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深圳市高標準水質淨化廠工程技術導則
深圳制定的《深圳市高標準水質淨化廠工程技術導則》從技術性角度提出了高標準的建設指標。深圳市相應建設了一批高標準水質淨化廠。
高標準汙水廠典型特徵
受「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委託,由中南市政院聯合中國水協科技委、深圳水務集團進行《我國典型高標準汙水處理廠調研報告》的編制工作,調研主要從六大方向、四個維度著手,了解全國高標準汙水廠建設及提標改造成效,為未來汙水處理廠的建設提供參考。
1. 汙水排放標準
「水十條」出臺後,各地汙水排放標準日趨嚴格。部分水環境汙染嚴重或者經濟發達的地區制定了更加嚴格的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地方標準,以確保本地區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例如:北京市地方標準《水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 11/307—2013)、四川省《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DB 51/2311—2016)、安徽省《巢湖流域城鎮汙水處理廠和工業行業主要水汙染物排放限值》(DB34/2710-2016)都規定了執行TN≤10 mg/L的排放限值。昆明市對於水環境質量改善需求迫切的滇池流域,執行全國最嚴的昆標A級標準,其主要汙染物除TN為5 mg/L外,其餘指標與地表水湖庫Ⅲ類標準一致。
2.汙水處理工藝
隨著環保政策的不斷發布,我國的水處理行業也逐步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截至2018年,全國範圍內已建成運營的汙水處理廠4000餘座,汙水處理工藝大約30種左右。其中,處理工藝佔比前10名的工藝如圖所示。
高標準汙水處理廠工藝技術的重點關注指標仍然是COD、氮、磷,採用包括預處理、強化二級處理,以及後期的高排放標準技術工藝。
目前我們對前期預處理的關注度不夠,其實預處理技術非常關鍵。對於汙水廠而言,應是前面預處理能力大、後面二級處理和深度處理能力小。國外汙水處理廠通常有兩個口,一級處理排放口在雨季情況下,向當地環保部門申報並許可後,預處理後排放時使用。
其次,汙水處理工藝中還應該強調二級處理,將二級處理的功能充分發掘出來,強調脫氮除磷。脫氮除磷、強化脫氮除磷,甚至有些地方到了極限脫氮除磷的技術路線,下圖為一些強化二級處理的方法。
目前比較推薦的是傳統工藝及其強化工藝,從普通的三段式AO到四段、五段、六段,通過改良、區分、配水配泥,將二級處理功能完全發揮出來。
在總氮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目前比較好的兩個方法。一是做到多點進水配水,第二個是強化脫氮,先把氮拿掉,磷放到後面解決,例如多級AO和Bardenpho工藝。
另有MBR、MBBR、RPIR等汙水處理工藝更適合需要改造的或者佔地比較緊張的汙水處理廠。
深度處理技術,包括總磷、總氮、COD的去除都已經有比較成熟的技術。總氮在特殊情況下,後面還得增加反消化濾池。某些工業園區的汙水去除COD,可能利用到高級氧化甚至活性炭吸附深度處理技術。
3.汙泥處理工藝
隨著我國汙水處理能力的提高,汙泥產量也隨之增加,預計到2025年,汙泥產量將達到9000萬噸。
然而,汙泥處理處置率仍偏低。
汙泥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汙泥的處置技術多種多樣,形成了幾種主流的技術路線,包括厭氧消化、土地利用、厭氧發酵、幹化焚燒、建材利用等。汙泥處理技術的選擇要考慮到城市的差別,因地制宜。
4.臭氣處理
考慮到周邊老百姓感受和政府政策,臭氣處理要求越來越高,需要引起重視。有必要的時候還需要採取全覆蓋的方式。臭氣處理工藝的選擇需充分考慮工程實際,結合技術自身特點,選擇最佳的方案。
5.智慧化
建設高標準汙水處理廠也需要往實現智慧化方向努力。從傳統的自動化到數位化、智能化逐步達到智慧化。我們的汙水處理廠從生產環節、管理環節到整個公司的通信方面都要逐步地往這個方向去努力。
6.環境友好
傳統的汙水處理廠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汙水處理廠環境友好的要求越來越高了,有必要採取一些其他的措施,包括地面式、地下式以及半地下的汙水廠解決一部分的臭氣問題和一些環境友好的問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下一期將介紹幾個實現了高標準汙水廠理念的典型案例,敬請期待!
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簡稱中南市政院)累計完成汙水處理設計規模約1800萬m3/d,固廢處理設計規模50000噸/天。同時,還以EPC、PPP和BOT等形式完成工程投資近100億元。近年在海綿城市、綜合管廊、黑臭水體治理等新興業務項目中屢獲突破,捷報頻傳。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市政設計行業前列。
典型案例實景
2014-2018年期間,設計項目中,執行一級A標以上出水的汙水廠逾150座,其中規模在10萬噸以上的有25座,如下表所示。
原標題:設計案例 | 萬年紅:新概念廠?未來汙水廠?高標準汙水廠發展方向和典型特徵(一)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