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蘇州:老舊菜場變身「網紅市集」 提檔...

2021-01-19 蘇州新聞網

通過提檔升級,老舊菜場變成了網紅市集;在刷新顏值的同時,它們並沒有變得「高冷」——

逛逛菜場 體味城市煙火氣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離我們越來越遠,阡陌交通之間的炊煙嫋嫋更是難見。於是,菜場便成了都市裡最有煙火氣息的地方——老蘇州們願意走進魚市,挑選活蹦鮮跳的魚蝦;高興多坐兩站公交,打聽霜打青菜的價格;甚至臨走時,相識數十年的攤主贈送的一把帶著泥土的小蔥亦會讓這筆交易顯得暖味十足。

近兩年,蘇州各市、區都在推進農貿市場的改造升級,從鄰裡中心到網紅集市,從智慧農改超到便捷生鮮坊。菜市場紛紛「大變身」,它們將如何承載市井生活,又以何種方式留住這一縷煙火氣呢?蘇報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創新理念

提升菜場「顏值」

近日,住在姑蘇區彩香新村的居民都在擔心一件事,「彩香一村菜場要關了?」好在,菜場方給出了明確答案:不搬,菜場將進行升級改造,附近已建好了臨時過渡菜場。

這對於附近居民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幾十年了,我一直在這個菜場買菜;女兒小時候,我騎自行車帶著她一起買菜;現在,外孫女都有了,我也帶她來,她最喜歡吃這裡的茨菰片。」住在彩香新村的居民陳翠芬告訴記者,彩香一村菜場開了30多年了,附近的居民早已習慣了在這裡買菜,「之前傳言說要關門,我們急死了。儘管現在手機買菜也便當,但是終歸沒有自己挑挑揀揀來得踏實。」

記者獲悉,彩香一村菜場進行「換代升級」,相關部門將利用兩年時間,建成地面三層、地下兩層,總計7000平方米的高檔市集。

目前,「雙塔市集」、橫街「水八仙」、西環菜場的「唐寅文化」、裡河菜場的「老行當」等一批「網紅」已經成為姑蘇區農貿市場改造高顏值、高品質的代言詞;同時,裡河、朝陽、黃鸝坊等市場也完成了智慧支付、食品安全、食品溯源、智慧管理等智能化升級,城市「菜籃子」監管也邁入了智能時代。

截至今年10月底,新一輪提質改造已基本實現改造市場信息化系統全覆蓋和智慧農貿系統再升級既定目標;已有雙塔、黃鸝坊、三元二村、馬醫科、新民橋及鳳凰、香花橋、新蘇、三元三村等9個改造項目安裝空調;黃鸝坊、新民橋、雙塔、有機源、江宙路等5個項目完成廚餘垃圾就地處置終端設施建設;各改造項目基本完成菸頭採集器布設,6個市場完成消費扶貧專櫃布點,西環項目完成「菜籃子新文化雲陣地」試點建設,購物環境明顯改善。

姑蘇區經科局負責人表示,「乾淨、整潔、安全、有序」是農貿市場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打造「市集化、文創化、生態化、網紅化、智慧化」的「五化」姑蘇專屬市場,「讓市場乾淨整潔,全面提升姑蘇區菜場『顏值』是我們的目標。」

網購難替代

菜場還有社交屬性

鄒惠琴今年70歲,她幾乎每天都會在黃鸝坊菜場買菜。在她看來,只有自己挑選的菜,才是最好的。在一家蔬菜攤點,她仔細地詢問小青菜的產地,還用帶著自嘲的口吻與記者笑談道:「蘇州人都是吃客啊,大棚青菜都吃得出的,甚至對產地都有要求。譬如這個上海青,只有近郊的才好吃,山東青菜的口感就差點意思了。」

上半年,鄒惠琴也學會了用手機買菜,動動手指、足不出戶,各類蔬果禽蛋肉就能送上門。然而,漸漸地鄒惠琴又果斷放棄了手機買菜。她一邊挑著上海青,一邊對記者說:「(電商)送來的青菜,隔了層保鮮膜,顏色再鮮嫩,我總覺得沒有手摸著的帶著露水的菜來得新鮮。」

逛菜場是很多市民的社交活動之一。(資料圖片)

「菜場的核心功能是提供物美價廉的蔬菜禽蛋肉製品,但是其還有一項隱藏屬性——社交屬性。」黃鸝坊菜場管理者葛紹鯤告訴記者,老菜場攤販經營數十年,與前來買菜的居民既是生意關係,更是鄰居,甚至朋友關係。

黃鸝坊菜場於去年完成了升級改造,在葛紹鯤看來,菜場既是生意,更是民生,同時也是「鄰裡關係」。他解釋說:「姑蘇區的菜場大多都是中小型菜場,輻射半徑不超過3公裡,大多都是街裡街坊,菜場改造,可不能把『人情』味改沒了。」

改造後的黃鸝坊菜場,還增設了一條24小時營業的集市街,擁有早餐攤、點心鋪、便民店,為附近的居民提供一塊購物和社交區域。作為菜場管理方,葛紹鯤每天都會在這裡進行多次巡查,「說是『巡查』,其實就是和在小巷子裡的『遛彎』差不多,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在菜場更是直接體現。」

每經過一個攤點,葛紹鯤就會和攤主聊幾句,問問生意、說說天氣,甚至還會聊聊孩子的作業,臨走的時候他才會關照一聲保潔之類。葛紹鯤告訴記者,他這裡有幾十個經營戶,基本都是「夫妻老婆店」,也就是幾十個家庭,在經營幾十年後,與周圍的居民基本已經非常熟識。「這裡的老年人與其說是買菜,不如說是『串門』。」葛紹鯤說。

在黃鸝坊菜場的一家肉鋪,老闆正在剁大扇骨,老闆娘則張羅著生意,她勸著一位阿婆:「你和老王牙齒都不好,這塊脆骨多,你買了不划算。33塊一斤,要『扔』掉一半了。」她一邊說,一邊從另一塊肋排上斬下一小塊,囑咐道:「這塊肉好,天冷了,放兩塊蘿蔔煮煮,正好。」

做完這筆生意,老闆娘告訴記者,她家做的生意基本都是老主顧,誰家有孩子,喜歡吃排骨;哪家老人身體不好,要買骨頭燉湯補補;哪家女主人精明,她都是非常清楚,「有時候稱好了肉,給他們饒一塊,再送一把蔥,這都不是什麼事。」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姑蘇區在菜場的改造中,除了環境的不斷提升,原有的「人情味」也被保留。姑蘇區經科局負責人表示,陳翠芬惦記的彩香一村菜場正在改造,改造完成後,深受居民們喜歡的「彩香茨菰片」、蘿蔔絲餅攤等也都將保留;而在永林新村,老舊的新蘇菜場也剛剛完成了「農改超」,變身為城市美家超市,考慮到前來購買生鮮的大多數是老年居民,超市將為老人提供免費送貨上門的服務。

留住傳統符號

讓菜場回歸生活本質

菜市場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間,最有人間煙火氣。如今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斷進步,菜場也漸漸改掉「髒亂差」的老形象,改造後的菜場在其「顏值」、功能、定位、管理水平都實現了提檔升級。

「相比其他購物,買菜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採購過程,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買菜就像他們到公園散步一樣,是一種重要的生活體驗。」蘇州大學社會與社會工作系教授宋言奇說,老城區的菜場改造應該有自己的特色,與其他區域菜場應該有所區別,「如果全部按照標準化進行改造,那麼菜場也會變得缺乏人情味。」

老年人喜歡親自挑選新鮮食材帶來的踏實感。

模塊化也是葛紹鯤在極力避免的情況,他告訴記者,菜場最大的特色就是每個攤位都有自己的個性,與超市的標準化促銷和集中收銀完全不一樣,菜場的每一個攤子都有自己的經營之道,「有人多送一點菜,有人抹零特別主動,有的老闆特別會攀談……因此居民們來買菜也是非常愜意,甚至享受討價還價帶來的快感。」

對此,宋言奇認為,菜場是城市中蘊藏著的鄉愁鄉影,是一種無形的文化。因此菜場這種公共空間的改造應該實現多維空間的充分利用。他說,菜場的改造應該是多元的,新潮的高科技手段應該是服務所有人群的,而且與「人情味」並不矛盾,「未來菜場的功能定位,應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滿足年輕人對新事物、快捷生活的需求;支持老年人生活的公共空間等,這些都是菜市場的價值體現。」

同時,宋言奇表示蘇州之所以是蘇州,就是帶著自己獨特的傳統符號。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改造建議:「如果所有的菜場都改成標準化的超市,那麼蘇州、上海、南京、重慶這些城市的區別該如何體現呢?」

宋言奇認為,菜場姓「菜」,本質就是生活,是一個城市的服務、民生、情節、歸屬感的維繫,而正是在這種歸屬感中才延伸出了煙火氣,「政府的改造是消除之前的缺失,譬如把衛生做得更好、服務做得更完善、產品做得更可靠。與此同時,一定要留住城市的傳統符號,留住城市原有的味道。既是菜的味道,也是生活的味道,城市也將會變得有滋有味。」

+點料

菜場華麗轉身

規劃新建一批、改造升級一批、整治規範一批、業態提升一批、關停轉向一批

去年以來,姑蘇區全面實施農貿市場「五個一批」系統工程

為市場注入文化的靈魂、旅遊的要素、休閒的元素、科技的資源

留住都市鄉愁

居民

「幾十年了,我一直在這個菜場買菜;女兒小時候,我騎自行車帶著她一起買菜;

現在,外孫女都有了,我也帶她來」

管理者

「老菜場攤販經營數十年,與買菜的居民既是生意關係,更是鄰居甚至朋友關係;

菜場最大的特色就是每個攤位都有自己的個性,與超市的標準化促銷和集中收銀完全不一樣」

專家

「菜場是城市中蘊藏著的鄉愁鄉影,是一種無形的文化;

一定要留住城市的傳統符號,留住城市原有的味道,既是菜的味道,也是生活的味道,城市也將會變得有滋有味」

(蘇報記者 李淵 攝影 杭興微 李淵)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沈雷×謝柯×賴旭東×陳彬×孫華鋒聯袂設計 老菜場變身網紅市集...
    空間改造信息改造對象:江蘇蘇州-雙塔菜場存在問題:跟不上「腳步」,亟需更新換代,以適應年輕消費者需求;改造後:新晉「網紅」打卡地設計師:菜場兄弟 / 沈雷×謝柯×賴旭東×陳彬×孫華鋒  立邦獨家冠名的東方衛視大型家裝改造節目《夢想改造家》第六季,走進「雙塔下的美食家園」,迎來一次大規模的公共空間改造。
  • 蘇州網紅菜場——雙塔市場
    之前的雙塔菜場)是姑蘇區的老菜場之一,位於蘇州古城區中心地帶,西側是雙塔景區、東側則是居民區,離平江路、觀前街都很近。菜場內,乾淨的貨架上,是整整齊齊新鮮蔬果,與其他的網紅菜場不同,這裡隨處可見的生活氣和人情味,讓人一眼就愛上。
  • 立邦《夢想改造家6》「惠民」大改造,老菜場變身網紅市集
    將原本的雙塔老菜場變身網紅市集,打造了一個具有蘇式特色風味的市井文化聚集地。歷時近5個月,完成雙塔菜場的華麗蛻變,為周邊以及蘇州居民刷新生活。這次極具社會意義的「惠民」改造,也獲得了大眾的一致好評。因此,設計師沈雷將雙塔菜場重新定位為綜合性的雙塔市集。他首先要求將菜場原本的圍牆全部拆除,對入口進行重新規劃,從原本的兩個增加到了七個。設計師將生鮮區合理壓縮到市集北側,在南側的小吃區特別安裝橫梁和屋瓦,營造出一片重屋疊瓦的老蘇州景象。整個小吃區採用三角形的元素,打破原有動線格局,為進入的人們增加了通透而豐富的視覺體驗。
  • 雙塔市集,是天堂開在蘇州的分公司
    01現在是蘇州最浪漫的市集了吧老早的蘇州小年輕,噶旁友歡喜去園林,現在的蘇州年輕人,如果被約去逛雙塔市集,浪漫程度不亞於一句表白我想和你逛雙塔市集,從燉蘿蔔究竟要不要削皮講到最喜歡的汪曾祺,如果二十年後還沒有厭煩日夜相對、朝朝暮夕,那就是「愛在蘇州三部曲」。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蘇州:守住綠水青山打造「水美之城」
    市高治辦副主任範國強介紹,「全面提升的城鄉生活汙水治理成效,守住了城鄉『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基本盤』。」據市高治辦綜合組負責人徐兆鵬介紹,3年間,蘇州先後編制印發《蘇州市排水管道建設與檢查修復技術規定(試行)》《蘇州市城鎮汙水處理廠尾水溼地建設技術指南》,為全市各地高質量推進城鄉生活汙水治理提供技術支撐,系統開展城鎮汙水廠尾水生態淨化系統(溼地)建設,實現工程水向生態水的跨越。
  • 「老網紅」科巷菜場再次改造升級,歸來後是菜場更是生活街區
    記者在現場看到,菜場內部正在裝修,而內部的商戶均已撤櫃,不過菜場一樓外圍的一些店面仍在營業。下午4點,記者看到幾家網紅小店門前排起小長隊,而其餘店鋪較為冷清,有的甚至一兩個小時也沒幾個人光顧。儘管科巷菜場主體正在重改中,也沒能澆滅「吃貨」的熱情。「我們在抖音上看到科巷這些好吃的店,專門到這個網紅菜場來看看。」不少年輕女孩慕名而來,排隊買到紅豆酒釀,還要舉著酒釀拍美美的圖片和視頻,發到各類平臺打卡後,才開始品嘗食物的味道。未來怎麼改?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蘇州精心打造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在住建部2020年上半年考核評價中,我市垃圾分類工作位列全國46個重點城市第一檔;對照下半年垃圾分類「攻堅」清單,一項項年度既定任務超額完成,全市生活垃圾「三增一減」趨勢初步呈現……從2012年率先開展試點,到全面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從細化推進、普遍認同,到全民參與、形成自覺,蘇州始終將垃圾分類工作作為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標杆」,垃圾分類的踐行路徑越走越清晰,在全域
  • 蘇州崑山:一臺戲賦能一座城_新作為_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_新聞...
    經過三年的持續打磨,「百戲盛典」儼然崑山的文化新名片,在廣泛播撒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的「火種」之餘,也展示了崑山城市新形象,激發了城市新活力,撬動起城市發展的新支點。搭一座舞臺,打造全國戲曲文化集聚區提到崑山,許多人可能會下意識地「哦」一聲:聽說過,那裡工廠很多。
  • 菜場裡的臺東市集?營口路市場二層將變身新商業地標,定位青島夜...
    項目按照盛唐街景的風格打造,分為「東市」「西市」「南市」「北市」四個區域,並設有快閃區、互動性社交廣場等。之所以選擇盛唐街景,是因為主創團隊希望臺東市集有兼容並包的品質,吸納眾多的文化和商業元素,打造成為集吃喝玩樂為一體的沉浸式文旅特色商業地標。營口路市場二層將變身新商業地標「臺東市集」。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丨從法治汲取力量——開啟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從法治汲取力量——開啟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基層見聞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題:從法治汲取力量——開啟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基層見聞新華社記者近期在內蒙古、廣東、山東等地採訪看到,針對基層執法和行政中存在的問題,一些地方政府正在改善執法手段,營造清新行政環境,依法劃定決策權力紅線,不斷提升基層群眾獲得感,為開啟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匯聚力量。
  • 杭州菜場「變身」網紅打卡點
    最近,她發現菜場又有了不少新變化:「裡裡外外都精心設計、重新裝修了,頗有點網紅打卡點的感覺了呢,我看到好多年輕人在這裡拍照打卡!」 作為一個「明星市場」——全杭州第一家「網上菜場」,萬壽亭農貿市場位於市中心繁華中央商務區,營業面積4796平方米,攤位300個,經營戶242人,服務周圍約20萬人口。
  • 蘇州菜市場圖鑑:那些改造後的菜市場到底怎麼樣?
    蘇州的菜市場有很多個,近兩年又將一些老舊的菜場進行改造,改造後的菜場煥然一新,更新了人們對菜場髒亂差的印象。眼見為實,來看看這些改造後的菜場到底怎麼樣! 雙塔集市 雙塔市集是蘇州菜場改造的先鋒,不僅改造的時間早,改造的成果也是最時髦的。在它改造完成後,一躍成為蘇州的網紅打卡地,不過從某種意義上,雙塔市集並不能稱之為菜場。
  • 雙塔市集 | 在菜場植入一個美術館
    最近蘇州新開業的一家雙塔市集成了網上熱議的主角,無論顏值,業態,服務都很能打。而細心的網友一定會發現雙塔市集除了建築外觀很新潮之外,裡面也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特別設置,比如菜場裡隨處可見的由名畫改成的攤販人形立牌,還有咖啡館對面的菜場實驗所。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保定謀變
    打造品質生活之城,保定正在發生深刻的城市之變。圖為朝氣蓬勃的城市一角。河北日報資料圖片居危則思進,落後則思變。信心和底氣來自於時代的眷顧和區位的優勢。當前,保定面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帶來的承接疏解機遇,雄安新區大規模建設帶來的輻射帶動機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新引擎帶來的臨空經濟和開放發展機遇,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帶來的創新發展和城市經濟發展機遇。深刻把握並搶抓這四大機遇,將為保定高質量發展提供廣闊的天地、光明的前景。保定要變,找準路子,才是關鍵。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不學禮,無以立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不學禮,無以立 2020-10-22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島將有菜場裡的臺東市集 營口路市場二層將變身新商業地標
    」計劃於明年1月改造完成的臺東市集已同步啟動招商工作,未來這裡的業態將決定臺東市集是否能夠像企劃總監李哲所構想的那樣,成為兼具美譽度和頂流的商業地標。  「我們的業態涵蓋吃喝玩樂,不僅有青島當地的網紅品牌,還有全國的連鎖品牌入駐,還會吸引一批一線潮玩店落戶,在此開設青島首家門店,市集也有爵士酒吧。」
  • 上海菜場變身記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萬宏蕾 編輯覃柳笛2019年3月10日,上海新地標愚園公共市集,菜場裡暗藏知名美術館「哎喲,那阿來兜兜啦?」「喏,帶孫女過來買兩則青團。」在上海諸多「網紅菜場」之一——普陀區真如高陵市集,兩位上海老阿姨邊挑菜邊閒聊,這家比比,那家逛逛,很是愜意。高陵市集前身是高陵農貿市場,2019年3月開始改造,2020年3月再次開放。
  • 老菜場:市井微改造的新味道|全建彪|創意街區|順城巷|西安|信義巷|...
    菜市場外牆掛著梵谷的《星空》,網紅書店樓下是豬牛羊蝦,奶茶店隔壁賣水果,美甲樓下是烤鴨……建國門綜合市場仿佛一夜之間「潮」了起來,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關注。一面是熱氣騰騰的生活,一面是高雅唯美的藝術。兩者如何相融?今年10月底,全新亮相的老菜場市井文化創意街區或許會給人們一個答案。
  • 蘇州最值得去的網紅市場,仙氣十足
    2019年底,位於蘇州姑蘇區的雙子塔市場一下子成為「網紅」的地標。從古老的傳統農貿市場轉變為適合男女老少的生活市場,帶來了煥然一新的外表和複合多樣的高人氣,古城的新生命也活躍起來了。隨著周邊居民的老齡化和遷移,伴隨著電商和超市的強烈衝擊,農貿市場面臨著發展和生存的危機,同時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巨大背景下,姑蘇區面臨著作為具有2500年歷史的古城區生活的重大問題。在雙重挑戰下,蘇州市委、蘇州區委等各級機關、部門決心合作,從與人民民生關係最密切的菜場開始,進行創新。
  • 蘇州:世人嚮往的一生之城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中央空調、新風系統、全自動檢測儀陸續到位,配置有機垃圾無害化就地處理房;新闢便民服務中心,引進修鞋、理髮、織補等「老行當」;用蘇式花窗、市井人物畫等點綴菜場,菜香中增添「文化味」,雙塔市集甚至搭起小舞臺,皮影戲、魔術等表演引人駐足。  「逛菜場不再是大爺大媽的專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