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臺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290巷三號樓,剛服完兵役的段鍾潭與二哥段鍾沂一起,成立了一家名為「滾石有聲出版社」的小公司。
四年前,熱愛音樂的兄弟倆搞了一本介紹西方搖滾樂的雜誌,名為「滾石」,意在致敬英國搖滾樂隊「Rolling Stone」。
一段時間公司出現虧錢,還完債後,兄弟二人決定換種形式繼續做音樂,滾石唱片當時的目標是:製作華人自己的流行音樂。在2010年的一次採訪中,段鍾沂這樣說:「滾石能夠成為這個時代的一個符號,完全超出最初的預計。滾石的創立可溯源至1976年《滾石》雜誌之成立,由於創辦者段氏兄弟對ROCK&ROLL的鐘愛,而取名為滾石。滾石開始迎向亞洲,積極向海外拓展,在亞洲各地設立約十家關係企業,每個關係企業除了經營『滾石』自製發行的產品外,同時取得來自不同國家五十多種品牌之代理權。成立ROCK-Philippine,ROCK TV。推動BRAND經營概念,陸續成立龍捲風、電星、飛迅、WOW Music等品牌。在中國大陸與西安製片場合資成立「藝瑪電影公司」。「臺灣滾石」更名為「滾石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ROCK RECORDS CO.,LTD.)。因入WTO,對華文有聲、文化出版影響甚鉅。滾石集團將更積極開發海外及大陸藝人經紀業務。滾石文化2002年擴展叢書部門及行銷通路已見其拓展出版事業版圖的企圖。滾石移動在廣州成立,經營無限增值服務,定位為大中華地區數位音樂行業領先的服務提供商。2020年3月,滾石唱片與網易雲音樂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音樂版權、藝人發掘培養、音樂IP深度開發、原創音樂、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音樂上下遊領域展開深層次、多樣化的合作。
從70後到90後,甚至或許還有60後和00後,幾乎沒有一個人的青春,躲得開滾石這支箭。作為頂級的唱片公司,培養了幾乎整個華語樂壇的歌手,張國榮、羅大佑、李宗盛、成龍等都曾效力滾石。依稀記得在2010年的時候,滾石30周年演唱會,80多位頂級歌手齊聚首,堪稱半個華語樂壇。第一批歌手:吳楚楚、潘越雲、齊豫、張艾嘉等人,其中吳楚楚後來創立了飛碟唱片公司。讓大家熟知滾石應該是羅大佑、李宗盛、小蟲等製作人加入,之後又有齊秦、趙傳、陳昇、周華健等實力唱將加入滾石。
90年代滾石又籤下了林憶蓮、杜德偉、莫文蔚、成龍等人,羅大佑去香港發展,和滾石一起創立了音樂工廠,吸引了黃耀明、袁鳳瑛、娃娃(金智娟)加入,還有著名寫詞人林夕,編曲花比傲。滾石還與陳健添合作成立勁石娛樂,旗下的藝人有:王菲、Beyond、草蜢等人。就連大名鼎鼎的魔巖三傑竇唯、張楚、何勇,都是出自滾石(滾石在內地成立魔巖文化),包括後來的唐朝、中國火、黑豹都師出於此。90年代初,滾石籤下了復出的歌壇巨星張國榮,一手捧紅了光良、品冠、阿牛、任賢齊、劉若英、梁靜茹等人。
滾石的衰落點在90年代末網際網路崛起導致盜版盛行,實體唱片銷量下滑而讓唱片公司掙不到錢。經過這幾年的版權的普及,網際網路版權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2020年滾石唱片也與網易雲音樂達成戰略合作。
對於滾石唱片來說,戰略合作是雙方在價值觀和音樂理念上一致的體現,「共創華語黃金時代」,顯然是值得行業期待的未來。培養創作歌手、發揚原創音樂是滾石唱片一直以來所踐行的核心理念。經過這麼多年的坎坷,但滾石依舊活著,還在做原創,還在發力。10年前的一場採訪中,段鍾沂在回顧滾石30周年時說,自己不會用興衰來講滾石,滾石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局。
免責聲明:本作品中的文字均為作者原創,圖片、視頻或音頻等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未經本帳號和做著共同授權,其他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侵犯作品的著作權,包括但不限於:擅自複製、連結、非法使用或轉載,或以任何方式建立作品鏡像。若獲取授權後,請合法使用,並標註來源且保留內容來源。
微博 | 抖音 | 今日頭條 | 大魚號 | 網易號 | 百家號 | 搜狐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