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高畫質 佳能G7X II評測

2021-02-08 紅雲專業攝影器材

在普通口袋相機逐漸走進博物館的過程中,大尺寸傳感器的口袋相機似乎是存在的唯一可能,佳能於2014年推出的G7 X採用1.0"CMOS獲得了成功,2年後,它的後繼機型G7 XII繼續將功能完善和改進,來到我們面前。

       對於G7 X系列有自己的典型特徵:1.0"CMOS、標準變焦鏡頭、F1.8-F2.8的鏡頭光圈,體積小巧可放褲兜、觸控螢幕幕,從外表和內在來看,這都是一臺適合隨身攜帶的相機,更重要的是,畫質可與索尼黑卡RX100系列一決高下。

 

 

       G7 XII的外觀為黑色,磨砂手感,整機大小約為成年男子的手掌面積,十分小巧,機身正面為佳能LOGO和機型名稱,不過只標註了G7 X字樣,這說明G7 X是一個獨立的系列。G7 XII搭載了1.0"大尺寸CMOS圖像感應器(約13.2×8.8mm),有效像素約2010萬,2000萬級別像素足以應對日常拍攝。

 

 

        G7 XII的背面設計依然簡單,大部分為屏幕佔據,實體按鍵部分,G7 XII提供的都是經常使用的功能,如紅點的視頻錄製按鈕,連拍、微距切換、閃光燈、刪除、回放以及菜單按鈕。

        值得一提的是,G7 XII提供了一定區域的蒙皮,這對於小型相機的握持有很重要的幫助。

 

 

       機身的肩屏部分,G7 XII將模式轉盤和曝光補償轉盤羅列到了一起,節省了空間,模式轉盤上除了我們常用的PASM檔之外,還包括場景模式(SCN)、自動模式、視頻錄製模式、混合自動模式(拍攝精緻圖像時,創建一個摘要短片)。

 

 

       屏幕方面,G7 XII採用了約104萬點3.0"翻轉式「晶炫Ⅱ」觸控螢幕,顯示效果與目前佳能主流相機一樣,不過G7 XII屏幕的最大亮點是可以進行180度翻折,自拍成為可能,同時多角度也給拍攝者提供了更靈活的創作方式,我認為翻轉屏已經是未來相機不可缺少的硬指標。

閃光燈抬起

 

 

      G7 XII雖然小巧,但是也要考慮握持手感,這小小的突起便大大改善了握持的手感,並且良好的蒙皮手感也增加了摩擦力,讓一隻手拿相機更加的可靠。

 

 

        這款G7 XII的鏡頭設計依然很棒,4.2倍光學變焦,焦距為24-100mm(換算為35mm),大光圈除了帶來更好的背景虛化能力,保證進光量將快門速度提高是關鍵。

        G7 XII在處理器方面升級到了DIGIC 7,這也是未來1-2年佳能的主打處理器,新處理比DIGIC 6要進步不少,主要體現在降噪、防抖算法、追焦算法等方面,這對畫面的影響是直觀的。

 

G7 XII雖然在外觀上主打小巧,但是性能上卻毫不含糊,我們拍攝了未開啟任何效果的JPEG圖像(截稿時Camera RAW9.5.1還不能打開G7 XII的RAW格式),使用F5.6光圈拍攝。

 

 

       G7 XII的ISO範圍為125-12800,對於口袋相機來說,這個範圍很適用,逐級來看畫質表現:

       在低感方面,相機到了ISO800的時候可以分辨出比較明顯的塗抹感,層次感變差,但是還能接受,ISO1600的時候略微提升,個人感覺,正常拍攝,控制在ISO1600內比較合適,更何況這是JPEG的效果,RAW的話在後期還能處理一下,感光度上升,ISO3200的時候有明顯的塗抹感,細節損失比較嚴重,但是反差過大的地方還是比較清晰,不過並沒有出現明顯的顆粒噪點,機內的標準降噪應該是受到了DIGIC 7處理器的改進。再提升ISO,已經並不太適用於對高畫質有要求的拍攝者了,不過對於旅遊愛好者,倒是可以放心使用,因為機身內置的夜景模式應該會大幅改進畫質效果,總體來說,G7 XII這種小機器控噪做到目前的情況應該算給出滿意交卷的。

既然G7 XII在廣角端可使用最大F1.8的光圈,長焦端可使用F2.8的光圈,那麼我們就直接拍攝最大光圈下的中心畫質看看,使用ISO125最佳感光度拍攝。

 

廣角端F1.8

 

       從這張圖和下圖對比,只能說在廣角端G7 XII的最大光圈銳度表現一般,明顯不如下圖的長焦端看起來更銳利,我個人縮小了幾檔光圈,效果明顯改善,看來小型鏡頭在光圈和銳度的配合上還是有改進的空間的,不過這不算是什麼大問題,後期可以適當改善。

       

長焦端F2.8

 

         長焦端的表現要好一些,我個人推薦大家在外出拍攝的時候,光圈控制在F4-F5.6會比較合適,除非特別需要背景虛化,再使用大光圈拍攝。

既然說到大光圈,也不能不關心背景虛化,同樣,測試一下廣角端使用F1.8光圈時候的背景虛化如何,依然使用ISO125,最近對焦距離。

 

廣角端背景

 

       這沒有開啟微距模式,這個背景虛化的感覺出乎我的意料,除了F1.8光圈在焦點處略微朦朧一些以外,背景虛化的感覺接近單反使用大光圈鏡頭,焦外過渡相對柔和,這樣的表現我給G7 XII高分。

 

長焦焦外

 

         長焦端的焦外效果也比較出色,紅色與綠色的過渡柔和,這和G7 XII的鏡頭9片圓形光圈有直接的關係,看到這樣的焦外表現,G7X II的焦外成績相信您也有了自己的認識。

實拍樣片部分我找了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進行拍攝,溫暖的陽光帶來了不錯的色彩表現,照片直出,無後期,點擊圖片進入圖集瀏覽。

 

 

 

         評測總結:

         G7 XII不僅僅是一臺小巧的高畫質便攜相機,還有很多功能集一身:比如全高清視頻拍攝、眾多場景模式(人像、LOMO效果、微縮景觀、水下、星軌等),還有Wi-Fi傳輸(可參考佳能近期機型,都包含此項功能),可以說,這是一臺不折不扣的全能型口袋相機,你想要的功能幾乎都提供,如果不想背負沉重的單反,又要求高畫質、高ISO表現和RAW格式,那麼這臺G7 XII相機絕對可入你的法眼。



相關焦點

  • 小巧輕便高畫質 佳能便攜相機G7X Mark II
    佳能G7X II佳能G7X II佳能G7X II  佳能G7X II的翻轉屏幕在視頻拍攝中也是非常好用的,不僅方便用戶取景拍攝而且進行視頻自拍也更加的方便,一個人也能輕鬆搞定拍攝任務。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小巧輕便高畫質 佳能便攜相機G7X Mark IIhttp://dcdv.zol.com.cn/758/7586466.html
  • 佳能G7X Mark II評測
    專業卡片相機要做到小型化和高畫質,設計上的平衡點要找準,佳能G7X系列就是為了和索尼RX100系列競爭的,所以用的1英寸傳感器說不上畫質非常好,但是能保證小型化機身的同時還有比較好的畫質。光圈:F7.1 快門:8.0s ISO:125這次評測沒有單獨測試不同感光度的畫質,直接上樣張更直觀。
  • 高畫質成像典範 佳能EF70-200mm F4 IS II USM外觀評測
    大三元一直是信仰,我相信大部分的影友都不陌生吧,這個月佳能新發布了兩款L級EF遠攝變焦鏡頭新品EF70-200mm f/2.8L IS III USM及EF70-200mm f/4L IS II USM。不僅擁有佳能L級的高畫質表現,而且在小型輕量化方面也更具優勢,具體表現何如,今天就著手這個新款EF70-200mm f/4L IS II USM,來帶領大家一起慢慢看。
  • 高畫質&高速拍攝全面體驗 佳能EOS M5
    在單電相機當中算得上小巧。高像素的體驗在數碼單反領域,佳能已經為我們帶來了約5060萬有效像素的EOS 5DS和EOS 5DS R,這在135規格的數位相機中,目前還是屬於最高的像素。高畫質的成像質量,一直是佳能相機給我們的感覺。
  • [小Q新視角]畫質速度兼具 佳能EOS-1DX Mark II評測
    又一臺旗艦帶來了我們的評測中心,它就是佳能的EOS-1DX MarkII。
  • 佳能微單EOS M200評測:時尚易用好選擇
    隨著5G網絡的發展,高清視頻將會傳播得更廣,因此數位相機的高畫質化拍攝要求也將越來越高。也正因為如此,佳能在今年的相機升級路線中都加入了4K視頻的全面普及——所以,就有了我們今天的全新EOS M200微單評測。如果你是一位特別喜歡用視頻的方式記錄自己多彩的生活的話,那麼這篇文章一定對你有幫助。
  • APS-C畫幅卡片機佳能G1 X Mark III評測:畫質篇
    PCoonline評測室拿到的是完全未開箱的佳能G1 X Mark III。可以看到箱子的一次性封條嚴鎖著開封口。佳能還在防偽方面做了一個全息燙印的標籤,貼在箱子的右上角。它給我的第一感覺還是那麼棒,非常的小巧,機身重量僅僅為375g。在習慣了使用「黑大粗」相機之後再次見到這樣的小而精的產品,實在令人非常愉悅。
  • 佳能24-105/4 L IS II海外評測結論
    以下是來自PhotographyBlog的評測結論:佳能EF 24-105mm f/4L IS II USM是一支出色的標準變焦鏡頭,如同大家所期望的那樣,它確實比十年前推出的前代產品好得多,後者是佳能最受歡迎的全畫幅紅圈鏡頭之一。這支用途廣泛的新紅圈鏡頭在24端至50端銳度相當高,畫面中心和邊緣有不錯的畫質。
  • EOS M50:小巧、高畫質、高性能,旅行微單全新選擇
    隨著微單相機的普及和功能的逐漸提升,高畫質和便攜性逐漸成為了它的優勢,特別是外出旅行時,無反相機的可更換鏡頭顯然要比固定鏡頭相機有天然的優勢。而佳能最新的EOS M50微單相機就是一款將便攜性和高畫質做到融合和平衡的產品。
  • 高畫質與輕量化的融合 面向未來的佳能RF系統
    一、微單的使命是輕量化,佳能R系列是兼顧輕量化、高畫質與高性能的光學系統我們知道在單反時代,佳能EF卡口一大優勢,就是具有54mm的大尺寸卡口內徑。卡口內徑不僅可以設計更大的鏡頭光圈,而且更有利於實現大光圈下的高畫質表現。
  • 高畫質與輕量化的融合 面向未來的佳能RF系統(全文)_佳能 EOS R5...
    但是小巧設計的同時,鏡頭依然能夠保持高便攜性,足夠適應日常拍攝的高畫質要求。二、高畫質是RF卡口的基本要求    對於佳能相機,一直堅持三個核心理念——快速、舒適、高畫質。其中高畫質這一項,可以說是每個相機系統最重要的性能。對於佳能R系列相機和RF卡口鏡頭而言,高畫質就是機身與鏡頭設計的先決條件。    佳能RF卡口鏡頭的優勢,除了更先進的光學設計理念,還有更新的鏡片研磨技術,以及更好的鍍膜工藝。
  • 高性價比長焦鏡 佳能70-300mm IS II評測
    NANO USM馬達的引入可以說是鏡頭的一大亮點,這是繼EF-S 18-135mm f/3.5-5.6 IS USM之後第二款搭載NANO USM馬達的佳能EF鏡頭,鏡頭的最大特色就是在保持小巧的前提下,擁有了超聲波馬達的速度和寧靜度的優勢。優異的對焦速度表現是新鏡頭的一大特色。
  • 評測 佳能1DX Mark II在婚禮拍攝中的實戰報告
    我們特別邀稿了第一時間拿到1DX Mark II工程樣機的兩位佳能CPS大使黃亮和郭珺,以及佳能籤約攝影師壺圖。並在經過了真實婚禮實戰拍攝後,與大家分享1DX Mark II的評測報告與使用感受。測試內容:對焦、色彩、像素、畫質、銳度、JPG寬容度、存儲卡、觸控螢幕、高速連拍、重量等。
  • 新一代網紅神器 佳能G7X Mark III
    一方面,1英寸傳感器相較手機等常規裝備而言具備更高的成像水準;另一方面,「小巧機身+大光圈變焦鏡頭」的配置不僅帶來了出色的便攜性,同時還能滿足各種複雜的拍攝需求,實用性非常強。說到現有的1英寸卡片機,不得不提佳能的G系列:迷你的體積、簡單的操控、全面的性能……這些特色使其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網紅神器」。
  • 佳能EOS RP 全畫幅微單評測
    究竟佳能EOS RP素質如何,適合哪些人群,和EOS R相比定位又有怎樣區別,這篇評測為您揭曉答案。    進入正題之前,我們看一下EOS RP的參數。這臺相機定位與單眼相機中的6D Mark II相似,傳感器同樣也是2620萬像素全畫幅傳感器。
  • 高端卡片機之選:松下LX100 II評測
    【松下LX100 II評測結果出爐】近日,Dpreview公布了松下LX100 II的評測結果和總結,究竟如何呢?
  • 颶風資訊 | 期待已久的Vlog相機佳能G7X Mark III與佳能G5X Mark II真的好嗎?
    前幾天新發布的佳能G7X Mark III與G5X MarkII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兩臺機子都具有3英寸上翻式的高清觸控螢幕幕,這一點對於Vlog來說基本是剛需,有了翻轉屏用戶才能清楚的看到自己,並且進行構圖與曝光。
  • 為攝影初學者打造 佳能EOS 77D評測
    佳能EOS 77D操控點評  儘管機身小巧且緊湊,但佳能並沒有忽視這臺相機的操控。雙撥輪和肩屏的支持,對初學者學習使用單眼相機是很有好處的。因為單眼相機的精髓,就是唯快不破:操作快、反應快,是單眼相機做為專業記者、攝影師的首選相機的先決條件。兩個撥輪通常是一個控制光圈/快門,另一個控制曝光補償。
  • 佳能新品▎新一代網紅神器 佳能G7X Mark III
    一方面,1英寸傳感器相較手機等常規裝備而言具備更高的成像水準;另一方面,「小巧機身+大光圈變焦鏡頭」的配置不僅帶來了出色的便攜性,同時還能滿足各種複雜的拍攝需求,實用性非常強。造型方面,G7 X Mark III延續了上一代的設計風格,具備小巧的機身、稜角分明的線條以及磨砂質感的塗層;新機配備了一個「迷你」手柄,這點與前代一致,保證了拍攝時的握持手感。值得注意的是,這款相機提供全黑、銀黑兩種配色,這也是佳能G7X系列的首款銀色機身,復古文藝感十足。
  • 佳能相機高畫質的秘密武器
    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佳能相機高畫質的秘密武器。高像素帶來的高解析力本身就是提升畫質的一個重要部分。佳能EOS R6採用了與專業旗艦相機EOS-1D X Mark III同款的傳感器和處理器設計,因此在控噪水準上與專業旗艦相機也可以一戰。所以如果你想要一臺能夠戰勝暗夜拍攝的相機,那麼佳能EOS R6肯定是性價比最高的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