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江: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2021-03-05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遍識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這是電視劇《琅琊榜》裡的梅長蘇,人稱江左梅郎。江左在哪?江,最初是專指長江而言,後來才成為江河的通稱。左,古代在地理上以東為左,因此所謂江左也就是長江下遊以東的地區。在歷史上,東晉及之後的南朝宋、齊、梁、陳各代的基業都在這一地區,因此古人又將這五朝及其統治下的全部地區稱為江左。

  江是一個形聲字,對於形聲字來說,意符表示形聲字本義所屬的意義範疇,聲符表示形聲字的聲音。江就是由聲符的工和意符的水組成。在古人看來,江,共也,長江這一條大江,途經多地,諸多小江均匯流入其間,因此是一條「公共的大江」。而正是這樣一條融匯諸多小江的大江,成為中華大地上一個奔騰不止的圖騰。

  文明的肇始總是與江河相聯繫,大江大河哺育著文明與文化,也養育著周邊土地上生活著的人們。考古的發現告訴我們,中華文明的起源並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在黃河流域正孕育著早期文明的時候,長江流域也創造著自己的奇蹟。如果說中原文化猶如黃河一樣雄渾,那麼長江流域的文化就好像長江一樣清奇,兩者一樣的古老,一樣的輝煌。

  如果將長江流域的文化分成三個部分,那麼長江上遊的巴蜀文化,長江中遊的荊楚文化,長江下遊的吳越文化,共同組成了長江流域文化的燦爛奇觀。滾滾長江向東奔去,她流過巴蜀之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片土地有著雄險的自然環境,也有著三星堆的神秘,有著司馬相如、李白、蘇軾的才情,他們共同組成了巴蜀文化的奇詭與瑰麗。

  她穿過三峽,經由窄窄的夔門衝向荊楚大地,「楚地闊無邊,蒼茫萬頃連。」遼闊的江漢平原帶給這片土地的人們鶯飛草長般的靈感,創造出恢詭譎怪又驚採絕豔的荊楚文化。

  然後,她流到了吳越之地。「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此時此刻她變得更加溫柔,且充滿詩意。她流淌,帶來土地的肥沃、魚米的豐盛以及文化的充沛,向世人展示吳越文化的秀麗與精緻,文思與雅韻。

  一曲長江水,悠悠千古情。這滔滔不盡的長江不僅孕育了文明的起源,也經歷過朝代的更替,瀰漫著歷史的煙雲。不論是杜甫的「不盡長江滾滾來」,還是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古人看到長江,常常發出古今多少事、逝者如斯夫的感慨。但當我們驀然回首,看看那個古老的時代,發現古老的中華民族竟然已經創造了如此輝煌的成就,感受到的卻是無盡的讚嘆與驕傲。

  長江與黃河,都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她們在中華大地上流淌,其上生長著的民族存在、發展、接觸、融匯,他們創造的文明與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一個極具共性又不乏個性的多元統一體,並不斷壯大著。(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笑:只須一笑不須愁

哭:悲也哭,喜也哭

中:八方來匯

北:鴻雁北回

南:凱風自南

西:日暮西歸

東:日出東方

思:思念你就唱出來

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嗎?

點擊查看其他字 

天 | 地 | 人 | 怒 | 喜 | 恨 | 愛 | 他 | 我 | 你

十 | 九 | 八 | 七 | 六 | 五 | 四 | 三 | 二 | 一 

相關焦點

  •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這年秋天,李之儀攜楊姝來到長江邊,面對知冷知熱的紅顏知己,面對滾滾東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湧起萬般柔情,寫下了這首千古流傳的愛情詞。《卜算子·我住長江頭》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 李之儀: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我住長江頭,
  •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
    小編的話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兩地相隔,不得相見,便產生了思念。
  •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楊紅梅)
    文/楊紅梅(原文寫於2011年7月3日)我們的學校不屬於一個區,你屬管城,我在二七,我的學校在二七的最東邊,你的則在管城區的最西邊,但我們彼此的學校都在長江路上,僅僅只有三站的路程。鄭州如此之大,學校如此之多,但工作單位竟然離得近得不能再近!這是否就是一種上天註定冥冥之中的緣分?彼此都感到震驚!然後是抑制不住的欣喜!你輕輕對我說,你終於來到我的身邊,這樣,在這個城市,我就多一份友情的溫暖。
  • 宋詞三百首|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 每周古詩詞(302)|《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同住長江邊,同飲長江水,卻因相隔兩地而不能相見,此情如水長流不息,此恨綿綿終無絕期。只能對空遙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負相思情意。語極平常,感情卻深沉真摯。設想很別致,深得民歌風味,以情語見長。今日學習,一起來背誦!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 君住長江尾 我守長江頭
    「有過失落、難受,但我從不後悔來當兵,更沒想過離開,我要幹滿16年。」他說。2020年5月1日,鄧國庭第一次站上「長江源特大橋」哨位。「不憚曲折,經十一省市,浩浩湯湯……」眼前這道江,自各拉丹東雪山發源,從高原流向城市,由荒涼寂寞去往熱鬧繁華。凝望著它,鄧國庭的思緒也隨之順流而下,漂向江岸的故鄉,也漂向江水的盡處。 「萬裡長江第一城。」
  • 崔葉華《我住長江頭》 作詞:李之儀 (宋) 作曲:馬永新
    我住長江頭》是一首經典愛情詩詞,音樂有多個版本。馬永新譜曲的版本是民通版,中國風,接地氣。旋律朗朗上口,易記易傳唱。歌手崔葉華的演繹聲情並茂、婉約動聽。有聽眾評價:此曲柔婉深沉,聽罷讓人不禁懷念初戀!《我住長江頭》作詞:李之儀 (宋)作曲:馬永新演唱:崔葉華音樂製作:馬永新視頻製作:馬永新出品:夢想開花原創音樂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啊,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 我住長江尾:記者南京訪三洲,看大江巨變
    江中,那一座座小島就如一顆顆珍珠,成為長江大保護的綠色明珠。今起,揚子晚報陸續推出江島保護系列報導。讓我們一起沿江而下,見證「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帶來的綠色蛻變。作為江蘇長江第一洲,位於南京江寧濱江新城的新濟洲四面環江,島上野生動植物物種豐富,生物多樣性展示館拔地而起。而在20年前,新濟洲上的原住民生活不便、經濟落後,年年到了汛期還要和洪水作鬥爭。從被江水衝擊的「危洲」到如今的「江中綠洲」,新濟洲到底經歷了什麼?
  • 【藝術家的家】我住長江頭(視頻+音頻+中英樂譜+英文翻譯)
    張權張立萍黃英《卜算子 我住長江頭》是北宋詞人李之儀的一首詞。
  •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 宋詞鑑賞-卜算子·我住長江頭(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 今夕話詩詞 | 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相思而不能相見的戀人們,大概都會在「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雖不能相見,但能在江水為媒」的想像中得到慰藉。詞的上片和下片都是兩個格式相同的句子,這種手法帶來了民歌的韻味,與共飲江水、聊慰相思的純真想像在情調上是一致的。主人公的情感也在失望和自我安慰中得到了平衡,溫暖的情感升華。最難面對的不是茫然與孤獨,而是心裡那一份脆弱。
  • 我叫江豚 長江的江……
    我叫江豚 長江的江……
  • 大江浪流,詩意氤氳,歷代詩人筆下的「江蘇段長江」有多美
    作為長江中下遊的重要一段,長江江蘇段蜿蜒432.5公裡,波濤洶湧,氣勢磅礴,匯入茫茫大海。兩岸山川秀麗,勝跡星羅棋布,數不勝數的文人騷客寫下華彩詩篇。從「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到「春江潮水連海平」,從「京口瓜洲一水間」到「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長江江蘇段不但奔騰著浪花,更流淌著靈動浪漫的畫意詩情。
  • 日日思君不見君,這是一位懷春的少女在委婉對你說:「我想你了」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品讀一下這首北宋詞人李之儀所寫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這首詞。《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宋 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 「長江守望者」:一江碧水 我們守護
    、保江、述江、繪江6個志願者支隊,以「長江守望者」的共同名字,守護一江碧水滾滾東流。想起來我自己的童年,所有美好回憶都是跟長江相關。我希望孩子也能感受這份快樂。」 25歲的熊蘇皖沉浸在回憶裡。 熊蘇皖母親是江蘇人、父親來自安徽,名字裡滿是生在蘇皖交界長江邊的豪氣。
  • 袁華琳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寫在《自由之上》兩周年之際當2018年日曆上的最後一天被我划去時,我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因為,我終於知道,活著本身就是生活的意義。但是我想,生活若是一個陶罐,我得給它裝點什麼。生活若是一張白紙,我得給它畫點什麼。簡言之,不能白白活著。 像我這樣的人,多不多?因為這個問題,我突然想知道世界以及中國總人口最新數據。於是百度,得知2018年世界總人口已突破74億,中國人口數量仍然位居第一:13.9008億!
  • 十二首描寫長江的古詩詞,何等磅礴氣概,從遠古奔向未來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以孤篇壓全唐,何等氣魄,而他描繪的長江更是雄渾壯麗。很小的時候就讀過這首詩,那滔滔的長江水,那奔騰的氣勢,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裡,升騰起許多神秘的嚮往。長江兩岸的青山連綿起伏一直通向天際,大山深處炊煙嫋嫋,白雲環繞,那是先輩們曾經居住過的地方,那裡留下了很多人點點滴滴的回憶。長江從遠古走向未來,從源頭流向大海,一路奔騰不息。
  • 呵護一江碧水 留住長江勝景
    「從那時起,我就開始有意識地用相機記錄長江江豚,定格它們漸行漸遠的背影。」照片越拍越多,武家敏捕捉到很多江豚可愛的瞬間:它們成群結隊追逐而行,露出水面點頭噴水,掠過水麵搶食小魚……南京長江段江豚活動的規律他也瞭然於胸:「從南京長江大橋到大勝關,南京段長江水域大概有五六十頭江豚棲息活動,家域面積達80餘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