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間的感人故事徵文賞③ 丨用愛關懷 用心溫暖

2021-01-08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範芮菱 石小宏

在第3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為展現醫生的風採,感謝醫生的貢獻,從8月6日起,由四川省衛健委宣傳與健康促進處、四川日報全媒體聯合主辦,醫聯支持的「醫患間的感人故事」有獎徵文活動正式啟動,目前已經收到了眾多投稿。

醫患之間到底有哪些感人故事?又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間?網友們對醫護人員和患者有哪些想說的話?四川日報全媒體將陸續推出部分徵文作品,與大家分享。

目前,徵文還在進行中,歡迎繼續來稿。

志願逆行,健康萬家

作者:張悅

我的老母親住在四川成都,她本來身體很硬朗的,這些年卻逐漸得了好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等,需要長年打針吃藥,才能維持身體的健康。

好在身邊就有一家社區醫院,醫生水平高,護士很和氣,藥品也很齊全,且價格實惠。母親只須帶上醫保卡,就能看病拿藥,解決三病兩痛,且支付方便,刷卡就行。尤其是該醫院宗旨是心繫老百姓,精心為病人服務,母親也非常信賴這些醫生護士,成為了這家社區醫院的一名忠實的「擁躉」。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襲,在這場突發的災難中,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疫情之下,成都社區醫院的醫護人員和志願者強勢逆行,真正做到了心繫群眾,急群眾之所急,想之群眾所想,在緊急情況下,為病人特別是獨居老人的病患者提供了救命的藥品,讓他們在這場災難面前,感受到了溫暖。

疫情之初,形勢嚴峻,母親獨居在另外一個社區,我曾給了她幾個口罩。後來,所有的藥店的口罩都銷售一空,再也買不到了。

作為兒女,我心急如焚,但由於住在不同的社區,根本不能去給她送糧食。雖說她自己可以去買點東西,但沒有口罩,風險巨大,萬一染病怎麼辦?畢竟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當時有報導說,新冠病毒肺炎老年人易感,且有基礎病的老年人如感染,死亡率更高。萬般無奈之下,我好不容易聯繫上母親住所附件的社區醫院,反映了獨居老人無口罩不能出門買食品的情況。但是鑑於疫情期間,社區醫院的工作千頭萬緒,恐怕沒時間管這種小事,我焦急地等待著、期盼著。

僅僅過了一天,母親給我打來「報喜」的電話,才讓我如釋重負。原來,對於母親沒有口罩的情況,醫院很重視,特地在非常緊張的庫存中擠出五個口罩,一名護士不顧風險,專門跑了一趟,為母親送上門來,而且是免費的。母親千恩萬謝,那位護士卻只是淡然地說了一句「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連姓名都沒有留下,就匆匆離開了。母親終於可以戴上口罩出門買東西了,我們全家都由衷地感謝,遺憾的是,母親沒來得及問一問這位好心人的姓名!

又過了半個月,形勢愈發嚴峻,所有的居民,除政府、社區等防疫工作人員、志願者外,一概不得出入小區。而母親又遇到了新問題,因為誰也料不到疫情防控需要這麼長時間,現在她的藥品也開始「告急」了。母親患有高血壓、腦部缺血、缺氧等頑疾,如無藥品,可能會導致頭昏眼花,四肢乏力,憂慮失眠,更嚴重一點,我們都不敢想像了……走投無路之下,我猶豫再三,又撥通了社區醫院的電話,緊急向他們求助!

本來,我只是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畢竟,依目前的形勢,缺醫少藥的病人太多了!社區醫院也忙,以疫情為重,也沒有這方面的資源呀。再說,非常時期,還不知道醫院有沒有這些藥呢,人家也沒有上門救助的義務呀!

一天過去了,沒有音訊。又一天來臨了,一上午,我都翹首以待,依舊沒有動靜。就在我要完全失望的時候,母親在中午時分打來了電話。她欣喜地告訴我,社區醫院派人來把她的醫保卡拿去了。看來有希望,我祈禱著。果然,當天下午,母親又打電話來報喜,一位社區醫院的志願者送來了她需要的地平片和血塞通等藥品。母親表示感謝之餘,也關切地詢問了上次送口罩來的護士哪去了,在忙什麼。對方說,是去別的地方送藥去了,現在疫情到了最吃勁的階段,社區醫院醫護人員和志願者們都堅守崗位,保障供給,還為一些獨居老人、行動不便的人送藥上門呢。母親囑咐她一定要注意防護,保重身體,還問她的姓名。她答應一聲:「謝謝關心!我呢,就是一名普通的醫院志願者!」說完,匆匆離去了……

要感謝社區醫院,尤其要感謝廣大的醫護人員和志願者,她們的堅守履職與無私奉獻之舉,值得大力表彰和讚揚。只可惜,我們至今不知道她們的姓名。

在2020年8月19日——第3個「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筆者特地講述以上的感人的健康生活小故事,並代表我的母親,我的全體家人向社區醫院全體醫護人員和志願者們表達最崇高的敬意、最誠摯的感謝,以此傳遞和彰顯在這場偉大的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戰疫」中,他們救死扶傷、勇敢戰疫、甘於奉獻、敬佑生命的正能量!

用愛關懷 用心溫暖

溫江區人民醫院腫瘤科 呂昌瑾

清晨,微微撫頰的風兒,拂去了人們滯留的那絲絲慵懶;來來往往的車流,喚醒了城市的夜眠;路旁叫賣的小攤,引誘了不少人駐足排隊;枝頭雀兒的晨歌,樹上殘留的黃葉,地上冬意的冰涼,還有那久違的幾縷湊熱鬧的朝陽,都來想來點綴一下這座城市。

像往常一樣,深吸了一口氣,看了看時間,換了衣服,開始交班。重複的動作,重複的節奏,唯獨值班人員交接的內容,訴說了昨晚的不同。交完班,醫生開始去查房,護士們也開始了自己工作,護士長此時的叮囑護士的話語讓我不經意的抬頭聽了一下:「主任等會兒去看XX號床的病人,你跟過去,看看有什麼叮囑」。尋聲望去,一位年邁的大爺躺在病床上,主任過去的時候,他緊緊抓著她的手,歲月的臉上突然綻放出那種內心深處見了老朋友的一樣的笑容。我很詫異,向旁邊的一位年長的護士姐姐詢問:「朱老師,這位病人是不是主任朋友啊?」,「這位大爺是個老兵了,退伍軍人,得了慢阻肺,年紀大了,記憶力不好,還有些老年痴呆,在以前我們科室還沒有成立之前就跟主任,在她那兒接受治療,有些驚奇的是,我們好多人從以前到現在也都跟他接觸過不少次了,他都記不住,唯獨記得主任,一見到主任他就像瞬間見到了親人一樣,還有點像小孩子,主任說的什麼估計他都不知道,就那樣傻傻笑著的點著頭,你別說還有點可愛,哈哈……」朱老師向我說道。我也被她的笑容感染,不自覺的笑了起來。

望著他牢牢握著主任的手,仔細的聽著主任噓寒問暖話語,向主任描繪著自己的故事。我突然想起一句話:人生的旅途不在乎終點,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這位大爺,一位退伍軍人,歷經滄桑,歷經風雨,旅途之中充滿了風景,背上的行囊塞滿了故事,現今的他,仍然繼續行走在他自己的人生的旅途之中,臉上開心的笑容也顯現了他在路上看風景的心情。努力拼搏著人生的每一秒,享受旅途以及現在的每一秒的曲折與喜悅。

此時,一縷陽光穿過冬日的殘葉,灑在病床的窗臺上,明亮,沒有觸摸也能感到那柔暖的溫度。

恩人

達州市中心醫院 黎凡

那一天我值班,產房的辦公室門口來了一位長頭髮的中年女人,向我諮詢孩子出生證明補辦事宜。

突然,她緊緊盯住我,問:「你是不是黎醫生?」

因工作關係,人家認識我而我不認識人家是經常發生的尷尬事。我習慣性地歉然微笑,問:「你是?」

她一拍巴掌,興奮地說:「哎呀,我終於找到你了!在住院部我生孩子時大出血,差點死了,是你全力搶救我才活過來的。後來我到住院部去找過你,沒找到,原來你到門診部了。十一年了,我一直都記得你的樣子!」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助產士,她去找「黎醫生」',怎麼會找得到呢?我說:「產科搬到門診部,都10年多了呢。」

她很激動,拉著我的手說:「黎醫生,你救活了我,我又多活了十一年,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她的情緒感染了我,我用力回握著她的手,說:「是你好人好報,命大福大呢!」

她眼圈紅了:「你真是個好人!」因我上班忙,她怕耽擱我,連聲道謝後揮手告別。

大約半個時辰後,她又來了,提著兩大包水果,站在辦公室門外大嗓門喊:「恩人,恩人,我一定要表示一下我的感激之情。」

這讓我很意外,又感動不已!在產科,因喜得貴子買鮮花水果致謝醫務人員的情況並不罕見,罕見的是時隔十一年之久還前來致謝。我僅僅是做好了份內之事,她卻將我放在「恩人」的高度銘記於心。當時是什麼情形,我記不得了,產後大出血來勢兇猛,並不是我一個人能夠阻止掌控的,所以說,她想要感恩的對象,不是「黎醫生」,而是當時包括「黎醫生」在內的整個救護團隊。

「你是我的救命恩人」,這句話讓我思緒萬千。當今社會,醫患之間早己缺乏最起碼的信任和尊重,突然聽到這句話,讓我有受寵若驚之感,終是有人懂得我們的好,明白我們的良善真知。媒體報導的傷醫殺醫事件,的確讓人憤怒,讓人寒心,但那畢竟是少數, 我們不能因為某些個案而受傷地收斂起天使的翅膀,不敢飛翔。

其實,她也是我的恩人啊,她貯存了十一年的感恩之心,讓我有了強烈的幸福感。這幸福感來緣於被愛,被需要,被尊重,猛然喚醒了我蟄伏麻木的工作激情。它提醒我不忘救死扶傷的初心,有責任將工作幹得更好一些,再好一些。我是如此平凡,願望亦如此簡單:不圖回報,只求每一對母子平安。

我的生命因你的駐留而溫暖, 感謝你,恩人!

相關焦點

  • 「用愛溫暖一座城市」——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用正能量故事溫暖社會...
    醫院既堅持選樹典型,又注重身邊的普通職工,用榜樣來鼓勵和引導。連續6年組織評選「荷花杯」十佳醫師和十佳青年醫師,激發了職工的榮譽感和自豪感。評選表彰為醫院建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5位功勳人物,熱烈的氣氛和隆重的頒獎儀式讓職工群情振奮。
  • 「家園」徵文:家,溫暖天涯海角的你
    夏總一個說話辦事嘎巴溜脆的大男人,卻用細膩的筆觸將這幅家的畫面,在過年的時候呈現在眼前,直戳淚點。不由得,讓我想起初見夏總時的情景,想起一個大家,世界華文媒體人的家。  認識夏總,是在第四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上。  2007年金秋,應邀參加在四川舉行的第四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
  • 有獎徵文 | 雜誌鋪「未來作家杯」中小學生作文大賽主題徵文第二期來襲!
    全國中小學生2020年9月24日—2020年10月24日有人說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種愛的表達,就有多少種禮物。你收到或者送出過特別的禮物嗎?它可以是一張卡片、一件玩具、一趟旅程。③特別提醒:在標題前需特別備註「禮物」主題徵文,否則視為未參加此次徵文活動。雜誌鋪「未來作家杯」中小學生作文大賽正在進行中,大賽設置「優秀作品獎」、「百佳小作家」、「十大小作家」等榮譽獎項,此外凡參賽作品均有機會推薦發表在《紅領巾》《小星星 作文100分》《讀與寫》等38本優秀學生書刊。
  •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徵文】陳星華 ‖ 脫貧...
    徵文啟事:見《四川省直機關工委 省扶貧開發局 省地方志辦聯合開展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 徵文活動》投稿郵箱: tpgjzw@163.com截稿時間:2020年10月31日特別提示:徵文應為原創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權,嚴禁抄襲剽竊,文責自負。
  • 豫論場丨給醫師最好的禮物,是和諧的醫患關係
    □劉嬋  轉眼間,一年一度的「中國醫師節翻看這份沉甸甸又亮閃閃的名單,好些名字都很熟悉,面孔卻顯得模糊,記憶的閘門紛紛敞開——  經歷過非典疫情、汶川抗震救災的52歲疾控「老戰士」馮石獻,庚子之春又主動請纓支援湖北;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生楊超,面對的都是新冠肺炎重症病人,他用醫術和真情「焐熱乎」他們;新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醫生張建宏很特別,他在疫區為患者提供心理幹預、心理疏導和心理支持,用愛堅守、用心抗「疫」……今年「中國醫師節
  •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徵文】吳星霈 ‖ 阿里木...
    徵文啟事:見《四川省直機關工委 省扶貧開發局 省地方志辦聯合開展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 徵文活動》投稿郵箱: tpgjzw@163.com截稿時間猶記得2014年時,一家人安守著山裡彝人的本份,過著靠山吃山的日子,用自己的質樸勤勞,在山區這惡劣的自然環境裡,為生活而奮鬥著。曾經的土牆房裡,家徒四壁,自家那幾畝薄田、些許家畜,讓他既感到安穩,可又略顯無奈,全家人均純收入不足2700元,讓圍坐在火塘邊上的妻兒,臉龐雖溫暖卻難免掛著一絲愁容。
  • 最愛你的那十年:如果醫生都像艾子瑜,那這世界哪還有醫患矛盾
    我用我的力所能及,給你為數不多的日子充加溫暖,我用我的溫柔體貼,救你於黑暗的深淵醫患矛盾由來已久,曹操與扁鵲的的醫患矛盾廣為人傳。古有懸壺濟世者,但也有不信於醫生,醫患矛盾一直是社會所關注的問題,醫生和患者原本的和善關係,在一次次的矛盾中更加趨向於相互不信任。
  •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五十二)丨慢慢……
    兜兜轉轉,三年時光已接近尾聲,多少的故事在我身旁展開,多少的感慨在我心間縈繞。而有那麼一個人,是我心中的榜樣與嚮往。在課堂上不苟言笑的她,卻總是能把每一篇文章的情感與意境恰到好處的傳遞給每一個學生。就如大漠上的那一處綠洲,藏在一個隱秘拐角,卻是萬事萬物生長的希望。她就是我的語文老師劉美霞,她的做為道盡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情誼。
  • 【徵文】我的武漢故事
    在武漢,有感人淚下的故事。學校和老師們顧不上休息,每日都在宿舍樓裡守護著大家。周圍的留學生們自發組織團隊,為我們提供生活服務、排解心理壓力。老師和同學們組建了「手拉手」微信群,在群裡互相分享、互相幫助。就連小到缺少一支筆、一本書,老師們都會盡力解決。異國他鄉,寒冬之下,這也是我第一次受到這麼真切的關懷,真的讓人很感動。
  • 「我與蘭州地鐵的故事」主題徵文「蘭州軌跡」VLOG短視頻大賽評選...
    「我與蘭州地鐵的故事」主題徵文「蘭州軌跡」VLOG短視頻大賽評選結果揭曉每日甘肅網7月19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徐靜雯)自去年6月23日開通試運營,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已經陪我們走過1年的時光,這一年中,無數鮮為人知的故事在這裡發生,無數令人感動的瞬間被定格……為慶祝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開通試運營1周年,傳播蘭州地鐵正能量,樹立蘭州地鐵服務品牌,今年5月起,蘭州市軌道交通公司攜手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面向軌道公司全體員工、參建單位以及社會各界開展「我與蘭州地鐵的故事」主題徵文和「蘭州軌跡」VLOG短視頻大賽徵集活動。
  • 一杯薑茶 溫暖中國丨最冷的夜,最暖的茶!
    一杯薑茶 溫暖中國丨最冷的夜,最暖的茶!又是一年的凌晨四點半2021【一杯薑茶 溫暖中國】三明站持續接力小小善舉 為愛發聲在這個天氣溫度為負的跨年夜,仍然有近200名青少年志願者和家長們一起參與到這場辭舊歲迎新年的關懷活動當中,他們走上街頭為清晨的「城市美容師」送上薑茶、手套、暖水袋等禦寒物品,並幫助清掃街道,用這樣特別而有愛的方式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 【美德故事】2、《同班同學》(關於「關懷」)
    這些溫暖親切的小故事,能讓我們了解到哪些是值得我們追求的人格美德,包括守約、專注、關懷、好好說話和有計劃等等。我們希望可以用我們聲音和用心的講述向林良爺爺致敬!並和林良爺爺的文字一起——把愛和關懷、美德與智慧播種到每一位大小朋友的心中!
  • 口碑源於用心,淚目因為真實,《在一起》用誠意收穫好評無數
    口碑源於用心《在一起》十位導演集結,對十個故事進行細緻打磨,最終呈現出十個敘事方式不同、色彩豐富的單元故事。《生命的拐點》中,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醫護人員有條不紊的堅守;《擺渡人》中外賣員穿梭於大街小巷,為人們送去的不僅僅是熱乎的飯菜,更是一份溫暖的關懷
  • 公安部「我和警察的故事」主題徵文活動啟事
    中國警察網訊 為慶祝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深刻反映人民公安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光輝歲月,與祖國同步伐、共奮進的忠誠歷程,公安部新聞宣傳局、人民公安報社、中國人民公安出版社聯合開展「我和警察的故事」主題徵文活動,面向全國徵集相關作品。
  • 急救故事丨 突發躁動!急救人員敏銳診斷 用心不用藥溫暖一家人
    家屬說,雖然事情已隔數月,但急救人員的溫暖關懷卻一直留在了我們心裡。現在父親的身體狀況已經好轉,但父親發病時的場景歷歷在目,想起來仍感到心有餘悸。老父親也一直惦記著當時救治他的醫務人員,父親說:「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一位細心耐心的男護士,兩位粗中有細的擔架員,這些急救人員沒有給我使用藥物,但解決了我的病痛,更暖了我的心。」
  •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三十二)丨別夢依稀
    想來有趣,初入一中,用頑皮搗蛋這個詞來描摹當時的我實在是最恰當不過了,剛入學軍訓完就被班主任拿來教訓,說來也怪,教訓罷,還賜下一個紀律委員的頭銜,走出辦公室的我,傻傻分不清是被賞了還是被罰。治人先治己,從那以後,一個鬧騰的男娃反倒消停了不少,並且能夠熟練的使用「安靜」和「Be quiet」來制止課堂上的「暴動」。
  • 浙賞秋之韻丨想和你一起在商大的秋日裡見花看景邀明月
    甚至連片落葉都是愛你的形狀   ①作品徵集時間:2020年9月30日-2020年10月15日(投稿截至10月15日當天中午12時)   ②作品篩選時間:2020年10月16日-2020年10月18日   ③獲獎公示時間:2020年10月19日-2020年10月20日   活動方式   圍繞「浙賞秋之韻」主題,展現2020年浙江工商大學下沙校區的秋景,形式包括但不限於攝影照片
  • 重病寶寶遇上「最美醫生」:記盤江總醫院兒科感人的醫患情
    一邊是曾在短短十餘天就接受了橫跨西南三省接力救治的重病嬰兒,一邊是人美心善的兒科醫生,誰也沒有想到他們之間會因為一次急診,發生了一系列曲折感人的故事,還結下了濃得化不開的醫患情。他們已經不再是醫患的關係,已經像親人般互相關心、互相牽掛,兩個原本陌生的家庭被連在了一起。孩子手術成功後返回盤州,從那以後,孩子每次生病和複查都會來他們科,孩子的媽媽還給王麗玲帶來了自家餵的母雞,被王麗玲拒絕後,她一再打聽王醫生家地址,最終還是沒送成功。他們之間的故事也在兒科成為美談,劉寶寶一家與兒科所有醫護也都成了「熟人」。
  • 醫患互相鞠躬致謝 感人一幕在武漢重現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戰疫」的特殊時期,一張隔離病房裡醫患相互鞠躬的照片在朋友圈不脛而走,瞬間淚目!2月23日下午,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整建制接管的華中科技大學協和醫院腫瘤中心Z6重症病區。武漢的一對夫妻李先生和蔣女士治癒出院,夫妻雙雙把家還。
  • 海燕徵文078丨謝青:給孩子一個不戴眼鏡的媽媽
    根據醫生的要求,手術前的抗生素滴眼液,一天點4次眼藥水點了3天, 然後按照預約的時間,一大早前往醫院,等我到醫院去人已經很多了,進手術室之前護士和我們講了術後用眼藥水等注意事項。    非常感謝我的術後患者,十多年來一直積極支持屈光手術故事徵文活動。寫下自己的摘鏡體會,就可以幫助更多近視朋友找到方向,早日摘鏡,享受清晰無鏡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