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對於文化產業最大的改變在於將數字內容分發的成本降低至幾乎為 0,而最終改變了內容的定價模式和商業模式。基於此,粉絲社交是未來10年文化娛樂產業的勝負手。什麼是粉絲社交?粉絲社交產品的特點是什麼?請看下文。
微博粉絲哪家強,是擁有微博第一粉絲量的陳坤(7444 萬),還是相比之下只有 400 萬左右粉絲的鹿晗?單從粉絲量來講,結果顯而易見。但當你知道創下微博單條評論吉尼斯紀錄的鹿晗,一條微博下就有 1600 萬條評論時,你還會這樣想嗎?
我們再看看每天的微博熱門話題,無不圍繞著 EXO、TFBOYS、李易峰……這些兩年內迅速躥紅的人物打轉,他們正以著超乎你想像的速度佔據著各大社交平臺的實時流量。不是粉絲越多,流量才會越多嗎?為什麼這樣有違常理的事情會發生呢?想要回答這背後的邏輯,我們不得不引出一種當下正在慢慢從 90 後 00 後群體中浮出水面的新型社交關係——粉絲社交。
什麼是粉絲社交
90後和 00 後是第一代的網際網路原住民,而粉絲社交也正是建立在網際網路社區下的一種興趣社交,但又不同於喜歡共同的音樂、電影、體育運動的愛好者之間的互動關係,粉絲社交具有以下三個關鍵點:強情感需求,高參與感和自組織。
(1)強情感需求
理解 90 後的粉絲社交首先也就要清楚什麼是 90 後粉絲。我們從 70 後、80 後口中聽到的偶像(比如王力宏、張學友、周杰倫),往往是建立在接受和欣賞層面的喜歡,通過對其內容的品質或是人格的認可與肯定建立認同感和好感。而 90 後和 00 後對於偶像的認可,往往是建立在情感上的直接喜歡(如同戀愛關係),因此他們的偶像本質上是戀愛需求的娛樂化以及商業化的替代品,且因為 90 後相比於 80 後更容易接受高情感化的產品,所以他們會更容易表現出類似於陷入戀愛的人的「瘋狂」舉動,在外人看來就是典型的「90 後腦殘粉」了。
事實上正如戀愛關係中的是是非非,粉絲也是有著不同的偏好和性格,進而決定了和偶像的關係狀態和粉絲屬性。比如喜歡 EXO(韓國當紅男子偶像團體)的粉絲中,會有惟飯(僅喜歡其中一人,其他人絕對的無視)、團飯(喜歡團隊在一起的感覺)、CP 飯(喜歡集中兩位偶像之間的關係,以腐女為主)、親媽飯(母愛式的喜歡)、後媽飯(黑化了親媽飯,吐槽為主)、ANTI 飯、私生飯??等等。你會發現基本涵蓋了所有情感關係中的身份屬性,也正應了「粉絲圈子是非多」,這些粉絲們時而團結時而爭吵的如同過日子一樣的生活,就是那巨大社交平臺流量的根本誘因。
(2)高參與感
說到參與感,大家肯定對小米手機利用參與感所創造的粉絲狂熱並不陌生,然而在娛樂內容上,粉絲們能夠創造的遠遠不止這些。我們知道媒體每天會通過創造大量的偶像內容引發粉絲的討論和熱議,但事實上粉絲們的需求可不僅僅是獲取偶像資訊,更重要的是獲得的娛樂的參與性。
我們以 90 後活躍為主的百度貼吧的日籤到數作為參考就能發現一些線索,還是以鹿晗為例,他的每日籤到數達都能達到27 萬,也就是說,每天都有 27 萬用戶登陸到鹿晗的百度貼吧點擊「籤到」的按鈕。作為對比,以 70 後、80 後為主的人氣偶像王力宏的日籤到數為 2 萬個,而坐擁微博第一粉絲數的陳坤其貼吧日籤到數僅有 3000 個。僅僅是每日點擊的籤到就能獲得大量核心粉絲的穩定參與,如果是人氣投票的時候,還能夠瞬間獲得更大量粉絲的流量,更有甚者,投票機、機器人甚至黑客技術無所不用,他們難道真的是為了第一較勁?不,他們在意的是參與的快感。
(3)自組織
很多人好奇粉絲的行為是被偶像官方所操縱的嗎?其實偶像很少主動要求粉絲做什麼(要求的效果反而不好),偶像往往只是作為一個文化符號,重要的是在這個文化符號下的粉絲們參與行為產生了自組織的效應,一部分粉絲以非營利性的目的形成了內部組織,以項目制的方式服務於其他的粉絲,比如專輯代購、偶像接送機、門票團體購買等,而更為本質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自己的偶像為更多的人關注和支持。當粉絲團服務的人群覆蓋度很廣泛的時候,也就慢慢具有了「官方」一般的屬性,這種影響力甚至在有的時候能夠決定偶像的一些行程安排。
就拿粉絲為偶像衝銷量團購專輯這件事來說,我們以某內地人氣偶像為例,在專輯發行的一個月前,粉絲團的管理組會進行前期策劃,包括宣傳、分工、福利設計等。然後在百度貼吧發布詳細的購買教程,並在 QQ 群內發群郵件,確保消息通知到每個人手上。接著就是粉絲開始在專門的淘寶店購買,同時管理組這邊有專人負責購買人員信息的前期統計。
唱片發行後,因為要刷臺灣的銷量榜所以只能在當地購買臺版,所以這部分由臺灣分會負責購買,他們拿到專輯後,打包分發到北京、上海、廣州、福建四個地方,然後由當地的分會負責分包,再發到附近的省份。有一年正巧碰上春節,新疆那邊兩個星期都沒有快遞,北京分會長正好順路要回新疆,就直接人肉運送了這批專輯,再親自送給當地的小夥伴。
整個團購結束後,他們會在貼吧公示每個人的專輯購買情況,以及團購過程中產生的所有帳目明細。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期間參與的所有工作人員都是無償工作,除了可能得到特殊福利——帶有本人名字的祝福籤名外,一分錢都拿不到。但是如果他們不做這些事,粉絲們就拿不到自己想要的專輯,偶像也不能在銷量排行榜上排在那個因為他們才會有的位置。這種既能為自己家偶像好,又能為眾多的粉絲謀求福利的雙向因素,驅動了無數的自組織化運營的粉絲團應運而生。
粉絲社交產品
了解了粉絲社交,我們就要談一下網際網路平臺下的粉絲們比較活躍的幾個社交產品,目前粉絲主要集中在新浪微博、百度貼吧和 QQ 群中活躍,考慮其能夠聚攏粉絲的本質原因,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1)粉絲社交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強興趣社交,也屬於話題社交。它與傳統的社交模式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直接關注於某一點、某一話題,在交流內容上,以偶像的資訊、圖片、GIF 圖為主,內容和話題更新的速度非常快。
(2)粉絲對於點對點的社交需求弱,而對於公開化的群組社交需求強,所以粉絲會願意在 QQ 群聊天,在貼吧蓋樓,甚至是在聊天體驗很差的新浪微博的評論區中聊出 1800 萬條評論,是因為他們更希望他們的聊天被其他粉絲看到,也願意隨時接受新的粉絲加入聊天
(3)粉絲的參與經歷多少是粉絲身份的最基本識別,這是形成自組織體系的根本誘因。比如百度貼吧的等級系統是一個非常基礎的積分系統,但足以進行基本的粉絲管理,比如很多明星貼吧需要 4 級以上才能發言,6 級以上才能參與活動搶樓等等,這也是他們開始建立交流的切入話題。
粉絲社交是未來10年文化娛樂產業的勝負手
網際網路對於文化產業最大的改變在於將數字內容分發的成本降低至幾乎為 0,而最終改變了內容的定價模式和商業模式。以圖書產業為例,盛大的起點中文網重新創造了以免費內容聚攏粉絲,以 VIP 收費內容提供增值服務,並且通過打賞的方式變現粉絲價值的一整套產業模式,並且利用了粉絲群體作為第一受眾群打通了向電視劇和電影的內容輸出。
同樣音樂產業的變革也剛剛開始,隨著 iTunes 的數位音樂銷量在 2014 年度的急劇下滑,宣告了音樂付費模式在唱片商業的全面失守,目前利用流媒體服務提供免費試聽,VIP 收費提供增值服務,以及類眾籌模式變現粉絲價值已經是所有音樂試聽平臺的標準配置。進一步打開視野,在產業鏈更為複雜的電影和電視內容中,像《十萬個冷笑話》和《萬萬沒想到》也向大家展示了如何使用低成本的製作團隊和面向特定亞文化人群的粉絲培育,打造出了高流量、高品牌價值的視頻節目。
因此在上述的產業模式中,能夠快速有效的聚攏粉絲形成群體效應已經變成了所有偶像(品牌)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進一步講,如何利用免費的內容創造足夠多的娛樂話題形成粉絲社交的基礎,才是未來競爭的核心要素。
而且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也在不斷的加速新偶像的成名過程,包裝偶像的內容成本也進一步降低,像TFBoys 的整個發展歷程僅僅使用了不到 3 年時間,大部分內容是自製的網際網路音樂視頻。因此出現像騰訊和華誼這樣強強聯手的星影聯盟來切入粉絲市場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也相信在 2015 年,更多的面型 90 後的粉絲產品也將不斷湧現,決定未來 10 年的全面競爭的時代即將到來。
- 推薦閱讀 -
點擊下面連結,查看往期美文
文化創意旅遊的價值創造
創客時代:網際網路+與文化+(上)
創客時代:網際網路+與文化+(下)
創意:百幅世界名畫合成的精美短片,令人迴腸盪氣!
從日本美秀美術館窺探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全球創意城市網絡——促進多樣性地方文化的全球傳播
楊麗萍最新力作《蓮花心》——美到心醉
日本合掌村:一個百年村莊的開發與保護
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城市創新驅動和轉型發展
臺灣清境農場給休閒農業的啟示
用傳統文化創造力催生藝術衍生品新業態
-說明-
1、內容推送時間為每周一二三四五早上8點前,
早點看就不怕文章看不到啦!
2、真有萬一,請後臺回復關鍵詞「刪除」,
試試手氣唄!
-商務聯繫-
郵箱wenxinarts@163.com
王天居
如是娛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