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最火的一部電影大概是《你好,李煥英》了。李煥英和賈曉玲之間的母女情收穫了不少人的眼淚。
我在看電影時,尤其是播放80年代的一首《再過20年我們重相會》這首歌時,我想到了我媽媽。小時候記得媽媽哄我時經常拿出她的小本本上的這個歌詞唱給我聽,到後來我也能哼著唱幾句。
電影最後寫道:「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曾經也是個花季少女。」
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勞動者的樣子,每天忙完地裡忙家裡,一直覺得媽媽是對這個家付出最多的那個人。
從我記事起媽媽就是短頭髮,記得小時候對媽媽說:「媽媽,你把頭髮留起來吧,我想看看你長頭髮的樣子。」媽媽卻說:「又不是沒結婚的小姑娘,剪成短髮,更省事。」
說完又會翻箱倒櫃地把她和爸爸的結婚照拿出來給我看,薄薄的一張紙上,我看到了年輕時候的媽媽,扎著兩個長長的辮子,特別美。
原來我的媽媽也年輕過,也是世界上最美的仙女,只是後來為了我們,媽媽才放棄了仙女的驕傲。
媽媽學歷是高中,聽媽媽說,本來她是要參加高考的,後來因為生了一場大病,家裡兄弟姐妹多,最後也沒考成。
剛嫁給爸爸時,村小學需要老師,有人來叫媽媽去當代課老師,媽媽婉拒了,她知道爸爸的一大家子需要她一起撐起來。
當時家裡比較窮,除了爸爸上班的一點收入,就是媽媽下地種菜賣菜的收入了。所以小時候最常去的就是地裡,家裡兩三塊地,大部分種的都是菜。
黃瓜,番茄,西葫蘆,豆角,茄子,辣椒,生菜,菠菜,胡蘿蔔,大白菜,包菜……經常吃的菜,家裡邊基本上都種過。媽媽是個幹活特別勤快的人,除草,施肥都不落下,種的菜收成總是很好,鄰裡經常誇她。
好的收成也想賣出好的價錢,經常是忙活一天裝了一車子菜,天黑了才到家,有時候吃過飯還要再把需要洗的菜再洗一洗裝車。收拾完以後躺下睡不久,兩三點鐘就要起床,蹬著三輪車往市裡邊跑。
到市裡的菜市場時天都還沒亮,趕早就為了佔個好位置。趁天沒亮之前趴在車上再睡會兒。等天蒙蒙亮時,媽媽會把菜整理一下,開始一天賣菜的生活了。每次賣完菜回家,媽媽總會給我和哥哥帶點好吃的。
小時候媽媽種菜賣菜的辛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慢慢長大後,我也會儘自己所能幫媽媽分擔點。但媽媽每次都說:「你現在要以學習為重,地裡的活你不用管。」
畢業工作後,家裡的地也少了,媽媽會種一點夠吃的菜,其他的種些別的。知道我的工作是老師,回家經常嘮叨的就是:「你是老師,一言一行都要給孩子做榜樣,一定要把人家的孩子教好,要上心。」聽得次數多了,我會不耐煩地說句:「知道了!」現在想想,媽媽的每一句嘮叨裡都充滿了愛。
成家後,因為婆婆家遠,媽媽就經常關心著我們這個小家過得好不好。
「中午過來不過來吃飯?」
「幾點去接豆豆?豆豆的舞蹈課是不是今天?」
「倆孩兒睡醒了沒,早上做得湯多,給你們帶去點,」
「你忙你的事吧,我把點點帶走玩滑滑梯」……
都說有一種愛叫姥姥的愛,我們的兩個孩子就是沐浴著姥姥的愛長大的孩子。
有這樣一句話「你以為你已經很愛很愛媽媽了,但媽媽遠比你想像中更愛更愛更愛你」。
媽媽現在已經不年輕,頭上一捋一捋的白髮也比黑髮多了起來;
媽媽總愛嘮叨,說這個你要聽,說那個你要記住;
媽媽也會因為小事跟爸爸打個嘴仗;
媽媽的有些身體部件也會開始想要罷工……
但不管是什麼樣的媽媽,在我的眼中,她永遠是我最美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