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西安市未央區法院高鐵新城人民法庭,因兩名小學生打架而對簿公堂的雙方家長握手言和,達成被告向原告一次性賠付7000元、互相道歉的和解協議。當庭履行後,雙方家長對法官的耐心調解連聲感謝,並希望兩個孩子可以一如既往地友好相處。
小徐和小林系西安市某小學五年級的同班同學,2020年9月10日,小徐和小林在課間發生口角,繼而發生打架,小徐頭皮破裂出血,小林也輕微受傷。因雙方父母對責任承擔及賠償標準存在爭議,小徐的父母一紙訴狀將小林的父母訴至法院,請求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後續治療費等各項損失1萬餘元。
該案受理後,承辦法官方圓首先與事發學校取得聯繫,了解到訴前學校已經組織過雙方家長進行調解,但兩個孩子各執一詞,雙方家長都認為自己孩子是無辜的,最後未能達成調解意見。考慮到小徐和小林系同班同學,均是未成年人,調解無疑是更為妥當的方法,遂組織原、被告進行庭前調解。由於小徐頭部受傷較重還需繼續治療,小徐的父母情緒激動,小林的父母認為事出有因也是寸步不讓,調解工作陷入僵局,法官遂決定開庭審理。
了解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後,審理中,法官圍繞事件發生的起因和經過進行了重點調查,通過事件發生時目擊同學的陳述及班主任老師的事後詢問,法庭查明雙方發生糾紛的起因是課後小徐「惡作劇」將飲料灑到小林凳子上,小林發現後狠狠踩了小徐一腳並將其書本扔在地上,雙方繼而廝打起來,小徐頭部受傷系雙方在廝打過程中,小林隨手拿起課桌上的水壺朝小徐身上扔去所致。
通過庭審調查,雙方父母發現自己對事情經過了解並不全面,對立情緒逐漸緩和。覺察到庭審現場的微妙變化,法官抓住時機勸解雙方:孩子作為未成年人,還沒有學會控制自己情緒以及如何處理和同學間的一些矛盾。作為家長在弄清事情原委後,要正確引導,一方面不能對孩子一味的溺愛和袒護;另一方面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將關愛的重點轉移到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上,讓孩子在這次事件「特殊」的經歷中吸取教訓收穫成長。而父母要做好表率,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最終,在法官的耐心勸解下,雙方家長意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不足,並對孩子的不當行為向對方道歉,對賠償事宜達成和解協議,這就有了開頭的一幕。
華商報記者 寧軍 通訊員 陳召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編輯:報社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