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常見的刀工技法:滾料平刀,平刀抖片,斜刀推切,葷料花刀 VS 輔料成型

2021-02-26 四川烹飪雜誌

刀工是一個很不好談的事情,如今的廚師不想做墩子、不重視刀工,其實大家也可以理解,因為墩子師傅的工資少,因為練刀工太枯燥。

現在優秀的墩子師傅越來越少,而一些入行不久的年輕廚師也是一門心思地想去學炒菜;現在的墩子師傅,在薪酬待遇方面,仍然是追不上灶前執鍋掌勺的師傅。現實的情況是,刀工精湛的墩子師傅哪裡都缺。

大刀切肉

之前,中央電視臺的一個節目組專門採訪了安徽的曹乃勝先生,起因就是他練就的一手讓人稱奇叫絕的刀工。那一年,曹乃勝入廚學藝,師傅準備教他做一道傳統的炒蘿蔔絲,可是,當師傅看到他切出來的蘿蔔絲長短不一粗細不均時,滿臉都是失望。

就是在有過那一次經歷後,曹乃勝開始苦練刀工,數月後,不僅把蘿蔔絲切得粗細均勻,而且還花心思琢磨出如何把蘿蔔絲切得又細又長。

經過長期的精研苦練,如今曹乃勝已經創出了150秒內切出一根50米長的蘿蔔絲的成績。而他,也因為這一手神奇的刀工,先後接受了國內多家電視臺的專訪,而這對於心懷大廚夢的年輕廚師來說意味著什麼呢?名。其實,刀工神奇不只是能給廚師帶來名,它同時還伴隨著利。在日本,一個剛從學校畢業進入廚房的墩子廚師,月工資在1萬元人民幣左右,基本上與當地炒鍋師傅的待遇相同,而這個待遇還會隨著你工齡的增長而增長。

大刀單手豆腐上切肉

談完了名,講完了利,我們就再來看眼下巴蜀各地美食會所的一些相關情況。早些年,當美食會所剛剛出現的時候,許多老闆都在為找不到合適的廚師長發愁。為什麼?

就因為美食會所對菜餚的品質要求特別高,普通的「江湖廚師長」一般都難以勝任。而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同了,雖說賦閒在家的廚師長一大把,但是刀工優秀的墩子師傅卻很難找到。為什麼?因為都去當廚師長了。

現在你一打開網絡就會發現,到處都是以優厚待遇招聘墩子師傅的消息,那麼這些信息意味著什麼呢?機會來了。然而,機會從來是留給有所準備的人,而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談談有關刀工的話題。

這種刀法又被稱為旋片,它要求在運刀的過程中,刀身與墩子的表面始終都要保持平行,從而將原料加工成較大的片。具體操作時,有兩種手法:

將原料放置在墩子上,左手按住原料,右手持刀與墩子表面平行,並將刀刃對準原料的上端緩緩入刀。與此同時,左手勻速按動原料前行。

此法與滾料上片的手法基本相同,差異在於刀刃是從原料下端切入。

兩種手法都要求運刀要穩和準,不能忽高忽低,否則容易將原料中途片斷。

但是這種刀法在日本,卻有些不同,他們的墩子師傅不是在菜板上完成的滾料平刀,而是在手上,為什麼?因為他們使用的刀具與我們的有所不同,是一種類似於水果刀的細長型刀具。

不僅如此,滾料平刀的適用對象也發生了變化,在中餐廚房,我們一般只用它來處理黃瓜、胡蘿蔔、萵筍、冬筍等,但是在日本,薑片、薑絲這些都是用滾料平刀來完成的。個人意見,這些手法值得我們借鑑。

這種刀法,要求入刀的時候刀身與墩子的表面要保持平行,在運刀過程中不斷做波浪式運動(也就是抖刀),把原料一層層地片開。平刀抖片主要是把原料加工成鋸齒狀的片。

一定要注意鋸齒之間的距離,只有刀距大體上一致,鋸齒的成型才美觀。

這種刀法在操作時,要求刀身傾斜,刀背朝後,刀刃自後方向前面運行,推切出來的形狀為馬耳朵形。對於川菜廚師而言,大多數人最初接觸這種刀法應該是在炒回鍋肉的時候,配料蒜苗就要求呈馬耳朵形。

可是這種看似簡單的刀法卻並不好操作,一些人斜刀推切出來的馬耳朵蒜苗往往是長短不一,斜度不同,於是後來有人想出了一種替代的方法—直刀斜切。然而直刀斜切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比如切西芹菜時。

操作斜刀切,刀身應緊緊貼住左手的關節,同時用手緊緊地按住原料。每切一刀,左手與刀身等距離地向後方移動一次,注意保持刀身的傾斜度一致。

花刀成型技術主要是運用的剞與切法,在原料表面進行橫豎交錯的行刀,利用原料在受熱時收縮的不平均而形成美觀的形態。花刀技法一般運用於葷類原料。

©在原料上每隔 0.5釐米剞上斜刀紋。翻轉90°,每3刀切一斷。

©在原料上直刀剞出眉毛紋,深度約為原來的4/5。把原料翻轉90°,傾斜刀身,每3刀一斷。

多數時候,輔料都是絲、丁、片、塊,中餐如此,日本料理亦是如此。先說塊。

常用的塊有方塊、劈柴塊、菱形塊、瓦塊等,絕大多數的塊都適用於慢火加熱,切法上沒什麼說的,唯獨吉慶塊造型獨特,刀法相對有些複雜。吉慶塊也叫骰子塊,前幾年比較頻繁地出現在菜餚裡,但最近似乎突然間消失了,我估計這跟吉慶塊的適用範圍有些狹窄有關。

因為吉慶塊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用於燒、燉怕碎爛,用於爆、炒又怕不熟。其實竊以為,應該對吉慶塊一類的刀工進行深度研究,因為今天的菜餚創新急迫地需要精湛刀工的支持。

當六面劃好以後,用刀身輕輕一撬,便成了兩個吉慶塊。

橄欖球被歸入丁的範疇,有些讓人費解,因為這個丁實在有些大,像塊。不過在常見的長方、正方等形狀中,橄欖球也算是難得的「異形」。

球是形狀比較獨特的輔料,在目前的菜餚中比較少見,但是也值得關注。

2019《四川烹飪》雜誌合訂本開售啦!


數量不多,售完即止!>>直接點擊進入訂購<<

1.郵政網訂閱: 郵政報刊訂閱網

2.當地郵局訂閱:郵發代號:62-50

3.微店訂閱或微信支付至微信號18980751350

-  微信公眾號id:scprweixin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投稿郵箱:85753250@qq.com

版權所有,嚴禁所有網絡圖文摘抄整合,否則必究!

相關焦點

  • 平刀和錐刀之實事求是的小實驗
    vs 錐刀 SCAE實事求是的實驗精神 平刀和錐刀之實事求是的小實驗實驗背景:咖啡界充滿了種種需要實驗驗證的傳聞。平刀                                                                 錐刀 感官評測區分性:三角杯測,測試者挑出不同的那一杯
  • 咖啡知識:平刀、鬼齒、錐刀磨豆機有何區別?
    不同類型的磨豆機研磨方式也不同,下面小編先來跟大家講講市面上磨豆機常見的三種研磨方式:平刀、鬼齒、錐刀,並講解一下他們各自能營造出的風味差異。大巧不工—平刀由於結構問題,大部分的手搖磨豆機都是屬於錐刀類型的刀盤,當然電動磨豆機也是有錐刀的設計的。
  • 【調磨校正】平刀和錐刀的磨豆機有多大區別?
    磨豆機一般可分為平刀、錐刀以及鬼齒三大類。  平刀:是以削的方式將咖啡豆研磨成顆粒,因此其外形以片狀為主。  錐刀:是以碾的方式將咖啡豆研磨成顆粒,因此其外形以塊狀為主。平刀磨豆機由上下兩片刀盤組成,底座固定在馬達上,當馬達啟動時,轉動上下刀盤產生切削動作。
  • 磨豆機磨盤對比:平刀&錐刀&鬼齒如何選?
    按磨盤結構分可分為平刀、錐刀、鬼齒三大類!按工作方式分類可分為手磨和電動!接下來重點想介紹的是磨豆機磨盤的區別,一般可分為平刀、錐刀以及鬼齒三大類,磨盤決定了磨豆機的性能,同時也決定了磨豆機的價格。平刀
  • 科普 | 磨豆機磨盤對比:平刀&錐刀&鬼齒如何選?
    1.工作原理:由一個金屬刀片,附在一個馬達上,當馬達啟動時,轉動上下刀盤產生切削動作把豆子切成碎的顆粒。2.適用:單品咖啡。3.優點: 定位較為清晰、出品質量和磨豆機檔次和磨盤直徑成正比。4.缺點:研磨顆粒均勻度略差,細粉較多,因為平刀磨豆機刀刃對咖啡豆進行隨意切割,在衝泡中容易導致咖啡粉萃取不足或者過度萃取,此外平刀摩擦會產生熱量 ,特別是在平刀磨豆機工作的時間較長的時候,會有明顯的燒焦和苦澀味道。
  • 平刀、錐刀和魔齒,哪一款是你的最愛?
    隨著現代生活越加繁忙,咖啡機成為了無數朋友廚房家電的好夥伴,將咖啡粉或是膠囊咖啡放置入咖啡機中,靜待幾分鐘就收穫一杯香醇美味的咖啡,儼然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人的既定生活方式。市面上的咖啡研磨機磨盤大致可分為平刀、錐刀以及鬼齒三大類:其中平刀最為普遍,是以削的方式將咖啡豆研磨成顆粒,因此其外形以片狀為主;而錐刀和鬼齒則是分分別以是以碾和磨的方式將咖啡豆研磨成顆粒,其外形以塊狀或接近圓形的形狀為主。那麼這三種磨盤所產出的咖啡的具體區別又在哪裡呢?讓我們一個一個地來描述吧!
  • 中國頂級刀工菜大賞
    切完,把豆腐片順勢用刀斜著一抹,讓其「躺」著,呈階梯狀,再切成細絲。一塊細軟的豆腐,通常要用大片刀橫切至少88刀,豎切188刀,幾分鐘的光景,一塊易碎的豆腐就成了幾千根豆腐絲,放在清澈的水中,根根清晰、粗細均勻、細如髮絲。還必須不黏不連,不碎不斷,這考量的是刀工。這功夫看似簡單,沒有三年五載的操練,實是難以勝任。操作之時,大廚們不僅要心細如髮,還要膽大如虎。更要氣定神閒,從容不迫。
  • 那些最考驗刀工的中國菜
    切完,把豆腐片順勢用刀斜著一抹,讓其「躺」著,呈階梯狀,再切成細絲。一塊細軟的豆腐,通常要用大片刀橫切至少88刀,豎切188刀,幾分鐘的光景,一塊易碎的豆腐就成了幾千根豆腐絲,放在清澈的水中,根根清晰、粗細均勻、細如髮絲。還必須不黏不連,不碎不斷,這考量的是刀工。這功夫看似簡單,沒有三年五載的操練,實是難以勝任。操作之時,大廚們不僅要心細如髮,還要膽大如虎。更要氣定神閒,從容不迫。
  • 中國頂級刀工菜,令世界嘆服
    切完,把豆腐片順勢用刀斜著一抹,讓其「躺」著,呈階梯狀,再切成細絲。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一塊細軟的豆腐,通常要用大片刀橫切至少88刀,豎切188刀,幾分鐘的光景,一塊易碎的豆腐就成了幾千根豆腐絲,放在清澈的水中,根根清晰、粗細均勻、細如髮絲。還必須不黏不連,不碎不斷,這考量的是刀工。這功夫看似簡單,沒有三年五載的操練,實是難以勝任。操作之時,大廚們不僅要心細如髮,還要膽大如虎。
  • 常用原料改刀技法、刀工基本技法、食材改刀原則+巧切肉類
    常用的原料改刀技法①:食材改刀的原則1>原料改刀後,要粗細厚薄均勻,長短一致,否則原料烹調時生熟不一致。2>凡經過刀工處理的原料,不論絲、條、訂、塊、片、段,不能連刀。3>根據原料質地老嫩、紋路橫豎,要採用不同的切法,如筋少、細嫩、易碎的肉,應順紋路切,筋多、質地老的要頂紋路切,質地一般的要斜路切。4>在原料改刀時,要首先注意菜餚所用的烹調方法。如炒、爆烹調法必須採用急火,操作迅速,時間短,原料須切薄或切細。燉、燜、煨等烹調法所用的火候很小,烹調時間較長,有較多的湯汁,原料以切較大的段或塊為宜。
  • 『論刀工』在我童年時,就羨慕、佩服那些身懷絕技的廚師,他們不僅刀下生花,還能化腐朽為神奇...
    以此百鍊法施於廚刀,則成鋼刀。這種輕便鋒利的鋼刀的使用,使得當時的刀工、刀法日趨精細,得到飛躍式的發展。試想,一把粗鈍的廚刀連切割食物都顯得費勁,又怎麼談得上去靈便地運用刀法呢?刀有陰陽之分。陽刀殺雞宰豬,嗜血奪命;陰刀割肉斬骨,分檔取料。這是臺灣作家徐國能名篇《刀工》裡的說法:「廚刀有陽刀與陰刀之分,陽刀宰殺活的禽畜,而陰刀則割分已宰殺完成的食材。」刀有生熟之分。先有刀後有俎。
  • 入門| 磨豆機該買平刀、錐刀還是鬼齒刀?關於咖啡研磨的10個提醒事項
    刀盤越大不一定越好喝,尤其是近年來刀盤設計的技術不斷演進,小刀盤也能有很亮眼的表現,所以看到大刀盤就高潮實在沒必要。3.陶瓷刀和金屬刀哪個比較不會發熱?如果你是居家使用,一次用20-30克,無論哪個刀都不太會發熱,不用煩惱。4.你衝煮的咖啡不好怪磨豆機?
  • 掌握這3種類型很重要
    Hi,歡迎收看本期《木雕裡的那些事》我是你的解密人,谷藏峰(λˇ)我們上期介紹了打胚刀。本期就接著說一說——修光刀。說到修光刀,顧名思義,就是用於木雕修光的手工刀。它外形的最大特點呢,就是刀頭是扎在木柄裡邊的。
  • 咖啡講堂丨磨豆機刀盤大賞,鬼齒是第一嗎?
    這也是我們今天要說到的話題——磨豆機的「心臟」刀盤它是磨豆機的動力來源,不管是市場現在售賣的電動磨豆機還是手動磨豆機,刀盤主要分為以下4種。正是因為它的均衡,導致在咖啡萃取風味上,相比平刀和錐刀更乾淨飽滿。
  • 21種刀工技法詳細圖解,廚師必看!
    在行內,有句行話叫「三分勺工,七分刀工」,熟練的刀工,是優秀廚師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它的作用是整齊劃一、清爽利落、配合烹調、調諧形態、物盡其用。    隨著烹飪技藝的發展,刀工已不局限於改變原料的形狀和滿足食用的要求,而是進一步美化原料或食物的形狀,使製成的菜餚不僅滋味可口,而且形象美觀,絢麗多彩,更具藝術性。  我國古時就把刀工與烹調合稱為「割烹」,刀工與烹調的辯證關係,歷來廚師對刀工極為重視,都當作必須練習的一項基本功。
  • 磨豆機刀盤有哪些選擇和考量差異?
    磨豆機是手衝的靈魂之窗,好的研磨可以讓你完整不失真地去感受咖啡的美好質量,相反地,如果是不好的研磨則會讓你象是霧裡看花,雖然朦朧是種美,但不適用於手衝咖啡上,因為模糊的風味表現會讓你無法判斷自己的技術是否有問題, 也無法得知自己有沒有進步。磨豆機不僅是必要的, 也是值得投資的手衝器材,選購磨豆機主要考量點有三:一是「驅動方式」,二是「顆粒均勻度」,三是「顆粒形狀」。
  • 美食基本刀工操作,菊花花刀的操作方法
    第三步,最後將原料改刀成3釐米見方的塊,即成菊花花刀生坯。 第四步,將剞好花刀的生坯經過醃漬、拍粉後,放入油鍋中炸制,即捲曲形成菊花的形狀。
  • 咖啡磨豆機的刀盤有什麼不一樣?應該怎麼挑選磨豆機的刀盤?
    在了解磨豆機的時候,一開始只是以為單純對比價格,但是後面卻發現,等等……為什麼刀盤會有這麼多不一樣的?平刀、錐刀、鬼齒都是些什麼鬼了哇!接下來,請讓狼人咖啡跟您一一說來!*平刀:咖啡豆削方式研磨,外型片狀,上下2片刀盤組成,底座固定馬達,轉動刀盤切削咖啡豆風味:強烈、單一、香氣明顯優缺點:上下刀盤平行放置,靠底部刀盤旋轉力道將咖啡豆推進進行研磨。
  • 單品磨豆機的特點及刀盤的區別(一)
    按磨盤結構分可分為平刀、錐刀、鬼齒三大類!按工作方式分類可分為手磨和電動!接下來重點想介紹的是磨豆機磨盤的區別,一般可分為平刀、錐刀以及鬼齒三大類,磨盤決定了磨豆機的性能,同時也決定了磨豆機的價格。平刀:1.工作原理:由一個金屬刀片,附在一個馬達上,當馬達啟動時,轉動上下刀盤產生切削動作把豆子切成碎的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