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關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福建如何變壓力為動力、如何戰勝風險挑戰,迎來更好的發展?對此,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的專家學者和幹部學員有思考、有實踐,為福建「六穩」「六保」工作建言獻策。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霞浦縣經濟社會發展受到衝擊。松港街道強化黨建引領,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突出「數字經濟、產業融合、項目帶動」三輪驅動,全力抓好「六穩」「六保」各項工作落實,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穩步高質量發展。
一、逆勢而上,激活新經濟
疫情期間,以電商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經濟呈現出強大的優勢,松港街道牢牢把握機遇,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保市場、穩就業、促徵收的新亮點。
一是扶持環宇電商產業園和霞浦電子商務產業園等2個電子商務示範園區,推動和服務霞浦縣海津食品有限公司、霞浦縣溪南海食品有限公司、寧德市參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益源海洋食品有限公司、微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較成熟的電商企業,通過品牌化運營和電商模式推廣,銷售海參、鮑魚、大黃魚、海帶、紫菜等水產品,實現從源頭定價,拓寬產品銷路,帶動企業及農戶增收。
二是大力發展村級電商服務。通過舉辦電商產業培訓班、短視頻+直播帶貨,大批量培養村級電商人才,幫助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讓廣大村民、農戶、養殖戶直接受益。引導嶺頭、下村、利洋、水坑等山區村在拼多多、抖音直播、微信等平臺銷售礦泉水、土雞、豆腐等山區特色農產品,既解決農產品的銷售難題,又有效防範人流引發的疫情傳播。位於山區嶺頭村的霞浦縣裕正農業專業合作社油奈基地,今年已收鮮果20000多斤,通過微商形式幫助5個山區村23戶貧困戶銷售農戶產品,增加貧困戶收入20萬元。
三是引進阿里巴巴、拼多多直播平臺,菜鳥驛站及京東、圓通、中通、韻達四通一達物流體系,完善江邊、竹下、沙頭倉儲設施和冷鏈物流條件,打造暢通、快捷、高效的電商產業鏈,推進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
二、統籌驅動,融合促發展
立足實際,高起點、高標準謀劃,統籌農業、鄉村、景觀等各層面要素,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產、城、港協調發展格局。
一是立足不同村情,因地制宜抓好8+1特色產業發展,即發展果蔬、花卉、苗木、中草藥、雞鴨牛羊、食用菌、海上養殖、捕撈,加大技術及設施投入,加強與農業科技部門及科研院校聯繫,發展高、優、特農業。
二是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突出發展100家紫菜、海帶、茶葉等農產品加工企業,增加就業崗位,讓返鄉農民工能就近打工、就近就業。同時引導企業、合作社申報「三品一標」和CS認證,提升產業化水平。
三是依託最美灘涂攝影勝地旅遊名片,開發域內豐富的山海、灘涂、美麗鄉村景觀資源,完善古嶺下、赤岸、建善寺、北岐、羅漢溪景區等旅遊攝影點建設,以牛欄崗民宿集中點為樣板,發展茶文化、攝影為主題的鄉村民宿。城區打造以海悅、帝景等為龍頭高端精品酒店,發展以太康路為主軸的美食一條街,以雙子鉑金、東方偉業廣場為核心的商貿服務區,提升全域旅遊接待能力。
三、精準施策,項目強增長
一是群策群力。會同工信、商務、人社、稅務、法援、金融等本部門為企業復產復工把脈問診,解讀新出臺的扶持政策,幫助解決資金、勞動關係方面的問題。
二是精準服務。街道兩委班子成員分工掛鈎企業,進車間、下廠房,「一對一」、點對點跟蹤服務,「一事一議」「一企一冊」「一包到底」,幫助解決返崗工人食宿、防疫問題。目前全街道的工業、商貿服務業均已復產復工。
三是破解梗阻。組建工作專班,提供全程「媽媽式」服務,完成時代一汽物流通道徵地70多畝,全釩液流項目徵地1100多畝,民房拆遷10多幢,服務項目無障礙施工。總投資60億元的時代一汽動力電池項目可望9月竣工投產,年產值200億元,實現增加值80億元。霞浦縣眾源機械有限公司先後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福建省高新技術企業、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等榮譽稱號。今年產值預計將超過1.5億,出口創匯達1000多萬美元,年利稅將達1000多萬元,為社會新增就業崗位200多個。
四是擴量提質。瞄準新能源、新機械製造兩大主導產業,廣泛開展產業鏈招商、網絡招商、以商招商,新引進總投資10億的科士達新能源儲能設備項目已動工建設,逐步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
(作者:葉小舜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第18期鄉鎮黨委(街道黨工委)書記培訓班學員,霞浦縣松港街道黨工委書記)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