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昨天,記者從蘇州市高質量推進城鄉生活汙水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高質量推進城鄉生活汙水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已進入收官階段。3年來,全市各地一盤棋推進水、氣、泥、廠、網、溼建設,系統性落實建設、監管、養護、執法、激勵措施,對全市城鄉生活汙水進行系統性、全域化、高質量治理,有效促進了城鄉生活汙水處理效能、水環境質量顯著改善。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開工建設(新、改、擴建)城鎮汙水廠34座、完工16座;完成超過3100個村莊(自然村)生活汙水治理,受益農戶超11.5萬戶;累計建成汙水收集管網3500多公裡,並對2.67萬公裡排水管網開展功能性、結構性檢查檢測和修復……
「2018年起,蘇州各地城鄉生活汙水處理能力、收集能力、接納能力穩步提升。」市高治辦副主任範國強介紹,「全面提升的城鄉生活汙水治理成效,守住了城鄉『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基本盤』。」
高於「國標」「省標」
以「蘇州標準」推進城鎮汙水廠尾水提標改造
3年來,蘇州市緊扣水城水鄉特色,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對城鄉生活汙水進行高標準治理,對標國際、國內生活汙水治理先進水平,力求探索引領。在省內率先制定高於「國標」和「省標」的蘇州特別排放限值標準,以「蘇州標準」推進全市城鎮汙水廠尾水提標改造,實現尾水準Ⅳ類標準排放。
位於張家港楊舍鎮泗港辦事處的閘上村,工業集中區總面積2.4平方公裡,區內有各類工業企業76家(廠中廠126家)。2019年,閘上村全面開展汙水治理,經過2年努力,76家企業雨汙分流改造全面完成,共新建和改造汙水管道近9000米、各類窨井1500餘座。統一改造後,閘上村工業集中區基本實現「汙水不入河,外水不進管,晴天不出流」的目標,周邊河道水質得到顯著改善。
汙水變清流,汙水廠變生態溼地公園,是汙水收集處理的最佳表現。崑山鐵南汙水處理廠尾水溼地位於崑山市鐵南汙水廠南側,溼地保持原場地自然形態,採用潛流溼地、表面流溼地交替運行,進一步有效去除水中汙染物,營造多樣性水域棲息地環境。截至目前,鐵南汙水處理廠尾水處理規模達3萬噸/天。近年來,蘇州在土地資源異常緊張的形勢下,充分利用周邊閒置用地、高壓走廊、高速走廊、河道岸線等,相繼建成太倉城區、崑山錦溪、吳中金庭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尾水溼地淨化系統。同時,搭配駁岸改造,建設溪流、棧道等景觀配套設施,將尾水溼地打造成一個既具有生態淨化功能又為周邊居民提供休閒娛樂的場所。
據市高治辦綜合組負責人徐兆鵬介紹,3年間,蘇州先後編制印發《蘇州市排水管道建設與檢查修復技術規定(試行)》《蘇州市城鎮汙水處理廠尾水溼地建設技術指南》,為全市各地高質量推進城鄉生活汙水治理提供技術支撐,系統開展城鎮汙水廠尾水生態淨化系統(溼地)建設,實現工程水向生態水的跨越。通過3年的努力,補齊全市生活汙水治理短板,到今年底,在旱天進廠汙水濃度高於行業要求的前提下,城市生活汙水處理率達98%,集鎮生活汙水處理率達92%,農村地區生活汙水治理率達90%,太湖一級保護區和陽澄湖一二級保護區、重點國考斷面關聯村莊生活汙水治理率達100%。
蘇州汙水處理收集接納能力顯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市新增汙水處理能力55萬噸/日,累計建成汙水收集管網3500多公裡,對排水管網進行全面「體檢」並同步修復「錯接、混接、滲漏、堵塞」等問題點位4.7萬餘處;全市累計完成124個獨立場站(旅遊點、服務區和交通場站等場所)汙水設施、1839個陽臺車庫汙水收集系統、6306個「十個必接」(機關、學校、醫院、浴室、美容美髮、洗車、餐飲、農貿市場、垃圾站、集宿區等十個場所)汙水收集系統、10393個重點行業汙水接納系統建設,對1652個小區實施雨汙分流改造,整治非雨出流排口、汙水直排口5494個,完成3個零直排區建設;建成17座城鎮汙水廠尾水生態淨化系統(溼地),完成68座城鎮汙水廠提標改造,提標後的汙水廠尾水基本達到「蘇州特別排放限制」標準。
打造親水家園
932條城鄉黑臭水體整治全部提前完成
看似簡單的城鄉生活汙水治理,背後卻蘊含著蘇州的「創新力」大文章和治汙的大決心。
2018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高質量推進城鄉生活汙水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在全市範圍開展高質量城鄉生活汙水治理三年行動計劃。自此,從源頭到末端,從規劃到實踐,高質量生活汙水治理成為蘇州市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是提升水環境質量的重要抓手。
快鴨港緩緩流經吳江區震澤鎮蠡澤村,村民顧海榮說,2年前,快鴨港是遠近聞名的黑臭河道,沿河村民夏季進出家門常常掩鼻而過。根據吳江區水務部門統計資料,2017年2月,石墩浜、快鴨港、姚家浜當時採樣檢測顯示,河道內水質屬於劣V類水。
吳江區震澤鎮高度重視水環境治理及水質提升。震澤鎮黨委書記顧全拍板啟動實施最高標準的「靚河工程」,通過疏浚活水、水岸同治、景觀提升、健全文體設施等一系列措施,使快鴨港、姚家浜、石墩浜等一大批河道水質不斷提升,水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
在治理中,震澤鎮大力推進配套管網及雨汙分流建設,從根源上實現汙水零直排,實現全流域截汙納管。截至目前,震澤鎮已完成19個老舊小區雨汙分流工程,實現城鎮雨汙分流全覆蓋;完成鎮區沿河39家企業生活汙水和323家服務業單位汙水接納。同時,大力度拆除沿河違建,累計整治清理131戶、5000多平方米違規建築;強化內源治理,清理河底淤泥3.9萬方;增設烏泥壩泵房,提升姚家浜、快鴨港等河道水質。結合整治同步優化河道風貌,震澤鎮還建設沿河健身步道、水面廊橋、景觀噴泉、百姓戲臺、公共廁所等基礎設施,將原來的黑臭河道打造成民眾樂見樂享的親水家園。
隨著截汙、納汙、治汙能力的持續提升,蘇州水環境質量顯著提升:全市932條城鄉黑臭水體全部提前完成整治,城鄉黑臭水體基本消滅,國省考斷面達標比例、優Ⅲ比例較2018年有明顯提升。
針對終端點多、面廣、分布不均衡的特點,蘇州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全域實施生活汙水治理,治理範圍由城市建成區拓展到城鎮建成區(含被撤併鄉鎮)、江南水鄉古鎮區和廣大農村地區,治理場所由住宅區、企事業單位延伸到旅遊點、服務區和交通場站。真正實現城鄉汙水共治,治理成效城鄉共享。
精準攻堅「333」行動
全面推進建設「汙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城市」
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要求、高質量推進,3年來,蘇州高質量推進城鄉生活汙水治理工作如星星之火逐漸燎原。三年行動計劃開展以來,各項任務穩步推進,治理質量和效能實現了「四個提升」,形成了系統性、全域化、高質量治理發展格局。
但這還不夠。今年,江蘇省「333」行動方案提出,計劃通過兩個階段共5年左右時間,持續推進實施以「三消除、三整治、三提升」為主要工作內容的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行動,最終實現「汙水不入河、外水不進管、進廠高濃度、減排高效能」。對蘇州來說,高質量城鄉生活汙水治理不是一個階段性的任務,而是一項長效化的工作,需要長期堅持——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推進「汙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打造「水美之城」,助力「美麗蘇州」建設。
記者了解到,接下來,蘇州將全面推進汙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333」行動,聚焦汙水收集盲點、非雨出流難點、低濃度進水痛點等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突出汙水源頭收集和汙染源頭管控,精細化開展排水整治、管網檢查檢測與問題管網修復;以汙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示範區(示範城市)建設為抓手,樹立系統治理理念,加強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運用,推動汙水處理提質增效與工業汙染、面源汙染治理同步實施,與老舊小區整治和海綿城市建設、排水防澇能力提升等工作協調推進。根據蘇州實際情況,按照水質指標、提質增效達標區比例、水體感官滿意度等目標要求,分年度、分階段、分區域制定2020年、2021年和2025年工作目標和任務,進一步落實責任和措施,強化督查和指導,全面提升全市城鄉汙水處理綜合水平,推動城鄉汙水處理為蘇州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助力賦能。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