲的發展歷程和思路,還談及了Boomplay如何在Spotify和本土競爭對手間取得優勢,贏得破億用戶,坐擁4000萬曲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