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50年代香港九龍石硤尾屋村舊影,香港永遠的城市記憶

2020-12-22 哈歷史

1950年代香港,新九龍石硤尾村徙置戶居民樓,居民多數來自中國大陸,他們大多來自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自1930年代左右來到香港討生活,初到香港大部分住在條件惡劣的棚屋、天台、漁船,甚至露宿街頭。這是一組數碼修復上色的老照片。

隨著難民不斷湧入,棚屋數目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安全隱患也越來越大。1953年12月25日,石硤尾棚屋區發生大火,5萬多人居住的棚屋付之一炬。

香港政府為安置災民,在原址建成了8棟工字型6層高的居民樓。每戶面積約為13平米,需要住滿5名成年人,10歲以上即為成年人,10歲以下按半名算。

石硤尾屋村居民樓下的藥店、酒行、理髮店等。

建成的居民樓沒有間隔,沒有水電供應,每層的浴室和廁所均為公用。

建成後相鄰的居民樓。

石硤尾屋村裡的小商店門口的小孩子們。

遠處是原本的棚戶區

石硤尾屋村的棚戶區的棚屋。

棚戶區的臨時居民點。

住在棚戶區的小朋友。

棚戶區的一位母親背著一個寶寶。

棚戶區玩耍的小朋友們。

棚戶區的居民和小朋友。

可能是售賣海鮮或食物的老人。

棚戶區的孩子們。

棚戶區的兩家人。

尚在建設的石硤尾屋村居民樓。2005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將石硤尾屋村納入重建計劃。 2006年10月香港政府將石硤尾屋村拆除,將其中一座七層大廈予以博物式保留,成為香港永遠的城市記憶。

相關焦點

  • 石硤尾舊街市中的情懷老店 逾半世紀的「協義興繡莊」
    【解說】在香港九龍石硤尾舊式街市裡,隱藏著一家擁有46年歷史的老店鋪:協義興繡莊。臨街的店面前,擺著各式圖案的床單,耳邊時不時傳來店家與顧客閒聊的聲音。  這家店的第二代傳人林美倩,人稱「四姨」,接手這家店已有15年。如今,60歲的四姨每天依然堅持在店鋪前忙碌,對於她來說,這不僅是家傳的老字號招牌,更是一份難得的維繫家人和街坊的情誼。
  • 香港丨匿藏在屋邨裡的馬卡龍色彩
    攝於香港石硤尾公園沿著體育館往城市大學方向走,就會發現一個似乎被廢棄的噴水池,這裡就是馬卡龍色彩最集中的地方。攝於香港石硤尾公園剩下一人掃石硤尾但自拍也可不求人除此以外,附近的網球場休息處,也是一個不錯的拍攝位。
  • 天成國際將呈獻歲月筆跡—江啟明的香港印象
    江啟明出版了逾六十冊繪畫著作,作品曾多次於世界各地展出,其畫作於2016年獲香港郵政製成特別郵票,畫稿更獲前港督衛奕信爵士和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讚賞,並珍藏於前香港督憲府(現為香港禮賓府)及英國首相府圖書館。
  • 香港留學|來這些香港博物館,了解香港當地文化
    香港歷史博物館分為兩層,館內有許多關於香港本地民俗和自然歷史的文物。其中,"香港故事"常設展覽用了很多圖片、立體造景和多媒體的新形式,像是動物標本、複製漁船展示水上人家的生活等等,讓你穿越時光隧道,認識香港早在四億年前開始的遠古自然生態、歷史發展與民間風俗。
  • 深水埗有座嘉頓麵包山,香港年輕人把它玩成了網紅地標
    嘉頓麵包,一個地地道道的香港品牌。沙拉對嘉頓麵包,有一些特別的生活記憶。
  • 這樣的香港九龍,你還認識嗎?
    兩者於80年代因冒牌貨和走私毒品而惡名昭彰,「洗心革面」後,現為美味印度菜和寶裡活電影的天堂。重慶大廈的後巷還有一家超便宜的尼泊爾酒吧,只需5元港幣便可享用一杯威士忌,舉杯與常客談天說地。酒倒是出奇地可口,但有心理準備隔天醒來你只餘下零星記憶。不遠處的香檳大廈卻有另一種味道,地下一層聚集不少相機店,地庫則有一間60年代風味的「星座冰室」,其蕃茄蛋湯麵更是食家推介。
  • 香港的公共屋邨,藏著多少尋常人家市井煙火?
    大元邨~2018這是香港的公共屋邨,它的由來包含著無奈與溫情,它的美麗與經典是無數赴港旅客必打卡之景。香港的公共屋邨,藏著多少尋常人家市井煙火?今天跟著有新聞、有深度、有解讀的橙子君(橙新聞:HKOrangeNews),一起探尋關於這道美麗風景的獨特風情。
  • 五六十年的香港老照片,回憶撲面而來!
    商務聯絡QQ:168380449美籍華人趙羨藻用鏡頭記錄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風貌。他拍攝香港,主要是在九龍地區,也是香港貧窮市民比較集中的地區,是更能反映多數港人生活狀態的地區。深水埗 九龍 香港 1950
  • 珍貴影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
    美籍華人趙羨藻用鏡頭記錄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風貌。
  • 香港原來這麼漂亮!盤點7個周末攝影好去處
    香港雖是一個小城市,但特色街道和建築物卻不少,出門時只要將目光遠離手機,欣賞一下四周環境,就會發現平時留意不到而又值得拍照的地方。以下7個地點,你可能曾經去過,也可能沒去過,這個周末,讓我們花心思構圖,拍一張富有香港特色的好照片!
  • 老照片|60年代的香港九龍
    九龍(Kowloon)全名為九龍半島,是香港的三大區域之一,九龍東南西三面都被維多利亞港包圍。
  • 香港屋邨:都市裡的人間煙火
    ——陳奕迅《浮誇》我們這次去探訪的小清新拍照聖地,就是這樣平凡又普通的屋邨。近些年,香港的許多屋邨因為造型獨特、色彩清新,很容易拍出具有視覺震撼效果的照片,而在INS和各大旅遊網站上成為熱門的景點。這次探訪,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屋邨。
  • 無人不知的香港九龍,這9個最佳體驗,卻很少人知道!
    兩者於80年代因冒牌貨和走私毒品而惡名昭彰,「洗心革面」後,現為美味印度菜和寶裡活電影的天堂。重慶大廈的後巷還有一家超便宜的尼泊爾酒吧,只需5元港幣便可享用一杯威士忌,舉杯與常客談天說地。 酒倒是出奇地可口,但有心理準備隔天醒來你只餘下零星記憶。不遠處的香檳大廈卻有另一種味道,地下一層聚集不少相機店,地庫則有一間60年代風味的「星座冰室」,其蕃茄蛋湯麵更是食家推介。
  • 99%的人都不知道,香港還有這些自帶濾鏡的拍照聖地
    今天我想給攝影星人安利一種打開香港的新方式——建築巡禮。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其實還有很多小眾又有格調的拍照勝地,隨便按個快門,就能get一張攝影大片!彩虹邨顏色超上鏡香港公共屋邨(簡稱「公屋」)是由政府興建、出租給低收入居民的公共住宅,彩虹邨則是香港最早期興建的公共屋邨之一。
  • 石硤尾 周末遊 ! 尋找如臺灣般的個性小區
    有種個性,叫石硤尾最近半年,小編覺得石硤尾的偉智街、偉智裡一帶,愈來愈像灣仔的星街。噢不,也許說像臺灣的個性小區更合適。自從JCCAC出現後,這裡每隔一段日子,就會有新的驚喜。短短一條街,漸漸地聚集了不少個性商店,買的、吃的、用的…… 比起很多商場、大街,這裡都有更好的選擇。
  • 老照片;八九十年代的香港Beyond樂隊
    其中1983年成立的Beyond樂隊是香港殿堂級的搖滾樂隊。(Beyond樂隊最為經典的陣容:黃家駒、黃貫中、黃家強、葉世榮。)羅大佑曾動情地說:「至此香港沒有真正的音樂人,除了黃家駒。」Beyond樂隊的靈魂黃家駒1962年6月10日出生在香港的一個勞工家庭,一家七口住在九龍深水埗蘇屋邨徙置區內一個不到三十平方米的小單位。
  • 香港真的是彩色的!紅遍 ins 的香港 9 大屋邨攝影熱點!
    說到夏日最佳拍攝地點之一,定是外牆被粉刷的五顏六色的香港屋邨,四處充滿活力朝氣!走進屋邨,你還會有嶄新發現,拍出非凡角度的大片!香港以前年代公屋真的各有特色,祖堯邨的幾何交錯對於攝友來說是一種有趣的構圖。橙橙黃黃的顏色、方方正正的幾何對稱構圖,彷如一幅現代藝術畫。(圖片源自@denise530的Instagram)
  • 往返機票500元起,飛去香港少有人知的拍照聖地!
    今天我想給攝影星人安利一種打開香港的新方式——建築巡禮。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其實還有很多小眾又有格調的拍照勝地,隨便按個快門,就能get一張攝影大片!彩虹邨顏色超上鏡香港公共屋邨(簡稱「公屋」)是由政府興建、出租給低收入居民的公共住宅,彩虹邨則是香港最早期興建的公共屋邨之一。
  • 大量香港珍貴老照片流出:你從未見過的香港
    ▷香港,1953年在銅鑼灣附近,1940年代和1950年代一個相當有名的酒店;1960年代被拆除。▷香港,1953年彌敦道,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是香港最著名的街道之一。▷香港,1954年油麻地;位於香港九龍半島中部,與旺角緊密相連,連同尖沙咀,一起組成九龍最繁華著名的「油尖旺」區。
  • 香港|喧囂中的生活靈感
    有別於以往在香港探過的世界古物店,踏進店裡,入目皆是舊香港遺留至今的物品,仿佛置身於上世紀的香港老照片中,那令人著迷的拍攝背景一下子在眼前立體起來。就連餐單、票券和書志類的紙質舊物,無一不是昔日的香港記憶,字裡行間叫人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