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社交:未來10年文化娛樂產業的勝負手

2021-02-28 文創產業評論


網際網路對於文化產業最大的改變在於將數字內容分發的成本降低至幾乎為 0,而最終改變了內容的定價模式和商業模式。基於此,粉絲社交是未來10年文化娛樂產業的勝負手。什麼是粉絲社交?粉絲社交產品的特點是什麼?請看下文。


微博粉絲哪家強,是擁有微博第一粉絲量的陳坤(7444 萬),還是相比之下只有 400 萬左右粉絲的鹿晗?單從粉絲量來講,結果顯而易見。但當你知道創下微博單條評論吉尼斯紀錄的鹿晗,一條微博下就有 1600 萬條評論時,你還會這樣想嗎?

 

我們再看看每天的微博熱門話題,無不圍繞著 EXO、TFBOYS、李易峰……這些兩年內迅速躥紅的人物打轉,他們正以著超乎你想像的速度佔據著各大社交平臺的實時流量。不是粉絲越多,流量才會越多嗎?為什麼這樣有違常理的事情會發生呢?想要回答這背後的邏輯,我們不得不引出一種當下正在慢慢從 90 後 00 後群體中浮出水面的新型社交關係——粉絲社交。


什麼是粉絲社交

 

90後和 00 後是第一代的網際網路原住民,而粉絲社交也正是建立在網際網路社區下的一種興趣社交,但又不同於喜歡共同的音樂、電影、體育運動的愛好者之間的互動關係,粉絲社交具有以下三個關鍵點:強情感需求,高參與感和自組織。


(1)強情感需求

 

理解 90 後的粉絲社交首先也就要清楚什麼是 90 後粉絲。我們從 70 後、80 後口中聽到的偶像(比如王力宏、張學友、周杰倫),往往是建立在接受和欣賞層面的喜歡,通過對其內容的品質或是人格的認可與肯定建立認同感和好感。而 90 後和 00 後對於偶像的認可,往往是建立在情感上的直接喜歡(如同戀愛關係),因此他們的偶像本質上是戀愛需求的娛樂化以及商業化的替代品,且因為 90 後相比於 80 後更容易接受高情感化的產品,所以他們會更容易表現出類似於陷入戀愛的人的「瘋狂」舉動,在外人看來就是典型的「90 後腦殘粉」了。

 

事實上正如戀愛關係中的是是非非,粉絲也是有著不同的偏好和性格,進而決定了和偶像的關係狀態和粉絲屬性。比如喜歡 EXO(韓國當紅男子偶像團體)的粉絲中,會有惟飯(僅喜歡其中一人,其他人絕對的無視)、團飯(喜歡團隊在一起的感覺)、CP 飯(喜歡集中兩位偶像之間的關係,以腐女為主)、親媽飯(母愛式的喜歡)、後媽飯(黑化了親媽飯,吐槽為主)、ANTI 飯、私生飯??等等。你會發現基本涵蓋了所有情感關係中的身份屬性,也正應了「粉絲圈子是非多」,這些粉絲們時而團結時而爭吵的如同過日子一樣的生活,就是那巨大社交平臺流量的根本誘因。


(2)高參與感

 

說到參與感,大家肯定對小米手機利用參與感所創造的粉絲狂熱並不陌生,然而在娛樂內容上,粉絲們能夠創造的遠遠不止這些。我們知道媒體每天會通過創造大量的偶像內容引發粉絲的討論和熱議,但事實上粉絲們的需求可不僅僅是獲取偶像資訊,更重要的是獲得的娛樂的參與性。

 

我們以 90 後活躍為主的百度貼吧的日籤到數作為參考就能發現一些線索,還是以鹿晗為例,他的每日籤到數達都能達到27 萬,也就是說,每天都有 27 萬用戶登陸到鹿晗的百度貼吧點擊「籤到」的按鈕。作為對比,以 70 後、80 後為主的人氣偶像王力宏的日籤到數為 2 萬個,而坐擁微博第一粉絲數的陳坤其貼吧日籤到數僅有 3000 個。僅僅是每日點擊的籤到就能獲得大量核心粉絲的穩定參與,如果是人氣投票的時候,還能夠瞬間獲得更大量粉絲的流量,更有甚者,投票機、機器人甚至黑客技術無所不用,他們難道真的是為了第一較勁?不,他們在意的是參與的快感。


(3)自組織

 

很多人好奇粉絲的行為是被偶像官方所操縱的嗎?其實偶像很少主動要求粉絲做什麼(要求的效果反而不好),偶像往往只是作為一個文化符號,重要的是在這個文化符號下的粉絲們參與行為產生了自組織的效應,一部分粉絲以非營利性的目的形成了內部組織,以項目制的方式服務於其他的粉絲,比如專輯代購、偶像接送機、門票團體購買等,而更為本質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自己的偶像為更多的人關注和支持。當粉絲團服務的人群覆蓋度很廣泛的時候,也就慢慢具有了「官方」一般的屬性,這種影響力甚至在有的時候能夠決定偶像的一些行程安排。

 

就拿粉絲為偶像衝銷量團購專輯這件事來說,我們以某內地人氣偶像為例,在專輯發行的一個月前,粉絲團的管理組會進行前期策劃,包括宣傳、分工、福利設計等。然後在百度貼吧發布詳細的購買教程,並在 QQ 群內發群郵件,確保消息通知到每個人手上。接著就是粉絲開始在專門的淘寶店購買,同時管理組這邊有專人負責購買人員信息的前期統計。

 

唱片發行後,因為要刷臺灣的銷量榜所以只能在當地購買臺版,所以這部分由臺灣分會負責購買,他們拿到專輯後,打包分發到北京、上海、廣州、福建四個地方,然後由當地的分會負責分包,再發到附近的省份。有一年正巧碰上春節,新疆那邊兩個星期都沒有快遞,北京分會長正好順路要回新疆,就直接人肉運送了這批專輯,再親自送給當地的小夥伴。

 

整個團購結束後,他們會在貼吧公示每個人的專輯購買情況,以及團購過程中產生的所有帳目明細。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期間參與的所有工作人員都是無償工作,除了可能得到特殊福利——帶有本人名字的祝福籤名外,一分錢都拿不到。但是如果他們不做這些事,粉絲們就拿不到自己想要的專輯,偶像也不能在銷量排行榜上排在那個因為他們才會有的位置。這種既能為自己家偶像好,又能為眾多的粉絲謀求福利的雙向因素,驅動了無數的自組織化運營的粉絲團應運而生。


粉絲社交產品

 

了解了粉絲社交,我們就要談一下網際網路平臺下的粉絲們比較活躍的幾個社交產品,目前粉絲主要集中在新浪微博、百度貼吧和 QQ 群中活躍,考慮其能夠聚攏粉絲的本質原因,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1)粉絲社交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強興趣社交,也屬於話題社交。它與傳統的社交模式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直接關注於某一點、某一話題,在交流內容上,以偶像的資訊、圖片、GIF 圖為主,內容和話題更新的速度非常快。

 

(2)粉絲對於點對點的社交需求弱,而對於公開化的群組社交需求強,所以粉絲會願意在 QQ 群聊天,在貼吧蓋樓,甚至是在聊天體驗很差的新浪微博的評論區中聊出 1800 萬條評論,是因為他們更希望他們的聊天被其他粉絲看到,也願意隨時接受新的粉絲加入聊天

 

(3)粉絲的參與經歷多少是粉絲身份的最基本識別,這是形成自組織體系的根本誘因。比如百度貼吧的等級系統是一個非常基礎的積分系統,但足以進行基本的粉絲管理,比如很多明星貼吧需要 4 級以上才能發言,6 級以上才能參與活動搶樓等等,這也是他們開始建立交流的切入話題。


粉絲社交是未來10年文化娛樂產業的勝負手

 

網際網路對於文化產業最大的改變在於將數字內容分發的成本降低至幾乎為 0,而最終改變了內容的定價模式和商業模式。以圖書產業為例,盛大的起點中文網重新創造了以免費內容聚攏粉絲,以 VIP 收費內容提供增值服務,並且通過打賞的方式變現粉絲價值的一整套產業模式,並且利用了粉絲群體作為第一受眾群打通了向電視劇和電影的內容輸出。

 

同樣音樂產業的變革也剛剛開始,隨著 iTunes 的數位音樂銷量在 2014 年度的急劇下滑,宣告了音樂付費模式在唱片商業的全面失守,目前利用流媒體服務提供免費試聽,VIP 收費提供增值服務,以及類眾籌模式變現粉絲價值已經是所有音樂試聽平臺的標準配置。進一步打開視野,在產業鏈更為複雜的電影和電視內容中,像《十萬個冷笑話》和《萬萬沒想到》也向大家展示了如何使用低成本的製作團隊和面向特定亞文化人群的粉絲培育,打造出了高流量、高品牌價值的視頻節目。

 

因此在上述的產業模式中,能夠快速有效的聚攏粉絲形成群體效應已經變成了所有偶像(品牌)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進一步講,如何利用免費的內容創造足夠多的娛樂話題形成粉絲社交的基礎,才是未來競爭的核心要素。

 

而且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也在不斷的加速新偶像的成名過程,包裝偶像的內容成本也進一步降低,像TFBoys 的整個發展歷程僅僅使用了不到 3 年時間,大部分內容是自製的網際網路音樂視頻。因此出現像騰訊和華誼這樣強強聯手的星影聯盟來切入粉絲市場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也相信在 2015 年,更多的面型 90 後的粉絲產品也將不斷湧現,決定未來 10 年的全面競爭的時代即將到來。


- 推薦閱讀 -

點擊下面連結,查看往期美文

文化創意旅遊的價值創造

創客時代:網際網路+與文化+(上)

創客時代:網際網路+與文化+(下)

創意:百幅世界名畫合成的精美短片,令人迴腸盪氣!

從日本美秀美術館窺探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全球創意城市網絡——促進多樣性地方文化的全球傳播

楊麗萍最新力作《蓮花心》——美到心醉

日本合掌村:一個百年村莊的開發與保護

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城市創新驅動和轉型發展

臺灣清境農場給休閒農業的啟示

用傳統文化創造力催生藝術衍生品新業態

 

-說明-

1、內容推送時間為每周一二三四五早上8點前,

早點看就不怕文章看不到啦!

2、真有萬一,請後臺回復關鍵詞「刪除」,

試試手氣唄!

 

-商務聯繫-

郵箱wenxinarts@163.com

王天居

如是娛樂法

相關焦點

  • 2016,文化娛樂產業正值風口
    全球文化娛樂產業巨頭迪士尼:頂級 IP 積累 + 一流製作技術 + 全覆蓋渠道變現迪士尼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娛樂傳媒公司,源於其擁有全球頂級 IP。這些 IP 包括早期迪士尼工作室研發出來的米老鼠、唐老鴨、白雪公主等動畫片主角,以及後期通過收購而獲得的美國隊長、鋼鐵俠、星球大戰等英雄主角。
  • 文化娛樂產業:大廈將立,急需柱石!
    而阿里先後收購文化中國改名阿里影業,投資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買入《莽荒紀》、《還珠格格》、《鬼吹燈》等電影、電視劇改編權,並且於2015年10月正式宣布啟動10億資金投入A計劃,挖掘全球優秀青年電影人才搭建孵化聯合體。無論從企業的投資合作,還是渠道的交叉繁榮來看,傳統影視及網際網路融合趨勢明顯,影視產業資源很可能面臨進一步整合,影視製作水平及渠道建設到達歷史新高度。
  • 三七互娛李逸飛:文化內涵定義文娛產業的未來
    9月19日,《財富》雜誌評選出「定義未來的50位中國商業先鋒」。透過這份名單,中國經濟未來的多元化趨勢呼之欲出,除了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螞蟻金服CEO彭蕾、騰訊CEO馬化騰等製造、金融、信息產業的熟面孔以外,三七互娛創始人李逸飛、藍港互動CEO王峰、樂逗遊戲CEO陳湘宇等新興文化產業的領軍人物也在其中嶄露頭角。
  • 文化、娛樂、音樂分論壇揭曉 | 中國文娛產業的騰飛
    在建國七十周年、中美建交四十周年之際,哈佛中國論壇邀請中美政界、商界、學界、文娛界領袖,在仲春四月雲集查爾斯河畔,共同展望未來十年的中美關係發展和國際化趨勢。本屆論壇涵蓋金融、科技、創業、文化、藝術、國際關係與發展、娛樂、慈善、消費與零售、音樂、大健康共11個論壇。
  • 未來10年,中國最賺錢的17個新興產業!(建議收藏)
    從發明蒸汽機、發電機、計算機,再到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新的科技浪潮一直主導著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大調整,並不斷湧現出新的產業,促進社會進步。未來10年,又有哪些新產業值得我們期待?那些產業能夠給投資人帶來最豐厚的回報?
  • 騰訊音樂招股書研讀:社交娛樂將成為其未來增長核心
    對騰訊音樂來說,「社交娛樂業務收入」佔比較大且潛力巨大,ARPU如從現有的112元上升至映客、YY或MOMO的水平,財務提升空間巨大。總的來說,騰訊音樂於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數據的爆增勢頭恐難保持,雖然社交娛樂有潛力待挖掘,音樂產業鏈上也有多點臨近爆發,但在現有基數上,短期內恐難貢獻巨大增長。
  • 全面解讀中國泛娛樂產業:八大特點,六大趨勢
    1泛娛樂產業概述  2011年,騰訊提出「泛娛樂」的概念,積極構建泛娛樂生態,即基於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多領域共生,打造明星IP的粉絲經濟。在「連接」思維和「開放」戰略下,文化多業態融合與聯動成為數字娛樂產業尤其是內容產業的發展趨勢,以文學、動漫、影視、音樂、遊戲、演出、周邊等多元文化娛樂形態組成的開放、協同、共融共生的泛娛樂生態系統初步形成。
  • 香港文化娛樂產業的衰落,其實與內地無關
    香港文化產業曾經多麼輝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電影進入顛峰時期。2003年,香港著名電影人、詞曲作家黃霑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影視及娛樂業已全面衰落,華語影視的希望在中國內地。早些年,大陸娛樂產業不發達,很多資本跑到香港,自然也就能吸引人才,所以港產片市場很繁榮。
  • 海印股份擬3000萬增資幻景娛樂 進軍文化娛樂產業
    原標題:海印股份擬3000萬增資幻景娛樂 進軍文化娛樂產業   原標題:海印股份擬3000萬增資幻景娛樂 進軍文化娛樂產業    海印股份9月28日晚間公告,擬以貨幣資金3000萬元增資幻景娛樂科技發展(天津)有限公司,佔幻景娛樂此次增資後總註冊資本的14%。
  • 專家稱娛樂產業是文化領域黑馬 需國家政策支持
    馬志福表示,對比2010和2004年的水平不難發現,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都已遠遠超過了人民的預期,文化產業對增加就業、擴大內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娛樂產業,是製造快樂的經濟體,其定義涉及到人類休閒活動的核心世界,及幸福感和愉快,因此,文化娛樂產業同樣也就成為了休閒城市文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 SNH48迎來華人文化,養成系粉絲模式越來越火......
    今日,大型女子偶像團體SNH48的運營方絲芭傳媒迎來了一位全新的戰略股東——黎瑞剛領導的華人文化控股集團和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 (並稱「華人文化」或「CMC」)宣布聯手入股絲芭傳媒。網際網路正在重新塑造年輕一代中國人的情感養成方式和審美判斷趨勢,傳統演藝產業也正在面臨著一場從產品、服務直到體驗的深刻變革。C
  • 未來10年 中國最賺錢的17個新興產業!哪些新產業值得期待
    從發明蒸汽機、發電機、計算機,再到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新的科技浪潮一直主導著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大調整,並不斷湧現出新的產業,促進社會進步。未來10年,又有哪些新產業值得我們期待?那些產業能夠給投資人帶來最豐厚的回報?
  • YY娛樂在線音樂的盈利模式【文化產業】
    過去幾年,YY在商業上的成功不容置疑,YY娛樂所創造的音樂在線表演模式,年營收規模已經達到了三四十億,幾年前成功上市納斯達克,但所謂「音樂圈」似乎並不認為YY和音樂產業有太多交集。他們覺得,那是一家不錯的網際網路公司,但,這和他們有什麼關係呢。
  • 沉浸式娛樂產業報告(全面解讀沉浸式娛樂產業發展趨勢)
    但在此專注於娛樂作品首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平臺,我們可以在未來幾年建立這種對話,打開了一扇門,進一步探索各種學科的沉浸式作品的各種方式。    這種藝術形式、體驗式娛樂、營銷、教育、社會意識工作和大眾媒體的融合,在2019年正迅速接近一個臨界點。
  • 聚焦文化產業的天洋集團 為破局積蓄足夠力量
    音樂博物館、活動中心、藝術中心、體育中心、韓國全息影像樂園、未來影院、潮玩娛樂、網紅美食、潮牌零售、濱河戶外體育公園等星級配套;網紅直播、網紅孵化、內容製作、設計研發、新品發布等一站式產業鏈……結合5G時代的到來和更多年輕人創業的需求,天洋控股集團創造了一個集設計師、IP、供應鏈、電商、新零售、社交營銷、直播、雲服務、媒體、金融、物流為一體的中國首個創新產業生態社區。
  • 網際網路重塑娛樂產業,技術將定義遊戲規則
    剛過去的2014年,網際網路和娛樂產業的融合開始加速。百度投資了位於洛杉磯的電影製作公司,斥資4000萬美元打造3D電影《悟空》。騰訊則於去年6月,宣布參與出品《天將雄師》、《鍾馗伏魔:雪妖魔靈》等6部電影。視頻網站對娛樂影視的滲透,始於2005年。土豆和優酷兩大視頻網站相繼誕生,隨後搜狐、騰訊、愛奇藝、樂視等新勢力崛起,通過重金引進優質版權內容,共同將網絡視頻打造成影視劇收看的主力陣地。
  • 業內人探討音樂產業前景 "粉絲經濟"成發展核心
    中新網北京4月10日電(鮑文玉)今日下午,由音悅臺主辦的「粉絲經濟與音樂產業」 首屆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日本、韓國以及歐美的業內人士紛紛參與。
  • 2018中國文化IP產業發展報告
    小說、動漫、影視劇、遊戲,乃至一切娛樂形式不再孤立發展,而是彼此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協同,構建出了一個泛娛樂產業生態圈。IP經濟已成為中國文娛產業發展的新形態。文化IP以其優質的原創內容聚合初代粉絲,通過衍生為影視劇、遊戲等方式指數級擴大粉絲群體,同時反哺原始文化IP。使其價值最終得以轉換、變現、放大和生態化。
  • 閔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未來三年怎麼幹?這個會議上定調了!
    在今天下午舉行的2020 年閔行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推進大會上,《閔行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 年)》正式公布。據悉,在上一輪「三年行動計劃」的指導下,閔行文創產業主體快速增加,不論從行業板塊、產業發展格局、文創載體建設,還是從文創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閔行文創品牌塑造效果得到初現。
  • 樸燦烈、吳世勳手勢舞挑戰,一位中國粉絲,成功激起樸燦烈勝負欲
    點擊右上角「關注」,了解韓娛等更多娛樂消息2020年7月13日,EXO的EXO-SC小分隊發行了出道以來的第一張正規專輯。《10億點擊 (1 Billion Views)》一經發行,得到了很多的關注,目前該專輯首日銷量就突破了26萬張,初動量突破40萬張。不得不說EXO-L的血真的厚!這已經是EXO成員在2020年的第三個回歸了。該專輯的主打歌《10億點擊 (1 Billion Views)》是一首很有態度的歌曲,揭露的是現代的人被科技環繞,大家都是名副其實的「低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