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白藍三部曲》:以嫻熟完美的視聽語言,進入到角色的內心深處

2021-02-08 就偏愛動漫

導語:《紅白藍三部曲》:以嫻熟完美的視聽語言,進入到角色的內心深處

影片以一場車禍為開始,通過描述女主角朱莉在失去親人後一路掙扎並最終重獲新生來試圖闡釋自由與愛的矛盾。自由是個相對的概念,影片中的朱莉失去家人得到沒有家庭束縛的自由;和追求自己的助理一夜情卻依然無法尋求愛情的自由;當放下從前嘗試重新生活時,猶如在魚缸中重新愛的朱莉是否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影片在結尾處鏡頭划過,黑暗中的朱莉宛如嬰兒,接著是B超清晰可見的嬰兒胎動,或許導演希望通過此鏡頭預示朱莉的重生,本來生命的輪迴有其必然,由死向生,由生向死無非是輪迴的結局。

然後,畫面依次略過見證朱莉重生的一組人物—情人奧利維、車禍的日擊者、妓女、朱莉痴杲的母親、阻止朱莉自殺的護士、懷孕的丈夫情人,最後便是朱莉那張平靜的臉,畫面長時間的定格在宋莉的臉上,漸漸地,漸漸地,一行清淚從眼眶流下,從死而生,一切的不幸似乎已經過去,壓抑、遺忘傷痕,冷漠面對人世無法獲得新生唯有接受創傷,用寬容和愛才能走出痛苦,獲得真正的自由。

波蘭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被譽為「當代歐洲最具獨創性、最有才華和最無所顧忌的」藝術電影大師。作為其絕筆之作的《紅白藍三部曲》借用法國國旗上分別代表自由、平等、博愛的藍、白、紅種顏色,來暗示影片的主題。自由,平等,博愛是法國啟蒙運動和大革命時期法國思想家、資產階級革命家們倡導的人類理想。作為道德焦慮派代表之一的基耶斯洛夫斯基以政治色彩濃厚的這個主題作為影片詮釋的對象,但卻無關乎政治,導演申明《三色》僅代表他個人層面上對自由、平等、博愛的探討。

而《藍》只不過是通過女主人公朱莉的行為印證了導演個人的觀點,「沒有絕對的自由」自由和囚禁之間仿佛就是一對孿生姊妹,當你認為已經逃離某種囚禁獲得自由的同時會有另一種束縛把你困住。影片深刻而細膩地剖析了人類情感中最深層的部分,揭示了空虛寂寞的真正本質及現代人精神上的困境,充滿了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和追求。

《三色:藍》是最能代表導演個人風格的作品之一,以嫻熟完美的視聽語言,進入到角色的內心深處,充分體現了導演深邃的思想意識及駕馭電影的高超技巧。

影片中,藍色是貫穿始終的影調與色彩基調,那一抹濃鬱的藍色給我們帶來視覺上的強烈震撼。在片中,藍色是過去生活的代名詞。每當朱莉陷入回憶的痛苦中時,整個畫面就會出現一片深藍的背景,還有若隱若現的藍色光斑在她的臉頰上斑斑駁駁地閃爍。這個情景的頻繁出現代表了難以擺脫的過去,讓我們感受到朱莉痛苦的靈魂。在影片中還有幾次出現了暖色調,比如在看到丈夫和女兒葬禮的錄像時和在剛回家後僕人難過的哭時,朱莉看起來冷靜而默然用拒絕的鎧甲抵禦著註定要襲擊她的一切可感知的悲傷。而那種強烈的暖色調更是起到反襯的作用,更加突出了女主人公內心的強烈孤獨感和悲傷的氣息。

基耶斯洛夫斯基認為音樂是電影的靈魂所在,在他的電影中音樂經常比畫面佔有更為重要的角色,甚至扮演著「填補鏡頭無法傳達的意境」的工作。《藍》的作曲是由波蘭著名的作曲家澤貝紐·普瑞斯納( Zbigniew Preisner)製作完成的。他將音樂與音響相結合,對於人物的心理描寫和故事情節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堪稱利用音樂音響手段來刻畫人物心理的典範。

(歡迎小夥伴們踴躍發言,喜歡的朋友,關注點讚轉發可以走一波喲!謝謝!)

相關焦點

  • 影評:《紅白藍三部曲》之《藍》
    茱莉葉.比諾什,看過她演的多部電影,《濃情巧克力》《英國病人》《屋頂上的騎兵》,還有這部《紅白藍三部曲》之《藍》。她深邃的眼睛,風情迷人的齊耳自然捲髮,健碩的身材,兩片薄而修長的唇,無一不是隨著劇情也緩緩展開的情節。
  • 深度|《父與女》視聽語言完美結合背後,對生命情感的探索與思考
    導演以全景、靜止和空鏡頭等視覺語言搭建情感框架,經典古典音樂和自然音響等聽覺語言鑄就詩情畫意,並用獨特的視角,將視聽語言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展現出人類最純美的感情,以此賦予了短片多姿多彩的生命意義。因此,本文就從視覺和聽覺的結合,來深度解讀影片經典的視聽魅力。
  • 李安導演《飲食男女》視聽語言分析
    每一次的聚餐都會有對於這個家庭來說爆炸性的新聞,從老二家倩宣布買房到房子投資失敗再到家寧和老大家珍先後通過婚姻突然的離開父親的家。 整部影片一如平常的生活般平穩的推進。依次介紹老朱、家珍、家倩和家寧各自的生活狀態。多條線索同時展開,娓娓的講述著老朱一家人看似平淡實則各種矛盾交織的生活故事。這種質樸中又帶有戲劇性的誇張的效果,是通過導演豐富純屬的鏡頭語言營造出來的。
  • 《冰雪奇緣》從視聽語言、角色設置、救贖意義,聚焦女性自我重塑
    讓它影響力遍布全球、經久不衰的,不僅是空前精美的畫面、可愛討喜的人物,更是這部電影通過視聽語言、角色設置、價值導向,所表達的對「女性自我重塑」的關注與期許。表層「視聽語言」:影片通過「唯心主義」畫面、直抒心聲的歌詞,聚焦女性人物的內心感受,詮釋了「自我重塑」的概念。
  • 從故事主題到視聽語言,解析奧斯卡獲獎電影《炎熱的夜晚》
    從《為黛西小姐開車》到《綠皮書》於奧斯卡頒獎禮上的奪魁,可以看到:一方面,隨著時代發展、文明變遷、觀念更替,觀眾樂於看到消弭族裔隔膜、建立理解包容的溫情電影;而另一方面,也是近年來尤為凸顯的問題,隨著這類題材影片內容的同質化、視聽語言方面中規中矩缺乏突破性,逐漸引起觀眾的審美疲勞,《弱點》、《綠皮書》等溫情片中的「白人救世主」、「神奇的黑人」、「柔化矛盾衝突」
  • 60年代法國「女德班」,比諾什主演,完美主婦到自由女性的蛻變
    在法國東部一個叫阿爾薩斯的小鎮上,有這樣一所家政學校,教導十幾歲的女孩子如何成為完美的家庭主婦。從烹飪到禮儀,如何對丈夫百依百順,如何照顧得服服帖帖,這聽起來儼然就是一個60年代的法式「女德班」。 在20世紀,這樣學校的存在似乎再正常不過了。但隨著校長波萊特丈夫的去世,讓她對這所學校和自己的人生有了全新的看法。
  • 視聽語言的深度挖掘,這樣做讓你的影評文章更出彩!
    電影作為一門畫面與聲音結合的藝術產物,分析好視聽語言才能夠更好的把握電影。這篇文章我將分成「什麼是視聽語言?」、「視聽語言的內容(下)」兩個部分來介紹,可以做筆記記錄一下。什麼是視聽語言?視聽語言的內容之聲音(下)今天主要講的是視聽語言之聲音篇,重要的蒙太奇部分留到下一篇文章分享。電影是綜合的視聽語言藝術,聲音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聲音與畫面的匹配,能夠更好的發揮其藝術性。
  • 從《公民凱恩》到《美國麗人》|電影中的意象演變
    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紅白藍三部曲》《紅白藍三部曲《藍》中,主人公無視了老太太;《白》中,主人公報以嘲笑;而到了《紅》,終於,主人公幫助了她。視覺化電影的深層意義(《阿甘正傳》羽毛,《紅白藍三部曲》老太太……)
  • 什麼是視聽語言?帶你了解視聽語言基本內容及對於電影的重要性
    今天我們介紹的是關於「視聽語言」的基本簡介和理解方法。電影作為一門畫面與聲音結合的藝術產物,分析好視聽語言才能夠更好的把握電影。這篇文章我將分成「什麼是視聽語言?」、「視聽語言的內容(上)」兩個部分來介紹,可以做筆記記錄一下。什麼是視聽語言?視聽語言就是結合畫面的視覺感受,再配以聲音的聽覺感受從而構成的一種「剪輯的藝術」,不只是電影,電視,廣告等影像產物都運用了視聽語言並且也必不可少。
  • 動畫片 《擒魔傳》 視聽語言分析
    對電影視聽語言自覺而嫻熟的應用使該片具有了突出的電影性,極富藝術魅力,是中國動畫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作品。這一段落的鏡頭語言精煉而有意味,通過對特寫鏡頭的充分運用,生動地描寫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出紂王好色與乖戾的性格特徵。另一個例子是西伯侯姬昌面對親生兒子肉餅時的鏡頭表現。在使官的催促聲中,鏡頭推向姬昌表情凝重的頭部特寫,再從姬昌視點推向肉餅盒的特寫,使官再次催促,鏡頭再次推進,如此反覆,直至推至姬昌面部和肉餅盒的局部大特寫。
  • 偷師黑澤明:杜琪峯電影技法全解(視聽語言篇)
    此時出現悠揚舒緩的背景音樂,營造輕鬆的氛圍,引導觀眾誤以為進入過場戲。然而影片中最精彩的商場槍戰段落正是由此開始。 2a、橫向移動畫面切入縱向移動,眾人從景深處向鏡頭方向走來—— 2b、同一個鏡頭內,當眾人離開畫面後,景深處清潔工推車走過。後景的高光區引導觀眾注意清潔工,為其在第二個情節序列的出場建立基礎。
  • 2018年自考《視聽語言》模擬試題及答案
    2.試論述視聽語言系統構成的主要元素有哪些。參考答案一、 名詞解釋1. 三點布光法:經典的好萊塢電影製作,每個鏡頭內至少有三個光源——主光、補光及逆光,這樣的布光系統就是「三點布光」。主光,首先把光源放在被攝主體的前面,與主體形成一定的角度。
  • 《辛德勒的名單》視聽語言分析
    二戰時期,德軍攻佔波蘭,大量猶太人被集中到克拉科夫遭受屠戮。納粹黨員辛德勒利用自己所開辦的軍工廠,冒著生命危險與納粹軍官周旋,最終成功救下工廠中的猶太人。導演史匹柏採用深沉凝重的視聽風格,來探尋和謳歌在特殊環境中的人性發展軌跡,營造出撼人心魄的情緒力量,形成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本文從視聽語言的角度略作分析。影片的主體採用了黑白片風格,象徵著那段歷史的黑暗、恐怖和絕望。
  • 「英雄無敵」6部曲,陳寶國和李幼斌主演,是經典諜戰劇嗎?
    陳寶國和李幼斌是兩位「老戲骨」,演技自然不用多說,他們主演過眾多類型的影視劇,都能夠較為完美地演繹不同類型的角色有人說「英雄無敵」6部曲是戰爭劇,也有人說,不單單是戰爭劇,還是典型的諜戰劇。當然,「英雄無敵」6部曲是否是經典諜戰劇,那就需要仔細分析了。
  • 名師專題 ▏徐琨老師視聽語言精析
    而視聽語言,則是我們認識電影的基礎。,尤其擅長視聽語言分析。簡而言之,影視片段(紀錄片)分析需要廣大考生牢記視聽語言每一個視聽元素及視聽手段的作用,在分析中結合片子填入恰當的感情或想法就好。因為同學們所能注意到的細節一般也都是導演通過某一視聽手段特意展示給觀眾的,或是通過特寫等景別,或是通過黑白等色彩,或是通過傾斜等構圖,或是通過配樂等聲音,或是通過布光等,總之在分析細節時大家一定要能看出來其中的視聽手段。這就要求廣大考生要多看,多想,而不僅僅是背了。
  • 從視聽語言、敘事架構、主題思想解讀《菊次郎的夏天》的經典意義
    《菊次郎的夏天》全片以絕佳的視聽語言呈現出故事的奇妙情境;採用雙線交叉式敘事架構,構造出兒童視角和成人視角不同的故事脈絡,在雙線交互中給人以穿透內心的情感共鳴;通過荒誕幽默的公路故事傳遞出最溫情的主題思想:與過去和解,才能找到自我、療愈人生,縱然滿身傷痕,也要以愛面世,溫暖世間,做一個溫暖純良之人。
  • 魔燈藝考網課系列——電影《教父》視聽語言(第一節)
    本次我們選擇的是魔燈藝考教學負責人楊森老師的電影《教父》的視聽語言。本次網課是由暑期班一天半的課程錄製剪輯而成,大概會分成3-5部分投放到微信公眾平臺,本次為第1部分內容。由於騰訊視頻剪輯進去《教父》原片會導致侵權,所以騰訊視頻中的《教父》影片只能採取攝屏的方式來展現。
  • 從《公民凱恩》到《美國麗人》|電影中的意象演變
    這類意象的特點就是在豐滿劇情的基礎上,對於畫面和影像語言做一些更加深的解釋。像《星際穿越》裡的黑色手錶,《功夫》裡碎了又圓的彩虹棒棒糖。《功夫》中的棒棒糖:啞女和主角的命運交織,也是初心和善的象徵。但也有部分的意象只出現了一兩秒,卻提點了全片的高光。
  • 乾貨 | 如何用視聽語言控制電影節奏?
    其實,它並不是一種抽象的時間節奏,而是影響觀眾注意力的節奏,著名電影理論家馬塞爾·馬爾丹在他的著作《電影語言》中說,所謂電影節奏並不意味著抓住鏡頭之間的時間關係,而是每個鏡頭的連續時間和由它所激起並滿足了注意力運動的結合。
  • 從敘事手法、視聽語言、風格特點及意義解讀《如晴天,似雨天》
    看完影片後,我忽然想到了周國平先生曾說到的:「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愛和孤獨其實是同一種感情,它們如影隨形,不可分離。愈是在我們感覺孤獨之時,我們便愈是懷有強烈的愛之渴望。」但也是在孤獨與孤獨的相遇中,讓我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愛,這種愛會陪伴我們一生。而這句話也詮釋了埃莉諾和雷吉人生的相遇與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