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人若想成大事,需悟透這一「天規」,否則一事無成

2020-12-28 遼寧臺奇趣百科

「陽明心學」是我國傳統思想的精華,它自誕生至今影響了國內外眾多學者和企業家,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就是其中之一。

陽明心學的創造者王陽明一生追求聖賢之道,「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是陽明心學的核心。王陽明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他的父親是狀元出身,王陽明也是雖然三次科舉不第,但也是進士出身。雖然前半生並不順利,但後半生的榮耀也足以照亮後世。

王陽明認為,人如果想成就大事業,就要悟透一條「天規」——凡事靠自己,否則將一事無成。

1508年,王陽明因為上書為被當時掌權的宦官劉瑾逮捕的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人求情,結果被劉瑾流放到當時的蠻荒之地——龍場。王陽明剛到龍場,隨從就因為當地惡劣的環境病倒了。王陽明放下身份,親自照顧隨從,熬藥,打掃衛生等事情都由他一力承當。

這一次的流放,雖然是王陽明的一場磨難,但也是他的人生轉折點。他經過這場磨難,悟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後來被大家稱為「龍場悟道」。

篤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

王陽明認為遇到事情,與其想著求助別人,不如靠自己。人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時,但是如果每次都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去求助別人,不僅會讓被求助的人逐漸厭煩,還會使自己養成一種依賴的心理,無法獨立。不能獨立也就意味著自己的能力得不到提升,那麼就永遠不會成功。

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為自己人生負責的只有自己。如果自己本身的能力不夠,就算有再多得貴人相助,也總會有翻車的一天。畢竟你身邊不會一直有人,當你必須獨立面對困難的時候,就是你面臨失敗的時候。因此,如果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那麼他就一定要學會靠自己。

王陽明曾在回答學生提問時說道:「子夏篤信聖人,曾子反求諸己。篤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於心,安可紐於舊聞,不求是當?」從這段話不難看出,王陽明認為相信聖人固然沒錯,但是不如自己經過自省探究獲得的結果來得真切。如果自己心裡都沒有搞清楚,又怎麼能夠因循守舊,不去自己探究事情的正確答案呢?

做人也應當如此,你真正應該相信的,真正能夠幫助自己的,永遠只有自己。

想要成功就要完善自身,不要寄希望於別人主動來發現自己,而是要主動創造條件,讓自己能夠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機會只會降臨在有準備的人身上。

當你內心浮躁,難以平靜之時,或者當你遇到困境,難以逃離之時,不妨看一看《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詳細地介紹了王陽明傳奇的一生和其卓越的學習思維。讓你擁有超越自己的勇氣,在人生不同階段去品讀,都會讀出新的感悟。越早讀它,對你的思維方法提升越大。

王陽明心學自誕生以來,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影響了中國,更影響了世界!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閱讀王陽明知行合一,不僅能學習到他的智慧方法,而且能夠幫助自己少走很多彎路,讓你的人生充滿智慧與豁達。

相關焦點

  • 王陽明:一個人若想成大事,要悟透這一「天規」,否則一事無成
    真正能成大器的人,不是靠求人,也不是靠借力,而是……靠自己;一個人,要想成大器,需悟透這一天規,否則,會一事無成,這句天規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求人不如求己」。心學大師王陽明對此非常認可,而他成聖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求人不如求己的過程。1508年,王陽明上奏諷刺當時掌權的權閹劉瑾,結果被劉瑾流放到當時的蠻荒之地——龍場。龍場的環境非常惡劣,剛到那裡,王陽明的隨從就病倒了,王陽明放下自己的身份,親自照顧隨從,熬藥,打掃衛生,什麼都做。
  • 一個男人,若想出人頭地,需牢記這三大成事天規,悟透助你成大事
    老祖宗的智慧:一個男人,若想出人頭地,需牢記以下這三大成事天規,悟透助你成大事;男人慾成大事,需牢記這三大成事天規,來學習下吧。假如胸無大志,只想苟活於世,那麼必然是庸庸碌碌、一事無成的下場,不可能出人頭地,這也是「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道理。另一方面,對男人而言,在胸懷大志的同時,還要能付出足夠艱苦的努力,不能總想著走捷徑。志向再大,也要腳踏實地,根據自己的實力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不要在實力不夠時,就想一口氣吃個胖子,否則,不僅大事難成,還往往會一事無成。
  • 王陽明制勝法則:男人想成大事,需悟透這3個要訣,很多人不知道
    一個男人,如果想要成大事,就要順勢而為,悟透事物發展的規律,準確抓住時機,即使現在沒有成功,早晚也會出人頭地。王陽明,一代心學大家,哲學家、軍事家。一個「心學大師」能將自己的心學智慧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勝利,可見王陽明是一個擁有智慧的人。
  • 王陽明制勝法則:男人想要幹大事,悟透3要訣,才有可能大富大貴
    王陽明制勝法則:男人想要幹大事,悟透3要訣,才有可能大富大貴哪個男人不想要有成功的事業還有美好的家庭?但現實總是事與願違,很多男人已經年過40歲,但事業還沒有起色,一事無成,有的男人年紀輕輕,就已經有了出色的成就。有句話說得好,人比人氣死人!但仔細想一想,為什麼我們的人生和別人差這麼多?甚至能力比他好,人生卻是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 王陽明制勝法則:想要成大事,悟透三要訣,方可大富大貴
    儘管心學創辦之初,連他的弟子也認為這是異端邪說,但他卻毫不在意,最終將心學發揚成蜚聲海內外,與程朱理學勢均力敵的心學大派。 王陽明匯集畢生經驗與智慧總結了無數受益終生的真言,以此勸誡世人,要想有所作為,必須有所悟,要有想成大事必須悟透三句話,方可大富大貴。
  • 王陽明制勝法則:男人想要幹大事,悟透3要訣,方可大富大貴
    男人要想幹大事,順勢而為,悟透發展規律,抓住時機,就算現在沒有成功,早晚也會出人頭地!王陽明不僅僅是中國的聖人,一代心學大家,他還是一個軍事家,一個創造心學的人,能將自己的心學智慧運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打勝仗,王陽明是個擁有智慧的人。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在修身、立學、為文、武功方面均有大成的人,這一點似乎只有清代的曾國藩能與之相提並論。然而曾國藩在為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卻「屢敗屢戰」,且兩次因為遭逢慘敗而急得想跳水自盡,其勝負之機、其為將風度又與王陽明四十二天內平定寧王朱宸濠之亂相去甚遠。
  • 成大事的人,都掌握了一個技能,而王陽明卻用了25年時間才悟出來
    成大事的人,都掌握了一個技能,而王陽明卻用了25年時間才悟出來自西漢時期起,儒家學說就奠定了正統的地位,到了宋朝時期,儒家文化更是達到了巔峰,朱熹、周敦頤這些儒家知識分子,開始提出「存天理去人慾」的核心思想。自此之後,理學開始進入朝堂,到了明朝時期,理學再次迎來了又一個巔峰,當時,要想入朝為官,必須學理學,考科舉。
  • 王陽明:男人慾想成大事,需破除心中這3賊,否則一切都是徒勞
    王陽明告訴我們,焦慮、欲望、猶豫稱為三賊,一個男人如果想成大事,就要破除在和3賊,否則不管怎麼努力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1、每天靜坐一刻鐘、破除焦慮之賊王陽明說:「靜坐能使心清靜收斂,從而向人慾發動攻勢,克服自我私慾的產生,通過靜坐能頓悟明心見性,得道成真。
  • 王陽明:人生欲成大事,需要破除心中3賊,否則一切都是徒勞
    很多人靜不下心來,想一下子賺到很多錢,一下子成功,這是違背自然規律的,沒有人能夠做到這樣的成就。想要成功還是要潛心靜氣,好好提升自己,少和別人做比較,這樣才有可能成功。2、欲望之賊每個人都有欲望,這是與生俱來的。
  • 王陽明:人到中年一事無成,需修煉這「六字真言」,有望迎來轉機
    有的人會抱怨命運不公,時機不遇,「黴運」纏身,但是卻不知反省自己。明朝的思想家、哲學家王陽明,一生立言、立德、立功,他提到:如果人到中年還一事無成,需修煉這這「六字真言」,有望迎來轉機。一、「心」字訣王陽明是「心學」創始人,他重視修心養性。「心外無物」,外界的種種皆來自內心,你對世界的看法,決定了你的生活狀態和人生高度,是你的人生的行動指南。人到中年,應該將修行作為第一要務,心靜則萬物止。
  • 王陽明:能力不是唯一,男人慾成大器,需修煉好這12字心訣
    王陽明告誡世間人:欲成大器,需得修煉好這12字心訣。1、修心:堅定本心修心即進入一種平和的境界,不受外界幹擾,探尋自己的本心,堅定自己的本心。即使世間誘惑萬千,我心巍然不動。男人只有不斷地修心,才能練就鋼鐵般的意志。讓自己的內心強大到無堅不摧,那也就摒棄了很多雜念,做事自然也就十分會更加順利了。
  • 成大事的人,都掌握了一個技能,而王陽明花了25年才悟出
    當眾人還在思考的時候,只見王陽明一揮而就,立馬完成了一首詩,在場的人壓根就不相信這是王陽明做出來的,王陽明感到很氣憤,便以金山寺的山房為提出,立即吟詩一首: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如月。若有人眼大如天,還見山高月更圓。
  • 王陽明:人到五十還是一事無成,不是敗於懶,而是亡於它
    真正成大事的人,不是一揮而就,往往是「螞蟻搬家」一樣,一點一點運輸東西,齊心協力把東西往一個方向搬,即便是走了彎路,但後來慢慢又回到了原來的路上,事業就成功了。王陽明:人到五十還是一事無成,不是敗於懶,而是亡於它心中雜念太多,難以取捨。
  • 王陽明:人走背運時,悟透五句話,令自己煥然一新!
    沒有誰的一生會一帆風順,即便是被譽為「大明第一牛人」「明朝一哥」的王陽明也不例外。王陽明的人生同樣充滿了痛苦,處於人生低谷的次數並不少,時間也並不短。尤其是被貶黜到缺衣少食、瘴氣橫行的貴州龍場時,更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人生最低谷。可就是在這一時期,王陽明實現了人生的頓悟和升華。所以說,對於人生低谷,王陽明非常有發言權,也有不少的智慧。
  • 王陽明:人到中年還一事無成,可能是碰到了這三個「雷區」
    人到中年,生活的包袱重重地壓在了我們的肩上,在這個上有雙親下有兒女的關鍵時刻,我們的事業仍然還是沒有起色,一直停在原地。可「千古第一完人」的王陽明中年在龍場悟道之後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人有所為,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 王陽明:想要成大事,還需這樣做人做事,趕緊看看
    王陽明是明代的思想家、哲學家,他是「心學」學說的創始人,他提倡「格物致知」和「致良知」,他也有自己一套為人處世的方法,今天我們來說一說王陽明關於人應該做些什麼才能成大事有什麼樣的見解。一、人前人後不違理王陽明在《傳習錄》提到「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為人處世牢記兩條「天規」,多數人不在意
    現在這個社會最離不開與人打交道,這個時候你就要求你懂得人情冷暖,讓你不得不接受社會的現實,所以這個時候你就要學會怎樣保持自己的初心,不被世俗所渲染,對此王陽明早已言明,王陽明曾說過:「真正聰明的人,為人處世牢記兩條天規
  • 王陽明:破除心中「3賊」,人生方能成大事,否則一切都是徒勞
    說到「心」,俺就不得不提到明代「一哥」王陽明,他對「心」可是相當有研究,是心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遠播海內外的「陽明心學」的創造者。王陽明曾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心中賊」是我們一切痛苦的根源,在王陽明看來只有破除心中這「3賊」,才有可能成就大事,否則所有努力都是徒勞。
  • 王陽明:操心之人累一生,若想幸福,這3件事你別「瞎操心」
    生而為人,最忌諱的便是胡思亂想,通常只有經歷過操勞的人,他們才知道無事是多麼的幸福,唯有心靜神寧的人,他們才知道多心是多麼的勞累。」忙「字左邊是」心「,右邊是」亡「,假若太忙,內心則亡。所以一切痛苦、操勞、疲憊,實際上皆是來源於內心,假若修煉好內心,人則能心曠神怡,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早已悟透了這個道理,因此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心學。