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臨武縣委書記 李 浩
臨武縣人民政府縣長 劉 楊
伴隨著新中國鏗鏘前進的步伐,臨武走過了不同尋常的70年。70年來,歷屆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一棒接著一棒跑,一任接著一任幹,幹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夢想。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縣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紮實推動黨中央、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開創了臨武改革發展的「黃金時代」。
回顧70年曆程,臨武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成績是舉世矚目的。我們告別了一窮二白,迎來了經濟實力的大跨越。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先後跨越10億、100億大關,2018年達153.5億元,增長1535倍;財政總收入先後跨越5億、10億大關,2018年達11.26億元,增長2502倍。我們告別了破舊落後,迎來了城鄉面貌的大變樣。縣城區面積從0.9平方公裡擴大為15平方公裡,城鎮人口從0.44萬人增加到16.89萬人。城市形象、品質和美譽度大大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大幅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豐碩。我們告別了相對封閉,迎來了改革開放的大浪潮。臨武由原來交通落後、信息閉塞、偏居一隅一躍成為湖南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一大批戰略投資者相繼落戶,成為受廣大客商青睞的投資熱土。我們告別了缺吃少穿,迎來了全面小康的大決勝。城鄉居民收入較1957年分別增長576.7倍和258.05倍。近三年累計脫貧4911戶15834人、所有貧困村全部摘帽,全縣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1.45%以內,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95.2%。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走進新時代,邁上新徵程,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定向領航,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以追夢的情懷、奮鬥的初心、奔跑的狀態,奮力續寫新時代臨武發展新篇章。
續寫新時代臨武發展新篇章,我們將堅持高質量發展要務不動搖。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產業主導、全面發展」總戰略,堅定不移推進「1256」發展總思路。把產業升級作為第一要務,加快培育六大主導產業,全力打造六個百億產業集群。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菜單,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湧向臨武。把項目建設作為第一抓手,重點建成寶玉石文化產業園、通天山風景區、碳酸鈣產業園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把工業園區作為第一平臺,加快打造產業窪地、企業窪地、財源窪地、創新窪地。把優化環境作為第一要求,努力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人文環境、社會環境、生態環境。
續寫新時代臨武發展新篇章,我們將堅持改革開放不止步。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大背景,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力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管服」改革、「一次辦結」改革、農業農村綜合改革等一批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培植新動能。充分發揮湖南「南大門」的區位優勢,主動融入「一帶一部」「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大格局,全力把臨武打造成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和湘南開放合作的「橋頭堡」。
續寫新時代臨武發展新篇章,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不放鬆。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全縣的首要政治任務和一號民生工程,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小康路上不讓一戶一人掉隊。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精心打造一批「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化湘江、珠江「兩江之源」的「源頭擔當」,突出抓好三十六灣、陶家河流域等重點區域綜合治理,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讓青山綠水、藍天白雲、清新空氣成為臨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配」。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維護一方穩定,確保一方平安。
續寫新時代臨武發展新篇章,我們將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懈怠。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推進作風建設,呵護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堅持「好幹部」標準,突出在發展一線、民生一線、維穩一線、黨建一線中發現幹部、培養幹部、選拔幹部,以正確的用人導向激發乾部在新時代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新起點上再出發。我們堅信,臨武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臨武的人民一定會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