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各位小可愛,今天主講大咖是徐琨老師,整理了一些關於視聽語言的知識。這次挑出一部分給大家分享,都是乾貨,童鞋們記得做筆記喲!作為一枚編導藝考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項技能便是認識與分析電影。而視聽語言,則是我們認識電影的基礎。所以這個板塊大家一定要吃透哦~
國藝傳媒 編導攝影教研組 主講教師
主講科目:電視欄目分析、視聽語言
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新媒體專業,曾就職於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參與拍攝過《舌尖上的中國》等多部優秀紀錄片,十三年編導專業教齡,有豐富的創作經驗和紮實的理論功底,尤其擅長視聽語言分析。
「視」是指看到的畫面,「聽」是指聽到的聲音。而畫面與畫面、聲音與聲音、以及畫面與聲音之間的組合關係,我們把它叫做「剪輯」,也就是蒙太奇(Montage)。因此,視聽語言主要包括三大板塊:①畫面 ②聲音 ③剪輯。而「畫面」又包括景別、角度、構圖、光線、色彩等等,「聲音」又包括人聲、音樂、音響等元素,剪輯又包括了多種聲音和畫面的組合方式。今天我們主要來講一講『景別』。
下面就為大家分析一下視聽語言考察的幾個類型。
一、影視片段(紀錄片)分析
紀錄片分析作為省統考與部分校考的重點,其實質還是在考察考生對視聽語言的及紀錄片結構的掌握程度。其中視聽語言又以隱喻蒙太奇、象徵蒙太奇等表現蒙太奇,同期聲、配樂等聲音,相似物、溶等轉場,聲音、畫面組合的聲畫蒙太奇為重點。
針對這些考點只需要考生們記住相關視聽語言的作用,便能做出很好的回答。以同期聲、配樂等聲音考察為例,2018年河南統考紀錄片《常香玉》鐘有有一道題:導演用了《花木蘭》的唱腔有什麼用意?
可以說這道題不看片子,只要大家對常香玉和《花木蘭》這齣戲有所了解,並知道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便能答的八九不離十。音樂在電影中一般起著強調主題、塑造人物、描述環境、推動敘事的作用。
具體到《常香玉》中的《花木蘭》,一是表現了導演對常香玉熱愛祖國、為人民服務高尚情操的崇敬之情;二是展現了常香玉大師作為一個女性,在一個男權社會中,面對民族生死關頭,巾幗不讓鬚眉的戰鬥、奉獻精神;三是展現了美帝國主義武力進攻朝鮮,中國面臨著侵略的歷史環境;四是以花木蘭「女子們哪一點不如兒男」暗示了後面常香玉大師在民族生死關頭、捐獻飛機的舉動,為下文做了鋪墊。
這一類題只需要大家牢記音樂的作用,便能作答。
《鄧亞萍》中有一道題畫面中的一條路有什麼用意。這一題是對隱喻蒙太奇、象徵蒙太奇等表現蒙太奇的考察。這個時候就需要大家回答出創作手法,並說明現實中的路象徵著生活中的路等等。
簡而言之,影視片段(紀錄片)分析需要廣大考生牢記視聽語言每一個視聽元素及視聽手段的作用,在分析中結合片子填入恰當的感情或想法就好。
二、影評寫作
同學們的 影評寫作一般情況下以視聽語言為中心進行結構的較少,但是在具體分析某一個細節時需要同學們結合視聽語言進行分析,而不僅僅是描繪故事內容,要看這個細節是通過怎樣的試聽手段展現出來的。因為同學們所能注意到的細節一般也都是導演通過某一視聽手段特意展示給觀眾的,或是通過特寫等景別,或是通過黑白等色彩,或是通過傾斜等構圖,或是通過配樂等聲音,或是通過布光等,總之在分析細節時大家一定要能看出來其中的視聽手段。這就要求廣大考生要多看,多想,而不僅僅是背了。
三、分鏡腳本、廣告創意
分鏡腳本、廣告創意等就屬於實際操作部分,但也僅僅是限於紙面而已。這就是在考察同學們能不能運用視聽語言來講故事。廣告創意還牽涉到敘事策略的問題,這裡不作展開。而分鏡腳本我們以杜甫的《詠懷古蹟》為例: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這四句詩裡既有群山萬壑的大環境場面,也有獨留青冢等細節場面。這就需要同學們一方面牢記各個景別所對應的表現內容,另一方面也要記住推、拉等鏡頭運動的作用。綜上所述,鏡頭語言的學習既要大家多背,也要大家多看,還要大家多練,這三者做的好,那麼現階段視聽語言學習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那麼想詳細了解具體的視聽語言嗎?
想知道答案嗎?請繼續關注我們公眾號呦~會有不定期公開課!
「往期精彩回顧」
國藝五一遊,歡迎新同學
名師專題 ▏劉奇老師教你玩轉河北小聯考
名師專題 ▏雙語播音了解下?
國藝傳媒
以 / 升 / 學 / 率 / 定 / 義 / 品 / 牌
目前國藝傳媒藝考正在全國火熱招生中,低分考大學,高分考名校,圓大學夢!
報名諮詢 400-001-2855 QQ:183888628
或點擊閱讀全文,在線老師可以幫您解答任何藝考中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