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年負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澳大利亞的國際留學生和遊客中,中國佔很大一部分。但是出於國際關係的考慮和疫情等種種因素的影響下,中國正在限制或禁止澳大利亞出口。
澳大利亞的經濟因為疫情正在衰退中,中國的舉動更加劇了這種狀況。所謂的國際關係影響就是澳大利亞對美國亦步亦趨,當上了美國的亞太「副警長」,處處針對中國。「副警長」可不能中美兩邊的好都佔,必然要承受來自中國的回擊,付出高昂的代價。
「副警長」的代價
澳大利亞自封為美國在亞太的「副警長」,盲目地追隨美國,比如利用新冠病毒來攻擊中國,比如數次和美國在南海舉行軍事演習。但是,當「副警長」是要付出代價的。受疫情影響,澳大利亞的經濟在3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而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打擊讓其雪上加霜。
11月3日,《環球時報》報導,由於疫情防控的原因,中國加大了對進口冷凍食品和海產品的檢測力度,這讓讓數萬噸澳洲龍蝦滯留在中國的機場。而且許多澳大利亞的龍蝦出口商暫停了往中國發貨。澳大利亞沒有辦法靠國內消耗數量龐大的龍蝦,如果沒有中國市場,澳大利亞將會面臨巨大的損失。
又比如澳大利亞對華煤炭出口遇冷,而且中國已經找到了足以替代澳大利亞的煤炭進口商,就是蒙古。煤炭作為澳大利亞出口中國的三大產品之一,在雙邊貿易中佔了很大一部分份額。
澳大利亞與中國
澳大利亞的經濟高度依賴出口、旅遊業和國際學生。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的留學生也佔澳大利亞的國際學生中最大的一部分,中國遊客亦是如此。受到疫情打擊後,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經濟正增長的大國。在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和中國合作會獲益良多。
中國並不是離不開澳大利亞。比如龍蝦中國可以從加拿大或美國進口;比如煤炭,中國也可以從其他地區獲得。反之,澳大利亞會發現,除了中國,其他國家對澳大利亞的幫助不大。比如美國,現在正在承受換屆和第2波疫情的考驗,根本無暇顧及其他人。
既然「玩火」,就要有「自焚」的覺悟。現在中國的限制間接加劇了澳大利亞低迷的經濟,罪魁禍首是澳大利亞「反華」政客處處攻擊中國。
免責聲明:本文由這有看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中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