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據媒體報導,俄羅斯網站早前曾發表過一篇專家文章,而文章內容則指出,在與中國的交往中,澳大利亞一直扮演著美國的「馬前卒」,儘管這對美國的影響不大,但澳大利亞本身肯定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澳大利亞想不起來了,衝在「馬前卒」的前線
目前,中國已開始向龍蝦、葡萄酒、大麥、木材等澳大利亞主要出口產品發起反傾銷行動,俄羅斯網站文章指出。
實際上,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因此,中國手中握有大量澳大利亞產業和貿易領域的籌碼,因此,坎培拉的損失恐怕將高達數千億美元,因為此前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已經陷入僵局。
文章撰寫專家指出,莫裡森的選擇是讓澳大利亞衝在「馬前卒」的前線,但他選擇的時機實在太糟糕了,這次爆發衝擊了經濟,火勢肆虐,此時又陷入失去中國市場的困境,直接把澳大利亞經濟拖入了30年未見的衰退。在這樣的情況下,甚至連莫裡森也少有發聲,稱其為「雙輸」。
文章中還透露,如今世界各國都在針對中國市場中澳大利亞空出的一大塊空白展開談判,比如印尼最近就「多年煤炭供應」問題與中國談判達成協議,一旦談判取得成功,就會完全取代在中國市場上的澳煤,其他地區也是如此。
澳大利亞將付出沉重代價
有專家認為,當前中國與國際合作的方向正向多元化發展,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降低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程度,澳大利亞就是這一領域的最重要代表,而且,它還與西方國家關係密切。
然而,必須強調的是,本著寬容和和平共處的原則,中國已經給澳大利亞提供了許多機會,但坎培拉卻沒有這樣做,它與華盛頓合作,鼓吹所謂的冷戰思維,甚至切斷與中國市場的聯繫,並且對中國學生實行更多的限制。
實際上,對中國而言,澳大利亞市場並不是唯一的,例如,可以從印尼購買煤炭,從俄羅斯購買鐵礦,也可以從南非地區購買葡萄酒,因此,在這場無硝煙的戰爭中,只有澳大利亞才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作者:杯澈
審稿:山霧
免責聲明: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中國新聞網、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