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AAV載體的基因療法可被用來治療罕見性遺傳疾病CLN2

2020-12-28 健康界

近日,以AAV病毒載體的基因療法又迎來了新進展,研究發現採用AAV載體通過直接腦實質給藥可用來緩解嬰兒晚期巴頓病(CLN2),該療法可一次性治癒這種罕見性遺傳疾病。目前該研究《Slowing late infantile Batten disease by direct brain parenchymal administration of a rh.10 adeno-associated virus expressing CLN2》已被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

據悉,晚期嬰兒巴頓病(CLN2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神經退行性溶酶體貯積病,由編碼三肽基肽酶1(TPP1)的CLN2基因突變引起。患該疾病的兒童通常在2-4歲時發病,出現進行性神經功能減退,伴有認知障礙,視力衰竭,癲癇發作,運動和語言能力下降,一般在10-12歲死亡。

因此治療該疾病需要補充由於CLN2基因突變引起的TPP1缺失,而AAV載體能有效地將目的基因轉移到中樞神經系統,並且能夠介導持久表達,此外只要將TPP1增加至正常的5%至10%就能使疾病得到改善,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此次的一項非隨機試驗中,在8例患者兩側大腦各取3個注射孔,每個位置注射150微升,注射病毒總劑量為2.85×10E11至9.0×10E11基因組拷貝。結果顯示,用AAVrh.10hCLN2治療CLN2耐受性良好,在急性/術後期間(0至14天)和18個月的研究期間(14天至18個月)幾乎沒有嚴重的不良事件。此外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神經系統中TPP1蛋白表達水平,有效緩解患者語言能力和行動能力的衰退。

然而通過篩查發現,從第一個症狀到診斷為CLN2疾病的平均時間為19個月。但是年齡較小的兒童在接受該治療後在神經功能評分量表上的下降速度減緩效果最好;並且在CLN2疾病的小鼠敲除模型中的研究表明,早期治療更有效。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早期診斷和治療可能會提高療效。

目前針對CLN2疾病,2017年FDA已經批准了BioMarin公司研發的一種酶替換藥物Brineura,但Brineura使用起來並不容易,需要每兩周在無菌環境輸入一次藥物到腦脊液,且每次要4、5個小時,這對幾歲兒童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此外Brineura價格也相當驚人,可高達70.2萬美元。

不過從目前的結果來看,雖然採用基因療法可以減少用藥次數,但療效卻不如Brineura,同時該基因療法還需進一步探索更有效的中樞神經系統基因遞送策略,聯合免疫治療以及提高治療劑量等多種方式,從而提高基因治療的效果。

相關焦點

  • 眼科基因療法!強生AAV-RPGR治療X連鎖視網膜色素變性(XLRP):可顯著...
    該試驗正在評估在研基因療法AAV-RPGR(腺相關病毒視網膜色素變性GTPase調節劑,通過視網膜下注射給藥)治療遺傳性視網膜疾病X連鎖視網膜色素變性(XLRP)。中期數據顯示,低劑量和中等劑量的AAV-RPGR的耐受性良好,並表明視力有顯著改善。
  • 公認最安全基因治療載體AAV,竟有潛在致癌性
    Luxturna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成為首款在美國獲批的「體內給藥型」基因療法,開創了基因療法的新篇章。而重組腺相關病毒載體(rAAV)源於非致病的野生型腺相關病毒,具有安全性好、宿主細胞範圍廣和在體內表達時間長等特點,目前的科學界共識是AAV不會導致任何人類疾病,因此成為目前最有前景的基因治療載體。
  • 陳根:從罕見病到常見病,基因療法的逆勢增長
    文/陳根基因療法聽起來是一個充滿了未來感的詞彙,但事實上,基因療法開始應用於人類疾病治療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1972年,《科學》雜誌上一篇題為「Gene Therapy for Human Genetic Disease?」的文章正式提出了基因療法,這種療法被認可作為人類遺傳疾病的一種治療方式。
  • 從罕見病到常見病,基因療法要怎麼走
    而洶湧而來的基因療法浪潮,為傳統治療手段無法觸及的疾病帶來了變革性的治療選擇。按照科學家們的積極設想,利用病毒將功能正常的基因帶入人體細胞,可以彌補有缺陷的基因,從而治癒遺傳疾病。然而,在1999年,當一名18歲的男孩在臨床試驗中意外死亡,基因治療領域的研究和投資頓時陷入停滯。主持那項試驗的正是James Wilson教授。 「最初的挑戰在於腺病毒帶來的免疫反應。
  • 遺傳性視網膜疾病基因治療將何去何從?
    在上述證明AAV介導基因治療LCAⅡ型安全性和有效性基礎上,2017年12月,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了Spark Therapeutic公司生產的腺病毒載體靶向基因治療藥物Luxturna上市治療LCAⅡ,2018年11月該療法也獲得了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批准。
  • 強生AAV-RPGR治療X連鎖視網膜色素變性:可顯著改善視力!
    該試驗正在評估在研基因療法AAV-RPGR(腺相關病毒視網膜色素變性GTPase調節劑,通過視網膜下注射給藥)治療遺傳性視網膜疾病X連鎖視網膜色素變性(XLRP)。中期數據顯示,低劑量和中等劑量的AAV-RPGR的耐受性良好,並表明視力有顯著改善。   AAV-RPGR是一種在研基因療法,用於治療由眼睛特異性RPGR基因(RPGR 0RF15)中的突變導致XLRP的患者。
  • Poseida用基因編輯打造新式CAR-T療法
    非病毒載體讓Poseida的CAR-T療法更安全高效Poseida Therapeutics公司的主要技術版塊分為piggyBac DNA修飾系統、CAS-CLOVER基因編輯、基因運輸系統等。每個技術平臺又包含著具體的基因操作工具和系統。下面進行簡要介紹。
  • 歐盟批准自體CD34+細胞基因療法Libmeldy:首個治療早髮型異染性腦...
    2020年12月21日訊 /生物谷BIOON/ --Orchard Therapeutics是英國的一家基因療法新銳公司,致力於通過創新的基因療法改變嚴重和危及生命的罕見病患者的生活。Libmeldy是一款基於慢病毒載體和自體CD34+細胞的基因療法,於2018年4月從葛蘭素史克(GSK)收購。
  • 永續沉默治病基因丨FDA批准全球第三款RNAi療法 治療罕見肝病
    第三款RNAi藥物lumasiran(商品名:Oxlumo)於11月23日正式獲FDA批准,治療罕見遺傳肝病1型原發性高草酸尿症(PH1);RNAi療法的領導者Alnylam在今年6月公布了lumasiran的首項關鍵
  • 基因科技與疾病治療
    活動期間,《基因傳》《癌症傳》作者、普立茲獎得主悉達多•穆克吉同《生命密碼:你的第一本基因科普書》《生命密碼2:人人都關心的基因科普》作者、華大基因CEO尹燁展開了跨國連線,華大基因大眾傳播部總監、深圳科普企業協會副會長項飛擔任嘉賓主持,就基因、生物科技及基因診斷和治療的前景、基因編輯技術和倫理等問題展開了一系列討論。本文由中信出版集團授權提供的現場速記稿整理髮布。
  • 諾獎加持,跨國藥企重金押注基因治療賽道,國內早期市場持續升溫
    2、基因治療的熱門載體:AAV病毒從歷史上看,人類對基因治療疾病的探索可以追溯到1962年,Szybalski等人初次發現Ca2﹢有刺激DNA轉入細胞的作用,為後來科學家們人工轉移遺傳物質埋下了伏筆。同月,輝瑞旗下基因治療管線PF-06939926宣布進入臨床Ⅲ期,以治療療杜氏肌營養不良疾病,該管線是一種利用腺相關病毒血清型9(AAV9)作為載體的基因替換治療。
  • 阿爾茨海默症在研藥物盤點:從抗β澱粉樣蛋白到基因療法
    渤健對AD研究的堅定信念促成了最近2起涉及tau靶點藥物的授權交易,包括4500萬美元預付款從Ionis授權反義藥物IONIS-MAPTRx、3.3億美元預付款從Sangamo公司獲得一款鋅指核酸酶技術開發的基因表達調節療法ST-501,這2中藥物均被設計用來阻止中樞神經系統中tau蛋白的產生。
  • 朱孝天因患基因疾病不敢生子,哪些遺傳疾病會影響下一代?
    這種疾病相對來說比較小眾,發病的時候肌肉會感到疼痛,並且受傷了也不會自主復原,常常需要通過物理治療來緩解症狀,治療過程也是非常需要時間和財力的支撐。也有讓妻子去存卵,等疾病得到治療之後再生孩子的想法。網友們都很贊成朱孝天的做法,因為畢竟是基因類的疾病,有遺傳的可能,如果遺傳給下一代就不好了。
  • 讓Lady Gaga取消巡演,朱孝天考慮領養的疾病,真的會遺傳嗎?
    近日,一篇關於朱孝天自曝患基因疾病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好奇,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基因疾病會讓朱孝天不敢生子?後來看到是纖維肌痛症,又翻閱了一些有關這方面的資料,發病人數約佔全球總人口的0.5%至5%。連音樂天后Lady Gaga也患有此病,為此她不得不取消10場巡演及暫別樂壇。
  • 阿爾茨海默症在研藥物全方位盤點:從抗β澱粉樣蛋白到基因療法!
    與此同時,韓國AriBio正在開發AR1001,這是一種口服活性的PDE-5抑制劑,可增加血液中有毒Aβ寡聚體的清除,但也被認為可抑制神經元細胞死亡、恢復AD中丟失的突觸,該藥在去年進入治療輕度至輕中度AD的2期臨床。
  • 眼健康管理中的遺傳學:基因引領方向(上)
    研究表明,年齡相關眼病研究(AREDS)配方中的鋅實際上會增加某些在CFH和ARMS2 / HTRA中具有特定遺傳變異的個體的疾病進展風險。來自不同學術中心的三個統計小組檢查了來自AREDS的數據,以及支持基因測試的發現,並確定這些數據目前不支持AMD的基因分型,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 1210萬元,全球首個β地中海貧血基因療法上市!藍鳥生物在德國推出...
    Zynteglo是一種一次性的基因治療方法,可解決TDT的內在基因病因,有潛力使患者擺脫輸血依賴(輸血非依賴),一旦實現這一點,預計將持續終身。由於在罕見疾病中實施基因治療的高度技術性和專業性,藍鳥生物正與在幹細胞移植和治療TDT患者方面具有專業知識的機構合作,以創建合格的治療中心來實施Zynteglo。藍鳥生物已與海德堡大學醫院合作,成為德國首個合格的治療中心。
  • 眼健康管理中的遺傳學:基因引領方向(下)
    MYOC突變是第一個被發現的與青光眼有關的基因,與家族性JOAG病有關。這些患者通常會發展成一種嚴重的高眼壓性(IOP)青光眼,用目前的治療方法很難控制。雖然幹預是關鍵,但許多患者沒有症狀,可能要到疾病進展後才尋求治療。因此,識別與JOAG和其他早發性青光眼相關的基因打開了基因檢測的大門,這使得早期檢測成為可能。
  • 武漢大學開發新型基因編輯遞送載體,逆轉腫瘤逃逸,增強癌症治療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基於天然聚合物的基因治療遞送系統,能夠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質粒特異性遞送至腫瘤細胞核,進而敲除β-catenin,下調腫瘤細胞上PD-L1表達,逆轉PD-L1介導的腫瘤免疫逃逸,增強T細胞對腫瘤的殺傷。
  • 基因編輯熱點研究方向全面盤點,一文帶你了解基因魔剪的前世今生
    Doudna)(來源:science business)基因編輯技術是一種通過使用靶序列特異性工程核酸酶來操縱真核基因組的新興治療手段,包括模型細胞系的開發、疾病機理的發現、疾病靶標的確定、轉基因動植物的開發和轉錄調節。由於基因編輯技術在促進基因組中序列的正確校正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優勢,基於基因編輯的療法正被積極地開發為治療多種疾病的下一代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